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雷紹充,邵志標,梁峰 編著 頁數(shù):319 字數(shù):479000
內容概要
VLSI測試與可測性設計方法學已甄成熟,諸多理論和方法也為設計和制造界廣泛接受,亦成為EDA工具的基本特征。本書系統(tǒng)化編撰迄今為止主流的方法學與結構,為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電路設計、模擬、測試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電路(包括電路級、芯片級和系統(tǒng)級)的設計、制造、測試和應用之間建立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電路測試基礎,驗證、模擬和仿真,自動測試生成,專用可測性設計,掃描設計,邊界掃描法,隨機測試和偽隨機測試,內建自測試,電流測試,存儲器測試,SoC測試。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專業(yè)課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測試、應用EDA和ATE專業(yè)人員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意義 1.2 章節(jié)安排 1.3 基本概念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2章 電路測試基礎 2.1 驗證、模擬和測試 2.1.1 驗證 2.1.2 生產(chǎn)測試 2.1.3 可測性設計 2.1.4 仿真 2.1.5 驗證與生產(chǎn)測試之比較 2.2 故障及故障檢測 2.2.1 故障檢測的基本原理 2.2.2 測試圖形生成 2.3 缺陷、失效和故障 2.3.1 物理缺陷 2.3.2 失效方式 2.3.3 故障 2.3.4 故障、失效和缺陷的關系 2.4 經(jīng)典故障模型 2.4.1 SSA故障 2.4.2 MSA故障 2.5 故障的等效、支配和故障冗余 2.5.1 故障表 2.5.2 故障等效 2.5.3 故障支配 2.5.4 故障表簡化 2.5.5 檢查點 2.5.6 故障冗余 2.6 晶體管級故障模型 2.6.1 橋接故障 2.6.2 NMOS電路的短路與開路故障 2.6.3 CMOS電路開路故障 2.6.4 CMOS電路的恒定通與短路故障 2.7 其他類型故障模型 2.7.1 延遲故障 2.7.2 暫時失效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3章 驗證、模擬和仿真 3.1 驗證與模擬 3.1.1 模擬的概念 3.1.2 驗證與模擬的方法 3.1.3 驗證方法 3.2 基于Testbench的驗證 3.2.1 Testbench格式 3.2.2 Testbench開發(fā)語言和工具 3.2.3 Testbench舉例 3.3 邏輯模擬 3.3.1 編譯模擬 3.3.2 事件驅動模擬 3.3.3 延遲模型 3.4 故障模擬 3.4.1 并行故障模擬 3.4.2 演繹故障模擬 3.4.3 并發(fā)性故障模擬 3.4.4 故障模型結果分析 3.5 仿真 3.5.1 基于陣列處理器的仿真 3.5.2 基于FPGA的仿真 3.6 基于ATPG工具的故障模擬 3.6.1 實驗工具和目的 3.6.2 Tetramax的故障模擬流程 3.6.3 腳本文件舉例 3.6.4 練習1——故障模擬 3.6.5 練習2——ATPG工具參數(shù)設置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4章 自動測試生成 4.1 簡介 4.2 代數(shù)法 4.2.1 異或法 4.2.2 布爾差分法 4.3 路徑敏化法 4.3.1 確定性算法的基本過程 4.3.2 路徑敏化法舉例 4.4 D算法 4.4.1 D算法關鍵術語 4.4.2 D算法舉例 4.5 PODEM算法 4.5.1 PODEM算法思路 4.5.2 PODEM算法流程 4.6 自動識別法 4.6.1 時序電路的檢查序列 4.6.2 自動識別法的步驟和舉例 4.7 時序電路的確定性測試生成 4.7.1 功能模型 4.7.2 測試生成模型 4.7.3 擴展的向后追蹤算法 4.7.4 擴展的向后追蹤算法舉例 4.8 其他ATPG方法 4.8.1 FAN算法 4.8.2 SoCRATES算法 4.8.3 FASTEST算法 4.8.4 CONTEST算法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5章 專用可測性設計 5.1 可測性分析 5.1.1 可控性值 