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倪森壽,鄒振宏 主編 頁數(shù):302 字數(shù):485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根據(jù)教育部新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基礎教學大綱》編寫而成,主要介紹機械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本書共11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緒論、桿件的靜力分析、工程材料、機構、傳動、支承零部件、連接、機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與安全防護、機械零件的精度、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以及機械基礎綜合實訓。
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類及工程技術類相關專業(yè)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課程的內(nèi)容、性質(zhì)、任務和基本要求
1.1.1 課程的內(nèi)容
1.1.2 課程的性質(zhì)和任務
1.1.3 課程的基本要求
1.2 一般機械的組成及基本要求
1.2.1 一般機械的組成
1.2.2 一般機械的基本要求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桿件的靜力分析
2.1 力的概念與基本性質(zhì)
2.1.1 力的定義
2.1.2 力的表示法
2.1.3 力的性質(zhì)
2.2 力矩、力偶和力的平移
2.2.1 力矩
2.2.2 力偶
2.2.3 力的平移定理
2.3 約束、約束力、力系和受力圖應用
2.3.1 約束與約束力
2.3.2 力系和受力圖應用
2.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應用
2.4.1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2.4.2 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工程材料
3.1 金屬材料的性能
3.1.1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及其應用
3.1.2 金屬材料的工藝性能
3.2 黑色金屬材料
3.2.1 Fe-Fe3C合金狀態(tài)圖
3.2.2 鋼的熱處理
3.2.3 鑄鐵
3.2.4 常用碳鋼
3.2.5 合金鋼
3.3 有色金屬材料
3.3.1 鋁及鋁合金
3.3.2 銅及銅合金
3.3.3 軸承合金
3.4 工程塑料和復合材料
3.4.1 工程塑料
3.4.2 復合材料
3.5 其他新型工程材料
3.5.1 橡膠
3.5.2 陶瓷
3.6 材料的選擇及運用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機構
4.1 平面機構
4.1.1 平面機構的認識
4.1.2 運動副及分類
4.1.3 運動副的結構及其表達方式
4.1.4 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
4.2 平面四桿機構
4.2.1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特點和應用
4.2.2 鉸鏈四桿機構類型的判定
4.2.3 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
4.2.4 平面四桿機構的急回運動特性、壓力角和死點位置
4.2.5 平面機構中拉壓構件的強度
4.3 凸輪機構
4.3.1 凸輪機構的組成、特點、分類和應用
4.3.2 凸輪機構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壓力角
4.3.3 凸輪輪廓的繪制方法
4.3.4 凸輪的常用材料和結構
4.4 間歇運動機構
4.4.1 棘輪機構的組成、特點及應用
4.4.2 槽輪機構的組成、特點及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傳動
5.1 帶傳動
5.1.1 帶傳動的工作原理、特點、類型和應用
5.1.2 帶的傳動比
5.1.3 V帶的結構和標準
5.1.4 V帶輪的材料和結構
5.1.5 V帶傳動參數(shù)的選用
5.1.6 影響帶傳動工作能力的因素
5.1.7 同步帶傳動和高速帶傳動的應用
5.2 鏈傳動
5.2.1 鏈傳動的工作原理、類型、特點和應用
5.2.2 鏈傳動的傳動比
5.2.3 鏈傳動參數(shù)的選擇
5.3 齒輪傳動
5.3.1 齒輪傳動的特點、分類和應用
5.3.2 漸開線齒輪各部分名稱和主要參數(shù)
5.3.3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尺寸
5.3.4 齒輪傳動的傳動比
5.3.5 齒輪的結構
5.3.6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嚙合條件
5.3.7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及應用
5.3.8 直齒錐齒輪傳動的特點和應用
5.3.9 漸開線齒輪切齒原理、切齒干涉及最少齒數(shù)
5.3.10 變位齒輪的概念
5.3.11 齒輪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
5.3.12 齒輪傳動精度的概念
5.3.13 齒輪傳動的維護
5.3.14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概念
5.4 蝸桿傳動
5.4.1 蝸桿傳動的特點、類型和應用
5.4.2 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shù)和幾何尺寸
5.4.3 蝸桿傳動的傳動比
5.4.4 蝸桿傳動中蝸輪轉(zhuǎn)向的判定
5.4.5 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
5.4.6 蝸輪蝸桿常用的材料與結構
5.4.7 蝸桿傳動的維護措施
5.5 齒輪系與減速器
5.5.1 輪系的分類和應用
5.5.2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5.5.3 行星輪系的傳動比的計算
5.5.4 減速器的類型、結構、標準和應用
5.5.5 新型齒輪系在工程中的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支承零部件
6.1 軸
6.1.1 軸的分類、材料、結構和應用
6.1.2 軸的強度計算
6.2 滑動軸承
6.2.1 滑動軸承的工作特點和應用
6.2.2 滑動軸承的結構與常用材料
6.3 滾動軸承
6.3.1 滾動軸承的類型、特點、代號及應用
6.3.2 滾動軸承選擇原則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連接
