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方向 等編著 頁數(shù):252 字數(shù):373000
內容概要
方向、張衛(wèi)平、高振儒、李裕春、王偉策編著的《武器彈藥系統(tǒng)工程與設計》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各種彈藥的基本知識、結構原理、作用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分別對毀傷效應、現(xiàn)代設計理論應用、地雷爆破裝備試驗與測試等技術作了系統(tǒng)深入的介紹,講解了新技術武器彈藥的原理。書中內容展示了武器彈藥系統(tǒng)工程與設計領域廣闊的發(fā)展與應用前景,對誼學科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以及該領域的科研都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對兵器知識愛好者的深入學習與探討也是一本良好的指導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主要內容
1.2 武器彈藥的作用及發(fā)展
1.3 彈藥的組成及分類
1.3.1 彈藥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
1.3.2 彈藥的分類
第2章 武器彈藥的基礎知識
2.1 彈藥的基本組成
2.1.1 戰(zhàn)斗部
2.1.2 投射部
2.1.3 導引部
2.1.4 穩(wěn)定部
2.1.5 引信
2.2身管武器彈藥
2.2.1 槍彈
2.2.2 榴彈發(fā)射器
2.2.3 炮彈
2.3火箭武器彈藥
2.3.1 渦輪式火箭彈
2.3.2 尾翼式火箭彈
2.3.3 特種火箭彈
2.4. 3 工程彈藥
2.4.1 地雷
2.4.2 布雷彈
2.4.3 掃雷彈藥和破障彈藥
2.4.4 陸軍水雷
2.5航空彈藥
2.5.1 航空炸彈
2.5.2 制導炸彈
2.5.3 新型航空彈藥
2.6水中彈藥
2.6.1 水雷
2.6.2 魚雷
2.6.3 深水炸彈
2.7引信
2.7.1 引信的功能
2.7.2 引信的分類
2.7.3 引信組成
第3章 武器彈藥系統(tǒng)設計理論
3.1概述
3.2 武器彈藥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
3.2.1 工程設計的一般原則
3.2.2 武器彈藥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
3.3 現(xiàn)代彈藥系統(tǒng)的設計技術與方法
3.3.1 彈藥的設計技術與方法簡述
3.3.2 系統(tǒng)分析與系統(tǒng)設計的方法
3.4 彈藥系統(tǒng)優(yōu)化的設計方法
3.4.1 優(yōu)化設計的基本術語
3.4.2 優(yōu)化設計的數(shù)學模型及其分類
3.4.3 彈藥優(yōu)化設計問題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
3.4.4 地面火炮彈丸外彈道優(yōu)化設計實例
3.4.5 串聯(lián)式底排—火箭復合增程彈的多目標優(yōu)化設計實例
3.5 彈藥系統(tǒng)性能的預測與評估
3.5.1 性能預測
3.5.2評價與準則
第4章 彈藥毀傷原理及效應
4.1 概述
4.2 目標的易損性
4.2.1 地面車輛目標
4.2.2 人員目標
4.2.3 地面和地下建(構)筑物目標
4.2.4 空中目標
4.2.5 水中目標
4.3 彈藥毀傷作用基本原理
4.3.1 爆炸毀傷作用原理
4.3.2 破片殺傷原理
4.3.3 動能毀傷原理
