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導論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  作者:周達君  頁數:21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脈診導論》作者周達君先生幼承家教,從學于當代著名針灸名家方云鵬(作者的外祖父)。他勤奮好學,廣拜名師,承黃元御學驗之精髓,探傳統(tǒng)中醫(yī)之本源,中西醫(yī)學理論及臨床實踐扎實;且強調用中醫(yī)的理念認識問題,用現代醫(yī)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臨證喜針藥并重,善于治療各種疑難雜癥,臨床審證,脈診為先,強調“微妙在脈,不可不查”,提出“脈重解析”的觀點。
《脈診導論》從決疑篇、經典篇、實踐篇三篇予以闡發(fā)脈學,說理透徹,是作者臨證20載在臨床實踐中對脈學感悟的總結。
《脈診導論》對中醫(yī)各科臨床醫(yī)生進一步掌握脈學精髓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對中醫(yī)藥院校學生學懂脈學、臨床應用脈學有啟發(fā)、借鑒和指導作用。

書籍目錄

決疑篇
 第一章 什么是脈診
 第二章 脈診因何成疑
 第三章 我的脈診實踐
  一、初識脈診
  二、發(fā)現手感
  三、認識全息
  四、讀書生疑
  五、手感決疑
 第四章 脈診的誘惑
  一、脈診是中醫(yī)四診的重要內容
   1.望聞難憑
   2.問診多惑
   3.脈診有度
  二、脈診提示中醫(yī)臨床能力
  三、脈診與臨證巧思
  四、脈診與中西醫(yī)結合
  五、脈診是中醫(yī)對人體生命狀態(tài)的重要探求方式
  六、脈診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起源與重要體現
 第五章 怎樣學習脈診
  一、明理為先
   1.脈求全象
   2.脈求因果
   3.立志當明
  二、手感次之
   1.認識手感
   2.手感先天,后天可補
   3.手感明理
  三、讀書第三
   1.由淺入深
   2.熟讀經典
   3.廣泛涉獵
   4.相信古人
   5.學會存疑
  四、臨證第四
   1.脈證相應
   2.脈有所變
   3.脈有所藏
   4.相信自己
 第六章 古今脈辨
  一、尋找立足點
   1.西醫(yī)的立足點——分析與解剖
   2.中醫(yī)的立足點——系統(tǒng)與整合
  二、分析與解剖式的脈論
   1.心臟的泵原理
   2.脈搏波的原理
   3.定義與批判
   4.臆斷
  三、系統(tǒng)與整合式的脈論
   1.脈是波動
   2.脈的形態(tài)學變化
   3.脈與多因素相關
 第七章 脈象儀的發(fā)明
  一、脈診理念問題
  二技術的先進性
  三、信息的處理
   1.變量的設定
   2.電腦的發(fā)明與應用
  四、對脈象儀的重新認識
 第八章 脈診表述的差異
  一、語言表述差異
  二、理解方法不同
  三、手感表述的差異
  四、古今病證差異
經典篇
 第一章 如何看待《黃帝內經》脈法
 第二章 五臟脈法
  一、五臟脈變
   1.心脈
   2.肺脈
   3.肝脈
   4.脾脈
   5.腎脈
  二、五臟診法
 第三章 十二經脈法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第四章 診胃氣脈法
  一、胃氣的概念
  二、平脈與胃氣
  三、胃氣的本源
  四、胃氣脈位
  五、真臟脈與胃氣
 第五章 三部九候脈法
  一、三部九候脈位
  二、三部九候脈法
   l.查獨
   2.查平
   3.查相應
  三、三部九候脈與預后
  四、三部九候脈與臟腑辨證
 第六章 寸口尺膚脈法
 第七章 尺脈法
 第八章 寸口脈法
 第九章 四季平脈
 第十章 《黃帝內經》脈法的特點
  一、明理為先,脈別陰陽
  二、內外相形,臟腑辨證
  三、解剖定位,全息解脈
  四、其本脈象,入門有法
  五、知常達變,貴在查獨
  六、脈象分析,病機為要
 第十一章 《難經》脈法
  一、獨取寸口
  二、有關無位
  三、三部候氣
  四、三部分形
  五、五臟診法
   1.呼吸定五臟
   2.手感定五臟
   3.浮沉定五臟
  六、脈分陰陽
實踐篇
 第一章 解析脈總綱
 第二章 解析脈綱
  一、表里——浮沉分表里(脈位)
  二、寒熱——遲數,速度辨寒熱
  三、斂散——弦濡,邊界知斂散(弦為氣郁,濡為氣散)
  四、氣血——滑澀,手感查氣血(脈感:滑澀)
  五、虛實——有力、無力,力度斷虛實
  六、脈形——大脈、細脈,寬度知進退
 第三章 雜脈辨析
  一、脈形長短——長脈,短脈
  二、論脈形邊界——芤脈,革脈,牢脈
  三、論脈的位置——伏脈
  四、脈搏節(jié)奏變化——促脈,結脈,代脈
 第四章 兼脈辨析
  一、洪脈
  二、微脈
  三、弱脈
  四、散脈
  五、緊脈
 第五章 一字脈綱
  一、緩脈辨
  二、滑脈辨
 第六章 寸口三部診法
  一、《黃帝內經》啟蒙
  二、《難經》述之
  三、傷寒承之
  四、《脈經》亂之
  五、朱子疑之
  六、《脈訣》明之
 第七章 外感脈辨
  一、六淫脈辨
  二、浮脈辨
  三、表里順逆
 第八章 脈的解析
結束語
附:全息脈法與氣韻脈法

