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P學習指南

出版時間:2007-11  出版社:人民郵電  作者:[美]RichardFroom  頁數:76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Cisco職業(yè)認證培訓系列·CCNP學習指南:組建Cisco多層交換網絡(BCMSN)(第4版)》是針對最新CCNPBCMSN考試(642-812)的參考書籍,反映了新版BCMSN考試(642-812)的目標。本書在第三版基礎上更新或增加了知識點,特別增加了無線技術的內容?! ∪珪譃?8章。首先,本書的前兩章介紹多層交換網絡設計的基本知識;隨后,第3章討論基本的多層交換機配置;后續(xù)章節(jié)分別討論特定的設計特性,例如,生成樹、QoS和高可用性等?!  禖isco職業(yè)認證培訓系列·CCNP學習指南:組建Cisco多層交換網絡(BCMSN)(第4版)》內容豐富,條理清晰,是CCNP考生必備的復習資料。本書適合作為CCNPBCMSN課程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網絡專業(yè)人員了解和學習網絡交換知識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弗魯姆(Richard Froom) (美)西瓦薩布拉瑪尼安(Sivasubramanian.B.) (美)弗拉姆 (Frahim.E.) 譯者:劉大偉 張芳Richard Froom(CCIE≠5120)是Cisco Systems公司數據中心業(yè)務部門客戶運行組的工程經理。Richard目前主要從事客戶Cisco存儲解決方案的測試工作,其中包括Cisco存儲解決方案的客戶測試、概念論證測試和售后支持等。Richard已經在Cisco公司工作9年時間,他曾經擔任負責排除客戶網絡故障的支持工程師,并且還曾經擔任負責Cisco Catalyst產品的技術領導者。Richard長期從事Catalyst產品的現場測試工作,并且在推動Catalyst和MDS產品與軟件的排錯功能方面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他還不定期地向Cisco.com提供LAN技術方面的技術技巧,并且曾經編寫802.3自動協(xié)商和HSRP方面的白皮書。Richard還是Cisco Press出版的Cisco Catalyst QoS.Quality ofservice in Campus Networks(中文版《Cisco Catalyst),Qos——園區(qū)網中的服務質量》已經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作者。Richard曾經在Clemson大學就讀,并且獲得計算機工程專業(yè)的理學學士學位。

書籍目錄

14.2.8 禁用集成的HTTP后臺程序 569 14.2.9 配置基本的系統(tǒng)日志 570 14.2.10 確保SNMP的安全 570 14.2.11 限制鏈路聚集連接和VLAN的傳播 570 14.2.12 確保生成樹拓撲的安全 571 14.3 配置AAA 571 14.3.1 身份驗證 571 14.3.2 授權 572 14.3.3 統(tǒng)計 573 14.3.4 配置AAA身份驗證 573 14.3.5 配置AAA授權 574 14.3.6 配置AAA統(tǒng)計 576 14.3.7 在基于Cisco IOS軟件的Catalyst交換機中配置AAA 577 14.3.8 理解和配置AAA的其他輔助資料 578 14.4 端口安全 578 14.4.1 基于主機MAC地址允許流量 578 14.4.2 基于主機MAC地址限制流量 583 14.4.3 在期望的端口上阻塞單播擴散 585 14.4.4 端口安全總結 586 14.5 使用IEEE 802.1X管理網絡訪問安全 586 14.6 理解Catalyst交換機的網絡準入控制 588 14.7 使用訪問控制列表應用安全策略 590 14.7.1 RACL 590 14.7.2 VACL 591 14.7.3 端口ACL 593 14.8 使用防火墻實現網絡安全 594 14.9 使用NAT實現網絡安全 595 14.10 DHCP監(jiān)聽 596 14.11 IP源防護 598 14.12 動態(tài)ARP檢測 600 14.13 將私用VLAN理解為一種安全特性 604 14.14 將QoS理解為一種安全特性 605 14.15 STP安全機制 605 14.16 案例研究:理解和避免VLAN跳躍攻擊 606 14.17 學習提示 608 14.18 總結 610 14.19 