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朱啟F 等主編 頁數:216
內容概要
《小兒傳染病學》為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兒科專業(yè)方向教材之一,繼20世紀90年代初董永綏教授主編《小兒傳染病學》第2版已時隔十七年余再做修編,由全國八所知名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兒童醫(yī)院和附屬醫(yī)院兒科長期從事小兒感染和傳染病專業(yè)臨床和教學工作的專家集體修訂和編寫而成。 隨著人類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水平快速提升與小兒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自然變遷,流行疫情不斷發(fā)生變化,有些傳染病如天花和脊髓灰質炎被消滅,更多烈性或重大傳染病疫情已大幅下降,但又有一些新疫情發(fā)生。本書根據衛(wèi)生部“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小兒傳染病學》(第3版)編寫會議精神,本著保留經典,突出重點,重視新發(fā)和突發(fā)疫情的原則調整編寫內容,雖然章數相似,但每章各節(jié)均有增減,新增編寫“人禽流感”、“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手足口病”、“立克次體病”等內容,并對結核病和真菌性疾病進行充實描述,體現其時代性和實用性。在篇幅和內容上仍然力求確切、精煉、流暢,通俗易讀,易于記憶和背誦。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小兒傳染病概述 第二節(jié) 小兒傳染病的醫(yī)院感染第二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節(jié) 麻疹 第二節(jié) 風疹 第三節(jié) 幼兒急疹 第四節(jié)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五節(jié) 流行性感冒 第六節(jié)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第七節(jié) 水痘 第八節(jié) 病毒性肝炎 第九節(jié) 脊髓灰質炎 第十節(jié) 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十一節(jié) 流行性出血熱 第十二節(jié) 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 第十三節(jié) EB病毒感染 第十四節(jié) 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十五節(jié) HIV感染 第十六節(jié) 狂犬病 第十七節(jié) 病毒性腹瀉病 第十八節(jié) 手足口病第三章 細菌性疾病 第一節(jié)猩紅熱 第二節(jié) 百日咳 第三節(jié) 白喉 第四節(jié) 破傷風工 第五節(jié) 傷寒、副傷寒及其他沙門菌屬感染 第六節(jié) 細菌性痢疾 第七節(jié) 霍亂 第八節(jié)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第九節(jié) 鼠疫 第十節(jié) 炭疽 第十一節(jié) 淋球菌病 第十二節(jié) 結核病第四章 真菌性疾病 第一節(jié) 真菌病概述 第二節(jié) 假絲酵母菌病 第三節(jié) 隱球菌病 第四節(jié) 其他真菌感染第五章 立克次體病和螺旋體病 第一節(jié) 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 第二節(jié) 恙蟲病 第三節(jié) 鉤端螺旋體病 第四節(jié) 梅毒第六章 寄生蟲病 第一節(jié) 阿米巴病 第二節(jié) 瘧疾 第三節(jié) 弓形蟲病 第四節(jié) 血吸蟲病 第五節(jié) 絲蟲病 第六節(jié) 鉤蟲病 第七節(jié) 蛔蟲病 第八節(jié) 蟯蟲病 第九節(jié) 絳蟲病和囊蟲病 第十節(jié) 包蟲病 第十一節(jié) 黑熱病 第十二節(jié) 華支睪吸蟲病 第十三節(jié) 并殖吸蟲病 第十四節(jié) 類圓線蟲病參考文獻附錄 附錄1 我國傳染病甲、乙、丙三類的病名與傳染病情報告卡要求 附錄2 常見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和觀察期 附錄3 常見傳染病的隔離和消毒方法
章節(jié)摘錄
【并發(fā)癥】 1.顱內出血和腔道大出血顱內出血者可發(fā)生突然驚厥和昏迷,大咯血可致窒息,消化道大出血可致休克。 2.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腫多見于休克和少尿期。多突然發(fā)作,病情嚴重,有明顯高血容量征象。 3.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常有定向障礙、驚厥、昏迷等,與高血壓、尿毒癥、電解質紊亂和顱內出血等有關?! ?.呼吸窘迫綜合征多見于休克期和少尿期,與肺間質水腫有關。表現為胸悶、進行性呼吸困難,肺部干濕性噦音,胸片示彌漫性小片狀陰影和透光度廣泛降低,血氣分析見動脈血氧分壓明顯降低?! ?.繼發(fā)感染少尿期至多尿期易發(fā)生肺炎、泌尿系感染、二重感染等。 6.自發(fā)性腎破裂多發(fā)生于急性腎衰竭的極期,表現為突然腰痛、面色蒼白、血壓下降,體檢腰肌呈板狀,X線片示腎臟與腰大肌陰影消失?! 驹\斷和鑒別診斷】 1.診斷本病比較復雜,應綜合分析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如在流行季節(jié)、發(fā)病前兩個月內有疫區(qū)居住或逗留史;臨床上有發(fā)熱和中毒癥狀,充血、出血、滲出體征和腎損害這三大主征及病程發(fā)展的五期經過;實驗室檢查有典型血、尿常規(guī)和血生化改變,即可做出臨床診斷。病原學檢查有助于確診?! ?.鑒別診斷應根據不同病期的主要臨床表現,與某些相關性疾病進行鑒別。以發(fā)熱為主癥者,應與流感、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等相鑒別;以休克為主癥者應與暴發(fā)型流腦、敗血癥休克、中毒型菌痢等區(qū)別;以出血為主癥者應與傷寒腸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相鑒別;以腎功能損害少尿為主癥者,應與腎小球腎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功能不全區(qū)別。 另外,小兒流行性出血熱還應與登革出血熱相鑒別:①登革出血熱是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在海南、廣東、廣西及福建流行,發(fā)病季節(jié)以5~10月份為多;②臨床上以發(fā)熱、多形性皮疹、多器官較大量出血為特征,病程中可有休克但無腎損害;③病原學檢查區(qū)別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