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質學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地質  作者:舒良樹 編  頁數:292  
Tag標簽:無  

前言

普通地質學課程是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水文學、地質工程學、地理學等學科學生入校后最早接觸到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課程內容涵括了上述學科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其授課對象是地學領域有關專業(yè)的一年級本科生,授課學時80。本教材第一版由夏邦棟教授主編,并作為普通高校地質礦產類規(guī)劃教材于1984年出版;1995年經夏邦棟教授修訂后出版了第二版,先后被地質、冶金、煤炭、建工、石油、海洋以及師范等系統(tǒng)40余所院校所采用,迄今已發(fā)行五萬多冊。近20年來,地球科學各領域發(fā)展很快,新理論、新技術、新發(fā)現(xiàn)不斷涌現(xiàn),地學知識不斷充實和更新。其問,我國地質學界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凸顯出我國地學研究水平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的地位以及中國獨特的地學特色。這些研究成果不斷地修改、補充、豐富了原有的地質學基礎理論。一些過去認為是合適的并編入教材中的內容,現(xiàn)在已顯陳舊。同時,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和日益加快的國際化進程,要求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具有進入國際科學前沿、適應最新進展的知識儲備。因此,作為系統(tǒng)性介紹地質學原理的教材必須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對原教材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補充,以提高教學水平,滿足當代地球科學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編者等10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本教材原版的編寫體系、結構和主要內容仍然是合理的,有其一定的特色和優(yōu)勢。因此,本次修編是在前兩版的基本體系和內容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的,并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重要變動。第一,為了反映地質學的新進展,更好地體現(xiàn)《普通地質學》教材的基礎性、先進性、系統(tǒng)性與普適性,對大部分章節(jié)作了改寫,部分內容與文字作了增加、刪減與調整。第二,修編后的教材不僅突出了時代特征,也體現(xiàn)了中國的地學特色,對當代地質學的特點、基礎理論的最新進展以及發(fā)展趨勢等作了重點補充,對我國得天獨厚的一些地學基地的研究特色、突出的研究成果作了簡要介紹。

內容概要

  《普通地質學(第3版)(彩色版)》在夏邦棟主編的《普通地質學》(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基本框架仍保留原教材的體系;同時,將近年來地球科學各領域所取得的新理論、新進展與新發(fā)現(xiàn)增補到相關章節(jié)中。教材由20章組成,從地質學研究的微觀對象元素到顯觀對象礦物和三大類巖石再到行星地質,從內動力學到外動力學再到全球構造,從若干重要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到環(huán)境地質學等,彼此既各具特色,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完整、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  镀胀ǖ刭|學(第3版)(彩色版)》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地學類專業(yè)的教學用書,亦可供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地球科學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舒良樹,男,1951年10月,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冰溪鎮(zhèn)北門山人(原住解放東路79號),中共黨員。父親靠拉大板車為業(yè),母親文盲無業(yè),家境貧寒。弟妹5人,排行老大。1958年入小學,1964年6月畢業(yè),同年秋升入初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的初中學習時間也就在動亂中泡光。貧窮的家庭,迫使他較早地步入社會。少年時期,他就挑過河沙,挖過土方,做過小工,受過三年饑荒餓腹之苦。
1968年2月,舒良樹參軍服役。由于兵種的技術要求,他接受了部隊文化課特別是物理、數學知識的再教育。出于濃厚的興趣,加上勤奮好學,他把握住這一學習機遇,提高了文化水平,數學考試和心算測驗,獲師培訓隊的第一名,隨后擔任了全師測量培訓隊教員3個月。1971年3月退伍,分配到江西地礦局贛東北地質大隊當測量員。長年野外作業(yè)雖然單調和辛苦,但更令他難受的是知識的帶來工作上的諸多不便,甚至旁人的冷言冷語。他默認了這個事實。但在心靈深處,他開始向命運挑戰(zhàn),萌發(fā)了平凡崗位上建功立業(yè)的信念。他常記兩句話:“哀莫大于心死”、“有志者事竟成”。他覺得,只要盡了全力,持之以恒,哪怕一事無成,心中也坦然。那一年,他20歲。
懷著對事業(yè)和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他日復一日、一點一滴地自學高中課程和一些專業(yè)書籍包括高等數學。他曾為求解一道高等數學題,專門跑20里山路去向一位大學生請教。白天上山干活,晚上關在山村小屋的煤油燈下自學數理化和文學,樂在其中。深山老林的地質隊生活,磨煉了他的體格、心理和意志,他不僅在后來當上了礦區(qū)測量組長,而且在品德和修養(yǎng)上得到了干群的好評。四年中,他為自己保留下二十多本厚厚的數理化和文學自學筆記和解題練習。至今,他忘不掉那里崢嶸歲月,也忘不了當年分隊領導、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家鄉(xiāng)街道主任對他的關心、愛護和支持。
1975年9月,他被組織和群眾推薦上大學,進入南京大學地科系學習。1978年8月畢業(yè)后分配到江西省地礦局工作。1980年在江西區(qū)調地質大隊經全省文化統(tǒng)一考試,成績優(yōu)秀,從技術員升助理工程師,先后擔任地質組長,小隊長職務;他主筆的地質報告曾獲地礦部地勘成果三等獎。1985年9月考取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1987年9月提前畢業(yè),考上博士研究生。1989年2月,公費留學,進入法國奧爾良大學攻博學習。1991年3月獲構造地質和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贛北板塊構造與碰撞運動學研究》。1996年3月至12月,舒良樹獲法國教育部基金資助,以高級訪問學者身分到法國CNRS1366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4月,他又得到法國科研中心資助,應URM5630實驗室主任邀請,再赴法國進行6個月學術交流與研究。
舒良樹博士現(xiàn)任南京大學副教授、構造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副導師,先后承擔了13項科研任務。近6年來主持項目6項,累計經費88萬元(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國家計委、地礦部、華東石油局等項目),提交研究報告5部,由他執(zhí)筆的計55萬字。他還擔任了本科生、研究生3門課的教學任務,獨自指導碩士生3 人,協(xié)助指導博士生3人。近年先后出席國際學術會議4次,并在會上宣讀論文。1992年迄今,他是南京大學中法合作項目負責人之一,該項目已連續(xù)合作5年。他于1993年和1995年分別獲得國家教委頒發(fā)的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由于他在地質科學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已為世界同行所關注,被美國AAAS(美國科學進展協(xié)會)接納為會員。
舒良樹博士已出版專著3部,發(fā)表學術論文46篇,國際會議論文摘要12篇,國內會議論文摘要多篇。

