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楊水祥、 等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楊水祥 編 頁數:481
內容概要
《心血管熱點薈萃2012》在緊跟主流學術觀點步伐的同時,更注重交叉學科的進展。交叉學科是目前廣大臨床醫(yī)生面臨的新問題,一方面臨床分科更加細化,另一方面患者病情更加復雜化、多樣化,可能同時合并多學科、多因素、多器官的損害。因此,努力拓展視野,提高廣大年輕醫(yī)師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本書所關注的重點。同時本書聚焦了最新的循證醫(yī)學資料,兼顧基礎醫(yī)學、轉化醫(yī)學及雜交手術的最新內容,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臨床與基礎相結合,匯集熱點,力求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不失為一本啟迪思想、引領潮流的學術著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高血壓 第一節(jié) 《2011年老年高血壓專家共識》解讀 第二節(jié) 高血壓聯合治療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jié) 20lO年中國高血壓指南的特點——與2005年相比較的差別 第四節(jié) ACCF/AHA頒布老年人高血壓專家共識 第五節(jié) ARB全面干預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進程高血壓防治——降壓核心不變,概念擴展更新干預心血管危險進程,降壓仍是核心 第六節(jié) 單片復方制劑在高血壓指南中的地位 第七節(jié) 對2010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要點的解讀 第八節(jié)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 第九節(jié) 高血壓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療 第十節(jié)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發(fā)病特點和治療對策 第十一節(jié) 難治性高血壓 第十二節(jié) 全民參與和規(guī)范防治——加拿大防控高血壓的成功經驗 第十三節(jié) 妊娠期高血壓的規(guī)范化診治 第十四節(jié) 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診斷、治療現狀與進展 第十五節(jié) 提高高血壓控制率的重要對策 第十六節(jié) 心理因素對高血壓的影響及綜合性治療的研究 第十七節(jié)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氯沙坦在高血壓治療中的作用及地位 第十八節(jié) 亞洲高血壓患者鈣通道阻滯劑臨床應用建議 第十九節(jié) 藥物基因組學與高血壓 第二十節(jié) 著眼中國本土高血壓發(fā)病特點一優(yōu)選適合中國人群的單片復方聯合制劑 第二十一節(jié) 正確認識高鹽和高血壓 第二十二節(jié) 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新技術——去腎交感神經支配術 第二十三節(jié) 如何看待隱匿性高血壓 第二十四節(jié) 兒童高血壓的研究狀況 第二十五節(jié) 高血壓治療血壓目標的研究進展 第二十六節(jié) 高血壓致命的6個時刻 第二十七節(jié) 老年高血壓的降壓治療及相關問題 第二十八節(jié) 代謝綜合征和代謝性高血壓基礎與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 第二十九節(ji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需求與探索 第三十節(jié) 介人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新希望 第三十一節(jié) 高血壓流行病學研究現狀及預防策略 第三十二節(jié) 難治性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第二章 冠心病 第一節(jié) 常規(guī)經橈動脈行冠心病介入治療注意事項 第二節(jié)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第三節(jié) 冠心病MRI臨床應用現狀和展望 第四節(jié) 冠心病PCI術中/后風險和預后評估及臨床意義 第五節(jié) 冠心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進展 第六節(jié) 冠心病易損人群的心臟性猝死 第七節(jié) 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特點、分型和治療策略 第八節(jié)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在冠心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 第九節(jié) 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顫的抗栓治療 第十節(jié) 老年人冠心病的介人治療進展 第十一節(jié) 慢性腎病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 第十二節(jié) 女性冠心病的診斷現狀 第十三節(jié)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CCB治療冠心病循證之路上的精彩不同 第十四節(jié) 我國冠心病患者選擇血管重建治療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十五節(jié) 血管內超聲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第十六節(ji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華法林三聯抗栓治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 第十七節(jié) 談飲食與冠心病預防 第十八節(ji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冠心病的新進展 第十九節(jié) AHA/ACCF指南冠心病和其他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病患者的二級預防和危險降低治療:2011年更新 第二十節(jié) 穩(wěn)定性冠心病的心率管理——遵循指南,規(guī)范化應用p受體阻滯劑 第二十一節(jié) OCT在冠心病介人治療中的應用 第二十二節(jié) 冠脈造影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十三節(jié) 