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學

出版時間:2000-4  出版社:邊專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邊專 編  頁數(shù):24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衛(wèi)生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口腔生物學(第4版)》從第1版到此次第4版內容的更迭與豐富就體現(xiàn)了本學科的發(fā)展與更新。作為基礎醫(yī)學與口腔臨床醫(yī)學的橋梁課程,《衛(wèi)生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口腔生物學(第4版)》結合口腔組織、器官功能特點、生理機制、口腔內生態(tài)及常見口腔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經過多版次的思考與修改形成了以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骨組織生物學及口腔細胞培養(yǎng)及應用的內容框架,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及意見反饋看,內容與深度基本符合五年制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學習與理解。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學 第一節(jié) 口腔生態(tài)系及其影響因素 一、生態(tài)系和生態(tài)學 二、口腔生態(tài)系 三、口腔生態(tài)系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jié) 牙菌斑與生物膜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分類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成分 第三節(jié) 口腔正常菌叢 一、口腔正常菌叢的來源與類型 二、口腔正常菌叢成員 三、其他微生物群 第四節(jié) 口腔生物膜疾病與微生物的關系 一、齲病相關微生物群 二、牙周病相關微生物群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學 第一節(jié) 牙及周圍組織的化學組成 一、釉質 二、牙本質和牙骨質 三、牙周組織 四、口腔黏膜組織 第二節(jié) 唾液及齦溝液的生物化學 一、唾液的生物化學 二、齦溝液的生物化學 第三節(jié) 牙菌斑的生物化學 一、牙菌斑內主要物質代謝 二、牙菌斑內礦物質的轉換 第四節(jié) 牙體硬組織的生物礦化 一、生物礦化組織的組成結構 二、生物礦化的機制 三、釉質與牙本質的生物礦化 四、氟對牙體硬組織生物礦化的影響 五、再礦化與仿生礦化 第三章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學 第一節(jié) 分子生物學基礎 一、概述 二、基因 三、基因表達 四、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 第二節(jié) 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分子克隆的材料與方法 二、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驟 三、特異核酸的檢測 第三節(jié) 牙發(fā)生的分子機制 一、釉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二、牙本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第四節(jié) 分子生物學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應用 一、變異鏈球菌屬致齲毒力因子 二、核酸雜交法檢測牙周病相關細菌 三、基于16S rRNA基因分析的口腔微生物分類與鑒定 第五節(jié) 口腔遺傳病生物學基礎 一、遺傳疾病的分類 二、單基因遺傳病研究中的幾個概念 三、基因多態(tài)性與突變 第六節(jié) 口腔腫瘤分子生物學 一、細胞增殖與細胞凋亡 二、口腔腫瘤發(fā)生的分子機制 三、口腔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 四、口腔腫瘤相關基因的篩選與功能研究策略 第四章 口腔免疫學 第一節(jié) 系統(tǒng) 一、唾液防御 二、口 腔黏膜防御 三、口腔淋巴組織 四、口腔免疫應答特點 第二節(jié) 齲病與免疫 一、齲病與免疫的關系 二、致齲菌主要抗原物質 三、免疫防齲的研究 