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沈繼龍 等主編 頁數(shù):243
內容概要
《臨床寄生蟲學檢驗(第4版)》是臨床醫(yī)學檢驗專業(yè)五年制本科的主干課程,是繼《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之后的第二部感染性疾病及病原學實驗診斷的教材。針對檢驗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教材的“三基五性三特定”的要求,以及近年的就業(yè)需求,本版教材與第3版相比,除了保持原有的合理構架外,從形式到內容進行了部分的修訂,使之具有以下特點:為了方便實驗室檢查,對于各種寄生蟲病及其檢驗的闡述仍以寄生蟲在人體主要的寄生部位為序,偏重與臨床有關的內容,并重點介紹實驗室診斷的技術方法、應用及其評價;盡量吸收近年學科發(fā)展的新知識、新技術(如寄生蟲新的分類系統(tǒng)、蠊纓滴蟲及其檢查、弓形蟲的基因分型、重要寄生蟲病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等);在寄生蟲樣本的采集和保存部分,增加了糞便樣本的采集和保存、血液樣本的采集和保存以及其他部位樣本的采集和保存等內容,同時增加了寄生蟲檢驗的質量控制內容,以規(guī)范和適應臨床實驗室的實際應用。與上版教材比較,《臨床寄生蟲學檢驗(第4版)》用圖進行了部分修改和刪減,仍采用彩色印制,而少用傳統(tǒng)分類研究的線條圖,使形態(tài)更加逼真、直觀;各章前后仍保留思考題和小結,以便復習。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寄生現(xiàn)象與寄生蟲病
一、生物種間的幾種關系
二、寄生蟲的生活史
第二節(jié) 寄生蟲的基本特征及分類
第三節(jié)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蟲對宿主的影響
二、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寄生蟲感染的特點
第五節(jié) 寄生蟲感染的免疫
一、寄生蟲抗原
二、寄生蟲免疫逃避的機制
三、寄生蟲感染宿主免疫應答的特點
四、免疫病理
第六節(jié)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一、流行因素
二、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三、流行特點
四、寄生蟲病的防治進展及挑戰(zhàn)
第七節(jié) 寄生蟲感染的診斷
一、臨床診斷
二、實驗室檢查
第八節(jié) 寄生蟲病實驗室診斷中的生物安全
第二章 消化道寄生蟲
第一節(jié) 似蚓蛔線蟲(蛔蟲)
第二節(jié) 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鉤蟲)
第三節(jié) 毛首鞭形線蟲(鞭蟲)
第四節(jié) 蠕形住腸線蟲(蟯蟲)
第五節(jié) 糞類圓線蟲
第六節(jié) 其他人體寄生線蟲
一、東方毛圓線蟲
二、艾氏小桿線蟲
第七節(jié) 豬巨吻棘頭蟲(棘頭蟲)
第八節(jié) 布氏姜片吸蟲(姜片蟲)
第九節(jié) 異形吸蟲
第十節(jié) 棘口吸蟲
第十一節(jié) 帶絳蟲
一、鏈狀帶絳蟲(豬帶絳蟲)
二、肥胖帶絳蟲(牛帶絳蟲)
三、亞洲牛帶絳蟲
第十二節(jié) 膜殼絳蟲
一、微小膜殼絳蟲
二、縮小膜殼絳蟲
第十三節(jié) 其他消化道寄生絳蟲
一、闊節(jié)裂頭絳蟲
二、犬復孔絳蟲
三、西里伯瑞列絳蟲
第十四節(jié) 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第十五節(jié) 藍氏賈第鞭毛蟲(賈第蟲)
第十六節(jié) 結腸小袋纖毛蟲
第十七節(jié) 隱孢子蟲
第十八節(jié) 其他消化道寄生原蟲
一、人芽囊原蟲
二、貝氏等孢球蟲
三、齒齦內阿米巴(齒齦阿米巴)
四、人毛滴蟲
第十九節(jié) 消化道寄生蟲的檢查
一、糞便直接涂片法
二、厚涂片透明法
三、定量透明法
四、飽和鹽水浮聚法
五、自然沉淀法
六、鉤蚴培養(yǎng)法
七、肛門拭子法
八、肛周蟯蟲檢查
九、糞便蟲體檢查法
十、鐵蘇木素染色法
十一、溶組織內阿米巴培養(yǎng)
十二、隱孢子蟲卵囊染色檢查
第三章 肝臟與膽管寄生蟲
第四章 脈管系統(tǒng)寄生蟲
