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郭志業(yè) 頁數(shù):325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展。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建設用地日益緊張,為解決這一矛盾,城市建設向高空和地下雙向發(fā)展是一種必然趨勢。各類高層建筑物如雨后春筍,在各城市拔地而起。高層建筑由于結構及人防的需要,要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另外一些附屬設施(水、電管線,設備,車庫等)需要設置于地下,因此,高層建筑均設計有深度不一的地下室,而要進行基坑開挖。 特別是近20年來,市政建設及地下空間利用工程,如大型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地下娛樂場所、地下市政管線、綜合管廊、地下道路、過街地道以及地下立交、地下變電設施、地下水庫、地下儲藏庫、地鐵和隧道等地下工程日益增多,規(guī)模及深度不斷擴大加深,深基坑不斷出現(xiàn),有些深基坑已超過40m。 地下工程和深基坑開挖會遇到地下水,水的作用會給工程帶來危害。如產(chǎn)生邊坡失穩(wěn),引發(fā)管涌、流沙、突涌、潛蝕等一些巖土工程問題。為防止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保證基坑開挖順利進行,并避免水下作業(yè)(土方開挖和基礎施工)及環(huán)境保護,就要對地下水的危害進行防治?! ≌缥覈辈齑髱煆堅诿髟菏恐赋觥叵滤菐r土工程的組成部分,又是工程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的賦存狀態(tài)與滲流特性將對工程……施加影響。所以地下水是巖土工程或基礎工程這個舞臺上的一個主角?!薄 ¤b于目前從事巖土工程的技術人員中專業(yè)背景比較復雜,其中有的對地下水(水文地質(zhì)學)了解不深或不甚了解,所以本書的第一部分簡介了地下水的基本知識:地下水的形成、分類;地下水運動,有關參數(shù)的測定以及它對工程的危害等。第二部分介紹巖土工程中地下水危害防治。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對地下水的排降和阻隔兩種類型,各種類型又有數(shù)種方法。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內(nèi)容分為兩篇,第一篇敘述了地下水的基本知識及其工程危害;第二篇敘述了巖土工程中地下水危害的防治。本書重點介紹各種封阻法(止、防帷幕)的設計、施工.;自滲井和輻射井、降水管井的設計、施工,以及為減少和避免降水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采取回灌井回灌的降灌結合法來保護環(huán)境和地下水資源。 本書可供從事巖土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工作的工程師使用,也可作為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繼續(xù)教育參考用書,以及大專院校巖土工程相關專業(yè)師生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郭志業(yè),1934年11月出生,山東省章邱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第一批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原浙江省綜合勘察研究院總工程師。1956年畢業(yè)于東北地質(zhì)學院水文工程地質(zhì)系,1964年莫斯科地質(zhì)學院研究生畢業(yè),獲技術科學副博士。曾任中國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學術委員會委員(1-5屆),為資深委員;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常務理事(6-7屆);浙江省工程勘察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7屆);浙江省勘察設計協(xié)會常務理事(1屆);全國建工勘察科技情報網(wǎng)及華東站副主任委員,省站主任委員;浙江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地下工程分會理事;浙江中材工程勘測設計有限公司顧問總工。
長期從事城市供水水文地質(zhì)與工程地質(zhì)勘察和鑿井實踐與研究。20世紀70年代中期,為解決粉細砂含水層的供水管井出砂及增大出水量問題,研制并生產(chǎn)光濾管過濾器、光濾管填礫過濾器和雙層填礫過濾器。該過濾器結構新穎、獨特,適用性廣,可用于各類含水層。20世紀80年代中期完成了原國家建委下達的“空調(diào)廢水地下處理”和“人工回灌及卵石含水層儲能”的試驗研究。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側重巖土工程設計、施工、測試檢測工作,特別是地基加固和基坑圍護的設計、施工。
