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全5卷)

出版時間:2004-6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施耐庵,羅貫中  頁數:一冊  譯者:沙博理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古代文人一般只為帝王將相立傳,《水滸傳》卻為一群被逼上梁山的多半出身寒微的英雄好漢立傳,取材立意真的是標新領異,頗有一點叛逆的意味。    《水滸傳》敘述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故事。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北宋末年,他領導農民起義軍與官府對抗,活動在今天的山東、河北、河南、江蘇一帶。《宋史·侯蒙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事本末》等文獻,都記載了宋江其人其事,比如梁山起義、攻打官府、接受招安、征討方臘等。史家記載的宋江事跡雖然極其簡略,但從這些只言片語中亦可推想宋江起義曾經怎樣地震動了朝廷。    北宋被南下的金兵摧毀后,一些編人政府軍隊的宋江殘部繼續(xù)在北方抗擊金兵,史書對這些抗金活動多有記載。宋末元初周密的《癸辛雜識》中就有《宋江三十六贊》,稱贊張橫、燕青、盧俊義、花榮、吳用、戴宗、孫立、楊雄等人的抗金事跡。其中的一些梁山英雄,就活動在當時的抗金根據地太行山一帶。不少史籍還記載了當年“太行忠義社”的抗金活動。據傳,太行山的摩天嶺(今山西省陽城縣臺頭鄉(xiāng)石臼村東北)有宋金時期創(chuàng)建的宋江廟遺跡,廟內有宋江三十六人的泥塑像,說明宋江三十六人與太行忠義社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系。明嘉靖刊本《大宋中興演義》寫有關勝在濟南一帶抗金的情節(jié)。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在有關宋江三十六人的民問傳說中曾經含有抗金的內容。    但是這些抗金的內容,在元代就淡化就消失了,元刊《宣和遺事》中已了無蹤影,這可能與元朝統治者忌諱這類話題并嚴加控制有直接關系。不過《水滸傳》仍有一些太行山抗金故事的遺存,小說敘及太行山時常有地理錯誤,例如智取生辰綱的地點黃泥岡,小說就說它在太行山:“休道西川蜀道險,須知此是太行山。”(容與堂刊本《水滸傳》第十六回)從河北大名府(北京)押送生辰綱到河南開封(東京),何以會繞道太行山?它給人一種錯覺,仿佛太行山十分靠近梁山。其實這是作者在吸納太行山故事時粗心無意而留下的痕跡。    元代雜劇搬演宋江三十六人故事的劇目頗多,據統計至少有二十四種,其中十八種僅存劇目,劇本則已散佚,劇本尚存的僅六種。二十四種雜劇以“黑旋風”標示劇目的就有十三種之多,可見李逵是最當紅的角色。從現存的六種雜劇來看,主要演述宋江等人坐鎮(zhèn)梁山,懲處權豪勢要和整肅道德風化,宋江等人所扮演的是為民除害的角色。沒有抗金的內容,也沒有官逼民反的故事,宋江等人實質上只是元雜劇中清官形象的一種變形。明初雜劇搬演宋江等人故事大體承襲元雜劇而有所變異,加人了棄暗投明的思想,更有一種“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掃蠻夷,輔圣朝,麒麟閣都把名標”(《梁山七虎鬧銅臺》)之類的為新朝建功立業(yè)的意識,這顯然是明初的時代烙印。    ……    ——截選自前言

內容概要

《水滸傳》是中國著名的古典長篇小說。書中敘述了中國北宋年間宋江等一百零八人如何從一個普通百姓或下層官吏被逼上梁山造反的過程,描寫了他們抗巨官軍、殺富濟貧除暴安民的英雄壯舉。本書以人物性格鮮明突出而著稱,語言生動,故事性強,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滸傳》創(chuàng)作于公元14世紀,即元末明初。在此之前,水滸英雄的故事以話本或雜劇的形式在民間流傳?!端疂G傳》成書以后,又以多種版本流傳于民間,流傳于全世界。本書選用的英文譯本,是由精通漢文的中國籍美國專家沙博理先生翻譯的,這是當今眾多英譯本中最好的一種。

作者簡介

作者:(明)施耐庵等、(英)沙博理英

書籍目錄

第1卷:第一回 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丘臺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淪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發(fā)鬼醉臥靈宮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美髯公智穩(wěn)插翅虎 第十九回 林沖水寨大并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土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2卷第3卷第4卷第5卷