書籍目錄

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地質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節(jié) 地質學的任務第三節(jié) 地質學的研究內容第四節(jié) 地質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一、地質作用二、地質作用的特點三、地質作用的研究方法第五節(jié) 我國地學研究的若干地域優(yōu)勢一、青藏高原二、西北黃土高原三、大別-秦嶺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四、云南澄江動物群五、遼西熱河動物群六、陸相生油盆地七、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八、華南花崗巖第二章 礦物第一節(jié) 礦物的概念一、礦物的定義二、晶體、非晶質體與準晶體第二節(jié) 礦物手標本的鑒定特征一、礦物的形態(tài)二、礦物的物理性質第三節(jié) 常見礦物一、礦物的分類二、常見礦物第四節(jié) 礦物的用途一、工業(yè)礦物原料二、礦物材料第三章 巖漿作用與火成巖第一節(jié) 噴出作用與噴出巖一、巖漿的概念二、噴出作用與噴發(fā)產物三、噴出巖漿的類型及其噴發(fā)特征四、火山噴發(fā)的間歇性五、典型火山噴發(fā)實例六、火山噴發(fā)對氣候的影響七、世界火山的分布第二節(jié) 侵入作用與侵入巖一、侵入作用概述二、侵入巖的產狀三、侵入巖的主要類型第三節(jié) 火成巖的結構與構造一、火成巖的結構二、火成巖的構造第四節(jié) 火成巖的分類及其野外識別一、火成巖分類二、熔巖、深成侵入巖與淺成巖的主要辨別標志三、火成巖的野外識別第五節(jié) 火成巖的成因一、地球的內熱二、地熱的成因三、巖漿的形成四、火成巖多樣化的原因第四章 外力地質作用與沉積巖第一節(jié) 外力地質作用的一般特征一、引起外力地質作用的因素二、引起外力地質作用的能源三、外力地質作用的類型第二節(jié) 沉積巖的特征一、沉積物的來源二、沉積巖中的礦物三、沉積巖的結構四、沉積構造第三節(jié) 常見的沉積巖一、沉積巖的類型二、常見陸源和內源沉積巖及其特征第五章 變質作用與變質巖第一節(jié) 變質作用概述一、變質作用概念二、引起變質作用的因素第二節(jié) 變質作用中原巖的變化一、物質成分的變化二、變質巖中的礦物三、變質巖的結構四、變質巖的構造第三節(jié) 變質作用類型及其代表性巖石一、接觸變質作用二、區(qū)域變質作用三、混合巖化作用四、動力變質作用第四節(jié) 巖石的演變第六章 地質年代第一節(jié) 相對年代的確定一、地層層序律二、生物層序律三、切割律或穿插關系第二節(jié) 同位素年齡的測定第三節(jié) 地質年代表一、地質年代表的建立二、地質年代名稱的來源與含義三、巖石地層單位的概念第四節(jié) 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爆發(fā)與滅絕一、生物大爆發(fā)二、生物大滅絕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內部構造第一節(jié) 地震的基本概念一、地震概況二、地震類型三、地震序列四、國內外強烈地震的實例第二節(jié) 地震波與地震儀一、地震波二、地震儀第三節(jié) 地震的強度一、地震的震級二、地震的烈度第四節(jié) 地震的分布一、全球地震帶分布二、我國地震帶分布第五節(jié) 地震預報與預防一、地震預報二、地震預防第六節(jié) 地球的內部構造一、地球內部地震波速度突變的主要界面二、初步的地球參考模型(PREM)三、地球內部各層圈的物質成分四、均衡原理第八章 構造作用與地質構造第一節(jié) 構造作用的基本方式一、水平運動二、垂直運動三、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關系第二節(jié) 巖石的變形與地質構造一、巖石的空間位置二、褶皺三、斷裂四、節(jié)理五、斷層相關褶皺第三節(jié) 地層的接觸關系一、整合接觸二、假整合接觸三、不整合接觸四、侵入接觸五、侵入體的沉積接觸第四節(jié) 構造期與構造事件一、太古宙構造期二、元古宙構造期三、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紀構造期四、晚古生代構造期五、早中生代構造期六、燕山構造期七、喜馬拉雅構造期第九章 板塊構造第一節(jié) 大陸漂移第二節(jié) 海底擴張一、海底地質考察二、海底擴張的論證三、海底擴張說的提出四、海底擴張說催生的新成果第三節(jié) 板塊構造一、板塊邊界類型——板塊劃分的依據二、全球板塊的劃分三、兩種大陸邊緣四、海洋的開閉旋回(威爾遜旋回)五、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六、地體的概念七、板塊構造理論的最新進展——大陸動力學第十章 風化作用第一節(jié) 風化作用的類型一、物理風化二、化學風化三、生物風化第二節(jié) 制約巖石風化性質與特征的因素一、氣候二、地形三、巖石的特征第三節(jié) 風化作用的產物一、風化產物的類型二、殘積物三、風化殼四、土壤五、風化地貌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質作用第一節(jié) 