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系統(tǒng)與接口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人民郵電  作者:艾德才  頁數(shù):272  字數(shù):472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微機系統(tǒng)、接口技術兩個核心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其中,微機系統(tǒng)部分內(nèi)容包括:8086微處理器、80386系統(tǒng)原理、80486系統(tǒng)原理、Pentium系統(tǒng)原理、指令系統(tǒng)、總線技術和中斷技術等。接口技術部分內(nèi)容包括:輸入輸出接口、常用輸入設備及接口和常用輸出設備及接口。   本書微機系統(tǒng)部分知識具有先進性和系統(tǒng)性,接口技術部分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教學內(nèi)容遵循先簡后繁、先易后難的認知規(guī)律,首先介紹16位微處理器,樹立完整的微處理器概念,再過渡到32位微處理器;使學生掌握目前微機領域內(nèi)的最先進的知識,知曉微機發(fā)展趨勢。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機電類專業(yè)的教材。

作者簡介

  艾德才,天津大學教授,從事計算機教學和科研工作30多年,具有豐富的計算機教學經(jīng)驗;編寫出版計算機技術類著作20余種;所編寫的“微機原理與技術”等課程的教材,其內(nèi)容先進、結構清晰、敘述流暢、適合教學,被廣泛使用。

書籍目錄

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概論  1.1 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  1.2 微型計算機與微處理器  1.3 微型計算機分類  1.4 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組成  1.5 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 1.6 數(shù)據(jù)單位表示   1.6.1 常用的術語   1.6.2 表示存儲器容量的計量單位   1.6.3 編址與尋址  1.7 微型計算機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1 第2章 8086微處理器  2.1 8086的內(nèi)部寄存器   2.1.1 通用寄存器   2.1.2 段寄存器   2.1.3 控制寄存器  2.2 8086體系結構   2.2.1 總線接口部件   2.2.2 執(zhí)行部件   2.2.3 8086操作方式比較  2.3 8086的操作模式   2.3.1 8086的兩種操作模式   2.3.2 8088與8086微處理器的比較  2.4 8086的存儲管理   2.4.1 分段存儲管理   2.4.2 物理地址  2.5 數(shù)值協(xié)同處理器8087   2.5.1 8087的功能結構   2.5.2 8087的內(nèi)部寄存器  2.6 8086/8088的不足  習題2 第3章 80386系統(tǒng)原理  3.1 80386系統(tǒng)的核心  3.2 80386的體系結構   3.2.1 寄存器組   3.2.2 80386的CPU 3.3 80387的體系結構   3.3.1 微處理器/協(xié)處理器系統(tǒng)   3.3.2 系統(tǒng)性能   3.3.3 80387內(nèi)部結構  3.4 存儲器管理  習題3 第4章 80486系統(tǒng)原理  4.1 80486的體系結構   4.1.1 寄存器組   4.1.2 80486系統(tǒng)結構  4.2 操作模式   4.2.1 實模式   4.2.2 保護摸式   4.2.3 虛擬8086模式  習題4 第5章 Pentium系統(tǒng)原理  5.1 CISC和RISC   5.1.1 復雜指令系統(tǒng)計算機——CISC   5.1.2 精簡指令系統(tǒng)計算機——RISC  5.2 Pentium體系結構   5.2.1 Pentium寄存器   5.2.2 Pentium體系結構  5.3 Pentium采用的新技術   5.3.1 超標量執(zhí)行   5.3.2 分支轉移預測技術   5.3.3 流水線技術  5.4 Pentium操作模式  5.5 存儲管理   5.5.1 存儲器系統(tǒng)   5.5.2 半導體存儲器   5.5.3 虛擬存儲技術   5.5.4 高速緩沖存儲器  5.6 浮點部件   5.6.1 浮點部件體系結構   5.6.2 浮點部件流水線操作  習題5 第6章 指令系統(tǒng)  6.1 指令格式  6.2 數(shù)據(jù)類型   6.2.1 數(shù)據(jù)在計算機內(nèi)的表示   6.2.2 常用的數(shù)值類型和格式  6.3 尋址方式   6.3.1 常用尋址方式   6.3.2 有效地址計算  6.4 指令系統(tǒng)   6.4.1 數(shù)據(jù)傳送類指令   6.4.2 算術運算指令   6.4.3 邏輯運算指令   6.4.4 控制轉移指令   6.4.5 處理器控制指令   6.4.6 輸入/輸出指令   6.4.7 新增加的指令  習題6 第7章 總線技術  7.1 總線的概念   7.1.1 概念   7.1.2 總線標準的四個特性   7.1.3 總線分類   7.1.4 總線操作  7.2 總線周期   7.2.1 單傳送周期   7.2.2 成組周期   7.2.3 中斷確認周期   7.2.4 專用總線周期  7.3 EISA局部總線   7.3.1 EISA總線   7.3.2 高性能特征   7.3.3 EISA適配器   7.3.4 EISA總線插槽  7.4 VESA局部總線    7.4.1 高速圖形適配器   7.4.2 總線頻率和數(shù)據(jù)傳送速率   7.4.3 DMA和中斷   