配置練習1:AAA、802.1X和VACL 611 14.19.1 所需的資源 611 14.19.2 練習目標 611 14.19.3 網絡圖 611 14.19.4 命令列表 611 14.19.5 任務1:啟用AAA、禁用Telnet及啟用SSH 612 14.19.6 任務2:配置VTY的AAA身份驗證方式——首先使用RADIUS服務器,如果服務器不可用,則使用本地用戶名和口令數據庫 613 14.19.7 任務3:在接口上配置802.1X 613 14.19.8 任務4:配置VACL以丟棄所有通過TCP端口8889進入的幀 614 14.20 配置練習2:使用DHCP監(jiān)聽、IPSG和DAI實現Cisco多層交換網絡的安全 614 14.20.1 所需的資源 614 14.20.2 練習目標 614 14.20.3 網絡圖 614 14.20.4 命令列表 615 14.20.5 任務1:啟用DHCP監(jiān)聽 616 14.20.6 任務2:驗證DHCP監(jiān)聽、IPSG和DAI狀態(tài) 617 14.20.7 任務3:模擬IP源防護和DAI違規(guī)行為 619 14.21 復習題 620 第15章 Catalyst交換體系結構入門 623 15.1 Catalyst 6500交換機 623 15.1.1 Catalyst 6500 Supervisor Engine 32 626 15.1.2 Catalyst 6500 Supervisor Engine II 626 15.1.3 Catalyst 6500 Supervisor Engine 720 628 15.1.4 Catalyst 6500 模塊 628 15.1.5 Catalyst 6500服務模塊 628 15.1.6 Catalyst 6500總結 629 15.2 Catalyst 4500交換機 629 15.3 Catalyst 3750交換機 632 15.4 Catalyst 3560交換機 634 15.5 Catalyst 2960交換機 635 15.6 學習提示 636 15.7 總結 636 15.8 復習題 636 第16章 使用城域解決方案設計、組建和連接Cisco多層交換網絡 641 16.1 Cisco城域解決方案入門 642 16.2 城域以太網 644 16.2.1 城域以太網連接和傳輸 644 16.2.2 SONET城域以太網 648 16.2.3 波分復用光解決方案為基礎的城域以太網 651 16.2.4 光距離挑戰(zhàn) 657 16.3 總結 658 16.4 復習題 658 第17章 多層交換機的性能和連通排錯工具 661 17.1 提高性能的方法 661 17.2 利用SPAN和VSPAN監(jiān)控性能 662 17.2.1 使用SPAN監(jiān)控交換機的CPU接口 668 17.2.2 使用RSPAN監(jiān)控性能 670 17.2.3 使用ERSPAN監(jiān)控性能 675 17.3 使用帶有捕獲選項的VACL監(jiān)控性能 678 17.4 使用第2層路由跟蹤進行排錯 680 17.5 使用Cisco IOS嵌入式事件管理器加強排錯和恢復 682 17.6 使用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中的網絡分析模塊進行性能監(jiān)控 683 17.6.1 驗證NAM配置 688 17.6.2 排除NAM常見故障 690 17.7 學習提示 690 17.8 總結 691 17.9 復習題 691 第18章 園區(qū)網中的無線技術 695 18.1 WLAN基本概念 695 18.2 WLAN和以太網的相似之處 698 18.3 WLAN和以太網的不同之處 699 18.3.1 保密因素 700 18.3.2 環(huán)境因素 700 18.3.3 壓縮因素 701 18.3.4 移動因素 701 18.3.5 管制因素 701 18.4 WLAN組件 702 18.4.1 自主型AP 703 18.4.2 輕量型AP 703 18.5 無線網絡實施 704 18.6 組建AP WLAN技術的區(qū)塊 705 18.7 組建橋接WLAN技術的區(qū)塊 707 18.8 拓撲實現 708 18.9 無線理論和標準 709 18.9.1 RF基礎 709 18.9.2 WLAN:RF數學計算 710 18.9.3 天線 712 18.9.4 管理機構和標準 713 18.10 IEEE 802.11操作標準 714 18.10.1 IEEE 802.11標準(2.4GHz頻段) 715 18.10.2 IEEE 802.11a標準(5GHz頻段) 717 18.10.3 比較IEEE 802.11標準 718 18.11 實施WLAN 718 18.11.1 IEEE802.11b/g信道重用 