河流概述一、地表水流二、河谷的橫剖面三、河流的縱剖面四、流域盆地五、影響河流侵蝕與沉積的因素第二節(jié) 河流的侵蝕作用一、侵蝕的方式二、侵蝕的方向第三節(jié) 河流的搬運作用一、流水質點的運動方式二、物質搬運的方式三、河流的搬運能力和搬運量第四節(jié) 河流的沉積作用一、沉積發(fā)生的原因二、沖積物三、沖積物的地貌類型第五節(jié) 河流的均夷化與去均夷化一、深切河曲二、河流階地三、階地類型第六節(jié) 河流發(fā)育與地質構造的關系第七節(jié) 準平原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質作用第一節(jié) 冰川的形成與運動一、冰川的形成二、冰川的運動第二節(jié) 冰川的類型一、大陸冰川二、山岳冰川第三節(jié) 冰川的剝蝕作用與冰蝕地貌一、冰川的剝蝕作用二、冰蝕地貌第四節(jié) 冰川的搬運作用與沉積作用一、冰川的搬運作用二、冰川的沉積作用與冰磧物三、冰磧地貌第五節(jié) 冰水沉積物及其地貌一、冰水扇二、紋泥三、蛇形丘第六節(jié)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一、冰川作用二、冰川作用的影響三、冰川作用的原因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質作用第一節(jié) 地下水概述一、地下水的賦存條件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三、地下水的補給和排泄第二節(jié) 地下水的類型一、根據地下水埋藏條件的劃分二、根據含水層空隙性質的劃分第三節(jié) 地下熱水第四節(jié)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一、地下水的剝蝕作用及喀斯特二、地下水的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第五節(jié) 地下水的開發(fā)與利用第十四章 海洋及其地質作用第一節(jié) 海洋概況一、海與洋二、海水的化學成分三、海水的物理性質四、海水中的生物第二節(jié) 海水的運動及其地質作用一、波浪及其地質作用二、潮汐及其地質作用三、洋流及其地質作用四、濁流及其地質作用第三節(jié) 海底沉積物一、海底沉積物的來源二、濱海沉積三、淺海沉積四、半深海沉積五、深海沉積第四節(jié) 海水的進退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質作用第一節(jié) 湖泊概述一、湖泊概況二、湖水的來源、排泄及其化學成分三、湖泊的成因類型四、我國湖泊分布的特點第二節(jié) 湖泊的地質作用一、湖水運動的特征二、湖泊的剝蝕和搬運作用三、湖泊的沉積作用第三節(jié) 沼澤及其地質作用一、沼澤的概念及其成因二、沼澤的沉積作用第十六章 荒漠特征與風的地質作用第一節(jié) 荒漠概述一、荒漠的形成條件二、荒漠中的某些特征性現(xiàn)象三、荒漠化第二節(jié) 風的地質作用一、風的剝蝕作用二、風的搬運作用三、風的沉積作用第三節(jié) 黃土一、黃土的一般特征二、黃土的物質成分三、黃土的分布四、黃土的成因第十七章 塊體運動第一節(jié) 影響塊體運動的主要因素一、重力作用二、水的作用三、其他因素作用第二節(jié) 塊體運動的類型一、崩塌二、滑坡三、泥石流第三節(jié) 相關地質災害及其防治第十八章 行星地質概述第一節(jié) 太陽系及其起源一、太陽系二、撞擊作用三、太陽系起源第二節(jié) 類地行星一、水星……第十九章 地球形成與生物演化第二十章 人類社會與地質壞境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一、變質作用概念巖石基本處于固體狀態(tài)下,受到溫度、壓力和化學活動性流體的作用,發(fā)生礦物成分、化學成分、巖石結構構造的變化,形成新的結構、構造或新的礦物與巖石的地質作用,稱為變質作用(metamorphism)。變質作用屬于地球內動力作用的范疇。這里要特別強調,在巖石的整個變質過程中,被變質的巖石(原巖)基本處于固體狀態(tài),巖石未發(fā)生明顯的熔融。因此,從原巖是否遭受熔融這一角度看,變質作用與巖漿作用的界限是清楚的。但是,如果引起變質作用的溫度變得很高,達到或超過巖石的熔點,則變質作用就會質變,轉變成巖漿作用。所以變質作用與巖漿作用之間又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引起變質作用的溫度、壓力等因素,主要來自地球內部,因此,變質作用主要發(fā)生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而沉積作用只發(fā)生在地球的表層,與大氣、水、生物等外因相關,這是變質作用與沉積作用的根本差別。然而,沉積物的固結成巖作用是發(fā)生在沉積物被埋藏在地下之后才發(fā)生的,也是在一定的靜壓力和溫度條件下進行的。因此,變質作用與固結成巖作用都離不開溫度、壓力的因素,差別只是后者比前者的溫度、壓力低,埋藏深度小。在特殊情況下,變質作用不一定由地球內部的因素所引起,也可以發(fā)生在地表。如隕石的猛烈撞擊可以使地表巖石變質;洋脊附近大洋底部的玄武巖因受地下巨大熱流的影響,也能在地表發(fā)生變質作用(Bucher etal2002)。

