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人民郵電 作者:張匡匡//李長鎖 頁數(shù):158
Tag標簽:無
前言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很長時間沒有一個成規(guī)模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很多中國人,對藝術品是沒有價格概念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一些駐京的西方人的推動下,藝術品市場慢慢成形,并在2000年后形成氣候。正是這個原因,中國的藝術品從走向市場化就有了“國際化”的色彩。這個過程正好趕上了國際藝術品市場資本化的時期,以致在各種復雜原因的共同促成下,中國的藝術品在2006年左右成為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寵兒,中國當代藝術品和當代藝術家也成了財富神話的重要角色。在這個神話的帶動下,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快速崛起,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都開始打造以市場為先導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或大或小的藝術區(qū)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大有風起云涌之勢。不過,對這種火爆的局面,有識之士并不樂觀。他們認為這個現(xiàn)象有泡沫化的嫌疑,因為藝術品的生產(chǎn)和消費在中國的社會系統(tǒng)中并不對稱。和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情況不同,中國國內(nèi)并沒有形成健康良性的藝術品消費市場。廣大中國民眾和看似火爆的市場幾乎毫無關系,因為這個市場的購買主體是西方人和少數(shù)國內(nèi)的資本投機者。也就是說,這個看似熱絡的市場并無真正的社會市場基礎,只是少數(shù)人的財富游戲。
內(nèi)容概要
照片市場包括圖片庫、攝影畫廊(影像收藏的一級市場)和影像拍賣(影像收藏的二級市場)。本書介紹影像市場、展覽準備、作品定價、限量、影像作品的收藏級保存及相關法律問題,還闡述畫廊的定位、運營和影像作品的運輸方法以及限量、銷售、裝裱和推廣之間的關系。本書收錄的圖片均為影像收藏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希望能對廣大攝影師與影像收藏投資者有所啟發(fā)。
作者簡介
張匡匡,2009年6月創(chuàng)辦北京天影無限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08年2月~2009年5月就職于北京798藝術區(qū)映藝術中心,擔任藝術總監(jiān)助理兼銷售總監(jiān);2008年11月策劃參與在故宮舉辦的《中日攝影交流展》;2007年~2008年期間為人民郵電出版社翻譯完成《美國攝影教程》等5冊攝影書籍。2007年2月就職于北京全景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裁助理。2005年12月~2006年3月為中國青年出版社翻譯國際設計基礎教程系列書籍,并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包裝設計大賽兩項優(yōu)秀獎;2004年~2006年9月通過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并為國外著名學院的教授、學者擔任同聲譯員。李長鎖,資深攝影家、日本語專家。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985年公派日本并成為獲得日本藝術大學碩士學位第一人,并于1987年在銀座尼康攝影沙龍成功舉辦《母親河黃河》,開創(chuàng)了華人在日本舉辦個展的先河?,F(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全日空雜志等多家雜志的簽約專職攝影師。
書籍目錄
第1章 國內(nèi)外影像收藏市場 1.1 國際影像收藏市場 1.2 國內(nèi)影像收藏市場 第2章 影像收藏畫廊 2.1 攝影畫廊的類型 2.2 攝影畫廊的運營 2.3 展覽準備 2.3.1 圖片和裝裱 2.3.2 海報、請柬和標簽 2.3.3 畫冊制作 2.3.4 展訊媒體發(fā)布 2.3.5 展前藏家鑒賞 2.4 展覽和銷售的關系 2.5 照片銷售的定價策略 2.6 攝影畫廊的銷售 2.7 收藏證書 第3章 攝影風格與照片制作、限量、保存和運輸 3.1 影像收藏的攝影風格 3.1.1 紀實攝影 3.1.2 觀念攝影 3.1.3 純藝術攝影 3.2 影像作品制作 3.2.1 傳統(tǒng)影像制作 3.2.2 現(xiàn)代影像制作 3.3 照片限量 3.3.1 照片限量的釋義 3.3.2 終身限量、數(shù)字限量和約塞米地限量的差別 3.3.3 國內(nèi)攝影畫廊對于限量的制定 3.3.4 有關限量的釋疑 3.4 影像作品的保存 3.4.1 膠片保存 3.4.2 照片的收藏級保存方法 3.4.3 照片的收藏級保存器具 3.5 影像作品的運輸 第4章 如何進入影像市場 4.1 自薦 4.2 策展人和畫廊主 4.3 藝術品經(jīng)紀人 4.4 攝影節(jié)和藝術博覽會 4.5 媒體刊登 4.6 畫冊和網(wǎng)絡平臺 第5章 買家如何進入影像收藏市場 5.1 關注影像收藏 5.2 新興藏家如何進入影像收藏市場 5.3 照片的價值 5.4 影像收藏專業(yè)咨詢 第6章 影像藝術機構與博覽會 6.1 攝影畫廊 6.2 博物館 6.3 基金會 6.4 影像博覽會 第7章 攝影家與法律 7.1 肖像權 7.2 與畫廊簽約注意事項 第8章 其他 8.1 商業(yè)圖片庫 8.2 影像拍賣 附錄 附錄1 影像收藏專業(yè)術語 附錄2 攝影發(fā)展歷程1820年~ 附錄3 圖片行業(yè)術語解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從攝影師把照片交給畫廊代理到照片出售需要經(jīng)過細致的準備,也就是說畫廊在銷售攝影作品的同時,必須進行各種信息的梳理和建檔,如將攝影師的作品圖錄、出版物、媒體報道、銷售數(shù)據(jù)、制作工藝和尺寸、展覽設計(請柬、海報、標簽)、中英文簡歷、作品的中英文標題等整理清楚。除上述共同資料以外,每個攝影師還會有不同資料需要整理歸檔。畫廊建立的時間越久,積累的資源越多,就越需要對攝影師的檔案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備份。此外,畫廊還需要建立藏家檔案,因為光有資源沒有買家是萬萬不行的,所以藏家的檔案應包括藏家的基本聯(lián)系方式(電話或郵件,郵件最合適,可以不打擾藏家)、購買歷史、喜好分析等,這都需要一位資深的銷售來完成。此外,一旦畫廊有新展覽或適合藏家收藏品味的作品,應該馬上給藏家發(fā)送郵件并邀請他們參加開幕式,還必須從買家的角度考慮作品是否真正具有購買前景。國內(nèi)攝影畫廊運營的門道,畫廊要根據(jù)畫廊的自身定位而進行長時間的積累和摸索。就國內(nèi)而言,隨著前幾年藝術品收藏浪潮的興起,藝術品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同時畫廊的成本也越來越高。以798藝術區(qū)為例,從初期每平米的租金為幾毛錢直線上升到現(xiàn)在的幾元錢,畫廊的運營成本在成倍地上漲。地處藝術區(qū)中心地段的畫廊占據(jù)著天然的地理優(yōu)勢,藝術家、觀光客、私人收藏者會絡繹不絕地進入畫廊參觀,從而使畫廊達到一定的商業(yè)目的,特別是小型畫廊,僅售書、紀念品或海報的收入就能保持基本收支平衡。如此一來,即便沒有任何攝影作品的銷售,也能夠維持畫廊的正常運營(當然,贏利是談不上了)。
編輯推薦
《影像收藏入門指南》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