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朱麗敏  頁數:180  字數:29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且行且思(北京城市街道景觀)》由朱麗敏所著,全書共分為六章,介紹了城市街道景觀概念綜述、北京歷史街道景觀概況、北京城市街道景觀案例研究、北京城市街道景觀形態(tài)特征、北京城市街道景觀人文特征、北京城市街道景觀未來構想等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供相關讀者閱讀學習。

作者簡介

朱麗敏,1971年生于江蘇省泰興縣,環(huán)境藝術設計專業(yè)學者。先后就讀于南京林業(yè)大學、蘇州大學,2010年1月于清華大學獲藝術學博士學位。1999~2005年曾于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任教,并以國家教育部公派訪問學者身份游學法國巴黎Belle-ville建筑學院,目前就職于無錫市公園景區(qū)管理中心。參加多次國際學術活動,在《裝飾》等期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多篇,2007年曾出版?zhèn)€人詩集《四季的聲音》。

書籍目錄


引 言
第1章 城市街道景觀概念綜述
1.1 寫作緣起及相關理論
1.1.1 緣起
1.1.2 理論梳理
1.2 城市街道景觀概念
1.2.1 景觀及城市景觀
1.2.2 城市街道景觀
1.2.3 街道景觀構成
1.2.4 城市景觀評價
1.2.5 街道景觀評價
第2章 北京歷史街道景觀概況
2.1 北京歷史街道景觀形態(tài)特征
2.1.1 形態(tài)完整——街道網絡和空間
2.1.2 識別清晰——街道環(huán)境意象
2.1.3 視覺和諧——街景色彩與裝飾
2.1.4 街道景觀形態(tài)缺點
2.2 北京歷史街道景觀人文特征
2.2.1 秩序嚴謹——禮制社會的產物
2.2.2 意蘊豐富——文化古都的風姿
2.2.3 市井繁華——動態(tài)場所的生成
第3章 北京城市街道景觀案例研究
3.1 紀念性街道——長安街景觀
3.1.1 街道歷史沿革
3.1.2 街道景觀形態(tài)特征
3.1.3 街道景觀人文特征
3.1.4 街道景觀未來構想
3.2 商業(yè)性街道——王府井大街景觀
3.2.1 街道歷史沿革
3.2.2 街道景現形態(tài)特征
3.2.3 街道景觀人文特征
3.2.4 街道景觀未來構想
3.3 生活性街道——南禮士路景觀
3.3.1 街道歷史沿革
3.3.2 街道景觀形態(tài)特征
3.3.3 街道景觀人文特征
3.3.4 街道景觀未來構想
3.4 舊城特殊街巷——胡同景觀
3.4.1 胡同歷史沿革
3.4.2 胡同景觀形態(tài)特征
3.4.3 胡同景觀人文特征
3.4.4 胡同景觀未來構想
第4章 北京城市街道景觀形態(tài)特征
4.1 空間消極——北京街道景觀宏觀框架
4.1.1 疏松的城市路網
4.1.2 分散的城市形態(tài)
4.1.3 消極的街道空間
4.1.4 不合理的街道尺度
4.1.5 行道樹的積極作用
4.2 意象模糊——北京街道景觀中觀體驗
4.2.1 趨于模糊的城市意象
4.2.2 缺乏諧調的相鄰建筑
4.2.3 處于弱勢的步行系統(tǒng)
4.2.4 缺失的場所及場所感
4.3 細節(jié)混亂——北京街道景觀微觀要素
4.3.1 不和諧的建筑立面
4.3.2 缺乏特色的鋪地
4.3.3 設置混亂的環(huán)境設施
4.3.4 廣泛種植的綠化
第5章 北京城市街道景觀人文特征
5.1 特殊的城市定位
5.1.1 “以大為美”的象征意義
5.1.2 空間分散的歷史原因
5.1.3 新舊雜陳的矛盾現狀
5.1.4 城市軸線的發(fā)展構想
5.2 變化的生活風貌
5.2.1 由“小院”而“大院”
5.2.2 交通方式的變遷
5.2.3 精神文明風貌
5.3 建筑審美與制度
5.3.1 建筑藝術風氣流變
5.3.2 時代審美價值觀
5.3.3 意義及細節(jié)的消失
5.3.4 建設制度的遺憾
第6章 北京城市街道景觀未來構想
6.1 現代城市建設理論再思考
6.1.1 緊縮城市
6.1.2 新城市主義
6.1.3 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設計
6.1.4 歐美街道景觀控制方法借鑒
