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馬海云,張少剛 著 頁數(shù):300
內容概要
軟件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技術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是軟件開發(fā)的重要課題,基于數(shù)學知識的軟件質量與軟件測試方面的研究更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本書收集了作者在這方面的多篇論文,也收集了這一領域知名專家的研究成果,并對這些成果進行再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內容包括:緒論,主要包括軟件危機、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軟件質量、軟件測試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軟件生命周期及軟件開發(fā)過程的研究現(xiàn)狀;軟件質量保證方法分析;軟件質量管理;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及測試技術探索,主要包括軟件可靠性測試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方法;蒙特卡羅方法和馬爾可夫鏈;蒙特卡羅方法和馬爾可夫鏈模型在軟件可靠性測試中的應用;測試策略問題的討論;網(wǎng)絡安全技術的背景與探索。
本書結構合理,集中講述了在軟件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技術方面的探索成果,適合從事軟件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的技術人員與有關院校師生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軟件的發(fā)展
1.2 軟件的基本概念
1.2.1 軟件的特點
1.2.2 軟件的分類
1.2.3 軟件構件
1.2.4 軟件應用的分類
1.2.5 軟件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1.3 軟件工程
1.3.1 軟件危機
1.3.2 軟件工程的定義及其研究內容
1.3.3 軟件工程的作用
1.3.4 軟件工程技術發(fā)展歷程
1.3.5 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4 軟件可靠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軟件測試的發(fā)展方向
1.4.1 軟件可靠性
1.4.2 軟件可靠性的研究
1.4.3 軟件可靠性工程.
1.4.4 軟件測試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1.5 軟件開發(fā)工具簡介
1.5.1 CASE工具的作用與分類
1.5.2 幾種常用的CASK工具簡介
第2章 軟件生命周期與軟件過程的研究現(xiàn)狀
2.1 軟件生命周期
2.1.1 軟件生命周期的概念
2.1.2 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
2.2 軟件開發(fā)過程模型
2.2.1 瀑布模型
2.2.2 原型模型
2.2.3 快速應用開發(fā)模型
2.2.4 螺旋模型
2.2.5 增量模型
2.2.6并發(fā)過程模型
2.2.7 基于構件的開發(fā)模型
2.2.8 形式化方法模型
2.2.9 第四代技術
2.3 UML代表著軟件建模的發(fā)展趨勢
2.3.1 UML的現(xiàn)狀
2.3.2 UML概述
2.3.3 常用的UML圖
2.4 統(tǒng)一過程
2.4.1 軟件生命周期中的各個階段
2.4.2 RUP的核心工作流
2.5 軟件可行性研究
2.6 軟件工程實踐中的項目管理
2.6.1 項目管理概述
2.6.2 人員的組織與管理
2.6.3 項目計劃
2.6.4.風險管理
2.6.5 軟件質量保證
第3章 軟件質量保證方法分析
3.1 開發(fā)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
3.2 軟件生命過程的度量
3.2.1 軟件開發(fā)過程的度量和開發(fā)過程改進方法
3.2.2 項目度量
3.3 軟件測量
3.3.1 面向規(guī)模的度量
3.3.2 面向功能的度量
3.3.3 擴展的功能點度量
3.4 調和不同的度量方法
3.5 軟件質量度量
3.5.1 影響質量因素的概述
3.5.2 測量質量
3.5.3 缺陷排除效率
3.5.4 在軟件過程中集成度量
3.6 開發(fā)軟件的估算
3.6.1 軟件開發(fā)范圍
3.6.2 軟件開發(fā)所需的資源
3.6.3 于發(fā)軟件項目的估算
3.7 估算模型
3.7.1 估算模型的結構
……
第4章 軟件質量管理
第5章 軟件測試基本概念及測試技術探索
第6章 蒙特卡洛方法及馬爾科夫鏈
第7章 蒙特卡洛方法和馬爾科夫鏈模型在軟件可靠性測試中的應用
第8章 測試策略問題的討論
第9章 網(wǎng)絡安全技術的背景與探索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3.2軟件生命過程的度量在軟件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如果能夠回答以下問題:軟件開發(fā)的生產率是怎樣?產生的軟件的質量是怎樣?如何從過去的生產率及質量數(shù)據(jù)推斷出現(xiàn)在的狀況?過去的信息如何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計劃和估算?那么,就能夠幫助評估軟件的質量和開發(fā)軟件存在的問題,且在項目進行中輔助決策,軟件質量將會大大提高。軟件度量是指計算機軟件中范圍廣泛的測度。測度是測試并建立起測試數(shù)據(jù),將其用數(shù)字表達出來,它是數(shù)學化的過程,可以應用于軟件過程中,目的是在一個連續(xù)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軟件。測度也可以用于整個軟件項目中,輔助估算、質量控制、生產率評估及項目控制。根據(jù)投入的工作量和時間對軟件開發(fā)“輸出”的測度,對產生的工作產品的“適用性”的測度,達到計劃及估算的目的。測度在工程界中是常事,如測量動力消耗、重量、物理體積、溫度、電壓、信噪比……不勝枚舉。但在軟件工程界測度還遠未普及。對于要測量什么及如何評估收集到的度量結果尚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應該收集度量,以確定過程和產品的指標。過程指標使得軟件工程組織能夠洞悉一個已有過程的功效(如范型、軟件工程任務、工作產品及里程碑)。它們使得管理者和開發(fā)者能夠評估哪些部分可以運作,哪些部分不行。過程度量的收集貫穿整個項目之中,并歷經(jīng)很長的時間。它們的目的是提供能夠導致長期的軟件過程改善的指標。項目指標使得軟件項目管理者能夠:①評估正在進行的項目的狀態(tài);②跟蹤潛在的風險;③在問題造成不良影響之前發(fā)現(xiàn)問題;④調整工作流程或任務;⑤評估項目組控制軟件工程工作產品的質量。在某些情況下,項目組收集到的并被轉換成項目度量的測量數(shù)據(jù),也可以傳送給負責軟件過程改進的人們。因此,很多同樣的度量既用于過程領域又用于項目領域。
編輯推薦
《軟件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技術》是由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