吸煙與早發(fā)冠心病 第二十四節(jié) 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療 第二十五節(jié) 320排冠脈螺旋CT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優(yōu)點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十六節(jié) 2011年介人治療熱點述評第三章 心力衰竭 第一節(jié) 2010年心力衰竭的進展與啟示 第二節(jié) 干細胞治療心力衰竭的最新進展 第三節(jié)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高血壓的處理 第四節(jié) 謹慎對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治療 第五節(jié) 射血分數正常的心力衰竭 第六節(jié) 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腎臟病的治療策略 第七節(jié)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 第八節(jié) 心臟利鈉肽類激素在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第九節(jié)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在輕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第十節(jié) 中國急性心力衰竭的現狀 第十一節(jié) 心力衰竭新臨床試驗評述 第十二節(jié) 急性心力衰竭綜合征應引起足夠重視 第十三節(jié) 心力衰竭治療中ACEI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第十四節(jié) 心力衰竭與心肌能量代謝 第十五節(jié) 心肺儲備功能測定對慢性心力衰竭預后的評估 第十六節(jié) 如何診斷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 第十七節(jié) 心力衰竭的非藥物治療 第十八節(jié) 射血分數正常的心力衰竭的診治要點 第十九節(jié) 心力衰竭伴心房顫動心室率控制策略的爭議 第二十節(jié)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循證醫(yī)學研究進展 第二十一節(jié) 左心室射血分數正常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選擇 第二十二節(jié) RASHEF,腎動脈狹窄合并心力衰竭 第二十三節(jié) 舒張陛心力衰竭的再認識 第二十四節(jié) 2011年CRT與CRT_D治療最新進展第四章 心律失常 第一節(jié) Brugada綜合征研究現狀 第二節(jié) TRIaD值與藥物所致TdP 第三節(jié) 長QT綜合征的診斷治療現狀——2011 第四節(jié) 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第五節(jié) 房顫上游治療的進展 第六節(jié) 房顫神經機制的研究進展 第七節(jié)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現狀 第八節(jié) 急性缺血性J波和心臟性猝死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的兩種機制 第九節(jié) 抗凝與抗血小板治療 第十節(jié) 口服抗凝藥物的出血風險 第十一節(jié) 老年人植入起搏器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處理 第十二節(jié) 慢性房顫導管消融的策略與方法 第十三節(jié) 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的臨床意義及處理策略 第十四節(jié) 起搏器歷史性突破:無電極導線腔內植入式起搏器 第十五節(jié) 射頻消融術及抗心律失常藥物在房顫節(jié) 律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六節(jié) 室性期前收縮誘發(fā)的心動過速性心肌病 第十七節(jié) 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進展 第十八節(jié) 心律的整體觀:認識和解讀RR問期散點圖 第十九節(jié) 心外膜室性心動過速的診治 第二十節(jié) 遺傳性心律失常之我見 第二十一節(jié) 無X線透視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 第二十二節(jié) 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緊急臨床處理 第二十三節(jié) 他汀類藥物的多效性之——抗心律失常作用 第二十四節(jié) 女性心律失常的特點及分析 第二十五節(jié) 利用左心交感神經切除手術治療室性心律失常 第二十六節(jié) 房顫導管消融的點滴見解 第二十七節(jié) TCD臨床實踐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二十八節(jié) 左主干病變的心電圖再認識 第二十九節(jié) 心電圖ST-T改變的臨床問題 第三十節(jié) 2011年室性心動過速臨床處理薈萃第五章 學科交叉 第一節(jié) 2011年心肺復蘇新概念 第二節(jié) 保護心腦腎是高血壓治療的重要策略 第三節(jié) 雌激素和冠心病 第四節(jié) 尿毒癥性心肌病研究進展 第五節(jié) 心臟驟停后綜合征 第六節(jié) 糖尿病導致低T3綜合征2例分析 第七節(jié) 空腹血糖受損、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研究 第八節(jié) 如何評價和優(yōu)化糖尿病患者PCI治療效果 第九節(jié) 老年患者治療心臟,勿忘保護腎臟 第十節(jié) 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在慢性腎病治療中的應用:從理論到實踐 第十一節(jié) 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腎臟病的治療策略第六章 基礎研究 第一節(jié) 從抗凝機制的角度評價抗凝藥物 第二節(jié)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與心肌梗死后組織修復 第三節(jié) 鈣化病變的冠狀動脈旋磨術的旋磨治療 第四節(jié) 驚恐發(fā)作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 第五節(jié) 奈西立肽治療失代償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六節(jié) 微循環(huán)病變與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 第七節(jié) 