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朱友家 等主編 頁數(shù):261 字數(shù):526000
內容概要
《實用牙髓腔解剖學》由朱友家、杜昌連和陳作良主編,根據(jù)口腔醫(yī)學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及課程設置的特點,本教材編寫內容包括牙髓腔概論、牙的發(fā)育、牙髓牙本質的結構與功能、顯示牙髓腔的方法、上下頜牙的髓腔形態(tài)、牙髓腔形態(tài)與根管治療,共十二章,在內容上力求豐富,突出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的聯(lián)系。同時書中的插圖絕大部分是作者們自行制備或拍攝的實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紹了髓室、根管系統(tǒng)、根尖孔和側副孔的形態(tài)特點,圖片形象、直觀,使復雜的牙髓腔形態(tài)變得簡明、生動,便于學生理解文字敘述。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牙髓腔概論
第一節(jié) 牙髓腔的基本形態(tài)及特征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二節(jié) 牙組織增齡變化和病理性牙根吸收
一、牙髓增齡期變化
二、牙本質增齡期變化
三、牙骨質增齡期變化
四、病理性牙根吸收
第二章 牙的發(fā)育
第一節(jié) 牙的早期發(fā)育
一、牙發(fā)育的蕾狀期、帽狀期和鐘狀期
二、牙發(fā)育早期的臨時性結構
三、牙發(fā)育中上皮一間充質的相互作用
四、牙發(fā)育的分子調控
第二節(jié) 釉質的發(fā)生
一、成釉細胞的生命周期
二、發(fā)育中釉質的蛋白質
三、釉質的礦化
四、釉質形成缺陷
第三節(jié) 牙本質的發(fā)生
一、成牙本質細胞的分化
二、牙本質基質的沉積
三、牙本質的礦化
第四節(jié) 牙髓的發(fā)育
第五節(jié) 牙根的發(fā)育
一、根部牙本質的形成
二、根部牙本質形成異常
第三章 牙髓牙本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jié) 牙髓的結構與功能
一、牙髓形態(tài)學分層
二、牙髓細胞
三、牙髓細胞間質
四、牙髓的代謝
五、牙髓的微循環(huán)
六、牙髓的神經支配
七、牙髓的修復
第二節(jié) 牙本質的結構與功能
一、牙本質的結構
二、牙本質有機基質
三、牙本質液和牙本質滲透性
第四章 顯示牙髓腔的方法
第一節(jié) 顯示牙髓腔的破壞性方法
一、透明法
二、磨片法和連續(xù)斷層切片法
三、鑄型法
四、組織切片法
第二節(jié) 顯示牙髓腔的非破壞性方法
一、x線根尖片技術
二、錐形束CT技術
三、Micm—CT技術
第五章 上頜前牙髓腔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上頜中切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二節(jié) 上頜側切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三節(jié) 上頜尖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六章 下頜前牙髓腔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下頜中切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二節(jié) 下頜側切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三節(jié) 下頜尖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七章 上頜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上頜第一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二節(jié) 上頜第二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八章 下頜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下頜第一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二節(jié) 下頜第二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九章 上頜磨牙髓腔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上頜第一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二節(jié) 上頜第二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三節(jié) 上頜第三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十章 下頜磨牙髓腔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下頜第一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二節(jié) 下頜第二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三節(jié) 下頜第三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十一章 乳牙髓臟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上頜乳前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二節(jié) 下頜乳前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孔
第三節(jié) 上頜乳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四節(jié) 下頜乳磨牙髓腔形態(tài)
一、髓室
二、根管系統(tǒng)
三、根尖孔與側副孔
第十二章 牙髓腔形態(tài)與根管治療
第一節(jié) 牙髓腔解剖形態(tài)與應用
一、上頜前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二、上頜前磨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三、上頜磨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四、下頜前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五、下頜前磨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六、下頜磨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第二節(jié) 根管預備
一、根管預備的工作長度、寬度和錐度
二、根管預備的基本要求
三、根管預備的方法
四、根管預備的器械
五、根管沖洗
六、根管預備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與對策
第三節(jié) 根管充填
一、根管充填的標準
二、根管充填的時機
三、根管充填的方法
四、根管充填技術中的問題與對策
五、根管充填失敗的原因分析
附典型病例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開髓時,先用裂鉆在腭面正中舌側窩鉆入牙體組織,穿髓后,用安全車針平行于牙體長軸向近遠中和頸部擴展,形成略帶三角的圓形,底向切緣,頂向舌隆突的洞形。再用球鉆除去髓頂殘余的牙本質和牙髓組織,避免切削過多的唇側牙本質。尖牙的髓腔人口處外形是唇舌徑大于近遠中徑的橢圓形。對形體較小的上頜側切牙,要注意避免牙頸部唇面的穿孔。為避免開髓時,特別是髓腔鈣化或閉鎖的情況下導致臺階或穿孔的發(fā)生。Weine提倡用高速裂鉆直接沿著牙長軸方向開髓,而不必先以90°,當鉆人釉質時,根管口應位于三角形人口的頂部,形成進入根管的直線通路。 對于老年患者,窩洞人口設計更為重要。由于根管狹窄,不得不使用細的器械,如果根管通路不暢,器械過度彎曲,就可能折斷。老年人的髓室頂狹窄,又位于頸緣下,因此,開髓時應盡量靠近切緣側,而不是常規(guī)的開髓位置,這樣就能呈直線進入根管。 二、上頜前磨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1.確定根管數(shù)目時,可采用偏角投照技術,應用頰側物體投影規(guī)則協(xié)助診斷。 2.雙根管者做根管治療時,應注意尋覓根管口。特別是髓角發(fā)育較好的第一前磨牙,切不可將兩穿髓孔誤認為是兩根管口。 對窩洞人口的預備要點是根管治療必須從面開髓,制備窩洞人口時,先將裂鉆置于殆面中央溝,邊鉆入邊向頰腭側方向移動,除去頰腭兩尖的部分三角嵴,形成頰腭徑較長的橢圓形窩洞。開髓后,需用探針檢查根管口的位置,后改用安全車針或球鉆除去髓室頂,并做頰舌向的擴展,最后修整洞壁。若上頜前磨牙的牙根明顯彎向遠中,洞緣可略向近中擴展,以便根管預備器械可更容易接近根尖。 上頜前磨牙在開髓中最常見的問題是髓腔暴露不夠,髓腔人口為圓形,這可能導致根管的遺漏。另外,因髓腔方較寬,向牙頸部過渡時逐漸變細,所以要小心鉆磨,保持牙鉆方向與牙長軸平行,防止造成側壁穿孔或形成臺階,根管口位于頰、腭牙尖的下方,頸緣水平以下。若上頜第二前磨牙為1—1型根管時,則窩洞入口的頰腭徑可相應減小。 三、上頜磨牙髓腔解剖特點與根管預備 1.頰側根管口相距較近,應注意尋覓。近中頰根根管細小彎曲,且常有雙根管。做根管治療時,應注意準確探尋根管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