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徐世軍 編 頁數(shù):723 字數(shù):61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成藥臨床對證選用速查》以臨床常見病癥為經(jīng),以中成藥合理使用為緯,按照疾病分科、分系統(tǒng)共列9章,前6章為內(nèi)科常見病癥,第7章至第9章分別為婦科、兒科和五官科常見病癥。每個病癥分別按照簡介和證型展開,每個證型下列常見對證中成藥,每個中成藥獨立成知識單元,下設(組分)(功效主治)(藥理作用)(現(xiàn)代應用)(個性特征)(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7個知識模塊,尤其是在(個性特征)中突出該中成藥與同類中成藥相比較的特色和優(yōu)勢,并明確其臨床選用的主癥,方便掌握和使用;每個章節(jié)后同類中成藥列表綜合比較,突出不同中成藥之間的共性和個性特征,便于掌握不同中成藥之間的異同。此外,書后附錄有中醫(yī)病名索引、西醫(yī)病名索引和方名索引,方便臨床快速查閱。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肺系病癥
第二章 脾胃系病癥
第三章 心腦系病癥
第四章 肝膽病癥
第五章 腎系病癥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癥
第七章 婦科病癥
第八章 兒科病癥
第九章 五官病癥
方名索引
病癥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藥理作用)具有抗消化性潰瘍、調(diào)整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抗感染、鎮(zhèn)痛等作用。 (現(xiàn)代應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腸炎。 (個性特征)本成藥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附子理中丸加減。與同類產(chǎn)品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相較,本成藥溫陽補腎之功明顯增強,實為脾腎雙補之重劑。臨床適宜脾胃虛寒較重或脾腎陽虛較甚者。一般以癥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舌淡苔白、脈沉細脈為使用指征。本成藥溫補之力相對來說較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更強,但也更偏于溫燥,易傷陰血,故對于陰血虧虛者慎用。但本成藥對于陽虛失血證尤其是重證患者療效較好,其原因在于不僅溫補之力更強以治其本,還在于炮姜兼有止血之效故可治其標,因此為標本兼治之劑,但仍以治本為主。 (用法用量)用姜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肝胃郁熱所致胃脘痛者慎用。高血壓、心臟病、腎病、咳喘、浮腫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胃瘍靈顆粒 (組 分)黃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棗、炙甘草。 (功效主治)溫中益氣,緩急止痛。主治脾胃虛寒、中氣不足證,癥見脘腹脹痛,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遇冷后發(fā)作或痛甚,食少,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胃納不佳,面色無華,大便溏薄,舌淡脈弱或沉細。 (藥理作用)具有抗?jié)儭㈡?zhèn)痛、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現(xiàn)代應用)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 (個性特征)本成藥源自《金匱要略》的黃芪建中湯加減。其功效特點與小建中湯相似。二者相較,本成藥益氣之功明顯增強,但滋陰養(yǎng)血之力卻稍遜。臨床主治脾胃虛寒證,以氣虛為主,寒象不重者。一般以脘腹隱痛、喜溫喜按、勞則痛甚、乏力、舌淡為使用指征。此外,本成藥還可用以治療中醫(yī)“血痹”證。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20g,一日3次。 (使用注意)陰虛內(nèi)熱胃痛者慎用。 小建中合劑(膠囊、顆粒) (組 分)飴糖、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 (功效主治)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主治脾胃虛寒證,癥見脘腹疼痛,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遇冷后發(fā)作或痛甚,嘈雜吞酸,泛吐清水,食少納呆,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藥理作用)具有抗?jié)儭⒁种莆杆岱置?、調(diào)節(jié)腸運動、鎮(zhèn)痛和抗感染等作用。 (現(xiàn)代應用)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慢性結(jié)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個性特征)本成藥源自《傷寒論》的小建中湯。臨床常用以治療中焦虛寒、肝脾不和之證,一般以脘腹拘急疼痛、喜溫喜按、舌淡為使用指征。與同類產(chǎn)品理中丸相較,其溫陽益氣之力有所不及,但本成藥重在緩急止痛,調(diào)和陰陽。理中丸純用溫補之藥,主要針對脾胃虛寒,而本成藥氣血兼顧,肝脾同調(diào)。因此,本成藥主要針對虛寒輕證,側(cè)重于肝脾不和者。此外,本成藥對于陽虛發(fā)熱也可使用。 (用法用量)合劑: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用時搖勻。膠囊劑: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顆粒劑: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 (使用注意)陰虛內(nèi)熱胃痛者慎用。
編輯推薦
《中成藥臨床對證選用速查》是面向臨床、立足臨床、基礎(chǔ)與臨床相結(jié)合的實用性、普及性著作,旨在指導臨床科學合理地應用中成藥,高臨床療效?!吨谐伤幣R床對證選用速查》具有科學性:中成藥來源可靠;實用性:應用最廣,療效確切;通俗性:語言通俗,易懂易用;速查性:從病查方,從方查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