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蘭順碧 等編 頁數:275
前言
為了適應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yè)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進行了分析和規(guī)劃,并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定位為各專業(yè)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系統(tǒng)、深入地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和方法,并配合相應的實驗課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緯?版出版以來,已被許多高校用做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的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好評。同時,在近幾年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教材中仍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在本書再版之際,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內容的編排和敘述、例題和實驗的選擇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改進。新版教材加強了計算機編碼、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應用方面的知識,增加了算法與數據結構基礎、程序設計基礎、軟件工程基礎、數據庫技術應用和多媒體技術基礎等內容。教材力圖反映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讓學生不僅學會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還能較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及應用,具有較強的信息系統(tǒng)安全與社會責任意識,為后續(xù)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全書分為理論篇和實驗篇?! 〗虒W篇共分5章,第1章為計算機概論,介紹了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和軟件、算法與數據結構基礎、程序設計基礎和軟件工程基礎;第2章計算機軟件應用基礎,全面地介紹了計算機系統(tǒng)軟件和常用的應用軟件;第3章介紹數據庫技術基礎及其應用,包括基本概念和Access數據庫的基本應用;第4章介紹多媒體技術基礎,包括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知識、音頻信息和圖形圖像信息的處理,以及常用的圖形圖像處理軟件、動畫制作軟件的基本操作;第5章介紹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包括網絡基礎知識、網絡協(xié)議和Intemet的應用。 實驗篇共有7個項目,從了解和使用計算機人手,安排了Windows基本操作、Inttemet操作、文字處理、電子表格處理、電子幻燈片制作、數據庫基本操作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等實驗?! 〗虒W篇由蘭順碧、鄭平安、胡兵、曾大亮、徐永兵、李站春編寫。實驗篇由崔柯梅、張建國、李站春、闕向紅、楊向東編寫。蘭順碧和鄭平安負責全書的統(tǒng)稿、定稿工作,李站春負責實驗、習題的統(tǒng)稿工作?! ≡诒緯男抻嗊^程中,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網絡與計算中心計算機基礎教研室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許多老師為再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捎谧髡咚接邢蓿瑫须y免有錯誤和不妥之處,竭誠希望得到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編寫的。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理論篇,主要介紹計算機系統(tǒng)與平臺,計算機軟件應用基礎,數據庫技術基礎及其應用,多媒體技術基礎,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與Internet應用;第二部分實驗篇,從了解和使用計算機入手,安排了Windows基本操作、Internet操作、文字處理、電子表格處理、電子幻燈片制作、數據庫基本操作、多媒體技術應用等七個大實驗項目?! ”緯鴥热萑?、實例豐富、注重應用,各章附有適量的習題,便于自學。因此,本書可作為大學本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實用技術培訓班的教材。
書籍目錄
理論篇 第1章 計算機概論 1.1 計算機與信息社會 1.1.1 計算機概述 1.1.2 信息技術概述 1.2 計算機基礎知識 1.2.1 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2.2 計算機中的數制與編碼系統(tǒng) 1.3 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 1.3.1 微型計算機 1.3.2 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 1.4 算法與數據結構基礎 1.4.1 算法 1.4.2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1.4.3 線性表及其順序存儲結構 1.4.4 棧和隊列 1.4.5 線性鏈表 1.4.6 樹與二叉樹 1.4.7 查找技術 1.5 程序設計基礎 1.5.1 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 1.5.2 結構化程序設計 1.5.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1.6 軟件工程基礎 1.6.1 軟件工程基本概念 1.6.2 結構化分析方法 1.6.3 結構化設計方法 1.6.4 軟件測試 1.6.5 程序的調試 小結 習題 第2章 計算機軟件應用基礎 2.1 操作系統(tǒng)概述 2.1.1 操作系統(tǒng)的定義與發(fā)展 2.1.2 操作系統(tǒng)的分類 2.1.3 操作系統(tǒng)的特征 2.2 幾種常見的桌面操作系統(tǒng) 2.2.1 DOS操作系統(tǒng) 2.2.2 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2.2.3 Linux操作系統(tǒng) 2.3 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2.3.1 進程與處理器管理 2.3.2 存儲管理 2.3.3 設備管理 2.3.4 文件管理 2.4 操作系統(tǒng)的用戶界面 2.5 常用應用軟件 2.5.1 文字處理軟件 2.5.2 電子表格軟件 2.5.3 PowerPoint 幻燈片演示文稿 