719 18.11.2 IEEE802.11a信道重用 719 18.11.3 最佳實踐 720 18.11.4 網橋路徑考慮因素 720 18.11.5 電源考慮因素 722 18.12 Cisco WLAN 723 18.12.1 企業(yè)WLAN 723 18.12.2 Cisco WLAN概述 724 18.12.3 比較自主型和輕量型AP 725 18.12.4 WLAN管理 726 18.12.5 比較漫游的核心和高級特性 728 18.12.6 分割式MAC 730 18.12.7 LWAPP AP關聯(lián) 731 18.12.8 混合使用LWAPP和自主型AP 733 18.13 Cisco無線客戶端 734 18.13.1 無線客戶端關聯(lián) 734 18.13.2 開放式認證 735 18.13.3 預共享密鑰認證(WEP) 736 18.13.4 WLAN安全 736 18.13.5 Cisco客戶端網卡 737 18.13.6 Cisco兼容擴展 738 18.14 配置基本WLAN 738 18.14.1 WLAN配置的可用接口 738 18.14.2 連接到控制器 741 18.14.3 配置控制器 742 18.15 驗證控制器配置 744 18.15.1 show 802.11命令 744 18.15.2 show advanced 802.11命令 745 18.15.3 show ap命令 745 18.15.4 show stats命令 746 18.15.5 show client命令 746 18.15.6 show radius命令 747 18.15.7 show rogue ap命令 747 18.15.8 show rogue client命令 748 18.16 總結 748 18.17 復習題 750 附錄 復習題答案 753 第1章 753 第2章 755 第3章 756 第4章 757 第5章 758 第6章 759 第7章 759 第8章 760 第9章 761 第10章 761 第11章 762 第12章 763 第13章 763 第14章 764 第15章 765 第16章 765 第17章 765 第18章 766 第1章 組建Cisco多層交換網絡入門 1 1.1 驅動企業(yè)架構的管理標準 3 1.2 硬件交換和軟件交換術語 3 1.3 多層交換概述 4 1.3.1 理解第2、3、4和7層交換的術語 5 1.3.2 深入分析第2層交換 8 1.3.3 深入分析第3層交換 9 1.3.4 多層交換 10 1.4 企業(yè)網絡體系結構 11 1.4.1 Cisco服務導向的網絡體系結構 12 1.4.2 Cisco智能信息網絡 14 1.4.3 Cisco AVVID框架 14 1.4.4 組建第3層網絡的目的 17 1.4.5 企業(yè)模型 17 1.4.6 企業(yè)復合網絡模型 19 1.4.7 企業(yè)園區(qū) 22 1.4.8 企業(yè)邊緣 26 1.4.9 服務提供商邊緣 30 1.4.10 Cisco企業(yè)數據中心 32 1.5 Cisco Catalyst交換機入門 35 1.5.1 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 35 1.5.2 Catalyst 4500和4900系列交換機 37 1.5.3 Catalyst 3560系列交換機 39 1.5.4 Catalyst 2960系列交換機 40 1.6 學習提示 42 1.7 總結 42 1.8 復習題 43 第2章 交換機在Cisco多層交換網絡設計中的角色 49 2.1 數據鏈路技術 49 2.1.1 10Mbit/s以太網 49 2.1.2 快速以太網 51 2.1.3 吉比特以太網 51 2.1.4 快速以太網和吉比特以太網自動協(xié)商 54 2.1.5 10吉比特以太網 55 2.1.6 吉比特接口轉換器 57 2.1.7 Cisco長距離以太網 57 2.1.8 城域以太網 57 2.2 使用Cisco Catalyst交換機和數據鏈路技術設計Cisco多層交換網絡 58 2.2.1 復習企業(yè)復合網絡模型中園區(qū)基礎設施模塊 58 2.2.2 選擇第2層或第3層交換機 59 2.2.3 小型園區(qū)網絡設計 59 2.2.4 中等規(guī)模園區(qū)網絡設計 61 2.2.5 大型園區(qū)網絡設計 62 2.2.6 數據中心 65 2.2.7 企業(yè)邊緣 67 2.3 案例研究:設計Cisco多層交換網絡 69 2.4 學習提示 71 2.5 總結 71 2.6 復習題 71 第3章 Cisco多層交換機的初始配置和排錯 77 3.1 比較Cisco CatOS和Cisco IOS 78 3.2 Cisco Catalyst交換機管理參數的初始配置 