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大中國上下五千年》編委會 編 頁數(shù):245
Tag標簽:無
前言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而婚俗文化在這絢爛的民俗文化之中也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芒。中國人喜歡用“終身大事”來形容婚姻在人生中的地位,可見中國人對婚姻的態(tài)度是認真和嚴肅的,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婚姻締結的各個程序也都按照一定的禮俗和規(guī)范進行。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沉積和流變中,那些婚姻締結中所遵循的禮俗和規(guī)范,與其他各種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使得中華婚俗文化逐漸變得豐富和多樣化起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的今天,很多傳統(tǒng)婚俗似乎已經(jīng)被我們漸漸淡忘。我們的婚禮越來越追求簡潔,越來越崇尚個性,但是,人類內(nèi)心對浪漫的渴望并沒有消退。林語堂說過:“下意識中,所有中國姑娘都夢想紅色婚禮裙子和喜轎,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紗和婚禮的鐘聲?!闭且驗榛槎Y能夠讓人類從遠古時期繼承下來的相互追求的自然屬性合法化,人類也就一直對婚姻充滿期待。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必然會與其他文化、思想、事物相聯(lián)系,中華婚俗文化也是如此。在朝代更迭、生產(chǎn)發(fā)展、風俗流變之中,婚俗文化帶著明顯的時代印記,給我們研究歷史發(fā)展和社會變遷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隨著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逐漸被世人重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對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精髓加以傳承,婚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更應該被我們重視。
內(nèi)容概要
三月春嘵,男女贈綃。風冠霞帔,紅燭高照。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群婚的蒙昧、買賣婚的殘酷、自由婚的人性化……反映文明的不斷進步。文成公主的千古絕唱、李清照的愛情夢幻、陸游與唐婉的愛恨……揭示婚姻遞變的歷史,通曉異彩紛呈的婚俗文化。
書籍目錄
古往今來的婚姻形態(tài) 洪荒時代的野性婚姻——雜亂婚 血脈相承的親屬聯(lián)姻——血緣婚 共夫共妻的非血緣婚一族外婚 暮合晨離的短暫婚姻——對偶婚 一夫一妻的終身婚姻——單偶婚 母權制到父權制過渡的產(chǎn)物——掠奪婚 私有制后的婚姻形態(tài)——買賣婚 變相的買賣婚姻——交換婚 以勞動作為補償?shù)幕橐觥抟刍? 混亂無序的婚姻習俗——轉(zhuǎn)房婚 男嫁女的婚姻形式——入贅婚 先養(yǎng)后娶的畸形婚姻——童養(yǎng)婚 古代婚姻的主要形式——聘娶婚 謎信色彩濃厚的婚姻形態(tài)——冥婚 “借妻生子”的買賣婚姻——典妻婚 畸形的婚姻模式——納妄影響深遠的婚姻觀念 早婚傾向相沿襲——婚齡觀 門當戶對覓伴侶——門第觀 天作之合成佳偶——郎才女貌觀 父母之威.代宣天命——包辦婚姻 束縛女性婚姻自由的觀念——貞節(jié)觀 早婚早育繼后世——傳宗接代 反抗禮教求愛侶——私奔 封建強權和婚姻的博弈——政權定婚姻 被政治謀略挾持的婚姻——和親政策明媒正娶的婚禮俗 古代的婚姻聯(lián)絡人——媒妁 封建統(tǒng)治的衛(wèi)道士——官媒 走街串巷的民間婚事偵探——私媒 古代婚儀的起點——納采 婚事宜忌的探究——合婚 一面之緣論婚嫁——相親 古代婚姻公信力的保證——下聘禮 親迎的前奏——催妝禮 護送陪嫁到夫家—送嫁妝趨吉避兇的備婚雜俗 趨吉避兇定吉日——婚期選擇 萬事俱備迎佳人一男方備婚事 必備物品寄祝?!