5.1.2 可觀性值 5.1.3 SCOAP算法描述 5.1.4 可測性度量的應用 5.2 可測性的改善方法 5.2.1 插入測試點 5.2.2 電路分塊 5.2.3 電路分塊方法舉例 5.3 測試圖形簡化 5.3.1 測試圖形簡化規(guī)律 5.3.2 測試圖形簡化規(guī)律應用 5.4 容易測試的電路 5.4.1 部分積乘法器的C可測性 5.4.2 變長測試 5.5 組合電路的可測性設計 5.5.1 用Reed-Muller模式設計組合電路 5.5.2 異或門插入法 5.5.3 組合電路的其他可測性設計方法 5.6 時序電路可測性設計中的問題 5.6.1 時序電路的初始化設計問題 5.6.2 時間延遲效應的最小化 5.6.3 邏輯冗余問題 5.6.4 避免設計中非法狀態(tài) 5.6.5 增加邏輯以控制振蕩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6章 掃描設計 6.1 掃描路徑設計 6.1.1 基本的掃描路徑設計 6.1.2 部分掃描設計 6.1.3 隔離的串行掃描設計 6.1.4 非串行的掃描設計 6.2 掃描路徑的測試方法 6.2.1 組合電路部分的測試生成 6.2.2 掃描觸發(fā)器的測試圖形 6.2.3 測試施加 6.2.4 掃描路徑測試舉例 6.3 掃描單元的設計 6.3.1 D鎖存器 6.3.2 雙端口掃描單元 6.3.3 電平敏感鎖存器 6.3.4 電平敏感掃描設計 6.3.5 隨機編址的掃描單元 6.4 基于EDA工具的掃描綜合[4~6] 6.4.1 掃描綜合流程 6.4.2 掃描綜合主要步驟 6.4.3 掃描綜合腳本文件舉例 6.5 測試綜合后的自動測試生成 6.5.1 DFT工具與ATPG工具的接口 6.5.2 ATPG腳本文件 6.5.3 STIL格式測試圖形文件 6.6 掃描路徑設計成本分析 6.6.1 I/O和性能開銷 6.6.2 門和面積開銷 6.6.3 測試時間 6.6.4 延遲和功耗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7章 邊界掃描法 7.1 邊界掃描法的基本結構 7.2 測試存取通道及控制 7.2.1 測試存取通道的信號 7.2.2 TAP控制器 7.2.3 TAP控制器的操作 7.3 寄存器及指令 7.3.1 指令寄存器 7.3.2 測試數(shù)據(jù)寄存器 7.3.3 指令 7.4 操作方式 7.4.1 正常操作 7.4.2 測試方式操作 7.4.3 測試邊界掃描寄存器 7.5 邊界掃描描述語言 7.5.1 主體 7.5.2 BSDL描述器件舉例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8章 隨機測試和偽隨機測試 8.1 隨機測試 8.1.1 隨機測試的概念 8.1.2 故障檢測率的估算 8.1.3 測試圖形長度的計算 8.1.4 輸入變量的優(yōu)化 8.2 偽隨機序列 8.2.1 同余偽隨機序列 8.2.2 反饋移位寄存器和異或門構成的偽隨機序列生成電路 8.3 LFSR的數(shù)學基礎 8.3.1 根據(jù)本原多項式優(yōu)化偽隨機序列發(fā)生電路 8.3.2 LFSR的運算 8.3.3 M序列的特性 8.4 基本的偽隨機測試序列生成電路 8.4.1 外接型PRSG 8.4.2 內接型PRSG 8.4.3 混合連接型PRSG 8.5 其他類型偽隨機序列生成方法 8.5.1 與M序列相關的序列的生成方法 8.5.2 加權偽隨機序列 8.5.3 細胞自動機 8.6 低功耗測試序列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9章 內建自測試 9.1 內建自測試的概念 9.1.1 內建自測試簡介 9.1.2 內建自測試的結構 9.1.3 內建自測試的測試生成 9.2 響應數(shù)據(jù)壓縮 9.2.1 奇偶測試 9.2.2 “1”計數(shù) 9.2.3 跳變次數(shù)壓縮 9.3 特征分析法 9.3.1 特征分析原理 9.3.2 串行輸入特征寄存器 9.3.3 多輸入的特征分析 9.4 內建自測試的結構 9.4.1 內建自測試 9.4.2 自動測試 9.4.3 循環(huán)內建自測試 9.4.4 內建邏輯塊觀測器 9.4.5 隨機測試組合塊 9.4.6 STUMPS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10章 電流測試 10.1 IDDQ測試機理 10.1.1 基本概念 10.1.2 無故障電路的電流分析 10.1.3 轉換延遲 10.2 IDDQ檢測的缺陷及故障模型 10.2.1 橋接 10.2.2 柵氧 10.2.3 開路故障 10.2.4 泄漏故障 10.2.5 延遲故障 10.3 測試圖形生成 10.3.1 基于電路級模型的測試圖形生成 