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2012中文版機械制圖實例詳解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徐軍娟,姜勇,周克媛 編著  頁數:411  字數:677000  

內容概要

  《AutoCAD
2012中文版機械制圖實例詳解》結合實例講解AutoCAD基礎知識及應用知識,重點培養(yǎng)讀者的AutoCAD繪圖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書共24章,主要內容包括AutoCAD繪圖環(huán)境及基本操作、創(chuàng)建及設置圖層、繪制二維基本對象、編輯圖形、用AutoCAD繪制復雜平面圖形的方法和技巧、參數化繪圖方法及技巧、書寫文字及標注尺寸、創(chuàng)建表格對象、繪制典型零件圖及裝配圖的方法和技巧、編制工序卡片、創(chuàng)建三維實體模型、生成二維工程圖及認證考試練習題等。
  《AutoCAD
2012中文版機械制圖實例詳解》頗具特色之處是將典型習題的繪制過程錄制成了動畫,并配有全程語音講解,收錄在本書所附光盤中,可作為讀者學習時的參考和向導。
  《AutoCAD
2012中文版機械制圖實例詳解》內容比較系統(tǒng),層次清晰,實用性強,可供各類AutoCAD繪圖培訓班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高校師生及計算機愛好者的自學用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AutoCAD繪圖環(huán)境及基本操作 
1.1 了解用戶界面及學習基本操作 
1.1.1 AutoCAD用戶界面 
1.1.2 用AutoCAD繪圖的基本過程 
1.1.3 調用命令 
1.1.4 鼠標操作 
1.1.5 選擇對象的常用方法 
1.1.6 刪除對象 
1.1.7 撤銷和重復命令 
1.1.8 取消已執(zhí)行的操作 
1.1.9 快速縮放及移動圖形 
1.1.10 窗口放大圖形、全部顯示圖形及返回上一次的顯示 
1.1.11 設定繪圖區(qū)域大小 
1.1.12 預覽打開的文件及在文件間切換 
1.1.13 在當前文件的模型空間及圖紙空間切換 
1.1.14 上機練習--布置用戶界面及設定繪圖區(qū)域大小 
1.2 設置圖層、線型、線寬及顏色 
1.2.1 創(chuàng)建及設置機械圖的圖層 
1.2.2 控制圖層狀態(tài) 
1.2.3 修改對象圖層、顏色、線型和線寬 
1.2.4 修改非連續(xù)線的外觀 
1.2.5 上機練習--使用圖層及修改線型比例 
1.3 習題 
第2章 繪制和編輯線段、平行線及圓 
2.1 繪制線段的方法(一) 
2.1.1 輸入點的坐標繪制線段 
2.1.2 使用對象捕捉精確繪制線段 
2.1.3 利用正交模式輔助繪制線段 
2.1.4 剪斷線條 
2.1.5 延伸線條 
2.1.6 上機練習--輸入點的坐標及利用對象捕捉繪制線段 
2.2 繪制線段的方法(二) 
2.2.1 結合對象捕捉、極軸追蹤及自動追蹤功能繪制線段 
2.2.2 繪制平行線 
2.2.3 打斷線條 
2.2.4 調整線條長度 
2.2.5 上機練習--用LINE、OFFSET及TRIM命令繪圖 
2.3 繪制斜線、切線、圓及圓弧連接 
2.3.1 用LINE及XLINE命令繪制任意角度斜線 
2.3.2 繪制切線、圓及圓弧連接 
2.3.3 倒圓角及倒角 
2.3.4 移動及復制對象 
2.3.5 旋轉對象 
2.3.6 上機練習--繪制圓弧連接及傾斜圖形 
2.4 綜合訓練--繪制三視圖 
2.5 綜合訓練--繪制曲軸零件圖 
2.6 習題 
第3章 繪制及編輯多邊形、橢圓和剖面圖案 
3.1 繪制多邊形、橢圓、陣列及鏡像對象 
3.1.1 畫矩形、正多邊形及橢圓 
3.1.2 矩形陣列對象 
3.1.3 環(huán)形陣列對象 
3.1.4 沿路徑陣列對象 
3.1.5 編輯關聯(lián)陣列 
