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大全集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童輝 外文出版社有限責(zé)任公司 (2012-04出版)  作者:童輝 編  

內(nèi)容概要

《中華姓氏大全集(珍藏本)》介紹了姓氏的起源、發(fā)展、遷徙和分布,并且把每一個姓氏下的歷史名人都收錄其中,同時還遴選了一些趣味盎然的歷史名人故事,使讀者在尋根問祖的同時,拓寬眼界和知識面。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姓氏的起源與發(fā)展 姓的起源 氏的起源 姓氏的演變與發(fā)展 姓氏制度 姓氏與人口遷徙 姓氏與門第 郡望與堂號 中華姓氏與少數(shù)民族 古老民族與姓氏發(fā)展 當(dāng)代少數(shù)民族的百家姓 第二章 姓氏文化大觀 取名習(xí)俗 名、字、號 姓氏尋根 《百家姓》 第三章 中華姓氏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wèi)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亞 垡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云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于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亞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鐘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咎 管 盧 莫 經(jīng) 房 裘 繆 干 解 應(yīng) 宗 宣 丁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加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鈄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蒲 印 宿 白 懷 蒲 臺 從 鄂 索 威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胥 能 蒼 雙 聞 婪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由 扶 冉 塞 酈 雍 邰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nóng) 溫 別 莊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xí)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yǎng) 鞠 須 豐 巢 關(guān) 蒯 相 查 荊 紅 游 竺 權(quán) 逯 蓋 益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于 仲孫 太叔 申屠 公孫 樂正 軒轅 令狐 鐘離 閭丘 長孫 慕容 鮮于 宇文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壤駟 公良 拓跋 夾谷 宰父 晉 楚 法 汝 鄢 涂 欽 段干 百里 東郭 南門 呼延 羊舌 微生 岳 帥 緱 亢 況 有 梁丘 左丘 東門 西門 南官 第五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氏族自稱是盤古氏后裔,最初散居于涼州一帶,與羌人雜處,史稱“氐羌”。晉太康六年(285年),氏人的一支白馬氏在甘肅東南部、四川西北部建立了仇池、前秦、后涼等割據(jù)政權(quán)。廠氏族長期與漢人雜居,漢化程度很高,其姓名稱號與漢人相同?!度龂尽の褐尽ね庖膫鳌纷⒁段郝浴の魅謧鳌氛J為,氏人“其俗語不與中國同,及羌雜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國之姓矣,多知中國語,由與中國錯居故也”。《晉書·苻洪載紀》中說:“其先蓋有扈氏之苗裔,世為西戎酋長。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節(jié)如竹形,時咸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庇篮土?,“有說洪稱尊號者,洪亦以讖文有‘草付應(yīng)王’,又其孫堅背有‘十付’字,遂改姓苻氏?!?匈奴,又稱“胡”。戰(zhàn)國時期,匈奴主要生活在河套地區(qū)和陰山(今內(nèi)蒙古狼山、大青山)一帶,政治中心在頭曼城(今五原縣)。在冒頓單于統(tǒng)治時期,匈奴兼并了許多部族,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quán)。漢武帝時期,三次出兵反擊匈奴的侵擾,并大獲全勝,匈奴因此而衰落,其中一部分南下依附了漢朝,史稱南匈奴,并屯居在陜西、山西的西北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至包頭一帶。西晉末,匈奴人再次進入中原,并先后建立了趙、夏、北涼等政權(quán)。匈奴因長期與漢族雜處,漢化程度很高。據(jù)《晉書·劉元海載紀》載:劉元海,新興匈奴人,冒頓之后也。漢高帝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又日“劉氏雖分居五部,然皆家居晉陽汾澗之濱。(劉淵)幼好學(xué),師事上黨崔游,習(xí)《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略皆誦之。《史》、《漢》諸子無不綜覽。”此外,匈奴族漢化的姓氏還包括呼延、卜、蘭、喬等。 鮮卑族本是東胡的一支,其先世為有熊氏后裔。后與匈奴一同興盛起來,風(fēng)俗官職與匈奴大略相同。秦漢之際,鮮卑為匈奴所敗,分居于鮮卑山,因此稱鮮卑。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拓跋部、慕容部、宇文部、乞伏部和禿發(fā)部都先后建立過割據(jù)政權(quán)。其中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權(quán)大力推行漢化政策,因此也最具代表性。孝文帝在公元439年統(tǒng)一北方前要求各部落一律改姓,將鮮卑語復(fù)姓改為音義相近的漢字單姓,如將皇族的“拓跋氏”改為元姓,“丘穆陵氏”改為穆姓,“步六孤氏”改為陸姓,“獨孤氏”改為劉姓,“賀賴氏”改為賀姓,“賀婁氏”改為婁(樓)姓,“勿忸于氏”改為于姓,“尉遲氏”改為尉姓,“紇奚氏”改為嵇姓,“達奚氏”改為奚姓,這九姓是當(dāng)時鮮卑貴族中最為顯赫尊貴的家族。據(jù)《魏書·官氏志》記載,鮮卑族144個姓氏中除少數(shù)保留復(fù)姓外,其余基本上都改為漢姓。 揭族是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中頗具人種差異的一個部族,他們高鼻、深目、多須,源于小月支。其先祖是匈奴別羌之胄,散居于上黨一帶。揭族的著名人物石勒曾建立后趙割據(jù)政權(quán)。魏晉之后,大量揭族遷居到西北、關(guān)中一些原漢人的居住地,不斷有一些揭族或融合到漢族中去,或其姓氏被進一步漢化。 遼人為契丹族,據(jù)稱為炎帝后裔,魏晉南北朝時期被統(tǒng)稱為“鮮卑”,隋唐之際始稱“契丹”。其族人分居于代北、甘涼及遼東一帶,貴族首領(lǐng)大姓為耶律氏、蕭氏、舒嚕氏、李氏等十多個姓氏。其中耶律氏建立了大遼政權(quán),其母族蕭氏本為舒嚕氏,因仰慕漢朝名相蕭何而改姓蕭。 金人祖先曾于隋唐時期占據(jù)渤海稱王,姓“大氏”,后為契丹族所滅,族人中有的避居高麗完顏部,遂改姓完顏氏,宋代統(tǒng)稱為女真族。女真人建立政權(quán)后,立國號為“金”,其貴族諸姓有完顏氏、鈕枯祿氏等。后來女真演化為滿族,建立了滿清王朝,其姓氏也逐漸被漢化,如“完顏氏”改為王或汪,“鈕枯祿氏”改為郎,“古里申氏”(即滿族的瓜爾佳氏)改為關(guān)、白、石等氏,“紇石烈氏”(即滿族的赫舍里氏)改為高、康、何、盧等氏,“蒲查氏”(即滿族的富察氏)改為為富、傅、李等氏。 當(dāng)代少數(shù)民族的百家姓 在中國,漢族是主體民族,也是姓氏數(shù)量最多的民族,有記載的姓氏多達數(shù)千個。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很多姓氏,其中各民族中也不乏具有代表性的姓氏。

編輯推薦

《中華姓氏大全集(珍藏本)》不僅適合成年讀者,也適于對姓氏文化感興趣的青少年讀者學(xué)習(xí)和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姓氏大全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