7.4.4 VESA適配器   7.4.5 VESA總線插槽  7.5 PCI局部總線   7.5.1 PCI局部總線的特征   7.5.2 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   7.5.3 PCI標準化   7.5.4 PCI性能   7.5.5 PCI總線橋   7.5.6 PCI總線操作   7.5.7 總線命令   7.5.8 DMA和中斷   7.5.9 PCI適配器   7.5.10 PCI總線信號  7.6 USB(通用串行總線)   7.6.1 USB接口   7.6.2 USB特點   7.6.3 USB硬件   7.6.4 USB系統(tǒng)軟件   7.6.5 USB協(xié)議   7.6.6 USB傳輸過程   7.6.7 Windows 系統(tǒng)對USB的支持  7.7 FireWire串行總線(IEEE-1394)   7.7.1 特點   7.7.2 FireWire配置   7.7.3 FireWire協(xié)議   7.7.4 事務處理過程  7.8 高速圖形端口AGP  習題7 158第8章 中斷技術  8.1 中斷的概念   8.1.1 概述   8.1.2 中斷系統(tǒng)  8.2 異常與中斷   8.2.1 中斷源分類   8.2.2 中斷控制器   8.2.3 異常和中斷向量  8.3 允許及禁止中斷   8.3.1 不可屏蔽中斷對未來的不可屏蔽中斷的屏蔽   8.3.2 IF屏蔽INTR   8.3.3 恢復標志位RF對調(diào)試故障的屏蔽   8.3.4 MOV和POP指令對堆棧段中某些異常和中斷的屏蔽  8.4 中斷描述符表   8.4.1 異常和中斷同時存在時的優(yōu)先級   8.4.2 中斷描述符表(IDT)   8.4.3 中斷描述符表內(nèi)描述符  8.5 中斷任務和中斷過程   8.5.1 中斷過程   8.5.2 中斷任務  習題8 第9章 輸入輸出接口  9.1 接口技術基礎   9.1.1 接口的基本功能   9.1.2 接口的組成   9.1.3 驅動程序和硬件電路   9.1.4 接口的基本結構和形式   9.1.5 端口編址方式   9.1.6 CPU和接口的數(shù)據(jù)傳輸方式  9.2 串行接口   9.2.1 串行數(shù)據(jù)的傳送方式   9.2.2 串行接口標準   9.2.3 RS-232C接口   9.2.4 串行接口16550  9.3 并行接口   9.3.1 并行接口   9.3.2 并行接口82C55A  9.4 SCSI   9.4.1 SCSI操作步驟   9.4.2 SCSI操作信號   9.4.3 SCSI信息   9.4.4 SCSI命令  習題9 第10章 常用輸入設備及接口  10.1 鍵盤及接口   10.1.1 鍵盤的結構   10.1.2 鍵盤的分類   10.1.3 鍵盤接口   10.1.4 鍵盤的工作原理  10.2 鼠標器及接口   10.2.1 鼠標的分類   10.2.2 鼠標的接口   10.2.3 鼠標的工作原理   10.2.4 鼠標的主要性能指標  10.3 筆輸入設備及接口   10.3.1 筆輸入設備的組成   10.3.2 筆輸入設備的分類  10.4 掃描儀及接口   10.4.1 掃描儀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0.4.2 掃描儀的分類   10.4.3 掃描儀的主要性能指標   10.4.4 掃描儀的接口  10.5 數(shù)碼照相機及接口   10.5.1 數(shù)碼照相機的基本結構   10.5.2 數(shù)碼照相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0.5.3 數(shù)碼照相機的分類  10.6 聲音輸入設備及接口   10.6.1 音樂合成   10.6.2 聲音卡   10.6.3 MIDI輸入設備  10.7 視頻輸入設備及接口   10.7.1 視頻卡   10.7.2 數(shù)碼攝像頭和數(shù)碼攝像機  習題10 第11章 常用輸出設備及接口  11.1 顯示器及接口   11.1.1 CRT顯示器   11.1.2 LCD顯示器   11.1.3 顯示控制卡  11.2 打印機及其接口技術   11.2.1 針式打印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11.2.2 激光印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11.2.3 噴墨打印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11.2.4 打印機的接口   11.2.5 打印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1.3 繪圖儀   11.3.1 繪圖儀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1.3.2 繪圖儀的分類   11.3.3 繪圖儀的主要性能指標  11.4 聲音輸出設備及接口   11.4.1 聲卡   11.4.2 AC’97規(guī)范   11.4.3 聲卡的結構和接口   11.4.4 聲卡的技術指標   11.4.5 聲卡工作原理   11.4.6 音箱  習題11 第12章 高檔Pentium微處理器  12.1 高能奔騰——Pentium Pro  12.2 多能奔騰——Pentium MMX   12.3 二代奔騰——Pentium II  12.4 多能奔騰二代——Pentium III  12.5 Pentium 4  12.6 64位技術  12.7 雙核技術   12.7.1 什么是雙核處理器   12.7.2 雙核技術優(yōu)勢   12.7.3 雙核微體系結構  習題12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微機系統(tǒng)與接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就是要這本,上可用
  •   書的質量不錯,服務也挺好,送貨迅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