3.1.6 鏡像對象 
3.1.7 上機練習--繪制對稱圖形 
3.2 對齊、拉伸及縮放對象 
3.2.1 對齊圖形 
3.2.2 拉伸圖形 
3.2.3 按比例縮放圖形 
3.2.4 上機練習--利用旋轉、拉伸及對齊命令繪圖 
3.3 畫斷裂線及填充剖面圖案 
3.4 關鍵點編輯方式 
3.4.1 利用關鍵點拉伸 
3.4.2 利用關鍵點移動及復制對象 
3.4.3 利用關鍵點旋轉對象 
3.4.4 利用關鍵點縮放對象 
3.4.5 利用關鍵點鏡像對象 
3.4.6 上機練習--利用關鍵點編輯方式繪圖 
3.5 編輯圖形元素屬性 
3.5.1 用PROPERTIES命令改變對象屬性 
3.5.2 對象特性匹配 
3.6 綜合訓練--巧用編輯命令繪圖 
3.7 綜合訓練--繪制視圖及剖視圖 
3.8 綜合訓練--繪制端罩零件圖 
3.9 習題 
第4章 繪制及編輯多段線、點對象及面域 
4.1 多段線、多線及射線 
4.1.1 創(chuàng)建及編輯多段線 
4.1.2 創(chuàng)建多線樣式及多線 
4.1.3 編輯多線 
4.1.4 繪制射線 
4.1.5 分解多線及多段線 
4.1.6 上機練習--繪制多段線及射線 
4.2 點對象、等分點及測量點 
4.3 繪制圓環(huán)及圓點 
4.4 面域造型 
4.4.1 創(chuàng)建面域 
4.4.2 并運算 
4.4.3 差運算 
4.4.4 交運算 
4.4.5 面域造型應用實例 
4.5 綜合訓練--創(chuàng)建多段線、圓點及面域 
4.6 綜合訓練--繪制三視圖及剖視圖 
4.7 綜合訓練--繪制V形導軌零件圖 
4.8 習題 
第5章 繪制復雜平面圖形的方法及技巧 
5.1 繪制復雜圖形的一般步驟 
5.2 繪制復雜的圓弧連接 
5.3 用OFFSET及TRIM命令快速作圖 
5.4 繪制具有均布幾何特征的復雜圖形 
5.5 繪制傾斜圖形的技巧 
5.6 利用已有圖形生成新圖形 
5.7 繪制組合體視圖及剖視圖 
5.8 習題 
第6章 參數化繪圖 
6.1 幾何約束 
6.1.1 添加幾何約束 
6.1.2 編輯幾何約束 
6.1.3 修改已添加幾何約束的對象 
6.2 尺寸約束 
6.2.1 添加尺寸約束 
6.2.2 編輯尺寸約束 
6.2.3 用戶變量及方程式 
6.3 參數化繪圖的一般步驟 
6.4 綜合訓練--利用參數化功能繪圖 
6.5 習題 
第7章 書寫文字 
7.1 書寫文字的方法 
7.1.1 創(chuàng)建國標文字樣式及書寫單行文字 
7.1.2 修改文字樣式 
7.1.3 在單行文字中加入特殊符號 
7.1.4 創(chuàng)建多行文字 
7.1.5 添加特殊字符 
7.1.6 創(chuàng)建分數及公差形式文字 
7.1.7 編輯文字 
7.1.8 上機練習--填寫明細表及創(chuàng)建單行、多行文字 
7.2 創(chuàng)建表格對象 
7.2.1 表格樣式 
7.2.2 創(chuàng)建及修改空白表格 
7.2.3 用TABLE命令創(chuàng)建及填寫標題欄 
7.3 習題 
第8章 標注尺寸 
8.1 標注尺寸的方法 
8.1.1 創(chuàng)建國標尺寸樣式 
8.1.2 創(chuàng)建長度型尺寸 
8.1.3 創(chuàng)建對齊尺寸標注 
8.1.4 創(chuàng)建連續(xù)型和基線型尺寸標注 
8.1.5 創(chuàng)建角度尺寸 
8.1.6 直徑和半徑型尺寸 
8.2 利用角度尺寸樣式簇標注角度 
8.3 標注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8.4 引線標注 
8.5 編輯尺寸標注 
8.6 上機練習--尺寸標注綜合訓練 
8.6.1 標注平面圖形 
8.6.2 標注組合體尺寸 
8.6.3 插入圖框、標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 
8.7 習題 
第9章 查詢信息、圖塊及設計工具 
9.1 獲取圖形信息的方法 
9.1.1 獲取點的坐標 
9.1.2 測量距離 