4.3.4 聚能作用原理
4.3.5 碎甲作用原理
4.3.6 燃燒作用原理
4.3.7 軟殺傷作用原理
4.3.8 綜合毀傷效應
第5章 地雷爆破裝備的試驗與測試
5.1 概述
5.1.1 試驗的主要任務
5.1.2 試驗的分類
5.1.3 試驗測試的主要內容
5.1.4 試驗的基本程序
5.1.5 試驗文件的編寫
5.2 地雷爆破裝備的試驗方法
5.2.1 武器裝備試驗的基本方法
5.2.2 交試驗設計方法
5.2.3 環(huán)境性能試驗方法
5.2.4 靶場試驗方法
5.2.5 可靠性試驗方法
5.2.6 狀態(tài)性能檢測方法
5.3 地雷爆破裝備的試驗測試技術
5.3.1 測試系統(tǒng)的特性分析和構成原理
5.3.2 地雷作用目標物理場測試
5.3.3 爆炸參量電測方法
5.3.4 高速攝影測試
第6章 新技術武器彈藥
6.1 概述
6.2 信息化彈藥
6.2.1 視頻偵察用彈
6.2.2 目標辨認/戰(zhàn)場毀傷評估系統(tǒng)
6.3 靈巧與智能彈藥
6.3.1 敏感器引爆武器
6.3.2 末制導彈藥
6.3.3 智能彈藥
6.4 軟殺傷彈藥
6.4.1 非致命武器和彈藥的分類
6.4.3 反人員非致命聲學武器
6.4.4 反人員非致命化學武器
6.4.5 高功率微波戰(zhàn)斗部與電磁脈沖彈
6.4.6 激光彈
6.4.7 反裝備器材非致命化學武器
6.4.8 乙炔彈
6.4.9 紅外成像誘餌彈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試驗結果表明,擊穿乘員艙造成坦克平均M和F級破壞,不但取決于穿孔直徑,而且還與乘員艙內形成的集中破壞區(qū)的個數(shù)有關。射彈每穿透乘員艙一次平均使坦克造成M級和F級破壞率隨穿孔直徑的變化曲線如圖4—6和圖4—7所示。 2.步兵裝甲車和裝甲式自行火炮 步兵裝甲車和裝甲式自行火炮由于受到重量和戰(zhàn)術作用的限制,一般都具有較薄的裝甲,在一定距離時能抵御12.7mm口徑或更小口徑輕武器的火力及榴彈破片和爆炸波的攻擊。這兩種裝甲車輛很容易被任何反坦克武器所擊傷,如小口徑穿甲彈、破甲彈和防坦克地雷等。所以,這些車輛的戰(zhàn)術職能不要求尋殲反坦克武器,只要求避開反坦克武器,大致只要具備防御炮彈彈片和某些爆破榴彈沖擊波的能力即可。 4.2.1.2非裝甲車輛 非裝甲車輛包括兩種基本類型:以向戰(zhàn)斗部隊提供后勤支援為主要任務的運輸車輛,如卡車、牽引車、吉普車等;用來作為運載工具的無裝甲防護輪胎式或履帶式車輛。 非裝甲車輛不僅容易被各種反裝甲手段摧毀,而且能被大多數(shù)殺傷武器毀壞。定量地測定這類車輛最低限度易損性的尺度是:若車輛運行所必需的某個零部件受到損傷,從而導致車輛停駛的時間超出某一規(guī)定時間,即可認為車輛已遭到有效破壞。車輛中有些主要行駛部件,如電氣部分、燃料系統(tǒng)、潤滑系統(tǒng)和冷卻系統(tǒng)等,在受到打擊時特別容易損壞,故這些部件被視為受到攻擊時最易失效部件。當然,有些車輛在某一角度上的大部分暴露面被彈丸或彈片所擊穿,但不一定擊中主要行駛部件??罩斜ú▽Ψ茄b甲車輛的破壞程度可按下述方法分類: (1)快速毀傷——發(fā)動機在5min內停車; (2)慢速毀傷——發(fā)動機在5min~20min內停車,如果在20min后停車,通常就不視為慢速毀傷; (3)不堪使用——由爆炸波造成的、不足以構成快速或慢速毀傷的破壞,但是由于這種破壞的存在,車輛確實已無法繼續(xù)使用。 非裝甲車輛對破片的易損性,在于各部件相對于一系列給定重量和速度的破片的易損性。首先需要計算出車輛相對于給定破片的飛行方向的暴露面積。凡是在給定重量和速度的破片穿透車輛外殼之后容易遭受破壞的內部部件,其暴露面積均應加到該攻擊方向的車輛的易損性面積上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