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湯鳳龍 頁數:19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西方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理論研究叢書——秩序與建造系列”的第一本。筆者從掌控密斯建造體系之“勻質秩序”出發(fā),逐一探討密斯從巴塞羅那德國館到柏林國家美術館新館其間的重要代表作品。將勻質秩序對密斯建造體系不斷發(fā)展、提升的演進脈絡呈現(xiàn)出來,從而將密斯畢生建筑探索的內在奧義揭示出來。
書籍目錄
序
叢書前言
緒論:召回秩序.
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尋找自我
匠人建造和貝爾拉格啟迪的“結構”
辛克爾和貝倫斯的“古典法則”教誨
先鋒的“迷途知返”
第二章 巴塞羅那德國館的“掙扎”
流動中潛藏的勻質
勻質中無奈的異質
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
玻璃界面與墻體的“同病相憐”
華服下的“豆萁相煎”
第三章 范斯沃斯住宅的“分裂”
“勻質網格”的先入為主
在網格結束的地方獲得歸屬
一片表皮引發(fā)的平地驚雷
兩個維度和兩個方向的雙重分裂
第四章 克朗樓的精神勝利和密斯的“皮一骨”博弈
網格的終極勻質
表皮的終成正果
表皮
轉角
皮與骨的“若即若離”
板的“越界”
第五章 國家美術館的完美“解體”和勻質不能承受之“重”
功能和形式均追隨建造
網格的絕對控制
“盒子”解體后的終極清晰
頂棚
表皮
底座
永無休止的“皮一骨”思辨
“勻質”不能承受之“分隔”
結語:阿克琉斯之踵
附:密斯建造秩序演變歷程分析表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德國館于1929年2~5月僅3個月的時間內被建造完成。由于是臨時性建筑,它于世博會結束后的1930年即被拆除。1981年,巴塞羅那市議會決定對其進行重建,并委任建筑師克里斯蒂安·斯里齊(Cristian Cirici),費爾南多·拉莫斯(Femando Ramos)和依格納斯·德索拉·莫拉雷斯(Ignasi de Sola—Morales)承擔此項任務。新建筑于1986年密斯百年誕辰之際完工,重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相比于重建時所用的5年時間,密斯當初在一年時間內設計并建造的過程可謂時間短,任務重。但密斯在此之前建立起來的、源于風格派繪畫的抽象形式理念和空間構成操作通過在吐根哈特住宅等設計中的磨煉已臻于成熟,因此他可以駕輕就熟地在這一基本上無任何功能限制的建筑中盡情施展,終于塑造了一座現(xiàn)代建筑史上的華美豐碑。然而,從兒時起就深植在密斯骨髓中的以“清晰的建造”為根本原則的建構自覺,使密斯在面對任何抽象形式時,總會試圖將之以理性的建造語言呈現(xiàn)出來,這正是使他在那場聲勢浩大的先鋒派運動中沒有完全墮落成一個純粹形式主義者的主要原因。在德國館中,雖然抽象形式占據了上風,但我們仍可在那些炫目的流動場景中閱讀出密斯對邏輯規(guī)則和建造清晰性的孜孜以求及兩種力量間激烈沖突的暗流涌動。 總體構成上,建筑沿豎向明確地分為3個幾何層次(圖2.2)。首先是由石灰華大理石鋪就的底座,它的存在不僅彌合了基地的高差,使平面可以在一塊平板上展開,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建筑帶來了密斯從辛克爾那兒獲得的紀念性特征;底座之上是一系列高度相同但材質不同的豎向板片元素。
編輯推薦
《"勻質"的秩序與"清晰的建造":密斯?凡?德?羅》是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西方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理論研究叢書——秩序與建造系列”的第一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