79 3.2.1 系統(tǒng)名稱 80 3.2.2 管理IP配置 80 3.2.3 時鐘和NTP設置 82 3.2.4 Telnet和SSH 85 3.2.5 DNS 88 3.2.6 系統(tǒng)日志 89 3.2.7 SNMP 90 3.3 管理Catalyst交換機配置 92 3.4 理解Catalyst交換機的Cisco IOS文件系統(tǒng)和軟件映像 94 3.4.1 確定IFS大小和內容 96 3.4.2 Cisco IOS映像命名規(guī)則 98 3.5 升級Catalyst交換機的軟件版本 99 3.6 Cisco CatOS到Cisco Native IOS的轉換 104 3.7 基本排錯實踐 105 3.7.1 show和debug命令 105 3.7.2 排錯時所使用的配置和命令 106 3.7.3 debug命令的影響及其推薦用法 107 3.8 初始配置的排錯技巧 108 3.8.1 當不能夠通過控制臺端口連接到交換機時的對策 108 3.8.2 當不能夠使用Telnet或SSH建立與交換機之間的IP連接時的對策 108 3.9 學習提示 109 3.10 總結 111 3.11 配置練習:配置基于Cisco IOS軟件的Catalyst交換機 111 3.11.1 所需要的資源 111 3.11.2 練習目標 112 3.11.3 網絡圖 112 3.11.4 命令列表 112 3.11.5 任務1:建立控制臺(帶外)連接和配置交換機名稱 114 3.11.6 任務2:配置交換機的IP連接 115 3.11.7 任務3:為特權和帶內訪問配置交換機的用戶名/口令 116 3.11.8 任務4:配置交換機支持SSH,并且禁用Telnet訪問 116 3.11.9 任務5:配置交換機的時間設置、NTP配置和系統(tǒng)日志配置 117 3.11.10 任務6:將交換機Cisco IOS版本升級到新版本 117 3.12 復習題 121 第4章 實施和配置VLAN 125 4.1 VLAN 125 4.1.1 在多層交換網絡中實施VLAN 128 4.1.2 將VLAN映射到層次網絡 129 4.1.3 靜態(tài)和動態(tài)VLAN 130 4.1.4 VLAN范圍 131 4.1.5 配置VLAN 132 4.1.6 驗證VLAN配置 136 4.2 VLAN排錯 139 4.2.1 吞吐量低的排錯 139 4.2.2 通信問題的排錯 140 4.3 私用VLAN 140 4.3.1 在Cisco IOS中配置PVLAN 143 4.3.2 在Cisco CatOS中配置PVLAN 145 4.4 VLAN鏈路聚集 146 4.4.1 在多層交換網絡中實現鏈路聚集 147 4.4.2 鏈路聚集協(xié)議 147 4.4.3 理解DTP 152 4.4.4 VLAN范圍和映射 153 4.4.5 服務提供商托管VLAN服務 153 4.4.6 Cisco鏈路聚集模式和方法 154 4.4.7 在Cisco IOS中配置ISL和802.1Q鏈路聚集 155 4.4.8 在Cisco CatOS中配置VLAN鏈路聚集 156 4.4.9 驗證鏈路聚集配置 157 4.4.10 鏈路聚集排錯 159 4.5 VLAN鏈路聚集協(xié)議 159 4.5.1 VLAN修剪 162 4.5.2 VTP版本 163 4.5.3 VTP認證 164 4.5.4 配置VTP 165 4.5.5 驗證VTP配置 167 4.5.6 VTP排錯 168 4.6 案例研究:跨交換機的VLAN/鏈路聚集排錯 169 4.7 學習提示 169 4.8 總結 172 4.9 配置練習:在多層交換網絡中配置VLAN、鏈路聚集和VTP 172 4.9.1 所需要的資源 172 4.9.2 練習目標 172 4.9.3 網絡圖 173 4.9.4 命令列表 173 4.9.5 任務1:創(chuàng)建VTP管理域 175 4.9.6 任務2:配置鏈路聚集 175 4.9.7 任務3:配置VLAN 176 4.9.8 任務4:根據交換機端口分配VLAN 176 4.9.9 任務5:將新交換機增加到已有網絡 176 4.9.10 任務6:驗證VLAN和VTP狀態(tài) 177 4.9.11 任務7:配置pVLAN 178 4.10 復習題 179 第5章 理解和配置IEEE 802.1D、IEEE 802.1s和IEEE 802.1w 生成樹協(xié)議 185 5.1 生成樹協(xié)議概述 185 5.2 橋接環(huán)路 186 5.2.1 避免橋接環(huán)路 187 5.2.2 建立無環(huán)網絡 188 5.3 STP(IEEE 802.1D) 189 5.3.1 網橋標識符 189 5.3.2 生成樹路徑開銷 190 5.3.3 橋接協(xié)議數據單元 190 5.3.4 生成樹端口狀態(tài)和BPDU計時器 