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傳輸

出版時間:1998-10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郭梯云 劉增基 王新梅 詹道庸 楊洽  頁數(shù):738  

內容概要

本書是《通信工程叢書》之一,是原《數(shù)據(jù)傳輸》的修訂本。
全書力求兼顧理論的完整性、先進性和工程實用性,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數(shù)據(jù)與信道的匹配問題。全書從傳輸信道人手,圍繞信道的特征分述數(shù)據(jù)傳輸?shù)娜蠹夹g關鍵,即調制與解調、同步和差錯控制。最后舉出幾個典型的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的例子,以增強整體概念,使讀者了解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的設備及各項技術措施是如何以信道的客觀規(guī)律為轉移的。
在修汀過程中主要增加廠新的凋制技術、差錯控制技術、分組無線數(shù)據(jù)網(wǎng)和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wǎng)等方面的內容。
全書共十章(詳見目錄)。書后附有附錄A、B、C和英漢名詞對照表。
本書可供大專院校通信專業(yè)的畢業(yè)生與其他具有一定通信知識的工科畢業(yè)生以及從事通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通信專業(yè)在校大學生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 1  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主要指標                   1. 2  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的主要技術問題                   第二章  傳輸信道                   2. 1  信道的一般表述                   2. 1. 1  恒參信道                   2. 1. 2  變參信道                   2. 1. 3  噪聲或干擾                   2. 2  信道復用技術                   2. 2. 1  頻分復用                   2. 2. 2  同步時分復用                   2. 2. 3  異步時分復用                   2. 3  有線電信道                   2. 3. 1  傳輸媒質的基本特性                   2. 3. 2  現(xiàn)有的公共電話網(wǎng)                   2. 3. 3  模擬話路信道對數(shù)據(jù)傳輸?shù)南拗?                  2. 4  光纖信道                   2. 4. 1  光纖信道的一般組成                   2. 4. 2  光纖的傳輸特性                   2. 4. 3  光源                   2. 4. 4  光探測器                   2. 4. 5  中繼距離                   2. 5  無線電接力信道                   2. 5. 1  無線電接力信道的構成                   2. 5. 2  電波傳播特點                   2. 5. 3  信道設備參數(shù)的估算                   2. 5. 4  移動無線電信道的特征                   2. 6  衛(wèi)星中繼信道                   2. 6. 1  衛(wèi)星中繼信道的組成                   2. 6. 2  工作頻段與電波傳播特點                   2. 6. 3  衛(wèi)星信道計算                   2. 7  對流層散射信道                   2. 7. 1  衰落                   2. 7. 2  傳播損耗                   2. 7. 3  信道的允許頻帶                   2. 7. 4  天線與媒質間的耦合損耗                   2. 7. 5  典型參數(shù)與應用場合                   2. 8  短波電離層反射信道                   2. 8. 1  傳播路徑                   2. 8. 2  工作頻率選擇原則                   2. 8. 3  多徑傳播                   2. 8. 4  干擾                   2. 8. 5  應用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基帶傳輸                   3. 1  概述                   3. 2  基帶信號的波形與碼型                   3. 2. 1  隨機脈沖序列的功率譜                   3. 2. 2  基帶脈沖的波形                   3. 2. 3  常用碼型                   3. 3  基帶傳輸系統(tǒng)                   3. 3. 1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tǒng)                   3. 3. 2  二進制與多進制系統(tǒng)                   3. 3. 3  設計步驟及舉例                   3. 4  眼圖                   3. 5  均衡                   3. 5. 1  均衡的一般概念                   3. 5. 2  線路均衡                   3. 5. 3  橫向均衡器                   3. 5. 4  自動均衡器                   3. 5. 5  盲均衡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線性調制                   4. 1  線性調制信號的一般表述                   4. 2  振幅調制                   4. 2. 1  二進制振幅調制                   4. 2. 2  多進制振幅調制                   4. 3  單邊帶(SSB)調制                   4. 4  殘留邊帶(VSB)調制                   4. 5  正交振幅調制(QAM)                   4. 6  部分響應技術                   4. 6. 1  雙二進制與變型雙二進制部分響應                   4. 6. 2  部分響應的一般原理                   4. 6. 3  部分響應系統(tǒng)的性能                   4. 6. 4  正交部分響應(QPR)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數(shù)字頻率調制                   5. 1  頻移鍵控信號                   5. 1. 1  頻移鍵控信號的時域表示                   5. 1. 2  頻移鍵控信號的相關系數(shù)                   5. 1. 3  隨機頻移鍵控信號的功率譜                   5. 2  頻移鍵控信號的產(chǎn)生                   5. 3  頻移鍵控信號的解調                   5. 3. 1  相干解調法                   5. 3. 2  最佳非相干解調法                   5. 3. 3  普通非相干解調法                   5. 4  二進制頻移鍵控傳輸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                   5. 4. 1  相干解調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                   5, 4. 2  分路濾波非相干解調系統(tǒng)的誤碼性能                   5. 5  多進制頻移鍵控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數(shù)字相位調制                   6. 1  數(shù)字調相的一般原理                   6. 1. 1  數(shù)字調相的一般原理                   6. 1. 2  二相絕對移相信號的產(chǎn)生和解調                   6. 1. 3  二相絕對移相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                   6. 