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 作者:方藥中 頁數(shù):47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醫(yī)學三字經(jīng)》為清代著名醫(yī)家陳修園所著。內容從醫(yī)學源流到內、婦、兒各科疾病的診治。因采用“三字”韻語寫成,易誦易記,流傳甚廣。由于內容和文字簡約,指導臨床尚有不足。 著名中醫(yī)學家方藥中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師從陳修園后裔著名中醫(yī)陳遜齋先生,對陳門學術有深刻理解。50年代,先生在北京大學醫(yī)學院學習西醫(yī)之際,抱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王”的態(tài)度,吸取西醫(yī)的一些方法和知識,來整理中醫(yī)古籍,著成《醫(yī)學三字經(jīng)淺說》一書?! ≡摃栽摿械募膊榫V,從病因、病機、癥狀證候、診斷、治療、預后、預防等方面,博引近百種歷代有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全面闡釋。在治療方面,補列了五百余首常用方劑,還補充了針灸治療。實際上,《淺說》已將原書擴展成以內、婦、兒,及針灸各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的一部臨床必備書。由于資料豐富,論述系統(tǒng)全面,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出版后十分暢銷,成為中醫(yī)師盼臨床必備書和西學中教材。80年代,作者對全書進行了較大修改和補充,出版了“修訂版”。此次在“修訂版”的基礎上,對文獻出處等作了一些補充和修正。
書籍目錄
醫(yī)學源流第一中風第二虛癆第三咳嗽第四瘧疾第五痢疾第六心腹痛胸痹第七膈食反胃第八氣喘第九血證第十水腫第十一脹滿蠱脹第十二(水腫參看)暑證第十三泄瀉第十四眩暈第十五嘔吐噦第十六癲狂癇第十七五淋癃閉赤自濁遺精第十八疝氣第十九痰飲第二十消渴第二十一傷寒瘟疫第二十二婦人經(jīng)產(chǎn)雜病第二十三小兒病第二十四附方
章節(jié)摘錄
丹溪出 罕與儔① 陰宜補 陽勿?、陔s病法 四字求③ 原注 ①元朱震亨,字彥修,號丹溪,金華人。其立方,視諸家頗高一格。②丹溪心法以補陰為主,謂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氣以生,有生之氣,即是陽氣,精血皆其化生也。③謂氣血痰郁是也,一切雜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郁用越鞠丸,參差互用,各盡其妙?! \說 朱震亨,字彥修,生于1281年,卒于1358年,人稱丹溪翁。他認為人體病原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飲食方面的原因,二是色欲方面的原因。所以他在《格致余論》中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予每思之,男女之欲,所關甚大,飲食之欲,于身尤切,世之淪胥陷溺于其中者,蓋不少矣。茍志于道,必先于此究心焉?!保ā陡裰掠嗾摗わ嬍成鹦颉罚┯捎谒羞@樣一個觀點,所以他提倡“陽有余陰不足論”。按中醫(yī)所謂的“陽”,在臨床上大致是指機體正常生活功能, “陰”,大致是指構成機體能代謝的各種物質。所以“陽有余陰不足”淺釋之,就是說,人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是先天具備的,而構成機體能代謝的各種物質是由后天供給的,這些物質往往不一定都能得到足夠的供給,不能得到足夠供給的原因,或由于攝入少,或由于消耗大,因此往往不能適應機體生長的需要,這就是“陽有余”與“陰不足”。因此他在著作中明確的指出:“夫以陰氣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虧矣。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供給也。經(jīng)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氣虛。”(《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由于此,所以他對于疾病預防方面主張清心寡欲,治療方面主張滋陰補血,這種重視精神因素及扶持體力的醫(yī)防觀點,無疑是很正確的?! ∷牧硪淮筘暙I,是反對濫用當時最盛行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時由于《和劑局方》的流行,一般人多以為“可以據(jù)證檢方,即方用藥,不必求醫(yī)”,形成了病人憑方單自病自醫(yī),這樣當然就很可能發(fā)生許多醫(yī)療事故,因此丹溪大加反對。他說:“古人以神圣工巧言醫(yī)。又曰,醫(yī)者意也,以其傳受雖的,造詣雖深,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自非盡君子隨時反中之妙,寧無愧于醫(yī)乎。今乃集前人已效之方,應今人無限之病,何異刻舟求劍,按圖索驥,冀其偶然中也,難矣……醫(yī)之視病、問證已得病之情矣。然病者一身血氣有淺深,體段有上下,臟腑有內外,時月有久近,形志有苦樂,肌膚有厚薄,能毒有可否,標本有先后;年有老弱,治有五方,令有四時;某藥治某病,某經(jīng)用某藥,孰為正治反治,孰為君臣佐使,合是數(shù)者,計較分毫,議方治療,貴乎適中。今觀《局方》,別無病源議論,止于各方條述證候,繼以藥石之分兩,修治藥餌之法度,而又勉其多服常服久服,殊不知一方通治諸病,似乎立法簡便,‘廣絡原野,冀獲一二’,寧免許學士之誚乎?”(《局方發(fā)揮》)?! ∮捎诖?,所以丹溪治病,是脈、因、證、治四者緊密聯(lián)系的。在病因方面,他更著重的指出“氣”、“血”、“痰”、“郁”四字以概括疾病的原因?!皻狻笔侵傅纳罟δ埽c上面所謂的“陽”同義;“血”是概指構成機體能代謝的一切有形物質,與上面所謂的“陰”同義;“痰”是指一切急慢性炎癥的滲出與分泌物或在病因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病理生理產(chǎn)物;“郁”是指一切精神因素。歸納疾病原因,或為由機體器官功能的障礙,或由生活物質供給的失調,或由于外邪感染,或由于精神因素,這是很全面的見解。醫(yī)生不是治癥而是治病人,丹溪對此是有深刻的體會與發(fā)揮的。此陳修園氏所以謂:“丹溪出,罕與儔”,“視諸家頗高一格”也?!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醫(yī)學三字經(jīng)淺說-方藥中論醫(yī)集(第四輯)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