192 5.4 STP操作 194 5.4.1 根網橋選舉 195 5.4.2 規(guī)劃根網橋選擇 196 5.4.3 在非根網橋上選擇根端口和指定端口 197 5.4.4 理解主根網橋和備份根網橋 198 5.5 STP選舉過程示例 198 5.6 STP拓撲變更 199 5.7 增強的按VLAN的生成樹(PVST+) 201 5.8 STP和IEEE 802.1Q干道 203 5.9 配置PVST+的基本參數 204 5.9.1 配置根網橋 204 5.9.2 配置端口開銷 206 5.10 驗證STP配置 207 5.11 快速生成樹協(xié)議 209 5.11.1 RSTP端口狀態(tài) 210 5.11.2 RSTP端口角色 210 5.11.3 RSTP BPDU格式和BPDU操作 211 5.11.4 快速過渡到轉發(fā)狀態(tài) 213 5.11.5 RSTP拓撲變更機制 214 5.11.6 與802.1D的兼容性 215 5.12 多生成樹 215 5.12.1 PVST+案例 216 5.12.2 802.1Q案例 217 5.12.3 MST案例 217 5.12.4 MST區(qū)域 218 5.12.5 IST實例 219 5.12.6 MST實例 220 5.13 配置MST的基本參數 220 5.14 學習提示 224 5.15 總結 226 5.16 配置練習:配置和驗證生成樹網橋優(yōu)先級和生成樹端口開銷 226 5.16.1 所需要的資源 226 5.16.2 練習目標 226 5.16.3 網絡圖 226 5.16.4 命令列表 227 5.16.5 任務1:配置和驗證生成樹的根網橋、備份網橋和STP網橋優(yōu)先級 227 5.16.6 任務2:配置和驗證生成樹端口開銷 230 5.16.7 任務3:識別STP拓撲變更 232 5.17 復習題 233 第6章 使用高級特性增加生成樹彈性和STP排錯 237 6.1 802.1D生成樹協(xié)議的增強 237 6.1.1 PortFast 238 6.1.2 UplinkFast 240 6.1.3 BackboneFast 242 6.2 提高生成樹的彈性 245 6.2.1 BPDU防護 246 6.2.2 BPDU過濾 247 6.2.3 根防護 248 6.3 避免轉發(fā)環(huán)路和黑洞 250 6.3.1 環(huán)路防護 250 6.3.2 比較積極模式UDLD和環(huán)路防護 253 6.4 STP排錯 254 6.4.1 STP的潛在故障 254 6.4.2 STP故障的排錯方法 257 6.5 學習提示 260 6.6 總結 261 6.7 配置練習:配置BackboneFast、UplinkFast、根防護和PortFast 261 6.7.1 所需要的資源 262 6.7.2 練習目標 262 6.7.3 網絡圖 262 6.7.4 命令列表 262 6.7.5 任務1:配置和驗證BackboneFast 263 6.7.6 任務2:配置和驗證UplinkFast 264 6.7.7 任務3:配置和驗證根防護 264 6.7.8 任務4:配置和驗證PortFast 265 6.8 配置練習:識別和解決第2層環(huán)路 266 6.8.1 所需要的資源 266 6.8.2 練習目標 266 6.8.3 網絡圖 266 6.8.4 命令列表 266 6.8.5 任務1:識別第2層環(huán)路 267 6.8.6 任務2:分而治之(斷開冗余連接) 269 6.8.7 任務3:查找第2層環(huán)路的根本原因(檢查網絡和硬件) 270 6.8.8 (可選)任務4:檢查軟件統(tǒng)計信息 270 6.9 復習題 272 第7章 使用高級特性增強網絡穩(wěn)定性、功能、可靠性和性能 275 7.1 EtherChannel 276 7.1.1 PAgP模式 277 7.1.2 LACP模式 278 7.1.3 EtherChannel指導原則 279 7.1.4 EtherChannel配置示例 280 7.1.5 EtherChannel負載均衡 286 7.2 CDP 288 7.2.1 語音VLAN和CDP 292 7.2.2 安全問題 293 7.3 多重默認網關 293 7.4 MAC地址通知 294 7.5 第3層協(xié)議過濾 295 7.6 使用DHCP管理IP配置 296 7.7 去抖動計時器特性 298 7.8 廣播和多播抑制 300 7.9 小巨人和巨型幀 302 7.10 Error-Disable特性 305 7.11 IEEE 802.3流量控制 309 7.12 UDLD和積極模式UDLD 310 7.13 案例研究:積極模式UDLD的功能 314 7.14 學習提示 319 7.15 總結 320 7.16 配置練習 320 