6.2 北京城市街道景觀未來構想
6.2.1 向小尺度發(fā)展的可能
6.2.2 整合街墻形態(tài)
6.2.3 規(guī)范建筑立面形式
6.2.4 建設城市可識別系統(tǒng)
6.2.5 完善城市步行系統(tǒng)
6.3 我國街道景觀設計及制度構想
6.3.1 街景設計及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
6.3.2 街景制度現狀及未來設想
結語
附錄 北京街道步行人數統(tǒng)計表
圖片來源
參考文獻
后 記
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城市街道景觀內容豐富而復雜,既包括體現城市歷史、文化、自然風貌的建筑和風景,也包括類似于清明上河圖中所反映的各種城市生活場景。因此,城市街道景觀首先是物質形態(tài)的集合,是建筑、樹木、交通、人流等各種元素在空間中的有機組織,這些元素綜合形成了環(huán)境中的各種視覺事物和視覺事件。其次,城市街道景觀也是一種人文藝術,是人類文明積累所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載體,它運用具體的形象為人們提供一種生存的空間環(huán)境,并在精神上影響著生活于其中的人們。 如果一個城市的街道景觀清潔優(yōu)美、風格獨特,市民生活在其中愉悅而舒適,那么這個城市給人的印象將是繁榮安定、高度文明的。相反,沒有特點、環(huán)境臟亂、人情冷漠的城市街道將使人產生想盡快逃離它的感覺。關于這一點,加拿大學者簡‘雅各布斯在其經典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有精彩的描述,她在該書中指出了街道的形式對于城市生機極具重要性,并極力強調描述城市街道應該具有諸多的社會功能,她說:“如果一個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這個城市也會顯得很有意思;如果一個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單調乏味,那么這個城市也會非常乏味單調”。同樣,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書中,也強調了道路環(huán)境對于路人認識城市的重要性,并認為道路環(huán)境應該具有個性、方向性和可識別性等。 1.2.3街道景觀構成 1.系統(tǒng)分析 城市街道景觀是由眾多要素組織而成的復合環(huán)境系統(tǒng),結合環(huán)境行為學將人的領域行為空間劃分為宏觀環(huán)境、中觀環(huán)境和微觀環(huán)境三個層次的方法,從人體觀感和空間尺度的角度出發(fā)對城市街道景觀進行系統(tǒng)分析,可將街道景觀系統(tǒng)分為以下三個主要層次: 1)宏觀層次——宏觀層次包括整個城市范圍內街道景觀的總體布局、景觀形態(tài)的分布與組織以及景觀要素的構成模式等內容,是對城市街道景觀的總體印象,就仿佛是一幅城市街道景觀的鳥瞰圖,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總體街道景觀特點。對街道景觀宏觀層次的把握一般是通過對系統(tǒng)的大規(guī)模調查分析,由得到的無數景觀片段拼貼而成,以城市自然地理條件和城市整體路網為基底,以城市街道空間構成為主要內容。 2)中觀層次——中觀層次是指街道局部區(qū)段的景觀布局、景觀形態(tài)的分布與組織以及景觀要素的構成模式等,它是人的視力所及范圍內能夠清晰識別的街道景觀,是比較容易被人們感知和把握的范疇,就仿佛是一幅對于城市街道景觀的透視圖或一段關于街道的動感攝影,與人對于街道景觀的日常動感體驗和認知以及景觀場所感的營建關系最接近。

編輯推薦

《且行且思:北京城市街道景觀》借鑒圖底關系、城市意象等理論,從城市空間和城市生活形態(tài)出發(fā),對北京城市街景做出綜合性考察和分析,主要從宏觀城市空間、中觀環(huán)境意象及微觀環(huán)境細節(jié)等三個方面對北京總體街道景觀的形態(tài)特征予以梳理,指出其存在空間消極、意象模糊、細節(jié)混亂等問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且行且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