10.3.2 基于泄漏故障模型的測試圖形生成 10.4 IDDQ測試方法 10.4.1 片外測試 10.4.2 片內測試 10.5 IDDQ測試的改進 10.5.1 控制截止電流的措施 10.5.2 ?IDDQ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11章 存儲器測試 11.1 測試類型和模型 11.1.1 性能測試和參數(shù)測試 11.1.2 特征測試 11.1.3 功能測試 11.1.4 電流測試 11.1.5 功能模型 11.1.6 存儲單元的表達方法 11.2 缺陷和故障模型 11.2.1 缺陷 11.2.2 陣列故障模型 11.2.3 周邊邏輯 11.3 存儲器測試算法 11.3.1 MSCAN算法 11.3.2 GALPAT算法 11.3.3 算法型測試序列 11.3.4 Checkerboard測試 11.3.5 Marching圖形序列 11.3.6 March測試的表達方法 11.3.7 各種存儲器測試算法的分析 11.4 存儲器測試方法 11.4.1 存儲器直接存取測試 11.4.2 存儲器內建自測試 11.4.3 宏測試 11.4.4 各種存儲器測試方法比較 11.5 存儲器的冗余和修復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第12章 SoC測試 12.1 SoC測試的基本問題 12.1.1 SoC核的分類 12.1.2 SoC測試問題 12.1.3 存取、控制和隔離 12.2 概念性的SoC測試結構 12.2.1 測試源和測試收集 12.2.2 測試存取機構 12.2.3 測試殼 12.3 測試策略 12.3.1 核的非邊界掃描測試 12.3.2 核的邊界掃描測試策略 12.4 IEEE P1500標準 12.5 SoC測試再探索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意義 隨著集成電路復雜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尺寸的日益縮小,測試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進入深亞微米以及超高集成度發(fā)展階段以來,通過集成各種IP核,系統(tǒng)級芯片SoC(System—on—Chip)的功能更加強大,但也帶來了一系列設計和測試的問題。例如,來自計算機、RF器件、消費電子產(chǎn)品和因特網(wǎng)基礎設施市場的需求,迫使集成電路廠家必須提供完整的方案,同時解決測試系統(tǒng)在性能和測試效率方面的問題。 VLSI測試的定義為“A manufacturing step that ensures that the physical device,manufactured from the synthesized design。has no manufacturing defect”。要保證產(chǎn)品尢缺陷,不僅涉及劍測試技術、測試裝置,還涉及到電路和系統(tǒng)的設計、模擬和驗證、制造等多個過程,其復雜性和難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速度、功能和性能更高的電路與系統(tǒng)要求與之匹配的自動測試設備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導致測試設備投資成本提高,測試成本隨之提高。測試成為VLSI設計、測試和制造環(huán)節(jié)中費用和難度最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按照.ITRS(International F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的研究,到2014年晶體管的測試成本要大于其制造成本。測試成本增加的因素主要歸于兩個:測試設備投資的提高和器件平均測試時問的增大?! 。?)電路與系統(tǒng)的速度、性能和復雜程度的日益提高,導致測試數(shù)據(jù)量隨之劇增,測試時間越來越長,因而測試成本隨之劇增。為了適應測試技術發(fā)展的需求,生產(chǎn)ATE的各公司不斷推出性能更高的測試設備,例如,惠瑞捷(Verigy)公司推出Agilent 93000系列測試儀,泰瑞達(Teradyne)推出Tiger系列測試儀,二者的每個測試引腳均配置處理器,可按需要靈活設置測試激勵信號,以適應SoC測試的需要,但芯片的.I/O數(shù)目有限,自動測試設備的通道量、吞吐能力和速度也有限,使得測試難度和復雜程度大大加劇。測試時間成為SoC設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