第三節(jié)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與免疫 一、牙髓病的免疫病理特點 二、根尖周病的免疫病理特點 第四節(jié) 牙周病與免疫 一、牙周病概述 二、牙周病的致病菌斑 三、牙周病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 四、牙周病的免疫病理過程 第五節(jié) 口腔黏膜病與免疫 一、皰疹性口炎 二、口腔念珠菌病 三、過敏性口炎 四、扁平苔蘚 五、復發(fā)性口瘡 六、白塞病 七、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八、尋常天皰瘡和大皰性類天皰瘡 九、舍格倫綜合征 十、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第六節(jié) 口腔腫瘤與免疫 一、腫瘤抗原 二、抗腫瘤免疫的效應機制 第七節(jié) 口腔移植免疫 一、移植抗原 二、移植免疫反應和排斥機制 三、移植免疫反應的類型 四、骨移植 五、牙移植 第八節(jié) 口腔免疫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流式細胞術 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三、免疫印跡技術 四、免疫熒光 第五章 空腔骨組織生物學 第一節(jié) 骨的生物學基礎 一、骨組織的生物學特征 二、骨組織的細胞成分 三、骨基質成分 第二節(jié) 口腔骨組織及相關組織的生物學特征 一、牙槽骨 二、牙周膜 三、牙骨質 第三節(jié) 口腔骨組織改建 一、骨組織改建的生物學特征 二、骨改建的影響因素 三、力學刺激與骨改建 四、口腔骨改建的特征和重要性 第四節(jié) 口腔頜骨疾病的生物學基礎 一、代謝性骨病的生物學基礎 二、遺傳性骨病的生物學基礎 三、頜骨骨源性腫瘤的生物學基礎 第五節(jié) 口腔種植學的生物學基礎及臨床應用 一、骨結合理論 二、骨增量技術的生物學基礎 三、骨增量技術的臨床應用 第六節(jié) 顱面骨組織變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生長發(fā)育預測 二、臨床指標檢測 第六章 口腔細胞培養(yǎng)及其應用 第一節(jié) 細胞培養(yǎng) 一、細胞培養(yǎng)的基本原理 二、細胞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jié) 口腔醫(yī)學中相關細胞培養(yǎng)及其特點 一、牙齒相關細胞 二、唾液腺細胞 三、口腔黏膜細胞 四、頜骨相關的硬組織細胞 五、口腔腫瘤細胞 第三節(jié) 細胞培養(yǎng)在口腔再生醫(yī)學中的應用 一、組織工程的基本原理 二、口腔組織特有的干細胞 三、再生醫(yī)學技術在口腔醫(yī)學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口腔生物學其他研究方法 一、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組織芯片 二、蛋白質組學 三、生物信息學 四、模式生物學 五、系統(tǒng)生物學 第七章 口腔生物學實驗教程 第一節(jié) 口腔微生物學實驗 實驗一 菌斑的采集、染色和觀察、分類 實驗二 變異鏈球菌的分離和鑒定 實驗三 細菌代謝酸的測定 實驗四 細菌細胞外葡聚糖的測定 實驗五 菌斑中pH的測定 第二節(jié) 口腔生物化學實驗 實驗六 齦溝液中堿性磷酸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七 唾液鈣和磷含量的測定 實驗八 唾液分泌情況的測定 第三節(jié)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學實驗 實驗九 以釉原蛋白基因進行性別鑒定 第四節(jié) 骨組織生物學和口腔細胞培養(yǎng) 實驗十 成骨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 實驗十一 破骨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 實驗十二 MTT法檢測細胞活性 實驗十三 腫瘤細胞遷移實驗(細胞劃痕法) 實驗報告模板 申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蛋白質雖為牙菌斑細胞部分的主要組成,但含量卻較低。其主要來源為宿主的唾液和血清,少量來源于口腔菌叢。在齦上菌斑中來源于唾液的蛋白質有糖蛋白、淀粉酶、溶菌酶、乳鐵蛋白、乳過氧化氫酶、SIgA、IgG和各種蛋白酶。來源于齦溝液的蛋白質有白蛋白、IgG、SIgA、C3和曠巨球蛋白。來源于細菌的有葡糖基轉移酶、透明質酸酶、膠原酶等。 牙菌斑的非細胞成分主要為糖、脂肪和無機物。 1.糖是組成菌斑基質的主要成分,以聚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菌斑中,如葡聚糖和果聚糖。