9.1.3 測量半徑及直徑 
9.1.4 測量角度 
9.1.5 計算圖形面積及周長 
9.1.6 列出對象的圖形信息 
9.1.7 查詢圖形信息綜合練習 
9.2 圖塊 
9.2.1 定制及插入標準件塊 
9.2.2 創(chuàng)建及使用塊屬性 
9.2.3 編輯塊的屬性 
9.2.4 塊及屬性綜合練習 
9.2.5 參數化的動態(tài)塊 
9.2.6 利用表格參數驅動動態(tài)塊 
9.3 使用外部參照 
9.3.1 引用外部圖形 
9.3.2 更新外部引用 
9.3.3 轉化外部引用文件的內容為當前圖樣的一部分 
9.4 AutoCAD設計中心 
9.4.1 通過設計中心瀏覽文件內容 
9.4.2 將圖形文件的塊、圖層等對象插入到當前圖形中 
9.5 工具選項板 
9.5.1 利用工具選項板插入圖塊及圖案 
9.5.2 修改及創(chuàng)建工具選項板 
9.6 習題 
第10章 零件圖 
10.1 用AutoCAD繪制機械圖的過程 
10.1.1 建立繪圖環(huán)境 
10.1.2 布局主視圖 
10.1.3 生成主視圖局部細節(jié) 
10.1.4 布局其他視圖 
10.1.5 向左視圖投影幾何特征并繪制細節(jié) 
10.1.6 向俯視圖投影幾何特征并繪制細節(jié) 
10.1.7 修飾圖樣 
10.1.8 插入標準圖框 
10.1.9 標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代號 
10.1.10 書寫技術要求 
10.2 獲取零件圖的幾何信息 
10.2.1 計算零件圖面積及周長 
10.2.2 計算帶長及帶輪中心距 
10.3 保持圖形標準一致 
10.3.1 創(chuàng)建及使用樣板圖 
10.3.2 通過設計中心復制圖層、文字樣式及尺寸樣式 
第11章 軸套類零件 
11.1 軸套類零件的畫法特點 
11.2 傳動軸 
11.3 定位套 
11.4 齒輪軸 
第12章 盤蓋類零件 
12.1 盤蓋類零件的畫法特點 
12.2 聯(lián)接盤 
12.3 導向板 
12.4 扇形齒輪 
第13章 叉架類零件 
13.1 叉架類零件的畫法特點 
13.2 弧形連桿 
13.3 導向支架 
13.4 轉軸支架 
第14章 箱體類零件 
14.1 箱體類零件的畫法特點 
14.2 尾座 
14.3 蝸輪箱 
14.4 導軌座 
第15章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制定 
15.1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作用 
15.2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制定程序 
15.2.1 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藝性 
15.2.2 選擇毛坯 
15.2.3 擬定工藝過程 
15.2.4 工序設計 
15.2.5 工序卡片的形式 
15.3 工藝過程設計 
15.3.1 定位基準的選擇 
15.3.2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和順序 
15.3.3 工序設計 
15.4 典型零件的機械加工工序 
15.4.1 塊狀零件的加工工藝 
15.4.2 盤蓋類零件的加工工藝 
15.4.3 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 
15.4.4 齒輪加工工藝 
15.5 習題 
第16章 AutoCAD產品設計方法及裝配圖 
16.1 用AutoCAD進行產品設計的步驟 
16.1.1 繪制1:1的總體方案圖 
16.1.2 設計方案的對比及修改 
16.1.3 繪制裝配圖--詳細的結構設計 
16.1.4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16.1.5 "裝配"零件圖以檢驗配合尺寸的正確性 