7.16.1 所需要的資源 321 7.16.2 練習目標 321 7.16.3 網絡圖 321 7.16.4 命令列表 321 7.16.5 任務1:配置和驗證PAgP EtherChannel 322 7.16.6 任務2:配置和驗證LACP EtherChannel 325 7.16.7 任務3:配置和驗證CDP 327 7.16.8 任務4:配置和驗證積極模式UDLD 328 7.16.9 任務5:配置和驗證巨型幀特性 331 7.16.10 任務6:配置和驗證Error-disable 333 7.17 復習題 335 第8章 理解和配置VLAN間路由選擇 339 8.1 多層交換網絡中的IP地址層次 339 8.2 VLAN間路由選擇入門 340 8.2.1 通過多層Catalyst交換機連接VLAN 341 8.2.2 單臂路由器(外部路由器) 347 8.2.3 驗證VLAN間路由選擇配置 349 8.3 IP廣播轉發(fā) 350 8.3.1 DHCP中繼代理 351 8.3.2 UDP廣播轉發(fā) 352 8.4 學習提示 353 8.5 總結 354 8.6 配置練習:在基于Cisco IOS的Catalyst交換機中配置VLAN間路由選擇 354 8.6.1 所需要的資源 354 8.6.2 練習目標 354 8.6.3 網絡圖 355 8.6.4 命令列表 355 8.6.5 任務1:在建筑物分布交換機中使用SVI配置VLAN間路由選擇 356 8.6.6 任務2:配置路由選擇協(xié)議(EIGRP) 357 8.6.7 任務3:使用單臂路由器配置VLAN間路由選擇 357 8.6.8 任務4:配置DHCP轉發(fā)的SVI接口 358 8.7 復習題 358 第9章 理解和配置多層交換 361 9.1 理解傳統(tǒng)的MLS 362 9.2 理解基于CEF的MLS 363 9.2.1 集中式和分布式交換 364 9.2.2 地址解析協(xié)議抑制 365 9.2.3 交換表的體系結構 367 9.2.4 基于CEF的MLS工作示例 370 9.2.5 基于CEF的MLS的負載均衡 372 9.3 配置、驗證和排錯基于CEF的MLS 372 9.3.1 配置基于CEF的MLS 373 9.3.2 基于CEF的MLS的驗證和排錯 373 9.3.3 基于CEF的MLS的排錯方法 379 9.4 學習提示 380 9.5 總結 382 9.6 配置練習:對基于CEF的MLS進行排錯 382 9.6.1 所需要的資源 382 9.6.2 練習目標 382 9.6.3 網絡圖 382 9.6.4 命令列表 383 9.6.5 任務1:建立到交換機的控制臺(帶外)連接、Telnet或SSH連接 383 9.6.6 任務2:確定在連接性或基于CEF的MLS方面存在問題的IP路由選擇條目或子網 383 9.6.7 任務3:驗證路由的Cisco IOS IP路由表和ARP表條目 384 9.6.8 任務4:驗證路由的IP CEF FIB和鄰接條目 384 9.6.9 任務5:調試被下載到中央交換引擎和分布式交換引擎中的CEF FIB和鄰接關系表,驗證TCAM中的FIB和鄰接關系表 385 9.7 復習題 385 第10章 理解和實施Cisco多層交換網絡中的服務質量 389 10.1 對QoS的需要 390 10.1.1 延遲 392 10.1.2 抖動 392 10.1.3 丟包 393 10.1.4 QoS解決方案 393 10.2 QoS服務模型 394 10.2.1 集成服務 394 10.2.2 區(qū)分服務 395 10.2.3 保證轉發(fā)和快速轉發(fā) 397 10.3 Catalyst QoS基礎 399 10.3.1 分類 401 10.3.2 標記 408 10.3.3 流量調節(jié):策略和整型 410 10.3.4 擁塞管理 414 10.3.5 擁塞避免 421 10.4 多層交換網絡中的QoS 424 10.4.1 建筑物接入子模塊中的QoS 425 10.4.2 建筑物分布子模塊中的QoS 426 10.4.3 園區(qū)主干中的QoS 426 10.5 Auto QoS 426 10.6 學習提示 428 10.7 總結 429 10.8 配置練習:在基于Cisco IOS的Catalyst交換機上配置QoS 430 10.8.1 所需的資源 430 10.8.2 練習目標 430 10.8.3 網絡圖 431 10.8.4 命令列表 431 10.8.5 任務1:全局啟用QoS 432 10.8.6 任務2:配置交換機的接口FastEthernet 0/1~0/10,使之如果連接的是Cisco IP電話,則信任DSCP 433 10.8.7 任務3:配置交換機接口FastEthernet 0/11,使之將所有入站數據幀的CoS值設置為4 434 10.8.8 