7.1 鍵連接
7.1.1 連接的類型和應用
7.1.2 鍵連接的功用和分類
7.2 平鍵連接
7.2.1 平鍵連接的結構和標準
7.2.2 普通平鍵連接的選用和強度校核
7.3 花鍵連接
7.4 銷連接
7.5 螺紋連接
7.5.1 常用螺紋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7.5.2 螺紋連接的主要類型、應用、結構和防松方法
7.5.3 螺紋連接的拆裝
7.6 彈性連接
7.6.1 彈簧的功用
7.6.2 彈簧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7.7 聯(lián)軸器
7.7.1 聯(lián)軸器的功用
7.7.2 聯(lián)軸器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7.8 離合器
7.8.1 離合器的功用
7.8.2 離合器的類型、特點和應用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機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與安全防護
8.1 機械潤滑
8.1.1 潤滑劑的種類、性能及選用
8.1.2 潤滑方式和潤滑裝置
8.1.3 典型機械零件的潤滑
8.2 機械密封
8.2.1 密封的分類
8.2.2 密封的要求
8.2.3 密封的選型
8.3 機械環(huán)保與安全防護
8.3.1 機械噪聲的形成和防護措施
8.3.2 機械傳動裝置中的危險零部件
8.3.3 機械傷害的成因及防護措施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機械零件的精度
9.1 極限與配合
9.1.1 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定義和國家標準
9.1.2 配合制、公差等級及配合種類的選用
9.2 形狀和位置公差
9.2.1 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
9.2.2 形狀公差、位置公差及公差帶
9.2.3 形位公差項目、基準、公差數(shù)值的選用
9.2.4 基本測量手段,會使用常用測量量具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0章 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
10.1 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
10.1.1 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基本參數(shù)和傳動特點
10.1.2 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和元件圖形符號
10.2 氣壓傳動
10.2.1 氣源裝置及輔助元件的結構
10.2.2 氣動控制元件與基本回路的組成、特點和應用
10.3 液壓傳動
10.3.1 液壓元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0.3.2 液壓傳動基本回路的組成、特點和應用
10.3.3 識讀一般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系統(tǒng)圖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1章 機械基礎綜合實訓
11.1 綜合實訓名稱、目的、時間及內(nèi)容
11.2 拆裝設備與工具
11.2.1 實訓設備
11.2.2 拆裝工具和測量工具
11.3 拆裝與調(diào)試的基本規(guī)則
11.3.1 拆卸
11.3.2 裝配與與調(diào)試
11.3.3 拆裝注意事項
11.4 典型機械分析
11.4.1 機械組成的方法
11.4.2 機械各部分的作用
11.5 實訓報告
11.5.1 實訓步驟
11.5.2 實訓報告
11.6 綜合實訓成績考核
附錄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2.綜合實踐模塊結合專業(yè)對典型機械進行拆裝、調(diào)試和分析。3.選學模塊(1)機械零件的精度。主要介紹極限與配合的術語和相關標準,配合制、公差等級及配合種類的選用;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及選用;常用測量量具的使用。(2)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基本知識。主要介紹氣壓傳動與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及基本參數(shù);氣壓傳動與液壓元件的結構和工作特點;氣壓與液壓基本回路的組成、特點及應用。1.1.2課程的性質(zhì)和任務本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類及工程技術類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機械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懂得機械工作原理,了解機械材料性能,準確表達機械技術要求,正確操作和維護機械設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繼續(xù)學習專業(yè)技術的能力;對學生進行職業(yè)意識和職業(yè)道德教育,使其形成嚴謹、敬業(yè)的工作作風,為今后解決生產(chǎn)實際問題和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奠定基礎。1.1.3課程的基本要求(1)通過對構件受力分析學習,會判斷直桿的基本變形。(2)通過對工程常用材料的學習,會正確選用材料。(3)通過對常用機構的學習,初步掌握其選用機構的方法。(4)通過對機械零件幾何精度的學習,會識讀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標注的含義。(5)通過對氣壓傳動和液壓傳動的學習,會正確使用常用氣壓和液壓元件,并會搭建簡單常用回路。(6)能夠分析和處理一般機械運行中發(fā)生的問題,會對簡單機械進行維修和改進。(7)通過對機械在安全、環(huán)保、節(jié)能等方面基本知識的學習,具備改善潤滑、降低能耗、減小噪聲等方面的基本能力。(8)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備獲取、處理和表達技術信息,執(zhí)行國家標準,使用技術資料的能力。(9)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情感,提高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
編輯推薦
《機械基礎》:工業(yè)和信息化人才教育與培養(yǎng)指導委員會審定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