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獲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4篇,三等獎5篇,學會獎9篇;參編了“西非塞拉利昂基礎資料匯編”,和“城市地下水工程與管理手冊”,后者獲得1998年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深層水泥攪拌技術論文選集”和“城建工程灌漿技術論文選編”。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地下水的基本知識及其工程危害 第一章 地下水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jié) 水的循環(huán)與地下水形成 第二節(jié) 地下水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地下水運動 第二章 水文地質(zhì)有關參數(shù)及其測定 第一節(jié) 水文地質(zhì)有關參數(shù)及分類 第二節(jié) 水文地質(zhì)參數(shù)測定 第三節(jié) 抽水試驗 第四節(jié) 利用抽水試驗資料計算含水層參數(shù) 第三章 地下水在巖土工程中的幾種不良作用 第一節(jié) 不良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 第二節(jié) 工程破壞的主要形式第二篇 巖土工程中地下水危害防治 第四章 疏排水 第一節(jié) 滲排水 第二節(jié) 盲溝排水 第三節(jié) 隧道、坑道排水 第四節(jié) 地下工程中突發(fā)性涌水涌泥問題 第五節(jié) 地下水的控水構造 第六節(jié) 地下水排水系統(tǒng)(暗溝、暗管)工程實例 第五章 降水 第一節(jié) 輕型井點降水 第二節(jié) 噴射井點降水 第三節(jié) 電滲井點降水 第四節(jié) 自滲井(自滲)降水 第五節(jié) 輻射井 第六節(jié) 管井 第六章 封阻、隔滲(止、防水帷幕) 第一節(jié) 水泥攪拌樁帷幕、SMW帷幕 第二節(jié) 灌(注)漿帷幕 第三節(jié) 地下連續(xù)墻帷幕 第四節(jié) 沉井法 第五節(jié) 凍結法(凍土墻帷幕) 第七章 回灌 第一節(jié) 回灌簡史及回灌井結構 第二節(jié) 管井回灌的管路、灌量及回灌方法 第三節(jié) 回揚 第八章 綜合法防水治理 第一節(jié) 回灌與降水結合 第二節(jié) 自滲井與降水井結合 第三節(jié) 防(隔)水帷幕與降水結合 第四節(jié) 截、降結合技術 第九章 承壓水危害的防治措施 第一節(jié) 突涌判別式 第二節(jié) 合理選擇基礎埋深及地下室設置 第三節(jié) 降低承壓水頭與水平隔滲封底 第四節(jié) 永久性抗?。ò危╁^樁 第十章 基坑圍護中地下水危害事故處理技術 第一節(jié) 圍護方案選擇時的技術論證 第二節(jié) 設計與土的強度指標選擇 第三節(jié) 基坑開挖中的水文地質(zhì)(地下水)問題 第四節(jié) 施工與管理 第五節(jié) 經(jīng)驗與教訓附錄 附錄Ⅰ W(u)Theis井函數(shù) 附錄Ⅱ W(u,r/B)Hantush越流井函數(shù) 附錄Ⅲ Hantush函數(shù)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二、根據(jù)含水層的特征分類 根據(jù)含水層特征,地下水可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 ?。?)孔隙水??紫端琴x存于未膠結或膠結疏松的碎屑巖(砂、礫石、卵石)和一些具有氣孔構造的噴出巖(玄武巖)的孔隙中,它呈層狀分布??紫端饕植荚谏角?、河谷、山間、沖積和濱海平原區(qū)。山前洪積,沖、洪積平原的文水地質(zhì)特征是由山麓至低地,可分為潛水補給~徑流帶、潛水溢出帶、潛水蒸發(fā)帶。洪積物顆粒由粗變細,沖積物發(fā)育者,沖積砂與洪積物相互疊置,使巖性復雜化。含水層由單層潛水過渡為多層承壓水,一般富水性強、水質(zhì)好?! 『庸绕皆乃牡刭|(zhì)特征,狹窄河谷多為山區(qū)季節(jié)性流水侵蝕后堆積的粗粒物質(zhì),分造性差。河谷內(nèi)的潛水由降水、地表水和基巖水補給,富水性與匯水條件和圍巖的巖性有關。潛水與河水關系密切,流向與河水一致,一般縱坡較大,水質(zhì)較好,可開采利用?! 掗煹暮庸葍?nèi),發(fā)育有河谷盆地,那里沉積著很厚的,甚至可達數(shù)百米厚的第四系地層,上部為沖積層,下部為湖積層,山前帶往往有洪積層,常年有河流通過,常有多級階地發(fā)育。以基巖為隔水底板,形成良好的儲水構造,分布著潛水和層間承壓水。地下水資源豐富,沿岸開采時可由河水獲得補充資源,開采利用價值較大?! ∮蓴嘞莺颓治g造成的盆地,一般四周環(huán)山,常有河流通過,盆地常沿河流成串珠分布,盆地內(nèi)由河湖相堆積物,有流水沉積與靜水沉積交錯發(fā)育;有的上部以沖積物為主,下部為湖積物為主。潛水、層間承壓水均有分布。補給條件與匯水條件有關,有時有自流水,水質(zhì)良好?! _積、淤積平原地下水,多為沖積砂層,常呈條帶狀分布,顆粒較細。古河道與河間帶相間分布,與湖積物共存時含水層發(fā)育較差,地下水徑流遲緩,水位埋藏較淺,常有咸水存在。古河道水量豐富,水質(zhì)較好?! I海平源區(qū),海陸交互沉積的廣闊平原。地下水呈多層狀,淡水含水層主要為顆粒較細的陸相沉積物。以層間承壓水為主,常有咸水存在。深部常為較好淡水,可開采利用。以海相堆積的狹窄平原地下水,一般分布面積不大(如較大海島的海積平原),厚度一般不超過數(shù)十米,以潛水為主,淡水呈透鏡體存在,可作分散供水水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