任務4:配置類別映射表和策略映射表,然后將其應用于接口FastEthernet 0/11,使之將所有TCP端口號為30000的入站數據包的DSCP值設置為16 434 10.8.9 任務5:配置所有的出站隊列,將CoS值為4、6和7的通信流加入到隊列3中,CoS值為5的通信流加入到隊列4中 435 10.8.10 任務6:將隊列4指定為嚴格優(yōu)先級隊列 435 10.8.11 任務7:配置WRR權重,使隊列3獲得服務的頻率為其他隊列的兩倍 435 10.8.12 任務8:通過查看接口統(tǒng)計數據來驗證所有配置 436 10.9 復習題 436 第11章 部署多層交換網絡中的多播 441 11.1 多播入門 441 11.1.1 多播IP地址的結構 444 11.1.2 多播MAC地址的結構 446 11.1.3 反向路徑轉發(fā) 447 11.1.4 多播轉發(fā)樹 449 11.2 IP多播協(xié)議 451 11.2.1 PIM 451 11.2.2 IGMP 457 11.3 基于硬件的多播轉發(fā)方法 462 11.3.1 MMLS 462 11.3.2 基于CEF的MMLS 462 11.3.3 MFIB 463 11.4 第2層多播協(xié)議 463 11.4.1 IGMP監(jiān)聽 464 11.4.2 Cisco組管理協(xié)議 465 11.5 多層交換網絡中的IP多播 466 11.6 配置多播 466 11.7 監(jiān)控和驗證IP多播通信流 470 11.8 學習提示 474 11.9 總結 476 11.10 配置練習:在多層交換網絡中配置和驗證多播 476 11.10.1 所需的資源 476 11.10.2 練習目標 477 11.10.3 網絡圖 477 11.10.4 命令列表 477 11.10.5 任務1:在分布層交換機上配置使用稀疏-密集模式的多播路由選擇 478 11.10.6 任務2:在核心交換機上配置RP/映射代理以支持自動—RP 479 11.11 復習題 480 第12章 設計多層交換網絡中的網絡彈性、冗余性和高可用性 485 12.1 實現多層交換機中的高可用性 485 12.2 在Catalyst交換機中提供冗余Supervisor Engine 488 12.2.1 路由處理器冗余 490 12.2.2 增強型路由處理器冗余(RPR+) 491 12.3 狀態(tài)化切換(SSO) 492 12.3.1 配置和驗證SSO 494 12.3.2 NSF(SSO) 494 12.4 Catalyst 6500系列交換機中使用單路由器模式的路由器冗余 496 12.4.1 Catalyst 6500 Supervisor EngineII和MSFC2的SRM故障恢復 497 12.4.2 Supervisor Engine IA的SRM故障恢復 498 12.4.3 配置SRM 498 12.5 理解Cisco IOS軟件模塊化和ISSU(In-Service Software Update,服務中軟件升級) 500 12.6 在Catalyst交換機中實現Supervisor上行鏈路模塊冗余 501 12.7 實現電源冗余 502 12.8 在多層交換網絡中實現默認網關路由器冗余 503 12.8.1 代理ARP 503 12.8.2 IRDP 504 12.8.3 靜態(tài)配置默認網關 505 12.8.4 熱備用路由選擇協(xié)議 507 12.8.5 虛擬路由器冗余協(xié)議 520 12.8.6 VRRP案例 520 12.8.7 網關負載均衡協(xié)議 523 12.9 Cisco IOS服務器負載均衡 526 12.9.1 Cisco IOS LSB的運行模式 528 12.9.2 配置數據中心內部服務器服務器群組的實際服務器 528 12.9.3 配置虛擬服務器 530 12.10 學習提示 532 12.11 總結 534 12.12 配置練習:配置和驗證RPR+和HSRP 534 12.12.1 所需的資源 534 12.12.2 練習目標 534 12.12.3 網絡圖 535 12.12.4 命令列表 535 12.12.5 任務1:配置和驗證RPR+ 536 12.12.6 任務2:配置和驗證HSRP 537 12.13 復習題 539 第13章 使用Cisco Catalyst交換機部署Cisco IP電話的最佳實踐 543 13.1 為什么在組建融合網絡時包含VoIP 543 13.2 IP電話組件入門 544 13.3 IP電話網絡設計的建議 545 13.3.1 QoS 546 13.3.2 語音(輔助)VLAN 547 13.3.3 網絡帶寬供應 549 13.3.4 電源方面的考慮 550 13.3.5 網絡管理 551 13.3.6 IP電話的高可用性 551 13.3.7 安全性 551 13.4 