小結 習題第3章 數據庫技術基礎知識 3.1 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 3.1.1 數據、信息和數據處理 3.1.2 數據管理技術的發(fā)展 3.1.3 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和數據庫系統(tǒng) 3.2 數據模型 3.2.1 什么是數據模型 3.2.2 概念層數據模型 3.2.3 數據模型的分類 3.3 關系數據庫 3.3.1 關系基本術語 3.3.2 關系運算 3.4 結構化查詢語言 3.4.1 SELECT 語句 3.4.2 SELECT 語句應用 3.5 Access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 3.5.1 Access數據庫的系統(tǒng)結構 3.5.2 啟動和退出 Access 3.5.3 建立數據庫和表 3.5.4 建立表之間的關系 3.5.5 維護表 3.5.6 操作表 3.6 Access數據庫的窗體和報表 3.6.1 創(chuàng)建窗體 3.6.2 創(chuàng)建報表 小結 習題第4章 多媒體技術基礎 4.1 多媒體與多媒體技術 4.2 多媒體技術的關鍵技術 4.3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組成 4.3.1 多媒體硬件系統(tǒng) 4.3.2 多媒體軟件系統(tǒng) 4.4 音頻信息處理 4.4.1 數字音頻的文件格式 4.4.2 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處理音頻信息 4.4.3 Windows Media Player 4.5 圖形圖像信息處理 4.5.1 數字圖形圖像基本知識 4.5.2 圖像的獲取 4.5.3 Windows “畫圖”工具 4.5.4 ACDSee數字圖像瀏覽軟件 4.5.5 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簡介 小結 習題第5章 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應用 5.1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發(fā)展 5.1.1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 5.1.2 Internet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 5.2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5.2.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5.2.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和服務 5.2.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5.2.4 計算機網絡運用 5.3 數據通信 5.3.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5.3.2 數據傳輸技術 5.3.3 傳輸介質 5.4 網絡體系結構 5.5 計算機局域網 5.6 網絡互連設備 5.7 Internet的連接與瀏覽 5.7.1 Internet概述 5.7.2 連接Internet 5.7.3 瀏覽Internet 5.7.4 電子郵件 小結 習題實驗篇 項目一 了解和使用計算機 實驗1 Windows用戶界面與漢字輸入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二、實驗內容與步驟 實驗2 Windows XP文件(夾)管理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內容與步驟 實驗3 Windows XP系統(tǒng)維護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內容與步驟 項目二 Internet操作 實驗1 申請郵箱與郵件收發(fā)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內容與步驟 實驗2 瀏覽網頁與搜索引擎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內容與步驟 實驗3 網絡應用綜合實驗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二、實驗內容與步驟 …… 項目三 文字處理工具 項目四 電子表格Excel 項目五 電子幻燈片 項目六 數據庫操作 項目七 多媒體技術應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理論篇 第1章 計算機概論 1.1 計算機與信息社會 1.1.1 計算機概述 1.計算機的發(fā)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取名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是一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用于美國陸軍部的彈道研究室。這臺計算機共用了18 000多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重量超過30t,占地面積167m2,每小時耗電140kW,計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是一臺耗資巨大、功能不完善而且笨重的龐然大物。然而,它的出現(xiàn)卻是人類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它使人類社會從此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 ∪藗儼凑沼嬎銠C中主要功能部件所采用的電子器件(邏輯元件)的不同,一般將計算機的發(fā)展分成四個階段,習慣上稱為四代。每發(fā)展一代,在技術上都有新的突破,在性能都有質的飛躍。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是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8年)。采用電子管作為基本器件,軟件方面確定了程序設計的概念,出現(xiàn)了高級語言的雛型。特點是體積大、耗能高、速度慢(一般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容量小、價格昂貴。主要用于軍事和科學計算。這為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其研究成果擴展到民用,形成了計算機產業(yè)。這—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機型有IBM650和IBM709?!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是晶體管計算機(1958~1964年)。采用晶體管為基本器件。軟件方面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如Fortran、Cobol等),并提出了操作系統(tǒng)的概念。計算機設計出現(xiàn)了系列化的思想?!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