第五章 神經(jīng)系統(tǒng)寄生蟲
第六章 皮膚與組織寄生蟲
第七章 呼吸系統(tǒng)寄生蟲
第八章 眼部寄生蟲
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統(tǒng)寄生蟲
第十章 寄生蟲標本的采集保存、抗原制備和檢驗的質量控制
附錄1 常見人體寄生蟲的致病及實驗室診斷方法
附錄2 醫(yī)學寄生蟲學與寄生蟲檢驗常用參考資料及網(wǎng)址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第七節(jié)寄生蟲感染的診斷寄生蟲感染的診斷分為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一、臨床診斷1.詢問病史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居住地、旅行史、生活行為方式、飲食習慣、感染史、治療史等。對于長江以南的血吸蟲病流行區(qū)患者,如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應考慮到血吸蟲病;我國融入世界經(jīng)濟后,大量頻繁的人口流動也會帶來某些輸入性病例(imported cases),陰道毛滴蟲感染多見于性行為不潔的個體;生食淡水魚蝦有感染肝吸蟲的可能:與貓密切接觸的孕婦如有不良妊娠結局應警惕弓形蟲的感染等。2.臨床與影像學診斷對于某些病原檢查不易確診,而病理變化又具有一定特征的患者,可采用物理檢查方法。除了認真體檢,注意寄生蟲病的特征性表現(xiàn)外,還可輔以各種影像學診斷。例如棘球蚴病的囊性腫大、弓形蟲腦炎、血吸蟲病肝硬化、膽道蛔蟲癥等可用CT、MRI、超聲波或膽道造影等。二、實驗室檢查1.病原檢查在寄生蟲感染中,檢查出寄生蟲病原體是確診的依據(jù)。根據(jù)臨床診斷提供的線索,通過標本的采集、處理、檢驗、分析等,做出明確結論,為臨床治療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可靠的依據(jù)。根據(jù)寄生蟲的種類、在人體的發(fā)育階段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采集相應的標本(糞便、血液、陰道分泌物、尿液、痰液、組織活檢或骨髓穿刺等),采取不同的檢查方法(詳見第十章)。對于肉眼可見的大部分蠕蟲和節(jié)肢動物,根據(jù)其標本來源和形態(tài)特征可做出初步判斷,如糞便中的蛔蟲、蟯蟲、絳蟲節(jié)片、組織中的蠅蛆等;對于原蟲等肉眼無法見到的小型寄生蟲,如阿米巴原蟲、陰道毛滴蟲、瘧原蟲、各種蠕蟲的卵、疥螨、蠕形螨等則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病原體檢查的質量取決于檢驗醫(yī)師的責任感和對寄生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免疫學檢查有些寄生蟲病難以根據(jù)癥狀或體征及病原檢查做出診斷,此時需采取免疫學方法輔助診斷。在感染早期、輕度感染、單性感染(僅有雄蟲)、隱性感染或由于特殊的寄生部位而使病原檢查十分困難以及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免疫診斷具有突出的優(yōu)點。所用的抗原包括同種抗原、生活史某期特異性抗原或基因工程抗原。常用的血清學試驗包括沉淀反應、凝集反應和標記反應。檢測物質包括特異性抗體、循環(huán)抗原、免疫復合物等。檢測細胞因子也可了解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抗蟲感染的免疫機制或作為療效評價的參考。此外,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也可用于蠕蟲感染的輔助診斷。免疫診斷方法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specificity),敏感性(sensitivity)和可重復性(reproducibility),同時應具有簡便、經(jīng)濟、快速且便于基層社區(qū)實驗室操作等優(yōu)點。此外,理想的免疫學診斷還應具有能夠判別現(xiàn)癥感染、估計感染度和療效考核的價值。
編輯推薦
《臨床寄生蟲學檢驗(第4版)》供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