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安子軍 編 頁數:252
前言
根據國家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機械原理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為加強技術基礎理論課的教學,結合機械原理課程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及其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新形式下高等院校進行的課程教學改革和加強教材建設的精神,啟動了機械原理教材的編寫工作?! ?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為了培養(yǎng)素質高、能力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和意識的高級專門人才,結合高等院校課程學時減少、并保證主要教學內容和知識信息不能減少的現實狀況,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在保證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編寫完成了這部機械原理教材。 本教材強調對機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機械分析與設計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機構通用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主要傳動機構的分析設計為重點,精選編排了教學內容。以圖解法建立形象直觀概念,側重引入解析法。刪去了與先修課程重復的有關內容,并對機構運動分析、連桿機構設計圖解法和漸開線齒輪等章節(jié)過細部分內容進行了簡化。以對間歇機構、各種常用機構、組合機構和其它齒廓齒輪機構的傳動原理、特點與應用及簡單的設計計算等為主要教學內容,力求達到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的目的。 此外,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新型傳動機構的發(fā)展,增強發(fā)明創(chuàng)新意識,還將近年來有關新型機械傳動機構方面帶有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充實到本教材中,作為選擇使用的教學內容。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國家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批準的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的。全書由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組成。理論教學內容共分13章,包括緒論、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和力分析、機械中的摩擦和機械效率、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輪系、間歇機構與其它機構、新型傳動機構、機械運轉及其速度波動調節(jié)、機械的平衡、機械傳動系統(tǒng)方案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有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每章末附有思考題與練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類和近機械類本科專業(yè)的教材,還可供有關專業(yè)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和相關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機械原理課程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1.2 機械原理課程的地位、作用和學習方法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2章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2.1 機構的組成 2.2 機構運動簡圖 2.3 機構的自由度計算及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2.4 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分析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3章 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和力分析 3.1 用速度瞬心法作機構的速度分析 3.2 用相對運動圖解法作機構的運動分析 3.3 用解析法作機構的運動分析 3.4 平面機構的力分析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4章 機械中的摩擦和機械效率 4.1 移動副中的摩擦 4.2 螺旋副中的摩擦 4.3 轉動副中的摩擦 4.4 考慮摩擦時的機構受力分析 4.5 機械效率及自鎖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5章 平面連桿機構 5.1 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及應用 5.2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 5.3 平面四桿機構設計的圖解法 5.4 平面四桿機構設計的解析法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6章 凸輪機構 6.1 凸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 6.2 從動件的運動規(guī)律 6.3 凸輪輪廓設計的圖解法 6.4 凸輪輪廓設計的解析法 6.5 凸輪機構基本參數的確定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7章 齒輪機構 7.1 齒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 7.2 齒輪的共軛齒廓曲線 7.3 漸開線及其齒廓嚙合特性 7.4 漸開線標準齒輪的參數和尺寸 7.5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7.6 漸開線齒廓的切削加工 7.7 漸開線變位齒輪 7.8 變位齒輪傳動及設計 7.9 斜齒圓柱齒輪機構 7.10 交錯軸斜齒輪機構 7.11 蝸輪蝸桿機構 7.12 錐齒輪機構 7.13 其它齒廓齒輪機構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8章 輪系 8.1 輪系及其分類 8.2 定軸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8.3 周轉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8.4 混合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8.5 輪系的功用及行星輪系的齒數條件 8.6 行星輪系的功率及效率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9章 間歇機構與其它機構 9.1 棘輪機構 9.2 槽輪機構 9.3 其它機構 9.4 組合機構 思考題與練習題第10章 新型傳動機構第11章 機械運轉及其速度波動調節(jié)第12章 機械的平衡第13章 機械傳動系統(tǒng)方案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附錄 機械原理重要名詞術語中英文對照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2章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機構有多種類型,不同的機構有著不同的結構,而機構的結構取決于機構的運動形式、組成方法和機構自由度等一些重要的因素。機構的組成是把若干構件按一定規(guī)律聯接起來使之成為運動的系統(tǒng),所以在設計機構時,需要從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機構中選擇最合適的結構及其零件的形式。為此,應該了解現代機構的基本形式、結構特點和組成原理。因為在實際機械中平面機構應用較多,所以本章將主要研究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1 機構的組成 2.1.1 構件與零件 機構是由具有確定運動的單元體組成的,這些運動單元體稱為構件。在機械原理中,一般認為構件是剛體或柔韌體(如皮帶、鋼絲繩和鏈條等),而不是液體和氣體。組成件的制造單元體稱為零件。構件可以由一個或多個零件構成,如圖1-1所示,內燃機曲軸4為一個零件,而連桿3為多個零件組成。因此,構件是相互固接在一起的零件組合體?! ?.1.2 運動副及其分類 1.運動副 在機構中,每一構件都以一定方式與其它構件相互聯接,這種使兩構件直接接觸的可動聯接稱為運動副,如軸與軸承、滑塊與導軌、輪齒與輪齒、凸輪與推桿等的聯接都構成了運動副,如圖2—1所示。兩構件組成運動副時,構件上參與接觸的點、線、面稱為運動副元素。在圖2—1中,運動副元素分別為圓柱面和圓孔面、棱柱面和棱孔面及齒廓曲面。為保證兩構件恒處于接觸狀態(tài),運動副應是幾何封閉或力封閉。至于組成運動副后,兩構件能產生哪些相對運動,則與該運動副性質或與該運動副所引入的限制條件有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