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學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地質(zhì)出版社  作者:羅增智,肖松,王立新 主編  頁數(shù):216  字數(shù):34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包括古生物學和地史學兩大部分。古生物學以其研究對象——化石入手,介紹了常見古生物各門類的結構、構造及其演化和生態(tài),用于揭示生物起源和演化,讓學生認識到古生物化石在地層對比和劃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地史學以時間為主線,系統(tǒng)介紹了各時代的巖相古地理和古構造特征,從而揭示地球地質(zhì)歷史的演化,讓學生對歷史地質(zhì)學有一個較系統(tǒng)的掌握。    本書論述系統(tǒng)性較強,圖文配合良好,便于教學使用??勺鳛楦呗毟邔YY源勘查類教學用書;也可供地質(zhì)、礦產(chǎn)、能源、環(huán)境等行業(yè)有關人員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緒論第一章 古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jié) 古生物學及其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古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化石    一、化石    二、化石的形成條件    三、化石化作用    四、化石的保存類型  第三節(jié) 生物的系統(tǒng)與分類    一、分類單位    二、古生物學的命名法則    三、古生物學分類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    一、生命的起源與生物的演化    二、物種的形成    三、化石進化的一些特點和規(guī)律 第五節(jié) 生物與環(huán)境   一、生物的環(huán)境分區(qū)   二、生物的生活方式   三、影響生物生存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   四、生物群落與生物埋藏第二章 古無脊椎動物 第一節(jié) 原生動物門(Protozoa)筵亞目(FUSlllinina)     一、概述   二、筵殼的基本形態(tài)和構造   三、蜓亞目的分類   四、筵類的生態(tài)及地史分布 第二節(jié) 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珊瑚綱(Antllozoa)     一、概述   二、四射珊瑚亞綱   三、橫板珊瑚亞綱    四、珊瑚的生態(tài)及地史分布 第三節(jié) 腕足動物門    一、概述    二、腕足動物的基本特征    三、分類    四、腕足動物生態(tài)及地史分布 第四節(jié) 軟體動物門    一、概述    二、雙殼綱(Bivalvia)    三、頭足綱((:ephgdopoda) 第五節(jié)   節(jié) 肢動物門(Anllropoda)三葉蟲綱(Trilobita)     一、概論   二、三葉蟲的硬體構造   三、三葉蟲的分類   四、三葉蟲的生態(tài)及地史分布 第六節(jié) 半索動物門(Hemiclaordata)筆石綱(Gralatolithina)    一、概述   二、筆石綱的基本構造   三、分類   四、筆石的生態(tài)及地史分布第三章 脊索動物及古植物 第一節(jié)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一、概述    二、魚形動物    三、兩棲綱(Amphibia)    四、爬行綱(Reptilia)      五、鳥綱(Aves)      六、哺乳綱(Mammalia) 第二節(jié) 古植物學(Paleobotany)      一、概述    二、高等植物——維管植物的形態(tài)和結構    三、苔蘚植物門(Bryophyta)    四、原蕨植物門(Protopteridophyta)      五、石松植物門(Lycophyta)    六、楔葉植物門(Spenophyta)      七、真蕨植物門(Pteridophyta)  ……第四章 沉積相和古地理第五章 地層單位和地層系統(tǒng)第六章 前寒武紀第七章 早古年代第八章 晚古生代第九章 中生代第十章 新生代附錄:常見古生物化石的觀察和鑒定方法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生物地史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