16.1.6 由零件圖組合裝配圖 
16.2 標注零件序號 
16.3 編寫明細表 
16.4 習題 
第17章 軸測圖 
17.1 激活軸測投影模式 
17.2 在軸測投影模式下作圖 
17.2.1 在軸測模式下繪制線段 
17.2.2 在軸測面內繪制平行線 
17.2.3 軸測模式下角的繪制方法 
17.2.4 繪制圓的軸測投影 
17.3 在軸測圖中書寫文本 
17.4 標注尺寸 
17.5 綜合訓練--繪制軸測圖 
17.6 習題 
第18章 打印圖形 
18.1 打印圖形的過程 
18.2 設置打印參數 
18.2.1 選擇打印設備 
18.2.2 使用打印樣式 
18.2.3 選擇圖紙幅面 
18.2.4 設定打印區(qū)域 
18.2.5 設定打印比例 
18.2.6 設定著色打印 
18.2.7 調整圖形打印方向和位置 
18.2.8 預覽打印效果 
18.2.9 保存打印設置 
18.3 打印圖形實例 
18.4 將多張圖紙布置在一起打印 
18.5 思考題 
第19章 三維建模 
19.1 三維建??臻g 
19.2 觀察三維模型 
19.2.1 用標準視點觀察模型 
19.2.2 三維動態(tài)旋轉 
19.2.3 視覺樣式 
19.2.4 快速建立平面視圖 
19.3 用戶坐標系 
19.4 創(chuàng)建三維基本立體 
19.5 多段體 
19.6 將二維對象拉伸成實體或曲面 
19.7 旋轉二維對象形成實體或曲面 
19.8 通過掃掠創(chuàng)建實體或曲面 
19.9 通過放樣創(chuàng)建實體或曲面 
19.10 利用平面或曲面切割實體 
19.11 創(chuàng)建平面 
19.12 加厚曲面形成實體 
19.13 螺旋線及彈簧 
19.14 與實體顯示有關的系統(tǒng)變量 
19.15 利用布爾運算構建復雜實體模型 
19.16 實體建模綜合練習 
19.17 習題 
第20章 編輯三維模型 
20.1 顯示及操作小控件 
20.2 利用小控件編輯模式移動、旋轉及縮放對象 
20.3 3D移動 
20.4 3D旋轉 
20.5 3D縮放 
20.6 3D陣列 
20.7 3D鏡像 
20.8 3D對齊 
20.9 3D倒圓角及倒角 
20.10 編輯實體的表面 
20.10.1 拉伸面 
20.10.2 移動面 
20.10.3 偏移面 
20.10.4 旋轉面 
20.10.5 錐化面 
20.10.6 壓印 
20.10.7 抽殼 
20.11 利用"選擇并拖動"方式創(chuàng)建及修改實體 
20.12 習題 
第21章 實體建模典型實例 
21.1 實體建模的一般方法 
21.2 3D建模技巧 
21.3 復雜實體建?!?br />第22章 零件建模及裝配--平口虎鉗 
22.1 虎鉗鉗身 
22.2 活動鉗口 
22.3 鉗口螺母 
22.4 絲杠 
22.5 固定螺釘 
22.6 鉗口板 
22.7 零件裝配--平口虎鉗 
第23章 由三維模型生成工程圖 
23.1 創(chuàng)建工程圖 
23.1.1 設定工程視圖的標準 
23.1.2 從三維模型生成視圖--基礎視圖 
23.1.3 從現有視圖投影生成其他視圖--投影視圖 
23.1.4 編輯工程視圖 
23.1.5 更新工程視圖 
23.1.6 移動、旋轉及刪除工程視圖 
23.1.7 給工程圖添加文字及標注尺寸 
23.1.8 將視圖輸出為二維圖形 
23.2 在虛擬圖紙上創(chuàng)建及布置視口 
23.2.1 用SOLVIEW命令創(chuàng)建視口 
23.2.2 設置視口的縮放比例 
23.2.3 用SOLDRAW生成二維輪廓線 
23.2.4 用SOLPROF命令生成輪廓線 
23.2.5 編輯視口中的視圖 
23.2.6 在圖紙空間標注尺寸 
23.3 習題--創(chuàng)建視口并生成二維視圖 
23.4 習題--生成二維視圖并標注尺寸 
23.5 習題 