編輯推薦

  “授人以漁”,還是“授人以魚”?在中國的師道傳統(tǒng)中,一直都是爭議話題。由周達君編著的《脈診導論》共三篇,主要內容為什么是脈診,脈診因何成疑,我的脈診實踐,脈診的誘惑,怎樣學習脈診,古今脈辨,脈象儀的發(fā)明,脈診表述的差異等。本書語言通俗,穿插的醫(yī)案與故事,也使得中醫(yī)愛好者們在閱讀中不會太枯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脈診導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看到作者簡介,針灸名家之后,承黃元御之精髓,想必寫的不錯,還能指導針灸臨床,這年頭針灸醫(yī)師寫的脈診書有嘛?我是沒看見,那還愣著干嘛?遂購于當當網。細看決疑篇,作者給出5個字——手感很重要(還要你長篇大論嗎?熟讀王叔和,不如臨床多,幾句話不就完了,古人早有論述啊);經典篇,拿《內經》和《難經》里的東西來解釋之,乖乖!I服了you!脈診很多東西出自內經和難經,還用你來這里擺??;實踐篇,摘出《瀕湖脈學》的詩句,東說西說的,完了。大哥,能不能上點自己的菜,通篇的個案就那么十來個,那個美國癌癥患者的案例在書中出現的N多次,您老經驗豐富,不能換個案例嗎?脈診指導針灸臨床的也就一個美國的肩周炎病人,還沒給出脈象, 至于黃元御精髓什么的沒看到,也許沉到太平洋中了吧。這年頭出書太容易了,隨便整一整就是十多萬字啊,盼著作者趕緊升教授吧,此書會為你貢獻力量的!希望以后出書,上點自己的東西,來電干貨,別藏著掖著的,沒希望你寫的書像《傷寒論》一樣字字璣珠,起碼要像劉力紅寫《思考中醫(yī)》(傷寒論導論)那樣吧,那樣才堪叫(脈診導論)啊!
  •   學脈診前定要看看
  •   作者從傳統(tǒng)的黃帝內經中各流派脈診入手,逐一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診源流,從繁雜到統(tǒng)一,沒有厚此薄彼和簡單批判。而且對于五臟脈診和十二經脈脈診多有發(fā)揮。對于現代脈診亦是從簡入繁提綱挈領讓人循此路而漸入佳境!好書!可再讀!
  •   作者從傳統(tǒng)的黃帝內經中各流派脈診入手,逐一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診源流,從繁雜到統(tǒng)一,沒有厚此薄彼和簡單批判。而且對于五臟脈診和十二經脈脈診多有發(fā)揮。
  •   寫得很好,學習脈診的好材料,感謝當當。
  •   挺好的,看了個開頭,講的不錯,脈診手感還是很重要的!推薦!
  •   作者對于脈學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可以參考。
  •   經人介紹的書 正在看 作者自己的想法 很有啟發(fā)
  •   給我很大啟發(fā)。作者有自己的東西!
  •   這年頭,能不為自己升職稱、追名逐利而實實在在寫書的人已經很少了。而有真才實料,能親自動筆,欲將自己絕學無條件地贈送的人更少了!
    雖然當當網很不給力,連這本書的封面,簡介,甚至作者都不給出來,誰會買?。?br /> 不過,我保證,這絕對是一本好書!
    因為我跟作者有比較深的淵源,深深理解本書的深意,剛出版時親自看過這本書。
  •   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   本書把深奧的理論寫的淺顯易懂!是過來人之作品,是真才實學之輩!讀此書如逢知音!贊一個?。。。。?/li>
  •   書還沒有看,感覺是經典的那種,當當的送貨速度很快,而且服務也放心!
  •   剛拿到,隨便看了下,還不錯,很感興趣。
  •   非常好,速度好快,書本很好
  •   高手寫的東西都是實在話
  •   不錯,同類產品
  •   不錯的一本診脈入門書
  •   沖積分...
  •   很值得看,有很多地方很細致,其他地方找不到。
  •   看了很受啟發(fā),不過脈診還是很難...如是說,需要鍛煉、時間...
  •   脈診學習指引道路之書,對于脈診的提高有很好的價值
  •   這書挺好的,對于初學脈診的同學挺有用的。能掌握不少脈診的基礎知識。
  •   看到是承黃元御學驗之精髓才購、果然通俗易懂
  •   這本書對于初學者還說,通俗易懂,實用,基本理論和知識淺顯,給廣大中醫(yī)愛好者一個參照物
  •   不錯 能從來沒學到東西
  •   送貨很快 不錯 正在閱讀中
  •   我?guī)臀野仲I的,他很喜歡,他說看多了,對自己有用
  •   買過一本《脈診趣話》里面不只是校對沒做好還是什么的,很多地方都表達混亂,詞不達意。也許是作者文字功底還有待提高吧,這本書也有這個感覺,稍好點而已。
  •   理論性太強,不適合入門
  •   本書的內容還是值得一讀,不足是其中有兩頁的印刷特別粗糙,完全看不清楚。
  •   理論性著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