心肌肌鈣蛋白在非缺血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 第八節(jié) 血管內皮損傷機制與綜合防治新進展 第九節(jié) 再談血壓變異性 第十節(jié) 重視RAS阻斷劑保護靶器官的劑量問題 第十一節(jié) 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 第十二節(jié) Cypher支架的設計及l(fā)臨床應用評價 第十三節(jié) 磷脂酶A2與冠心病研究進展 第十四節(jié) 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分子遺傳機制 第十五節(jié) SCN5A基因突變:多種遺傳性心律失常的罪魁禍首 第十六節(jié) 遺傳性心律失常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從基因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第十七節(jié)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應用前景 第十八節(jié) 哺乳動物miRNA轉錄表達調控 第十九節(jié) DNA甲基化與細胞重編程新進展 第二十節(jié) mRNA前體選擇性剪接中的表觀遺傳學 第二十一節(jié) 心力衰竭表觀遺傳藥理學的研究進展 第二十二節(jié) 活細胞中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的可視性研究進展 第二十三節(jié) miRNA藥理治療前景聚焦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一節(jié) 《2011年老年高血壓專家共識》解讀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是臨床醫(yī)師面臨的難題,針對老年高血壓危害大、控制率低的現狀。美國ACC(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聯合AHA(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近期發(fā)布了《2011年老年高血壓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旨在對老年高血壓的特點、臨床證據、防治策略及存在的問題作出指導。本《共識》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1 流行病學特點 1.1 血壓特點 高血壓人群中,50歲以下的患者以平均動脈壓升高為主,而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動脈結構及功能的改變,60歲以上的約65%、70歲以上的約90%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olatedsvstollc hypertension,ISH)。這一特點對降壓藥物的選擇、目標血壓的監(jiān)測等均有影響。ISH較普通高血壓更易發(fā)生靶器官損害、心血管病變及新發(fā)心血管事件。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較年輕患者更低。 1.2 性別差異 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高于男性。由于治療強度不夠、藥物選擇不當、服藥依從性低等原因,老年女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較男性更困難,當然可能還有某些尚不明確的生物因素。老年女性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需要我們的特別關注。 1.3 繼發(fā)病因 《共識》強調,在老年高血壓的繼發(fā)因素中,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腎動脈狹窄占首位,其次為睡眠呼吸暫停。此外,甲狀腺功能也會對血壓產生影響。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在年輕患者中多見,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生率較低。因此,《共識》提示,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佳時,需行相關檢查,除外腎動脈及甲狀腺病變的可能。 2 治療難點 2.1 頑固性高血壓 由于老年患者存在血管僵硬度增加,降壓藥物藥效降低,基礎血壓高,靶器官損害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食鹽、酒精及尼古丁攝入量高,服藥依從性差,液體潴留多,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等方面問題,血壓控制較年輕患者更加困難,更容易出現頑固性高血壓。《共識》建議,老年患者更需注重健康教育,改變生活方式,限制鹽和酒精攝人,戒煙,減少NSAIDs使用等可控性血壓調控因素。 2.2 體位性低血壓 由于神經反射及血管功能退化,在老年人群中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體位性低血壓不僅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老年患者發(fā)生跌倒、暈厥的高危因素?!豆沧R》中強調,老年患者需更加注意個性化治療,降壓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至最大耐受劑量。對使用藥物降壓的老年患者,家庭血壓監(jiān)測尤其重要,需警惕血壓過低情況的發(fā)生。80歲以上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需常規(guī)監(jiān)測立位血壓。 2.3 “假性高血壓” 是由于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外周血管(肱動脈)在測量血壓時袖帶充氣后血管不能塌陷,而引起的血壓升高的假象。及時識別“假性高血壓”有助于避免發(fā)生藥物性低血壓?!豆沧R》中建議,對老年患者中出現的難治性高血壓,但無明顯靶器官受損表現,無論是否存在藥物過量癥狀,需排除有無“假性高血壓”的可能。高度懷疑為“假性高血壓”時,可通過直接動脈內血壓測量,鑒別“假性高血壓”。 3 血壓控制目標 強調老年患者的降壓治療更應個體化,降壓目標更加復雜,以控制收縮壓為主,同時兼顧靶器官損害、藥物不良反應、器官灌注等因素?!豆沧R》推薦70歲以下的老年人降壓目標與年輕患者相同,血壓
編輯推薦
《心血管熱點薈萃2012》聚焦了最新的循證醫(yī)學資料,兼顧基礎醫(yī)學、轉化醫(yī)學及雜交手術的最新內容,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臨床與基礎相結合,匯集熱點,力求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不失為一本啟迪思想、引領潮流的學術著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