章節(jié)摘錄

此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zhí)酒饋磴逶?。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著銀手爐,降降地燒著御香。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后山,指與路徑。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去?!碧緞e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里不說,肚里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稠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里,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里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后,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撲地望后便倒。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詵得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中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再上山來,務要尋見天師。又行過三五十步,口里嘆了數口氣,怨道:“皇帝御限,差俺來這里,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只覺得那里又一陣風,吹得毒氣直沖將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里,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太尉見了,又吃一驚:,撇了手爐,叫一聲:“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盤陀石邊。但見那條大蛇,逕搶到盤陀石邊,朝著洪太尉盤做一堆,兩只眼進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太尉方才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借蝕兒大小??诶锪R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再拿了銀提爐,整頓身上詔敕并衣服、巾幘,卻待再要上山去。    正欲移步,只聽得松樹背后,隱隱地笛聲吹響,漸漸近來。太尉定睛看時,只見一個道童,倒騎著一頭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笑吟吟地正過山來。洪太尉見了,便喚那個道童:“你從那里來?認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顧吹笛。太尉連問數聲。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鐵笛,指著洪太尉,說道:“你來此間,莫非要見天師么?”太尉大驚,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問在草庵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今天子差個洪太尉赍擎丹詔御香到來山中,宣我往東京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鶴駕云去也?!@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內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碧驹賳柕溃骸澳悴灰f謊?”道童笑了一聲,也不回應,又吹著鐵笛,轉過山坡去了。太尉尋思道:“這小的如何盡知此事?想是天師分付他,一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驚詭得苦,爭些兒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罷?!?   太尉拿著提爐,再尋舊路,奔下山來。眾道士接著,請至方丈坐下。真人便問太尉道:“曾見天師么?”太尉說道:“我是朝中貴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這般辛苦,爭些兒送了性命!為頭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驚得下官魂魄都沒了;又行不過一個山嘴,竹藤里搶出一條雪花大蛇來。盤做一堆,攔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盡是你這道眾,戲弄下官!”真人覆道:“貧道等怎敢輕慢大臣!這是祖師試探太尉之心。本山雖有蛇虎,并不傷人?!碧居值溃骸拔艺卟粍?,方欲再上山坡,只見松樹旁邊,轉出一個道童,騎著一頭黃牛,吹著管鐵笛,正過山來。我便問他:‘那里來?識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說天師分付,早晨乘鶴駕云往東京去了。下官因此回來?!闭嫒说溃骸疤荆】上уe過!這個牧童正是天師!”太尉道:“他既是天師,如何這等猥狴?”真人答道:“這代天師非同小可,雖然年幼,其實道行非常。他是額外之人,四方顯化,極是靈驗。世人皆稱為道通祖師。”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真人道:“太尉,且請放心。既然祖師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這場醮事,祖師已都完了?!碧疽娬f,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請將丹詔收藏于御書匣內,留在上清宮中;龍香就三清殿上燒了。當日方丈內大排齋供,設宴飲酌。至晚席罷,止宿到曉。    次日早膳已后,真人道眾并提點執(zhí)事人等請?zhí)具M山。太尉大喜。許多人從跟隨著,步行出方丈,前面兩個道童引路,行至宮前宮后,看玩許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處。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墻,正面兩扇朱紅槁子;門上使著胳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檐前一面殊紅漆金字牌額,上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什么去處?”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zhèn)魔王之殿?!碧居謫柕溃骸叭绾紊厦嬷刂丿B疊貼著許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灌鑄,誰知里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余年,也只聽聞?!焙樘韭犃耍闹畜@怪,想道:“我且試看魔王一看。”便對真人說道:“你且開門來,我看魔王什么模樣?!闭嫒烁娴溃骸疤荆说顩Q不敢開。先祖天師叮嚀告戒:今后諸人不許擅開?!碧拘Φ溃骸昂f!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zhèn)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鑒之書,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炜炫c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稟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于人?!碧敬笈?,指著道眾說道:“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違別圣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zhèn)魔王,煽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    P12-20

編輯推薦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并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水滸傳》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本書是《水滸傳》的漢英對照讀本,共分5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水滸傳(全5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品質還好,以后都有能收到這樣的書就高興
  •   經典的翻譯
  •   這部書我找了很久,終于在當當上找到了。又有打折,太感謝了?。?!
  •   我喜歡,值得收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