在企業(yè)復合網絡模型中部署IP電話的最佳實踐 552 13.5 學習提示 554 13.6 總結 555 13.7 配置練習:在Catalyst交換機上配置語音VLAN 556 13.7.1 所需的資源 556 13.7.2 練習目標 556 13.7.3 網絡圖 556 13.7.4 命令列表 556 13.7.5 任務1:配置接入VLAN和語音VLAN 557 13.7.6 任務2:配置接入VLAN和語音VLAN的接口 558 13.7.7 任務3:在接口FastEthernet 0/1到0/10上配置擁塞管理的QoS 558 13.7.8 任務4:配置接口FastEthernet 0/1基于信任CoS的分類 559 13.7.9 任務5:配置接口FastEthernet 0/1基于信任DSCP的分類 559 13.7.10 任務6:在接口FastEthernet 0/3到0/10上根據是否連接IP電話配置信任CoS 559 13.7.11 任務7:驗證FastEthernet接口的語音VLAN配置 559 13.8 復習題 560 第14章 加強多層交換網絡安全將服務損失和數據丟竊降到最低 563 14.1 第2層安全和第2層攻擊類型介紹 563 14.1.1 理解欺詐設備如何獲得非授權接入 564 14.1.2 第2層攻擊分類 565 14.2 多層交換網絡中Catalyst交換機的安全配置 566 14.2.1 配置堅固的系統(tǒng)口令 567 14.2.2 使用訪問控制列表限制管理訪問 567 14.2.3 確??刂婆_的物理安全 568 14.2.4 確保VTY接入安全 568 14.2.5 配置系統(tǒng)警告標語 568 14.2.6 禁用不需要或未用的服務 568 14.2.7 盡可能少用CDP 569 

編輯推薦

《CCNP學習指南:組建Cisco多層交換網絡》是Cisco公司授權出版的CCNPBCMSN學習用書。讀者將從本書學習如何創(chuàng)建可擴展的多層交換網絡。具體而言,包括對園區(qū)交換網絡中的網絡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安裝、配置、監(jiān)控和排錯,以及集成某些高級特性,例如VoIP和無線。對于正在學習最新版BCMSN考試的考生,如果您正在尋找一本學習用書,本書是您的理想選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CCNP學習指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怎麼紙質和以前的差這麼多?我有一本bsci第二版的學習指南,和這個紙質比起來,比這個好多了。我明天到書店看看比較一下。
  •   組合的4本價是多少啊
  •   今天收到書感覺質量很一般,還以為是盜版呢,印刷還比較清晰,就是紙的用料太次了。
  •   這本書 開箱之后 沒有光盤 為什么如果漏發(fā)了 請補寄給我我的訂單號 6729309635
  •   真的很氣憤,那這本書買了二次..第一次我訂二本,但書到來一看參差不齊,紙質很差,看了心情很不好..就退貨.然后由于很緊又訂購第二次,但是以打電和在網上留言,叫他們別再發(fā)那些書來了.對方都說好..可是卻一模一樣的送來.真氣人,回來后越看越氣..下次不想在這買思科的書了..太沒信用了...
  •   很有用的工具書。適合網絡管理員看
  •   紙質方面不錯,不過我買的發(fā)現里面有好幾頁有缺損破爛情況,具體還沒仔細翻完,尚不能統(tǒng)計。內容方面很好,豐富,考試外的許多內容實用。翻譯方面一般,描述還算明白??傮w評分:中
  •   性價比好,學習的好書
  •   收到書嚇一跳,封面還有四周都臟的可以~雖然書這東西看的是內容,但當初我們下單期望的新書,商家你們也是按新書賣的,弄個跟二手市場淘過來再轉手賣的似的。這樣的商家誠信有問題,希望亞馬遜把好關,不要毀了自己的名聲。
  •   書都脫膠了 ,怎么能做出這么差的書
  •   學習思科必不可少的書
  •   非常不錯,比新版介紹的東西多
  •   買了兩本,都很新,是正品
  •   外國教材本身還是比較適合跟思路和理解的,我大概看了看第四版和第二版,紙張沒那么好了,知識板塊加了幾塊,無論如何,要全面打基礎,這本書還是要的
  •   書不錯,很好的質量。
  •   我買的4本里面怎么有一本特別舊的,很明顯有脫膠現象,只有5成新,其中有一頁不見了一塊,非常不滿意,要求賣家給出解釋
  •   書不錯,內容充實,推薦想學習相關知識的同學購買。
  •   恩,要是第一次沒把書寄錯就好了~!
  •   速度真快,當天晚上21點提交的訂單,大二天中午就送到了;快遞員干事兒麻利,很不錯;書的質量挺好,該有的都給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