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4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作者:喬秀夫 等著 頁數(shù):128 字數(shù):207000
內容概要
本書系新元古代區(qū)域地層研究專著,核心內容是討論碳酸鹽巖地層中的地震災變事件記錄,包括他們的特征、序列、野外識別標志。將地層災變事件引入地層研究及區(qū)域大地構造分析是本書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書中列出了由作者測量的大量區(qū)域新元古界剖面,并闡述了對這些野外宏觀記錄的分析、解釋與表達形式。 我們期望本書將有助于當前地質調查工作中的地層研究,可供野外區(qū)域地質學家、前寒武紀地質學家、地質研究機構科學家與高等地質院校師生使用參考。當然,對于從事災變事件地層研究與希望識別地層中地震災變事件的地質學家,本書將是他們的益友。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綜述 一、歷史回顧 二、膠遼徐淮地區(qū)晚前寒武紀地層對比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章 基本理論及原則 第一節(jié) 生物地層學原理 一、新元古代生物群特征及其在地層對比中的應用 二、前寒武紀古生物在地層劃分中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災變事件 一、地震災變事件記錄 二、風暴事件記錄 第三節(jié) 層序地層不整合界面 第四節(jié) 碳酸鹽巖測年及中國新元古界年代格架第三章 遼東半島新元古界 第一節(jié) 瓦房店市新元古界 一、永寧組(Qb2y) 二、釣魚臺組(Qb2d) 三、南芬組(Qb2n) 四、橋頭組(Z2q) 五、長嶺子組(Z2ch) 六、南關嶺組(Z2n)、甘井子組(Z2g) 七、營城子組(Z2y)、十三里臺組(Z2sh)、馬家屯組(Z2m) 八、西瓦房營城子組(Z2y)、十三里臺組(Z2sh)、馬家屯組(Z2m)、崔家屯組(Z2c)及 周家崴子組(Z2zh) 九、崔家屯組(Z2c)、周家崴子組(Z2zh)、王家坦組(Z2w)和興民村組(Z2x) 第二節(jié) 瓦房店市新元古代綜合地層 第三節(jié) 遼東半島南端旅順一大連地區(qū)新元古界 一、永寧組(Qb2y) 二、釣魚臺組(Qb2d) 三、南芬組(Qb2n) 四、橋頭組(Z2q) 五、長嶺子組(Z2ch) 六、南關嶺組(Z2n) 七、甘井子組(Z2g) 八、營城子組(Z2y) 九、十三里臺組(Z2sh)、馬家屯組(Z2m) 十、崔家屯組(Z2c) 十一、周家崴子組(Z,zh) 第四節(jié) 遼東半島新元古界古生物 一、宏觀藻類 二、后生動物化石 三、青白口系微古植物組合 四、震旦系生物組合與沉積相 第五節(jié) 遼東半島南端與遼東半島北部(瓦房店市)新元古界對比第四章 山東中部新元古界 第一節(jié) 莒縣及蒼山縣新元古界 一、莒縣浮萊山及鄰區(qū)新元古界剖面 二、綜合地層 三、頁巖地球化學資料 第二節(jié) 棗莊地區(qū)新元古界第五章 蘇皖北部新元古界 第一節(jié) 蘇北徐州地區(qū)震旦系 第二節(jié) 淮北地區(qū)史家組與望山組 第三節(jié) 從層序地層討論史家組在地層柱中的位置 第四節(jié) 淮北地區(qū)九頂山組、張渠組與魏集組 一、張渠村九頂山組和張渠組剖面 二、殷家寨魏集組剖面第六章 淮南地區(qū)新元古界 第一節(jié) 鳳陽新元古界 第二節(jié) 壽縣新元古界 第三節(jié) 淮南地區(qū)新元古界生物地層第七章 新元古界地層對比——以地震災變事件為基礎的綜合地層對比 第一節(jié) 災變事件對比 第二節(jié) 生物地層對比 第三節(jié) 古盆地、古構造及層序界面第八章 古郯廬帶若干問題探討 一、古郯廬地震帶與全球構造(Rodinia) 二、新元古代盆地與郯廬斷裂巨大平移問題 三、古郯廬帶兩側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參考文獻圖版說明及圖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