第24章 AutoCAD證書考試練習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有時為了加工需要,從工藝角度考慮,可對技術要求中并不重要的表面提出更高的加工要求,使這些表面成為精基準,這樣既可以很好地保證下一工序中重要表面的加工質量,而且可以在大批量生產中提高加工效率。 在安排加工順序時,要充分考慮零件的大小、形狀和基準等。對于形狀復雜、尺寸較大或尺寸偏差較大的毛坯,在進行加工前要安排劃線工序,為加工提供找正基準。在加工時要先加工基準面,按照“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順序對各主要表面進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加工完主要表面后,再對與其有尺寸關系的其他表面進行加工。 有時零件還需要進行熱處理或表面處理,如退火、時效及發(fā)藍等。這些工序在加工中不能隨意安排,具體可參照以下幾個方面。 (1)時效。時效處理主要是為了消除殘余應力,對于尺寸大、結構復雜的鑄件,需要在粗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時效處理;對于一般鑄件,在鑄造后或者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時效處理;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鑄件,在半精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時效處理;對于精度高、剛性差的零件,可在多個工序后安排時效處理。 (2)退火和正火,應該安排在工件加工之前的毛坯階段進行。 (3)淬火。淬火是為子提高材料的硬度,而且工件在淬火后容易產生變形,因此淬火后的工件不能進行大切削量的加工,也不能作為最后一道工序,而應該放在精加工階段的磨削加工之前。 (4)滲碳。滲碳是提高材料的含碳量,滲碳層深度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容易產生變形,為了控制滲碳層的深度,消除變形,應將滲碳安排在精加工前進行。 (5)氮化。氮化一般安排在需氮化表面的最終加工工序之前進行,應該注意的是,氮化之前要進行調質處理。 (6)表面處理。表面處理包括發(fā)藍、電鍍、氧化和涂層等,這些工序一般安排在工藝過程的最后階段進行。 在對零件進行加工的同時,要相應地安排一些輔助工序,如對零件尺寸及外觀進行檢測、對零件表面或內部質量進行探傷檢查等。一般在重要的和消耗時間比較長的工序以及跨車間加工的前后要安排一次檢查。 15.3.3工序設計 工序設計包括機床與工藝裝備的選擇、加工余量的確定、工序尺寸的確定、切削用量的確定、工時定額的確定等。 一、機床的選擇 機床的選擇一般可按以下原則。 (1)機床的加工范圍要與零件的最大尺寸相適應,過大,浪費資源,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過小則難以裝夾。 (2)機床的加工精度要與本工序零件要求的精度相適應。 (3)機床的生產率要與零件要求的產量相適應。 (4)在選擇機床時要考慮車間現有的設備條件,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改造機床或設計專用機床。

編輯推薦

基于“如何使用AutoCAD進行機械設計”編寫采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形式,理論知識僅占30%,上機實踐內容占70%附贈光盤中包含實例的圖形文件與展現實例繪制過程的動畫文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AutoCAD 2012中文版機械制圖實例詳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老虎工作室的,質量不錯
  •   很豐富 很實用 很值得一買
  •   為表弟買的,據他講還可以接受,不過視頻內容有些混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