編輯推薦

《普通地質學(第3版)(彩色版)》: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歷史最久的地質學教育機構之一,已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地學人才。最近幾年,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利用本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在以往出版的幾十種專業(yè)教材基礎上,組織校內優(yōu)秀師資,重新編寫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地球科學核心課程系列教材,共十一種,大部分由地質出版社出版,部分教材由科學出版社和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在此一并列出,供各相關院校選擇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普通地質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書很好,彩印不錯,我很喜歡!
  •   該書可以說是普通地質學最為經典的教材,值得學習收藏!
  •   商品:教材本身無可挑剔,是在原夏邦棟版經典地質學教材之上改編而成,而且是彩頁,可讀性強,知識點全面詳細,可收藏,價格也較合理,亞馬遜:配送費15有點高,快遞:中國郵政太坑人,足足等了10天,到地方后四天才收到包裹單
  •   寶貝不是我收的,聽說質量還不錯,贊一下
  •   南大的書,就是挺貴的
  •   幫別人買的 應該還不錯吧
  •   挺漂亮的書,不是很厚,但看著很舒服,平常工作參考足夠了
  •   書很好,喜歡。。支持正版。商家比較用心@_@考試用書,請優(yōu)先派送。。發(fā)貨送貨速度都還可以。不足之處就是包裝太簡單了,書角容易磨損,建議里面加一個小紙盒,硬包裝。本來是還買一本的,結果一本運費10元,兩本就20。(又不是分開發(fā)送,十幾就可以了)。只好算了,,。。。。。因此打個4星吧。
  •   非常不錯.光盤也好好地.
  •   很喜歡這本書,買回來后,同學看了不錯,也買了幾本
  •   質量很好 知識點很全面
  •   挺不錯,質量很好。內容還行。
  •   幫同學買的,同學說比我們的課本生動。
  •   比較滿意。發(fā)貨快,書的質量也很好,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