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吳瑭 頁數(shù):21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清·吳瑭(鞠通)所著,為明清醫(yī)學中溫熱學派的名著之一。 全書共6卷。卷首引證《內(nèi)經(jīng)》經(jīng)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據(jù)金·劉河間“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統(tǒng)地把溫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詳細論述了溫病的病源和證治。卷四為雜說,討論有關(guān)溫病的學理,卷五為“解產(chǎn)難”,卷六為“解兒難”,都是結(jié)合溫病的理論來討論產(chǎn)后調(diào)治以及小兒驚風、痘癥等。 由于本書所以論據(jù)和治療方法,都是明清以來醫(yī)家的實踐經(jīng)驗,頗切實用;本書中創(chuàng)制的一些方劑和“桑菊飲”和“銀翹散”等至今仍為中醫(yī)所廣泛應用,因此,本書是學習和研究中醫(yī)學,特別是研究溫熱病所不可少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卷首 問心堂溫病條辨原病篇(引經(jīng)十九條)卷一上焦篇(法五十八條,方四十六首)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溫 濕溫 寒溫 溫瘧 秋燥 補秋燥勝氣論(法八條,方六首)卷二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條,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寒濕 濕溫(瘧、痢、疸、痹附) 秋燥卷三下焦篇(法七十八條,方六十四首,圖一首,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寒溫(便血、咳嗽、疝瘕附) 濕溫(瘧、痢附) 秋燥卷四雜說 汗論 方中行先生或問六氣論 傷寒注論 風論 醫(yī)書亦有經(jīng)子史集論 本論起銀翹散論 本論粗具規(guī)模論 寒疫論 偽病名論 溫病起手太陰論 燥氣論 外感總數(shù)論 治病法論 ……卷五解產(chǎn)難卷六解兒難方劑索引
章節(jié)摘錄
三、太陰之為病,脈不緩不緊而動數(shù),或兩寸獨大,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熱甚者,名日溫病?! 〔痪?,則非太陽中風矣;不緊,則非太陽傷寒矣;動數(shù)者,風火相煽之象,《經(jīng)》謂之躁;兩寸獨大,火克金也。尺膚熱,尺部肌膚熱甚,火反克水也。頭痛、惡風寒、身熱自汗,與太陽中風無異,此處最足以相混,于何辨之?于脈動數(shù),不緩不緊,證有或渴、或咳、尺熱,午后熱甚辨之。太陽頭痛,風寒之邪,循太陽經(jīng)上至頭與項,而項強頭痛也。太陰之頭痛,肺主天氣,天氣郁,則頭亦痛也,且春氣在頭,又火炎上也。吳又可謂浮泛太陽經(jīng)者,臆說也。傷寒之惡寒,太陽屬寒水而主表,故惡風寒、溫病之惡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惡風寒也。太陽病則周身之陽氣郁,故身熱;肺主化氣,肺病不能化氣,氣郁則身亦熱也。太陽自汗,風疏衛(wèi)也;太陰自汗,皮毛開也,肺亦主衛(wèi)???,火克金也??龋螝庥粢?。午后熱甚,濁邪歸下,又火旺時也,又陰受火克之象也。 四、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溫毒、暑溫、濕溫、溫瘧,不在此例?! “粗倬啊秱摗吩模柌。ㄖ^如太陽證,即上文頭痛,身熱,惡風,自汗也),但惡熱不惡寒而渴者,名日溫病,桂枝湯主之。蓋溫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本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濁,芍藥收陰斂液,甘草敗毒和中,姜、棗調(diào)和營衛(wèi),溫病初起,原可用之。此處卻變易前法,惡風寒者,主以桂枝,不惡風寒主以辛涼者,非敢擅違古訓也。仲景所云不惡風寒者,非全不惡風寒也,其先亦惡風寒,迨既熱之后,乃不惡風寒耳,古文簡、質(zhì),且對太陽中風熱時亦惡風寒言之,故不暇詳耳。蓋寒水之病,冬氣也,非辛溫春夏之氣,不足以解之,雖曰溫病,既惡風寒,明是溫自內(nèi)發(fā),風寒從外搏,成內(nèi)熱外寒之證,故仍舊用桂枝辛溫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熱之邪皆解矣。溫熱之邪,春夏氣也,不惡風寒,則不兼寒風可知,此非辛涼秋金之氣不足以解之。桂枝辛溫,以之治溫,是以火濟火也,故改從《內(nèi)經(jīng)》“風淫于內(nèi)、治以辛涼、佐以苦甘”法?! 」鹬健 」鹬αX 芍藥(炒)三錢 炙甘草二錢 生姜三片大棗(去核)二枚 煎法服法,必如《傷寒論》原文而后可,不然,不惟失桂枝湯之妙,反生他變,病必不除?! ⌒翛銎絼┿y翹散方 連翹一兩 銀花一兩 苦桔梗六錢 薄荷六錢 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子六錢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而人中焦矣。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pre>編輯推薦
《溫病條辨》是溫病學的一部代表著作,不僅系統(tǒng)討論了溫病學的理論,而且對各種常見溫病提出了具體的診斷和治療方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用價值。該書不僅是診治溫病的重要參考書,而且歷來作為中醫(yī)的“四大典籍”之一,是學習和掌握中醫(yī)學的必讀之書。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