2  二相相對移相調制                   6. 2. 1  二相相對移相信號的產(chǎn)生和解調                   6. 2. 2  二相相對移相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                   6. 3  多相調制                   6. 3. 1  四才目調制                   6. 3. 2  八相調制                   6. 3. 3  多相調制系統(tǒng)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調制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性能                   7. 1  數(shù)字調制的分類                   7. 2  最小頻移鍵控(MSK)                   7. 3  高斯濾波最小頻移鍵控(GMSK)                   7. 4    /4偏置一四相相移鍵控(  /4-QPSK)                   7. 5  軟化調頻(TFM)和廣義軟化調頻(GTFM)                   7. 6  正交振幅調制(QAM)                   7. 7  調制性能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同步                   8. 1  概述                   8. 2  鎖相環(huán)的基本知識                   8. 2. 1  模擬式鎖相環(huán)                   8. 2. 2  數(shù)字式鎖相環(huán)                   8. 3  載波同步                   8. 3. 1  非線性變換-濾波法                   8. 3. 2  同才目-正交環(huán)                   8. 3. 3  反調制環(huán)                   8. 4  位同步                   8. 4. 1  非線性變換-濾波法                   8. 4. 2  同相-中相位同步環(huán)                   8. 4. 3  早-遲積分位同步環(huán)                   8. 4. 4  幾種位同步環(huán)路的比較                   8. 5  群同步                   8. 5. 1  起止式同步                   8. 5. 2  用特殊字符建立群同步                   8. 5. 3  群同步性能的估算                   8. 5. 4  標志字的設計                   8. 6擾亂與解擾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差錯控制                   9. 1  錯誤圖樣及信道模型                   9. 1. 1  差錯類型和錯誤圖樣                   9. 1. 2  二進制對稱信道(BSC)                   9. 1. 3  修正二進制對稱信道(GBSC)                   9. 2  差錯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分類                   9. 2. 1  差錯控制方式的分類                   9. 2. 2  常用檢錯碼                   9. 3  線性分組碼                   9. 3. 1  基本概念                   9. 3. 2  伴隨式和檢錯                   9. 3. 3  漢明重量與漢明距離                   9. 3. 4  漢明碼及其譯碼                   9. 4  循環(huán)碼                   9. 4. 1  循環(huán)碼的基本概念                   9. 4. 2  BCH碼                   9. 4. 3  里德一索洛蒙(RS)碼                   9. 4. 4  糾突發(fā)錯誤循環(huán)碼                   9. 4. 5  循環(huán)碼的譯碼                   9. 5  卷積碼                   9. 5. 1  基本概念                   9. 5. 2  卷積碼的描述                   9. 5. 3  擴散卷積碼                   9. 5. 4  維特比(Viterbi)譯碼                   9. 6  檢錯重傳                   9. 6. 1  發(fā)送等候方式(SWARQ)                   9. 6. 2  往返重傳N(退N)方式(GBNARQ)                   9. 6. 3  選擇性重傳方式(SNARQ)                   9. 6. 4  HEC方式                   9. 7  差錯控制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步驟                   9. 7. 1  用戶要求                   9. 7. 2  差錯控制系統(tǒng)的適用性與編碼增益                   9. 7. 3  差錯控制方式的選擇                   9. 7. 4  碼的選擇及其主要參數(shù)的確定                   9. 8  調制與編碼相結合(TCM)技術                   9. 8. 1  基本概念與系統(tǒng)模型                   9. 8. 2  二.四進制調制的無記憶已調信號中使用的卷積碼                   9. 8. 3  2k(k≥3)進制調制的無記憶已調信號中所用的卷積碼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舉例                   10. 1  通過模擬話路的數(shù)據(jù)傳輸                   10. 1. 1  MODEM的一般組成                   10. 1. 2  V系列MODEM                   10. 1. 3  MODEM與DTE的接口                   10. 1. 4  智能MODEM                   10. 2  分組無線數(shù)據(jù)網(wǎng)                   10. 2. 1  概述                   10. 2. 2  網(wǎng)絡結構                   10. 2. 3  分組無線網(wǎng)中的多址方式                   10. 2. 4  分組無線網(wǎng)中的路由算法                   10. 3  VSAT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                   10. 3. 1  VSAT數(shù)據(jù)網(wǎng)的組成                   10. 3. 2  VSAT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10. 3. 3  VSAT網(wǎng)中的交換                   10. 4  對流層散射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                   10. 4. 1  分集接收                   10. 4. 2  時頻相調制系統(tǒng)                   10. 5  短波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                   10. 5. 1  多進制傳輸                   10. 5. 2  多路并傳                   10. 5. 3  時頻調制結合跳頻                   10. 5. 4  短波單邊帶話路串行數(shù)傳MODEM                   參考文獻                   附錄A  隨機脈沖序列的功率譜密度                   附錄B  Q函數(shù)與補誤差函數(shù)                   附錄C  五類部分響應在N為最小時的編碼多項式F(D).傳輸函                   數(shù)H(w).沖激響應h'(c).I|H(w)I與h'(t)的曲線以及輸                   出的電平數(shù)M                   英漢名詞對照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數(shù)據(jù)傳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