葡聚糖中主要由a-l,6鍵組成者為水溶性糖,由a-l,3鍵組成者為水不溶性糖。在菌細胞壁成分中也含有異種多聚糖如抗原性糖、脂多糖,某些放線菌和乳桿菌合成的囊狀物,內含氨基己糖的胞外多糖。菌斑內的糖也可由細菌胞內多糖聚合而成,許多菌斑內微生物產生與糖原或支鏈淀粉相似的胞內糖,其特征為與碘鍵合,也即嗜碘糖。由于在細胞內產生過剩和菌細胞死亡或分解,胞內糖和胞壁糖可釋出到菌斑中。 菌斑內的脂肪可能是從宿主或菌斑中的G-菌衍生的磷脂,由于它們與鈣、磷等離子具有親和力,故在菌斑的礦物化方面可能起著一定作用,但對其具體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的了解。 菌斑中含鈣、磷、氟等無機離子,它們在菌斑中的濃度遠比唾液中高,并且它們可能與其他的無機成分以鹽的形式鍵合在菌體表面或胞外多糖上。 口腔菌叢是人體各種菌叢中最復雜的一種,目前已可從口腔中分離出500~700種不同的細菌,還有更多數(shù)量的菌種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尚無法培養(yǎng)獲得。隨著研究技術的發(fā)展,大量分子生物學手段的應用,研究者們通過非培養(yǎng)的方法已能從口腔環(huán)境中檢測出多達26202條不同菌種的基因信息,這些成果極大地豐富了口腔微生物學的研究內容。然而在對微生物致病性方面的研究中,為深入探索不同微生物的致病機制,研究者們仍需通過培養(yǎng)的方法分離純化特定的微生物種群,本節(jié)主要介紹目前可從口腔中分離獲得純培養(yǎng)有代表意義的微生物種屬。 嬰兒的口腔在母體中是無菌的,在初生6小時之內僅可在口腔中發(fā)現(xiàn)很少數(shù)量的細菌,可能是來源于母親的產道,如大腸桿菌和鏈球菌等均系婦女產道中的常居菌。從出生6~10小時之間口腔細菌快速增多。隨著對嬰兒的喂養(yǎng)和看護,母親和近親口腔中的微生物可傳播到嬰兒口腔中,此后細菌的種類增多,菌叢的成分也趨向復雜。一項對0~12個月嬰兒口腔內菌叢的研究報道表明,所有12個月嬰兒口腔內均有鏈球菌、葡萄球菌、韋榮菌和奈瑟菌,半數(shù)以上嬰兒口腔標本中可培養(yǎng)出放線菌、乳桿菌、諾卡菌(Nocardia)和梭桿菌,不到半數(shù)的1歲嬰兒口腔中可分離出念珠菌、纖毛菌、棒狀桿菌和類大腸桿菌。在整個研究期間鏈球菌一直是優(yōu)勢菌,隨著牙的萌出,放線菌和梭桿菌的檢出率增加,在牙萌出前檢不到對牙表面有親和力的血鏈球菌和變異鏈球菌。對學齡前兒童口腔微生物叢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組成基本與成人相近似,但罕有產黑色素菌群,在5歲年齡組僅從18 %~40%的兒童口腔中可檢到此菌群,并且螺旋體的檢出率也低,但13~16歲兒童中??蓹z到產黑色素菌群,并且螺旋體的數(shù)量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在此期間宿主飲食習慣,牙齒結構和唾液功能等均可影響正常菌叢的組成。進入成年期后牙齦和黏膜的結構均不如青壯年堅實,牙和牙齦以及黏膜的疾病較之前增多,正常菌叢中的某些常居菌比例過多而導致內源性感染如牙周炎。進入老年期后咀嚼器官的老化、牙的脫落而使與牙有親和力的細菌如血鏈球菌、變異鏈球菌逐漸減少,在無牙牙合的口腔中檢不到這兩種細菌。而當口腔內戴有義齒時,這些菌又出現(xiàn)在正常菌叢中。因此可以認為,口腔正常菌叢的建立和演化均與宿主的年齡、飲食習慣、咀嚼器官的健全有密切聯(lián)系。

編輯推薦

《衛(wèi)生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醫(y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口腔生物學(供口腔醫(yī)學類專業(yè)用)(第4版)》是口腔醫(yī)學的基礎學科,是從生物學角度解析口腔醫(yī)學中科學問題的學科。與臨床醫(yī)學一樣,口腔醫(yī)學也是以生物學、基礎醫(yī)學、材料學等基礎學科發(fā)展為基礎,因此口腔生物學引入口腔醫(yī)學課程體系成為必然與共識,最初1986年版《口腔內科學》中設置了“口腔疾病發(fā)生的生物學基礎”一章,經過十余年的實踐與豐富,口腔生物學終于從2000年開始成為一部獨立的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口腔生物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挺好的,是正版,下次還來
  •   不好也沒得選擇菌斑那里和免疫那里的那啥來著。。。看的有點暈吧
  •   網(wǎng)購的書質量無法保證,總共買了六本,其中一本缺了33頁,開學才發(fā)現(xiàn),已經過了退書時間,坑爹??!
  •   很不錯,紙質很好,價錢也便宜
  •   嗯嗯,還沒看,不過教材有什么好評論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