絺浼迠y 婚禮”配角”不可少——其他婚禮參與者 送嫁妝人的特殊使命——鋪新床 起源于及笄禮的婚俗一新娘上頭 稚氣銷盡百媚生——新娘開臉 鳳冠霞披迎新婚——新娘嫁衣 喜事悲哭別親人——哭嫁習俗 萬事俱備赴夫家——新娘上轎 婚床不空講究多——“壓床”習俗求福擇吉的正婚風俗 拉開婚禮大幕的序曲——迎親 抱瓶跨鞍求平安——新娘跨鞍進門 詼諧幽默迎新娘——各地進門習俗 盼子和擇吉——“傳袋”、“踩紅氈”習俗 婚禮當日重頭戲——拜堂 從遵循古禮到風行士庶之間——拜堂習俗的發(fā)展 精心布置迎賓朋——備喜棚 禮尚往來需賀禮——喜禮趣談 崇德尚禮設坐席——喜宴坐席設置 饕餮盛宴進行時——喜宴程序 美酒佳肴獻賓朋——各地喜宴風俗 新娘婚禮第一餐一新娘飯民間流行的洞房文化 婚俗文化的搖籃——洞房 突出重圍進新房——進洞房習俗 進洞房后第一禮——坐帳 新人父母不得閑——“會親家”和“鬧公婆”風俗 花呆五谷寄厚望——撒帳 與君初婚時,結發(fā)恩義深——新婚結發(fā)禮 同飲交心酒,自此結永好——合巹 謔婦戲夫在洞房——“鬧洞房”風俗 新婚三日無大小——“鬧洞房”的形式 新郎初見新娘面——挑紅蓋頭風俗 溫馨新婚夜的陪襯——“點花燭”習俗 善意的窺探.寬容的待遇——聽房習俗 貞操觀在婚禮中的體現(xiàn)——驗紅風俗 共享喜悅同歡慶——分喜蛋風俗 同甘共苦表深情——夫妻團圓飯宗法傳統(tǒng)的婚后禮儀 宗法制的衍生物——“拜宗廟”風俗 尊長愛幼受肯定——“拜舅姑”習俗 婦德的體現(xiàn)——“饋公婆”習俗 從象征到實踐——各地“下廚房”習俗 稱呼背后的故事——婚后稱謂趣談 新人攜手回娘家——回門禮概述 對娘家生活的揮別——“回門”的意義 高朋滿座迎新婿——回門禮程序 節(jié)日重團聚——婚后回娘家習俗 母系制和父系制斗爭的產(chǎn)物——不落夫家習俗 古代休妻制度——“七出”、“三不去” 從正視到歧視——古代人對寡婦改嫁的態(tài)度 婚姻不幸后再遭歧視——改嫁風俗祈福求子的婚神崇拜 中華民族的婚姻始祖——高裸崇拜 掌管姻緣的牽線老人——媒神月老 和睦喜慶的傳愛之仙——和合二仙 寄愛傳情的美麗愛神——月光菩薩 通情達理的婚姻之神——氤氳大使 忠貞不渝的愛情典范——牛郎織女 樂善好施的戀愛之神——泗州大圣 送子送福的婚育之神——子孫娘娘 背弓挾彈的降子男神——送子張仙象征美滿的婚俗吉物 新婚之夕祈美滿——鳳凰于飛 神獸下凡送子嗣——麒麟送子 絕世情緣表恩愛——鴛鴦成雙 靈烏臨枝唱喜兆——喜鵲報喜 綿綿瓜瓞祈多子——瓜果祈孕 諸多福訊系一身——葫蘆送福 多子多福傳佳音——榴開百子 趨吉避兇盼好合——鏡照吉祥 婚禮進行需吉符——紅喜字 文人墨客展風雅——婚聯(lián) 無瑕指環(huán)定終身——戒指 清幽茶香伴婚事——茶 一方素帕寄相思——手帕千古流傳的婚姻故事 三年不語表悲憤一息媯夫人的婚姻故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蔡文姬的婚姻故事 遠嫁吐蕃促融合——文成公主的婚姻故事 文人夫妻留青史——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故事 千古絕唱沈園情一陸游與唐婉的婚姻故事 舍生忘死換貞節(jié)——貞潔烈婦們的婚姻故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男女雙方的婚嫁事宜準備妥當,婚禮舉行進入倒計時,很多地方都會有男方給女方送催妝禮的習俗,或稱“下催妝”,其意為催促女方抓緊時間做好出嫁的準備,同時也順便了解一下女方婚禮當日要來的賓客數(shù)目,以便婚禮當日提前做好準備。古代的催妝禮據(jù)說來自于北方游牧民族,根據(jù)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的記載,這道程序最早是北朝時北方游牧民族帶到中原的習俗,具體流程為:新娘子先在自帳篷外大聲呼喊:“新娘子,催出來!新娘子,催出來!”一直喊道新娘子從帳篷中走出登上彩車為止。后來,這個并沒有存在于“六禮”中的少數(shù)民族風俗被漢族婚俗吸收了。雖然行催妝禮的日期和內(nèi)容各地不盡相同,但是催妝日期一般都在正式迎娶前三天或者前一天的早晨。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記載,當時的催妝禮:“先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五男二女花扇、花粉孟、洗項、畫彩錢果之類。”山東地區(qū)的催妝禮一般在結婚前一兩天進行,青州的催妝物品就比較有代表性,物品一般用食盒盛放,里面有四層,由下向上,第一層放置新娘的棉褲和棉襖;第二層放兩塊肉和兩條嘴里夾著紅線的魚;第三層放一些用紅紙包著的干粉,四斤點心,這些就是所謂的兩濕一千禮;第四層放置一些栗子、棗、面、花生、八雙假筷子和新娘的脂粉,還有一對帶子、紅蓋頭、一把紅繩、一對枕套、兩個頂針、一副耳環(huán)、兩雙襪子、一副耳墜、一對蔥和一對蒿艾、十張大紅紙。
編輯推薦
《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婚俗文化(圖文全彩)》:人生之大事,儀禮之俗規(guī)。中華婚俗文化歷經(jīng)朝代更迭和風俗流變。在絢爛的民俗文化中閃耀獨特的光芒。展現(xiàn)一幅鮮活生動的風情畫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