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宋長河 主編 頁數(shù):426 字數(shù):700000
內(nèi)容概要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yīng)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身、為人、處世、出世的語錄文集?!恫烁T大全集》將《菜根譚》中的經(jīng)典原文加以注釋和解譯,在進行深入淺出的評析的同時,結(jié)合生動有趣的歷史典故和現(xiàn)代事例來進行形象化的解讀,讓廣大讀者不僅能了解《菜根譚》原書的精髓,而且可以從中得到更深刻的啟示。
書籍目錄
前集
寧受一時寂寞,毋取萬古凄涼
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
才華須韞,不可使人易知
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
常聞逆耳之言,常有拂心之事
天地不可無和氣,人心不可無喜神
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閑時要吃緊,忙處有悠閑
獨坐觀心,妄窮而真獨露
快意時早回首,拂心處莫放手
志以澹泊明,節(jié)從肥甘喪
田地要放得寬,惠澤應(yīng)流得長
窄處留一步,濃時讓三分
擺脫得俗情,減除得物累
帶三分俠氣,存一點素心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yè)毋落人后
讓一步為高,寬一分是福
驕矜無功,懺悔無罪
美名不宜獨任,污名不宜全推
業(yè)不求滿,功不求盈
家庭有真佛,日用有真道
定云止水中,有魚躍鳶飛
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
降服得客氣下,而后正氣伸
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
有山林氣味,懷廊廟經(jīng)綸
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太苦無以適性怡情,太枯無以濟人利物
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宜寬厚而反忌刻,宜斂藏而反炫耀
登高之為危,向明之太露
放得心下,人圣脫凡
意見害心賊,聰明障道屏
退一步之法,讓三分之功
待小人不惡,待君子有禮
守渾噩黜聰明,謝紛華甘澹泊
降魔先降心,馭橫先馭氣
教弟子要嚴出入,謹交游
欲路毋染指,理路毋退步
不可太濃艷,不宜太枯寂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學者要收拾精神,并歸一路
人人有大慈悲,處處有真趣味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
善人和氣,兇人殺機
無得罪昭昭,無得罪冥冥
少事之為福,多心之為禍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
有功于人不可念,有恩于我不可忘
施恩者無求,利物者不計
有齊有不齊,有順有不順
心地干凈,方可讀書學古
儉者貧而有余,拙者逸而全真
讀書見圣賢,居官愛子民
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
苦心常悅心,得意生失意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
花鋪好色,人行好事
兢業(yè)之心思,瀟灑之趣味
真廉無廉名,大巧無巧術(shù)
居無不居有,處缺不處完
拔去名根,融化客氣
心體光明,暗室有青天
無名無位之樂,不饑不寒之憂
為惡有善路,善處是惡根
君子只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
躁性者火熾,寡恩者冰清
養(yǎng)喜神召福,去殺機遠禍
……
后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恰好聽到室友們正在以一種譏諷的口氣議論她,當時她很傷心,卻沒有勇氣走進去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只是悄悄地走開了,但從此在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漸漸地,她變得越來越不愛與人交往,而且也越來越多疑了。平時,只要看到同學們聚在一起說話,便覺得她們在說自己的不是;看到同學朝自己微笑,則覺得她們是在不懷好意地譏笑自己,有意在孤立自己。王平自己也意識到這些想法大多數(shù)是毫無根據(jù)的,但那些奇怪的念頭常會莫名其妙地從腦中冒出來,弄得她心神不寧,寢食不安,也沒心思學習。為此,王平苦惱極了。 王平被不安情緒籠罩的原因正是“猜疑”這一不良心態(tài)。在猜疑心態(tài)的作用下,人常會作繭自縛,陷入一種自圓其說的封閉性思維中,即從某一假設(shè)目標出發(fā),最后又回到假設(shè)中去,得出一些荒唐、可笑的結(jié)論。英國哲學家培根這樣告誡人們:“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鳥中的蝙蝠,它們永遠是在黃昏里飛的……這種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遠朋友,而且也擾亂事物,使之不能順利有恒。”古詩云:“長相知,不相疑。”意思是說,彼此要深切了解,才不會彼此猜疑。與人交往要不相疑,就必須“長相知”,“讓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里”,努力改變有礙于與人交流的癖性。 猜疑是一種十分不負責任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不信任他人的心理,更是人際關(guān)系的一大禍害。多一分猜疑,人與人之間就少一分誠意,多一分庸俗的煩惱和無聊的憂愁,也就給了別有用心的人一分可乘之機?;ハ嗖乱?,會使集體渙散,人心各異,影響學習和生活。無端地互相猜疑,會使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隔閡與矛盾,難免傷感情、結(jié)芥蒂。好朋友之間也可能因此反目,產(chǎn)生怨恨。 一個人如果過分猜疑,而又不知醒悟,很可能會釀成大禍。因猜疑這一人性弱點釀成的悲劇,古往今來,舉不勝舉。如奧瑟羅錯殺貞潔的妻子,吳王賜死忠誠的伍子胥,等等。中國古代三十六計中的反問計,便是抓住人性中好猜疑的弱點而設(shè)計的,其結(jié)果是加速自身的毀滅。對現(xiàn)代人而言,猜疑不僅會導致人際關(guān)系緊張,無端傷害他人的感情,而且還會使猜疑者本人加重心理負擔。嚴重的猜疑心還會導致心因性狂想癥,那便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了。 精彩典故 鄰人疑斧 古時候,有一個猜疑心很重的人。有一天,他家里少了一把斧頭,便懷疑是鄰居偷的,但苦于沒有證據(jù)。于是,那天他仔細地觀察他的鄰居,越看越覺得鄰人有偷斧子的跡象,言談舉止透露出做賊心虛的情形。他看到鄰居跟往常一樣從自己家門口走過,覺得鄰居沒走得太靠近他是因為偷了東西后不敢面對他;看到鄰居和往常一樣對他點頭微笑、打招呼,則認為是鄰居由于心里愧疚而在討好他??傊?,鄰居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個賊。第二天,他在自己家的角落里找到了那把斧頭,才發(fā)覺是自己冤枉了鄰居。這時他再看鄰居,鄰居的一舉一動再正常不過了,一點也不像是偷別人東西的人了。 故事中懷疑鄰居偷斧頭的人沒找到斧頭時,為什么會覺得鄰居的言行舉止像個賊?想象一下,如果那人始終沒找到斧頭,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也許猜疑將成為他們之間永遠解不開的結(jié)。
編輯推薦
《菜根譚大全集》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