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現實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英)林奇,徐衛(wèi)國 編  頁數:239  

前言

  這本作品集收錄了“數字現實”學生作品展中的作品,該作品展作為北京2010建筑雙年展的一部分,將會在798時態(tài)空間舉辦。這次展覽是北京國際青年建筑師及學生建筑設計作品雙年展系列的第四次展出。第一次是2004年在UHN國際村舉辦的“快進”,之后兩次分別是2006年在世紀壇舉辦的“涌現”和2008年在798時態(tài)空間舉辦的“數字建構”?! ∵@次的主題是“數字現實”,不光是指數控機床和3D打印那樣的數字建造過程,也包括在參數化算法設計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從2004年以來,中國對這些新技術接受得很快,像鳥巢那樣的建筑,如果離開了參數化建模技術和BIM軟件的幫助,要想建成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中國的制造業(yè)在過去很依賴手工勞動,但是數字建造技術在建筑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信將來這種勢頭會繼續(xù)下去?! ”咀髌芳癁槭澜缟享敿饨ㄖ盒5南蠕h數字設計作品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包括英國建筑聯盟建筑學院、美國南加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耶魯大學和清華大學等?! ”緯珍浀淖髌肥峭恢黝}展覽的一部分,展覽也包含了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建筑師和設計師的先鋒數字設計作品。這些作品經過九位地區(qū)策展人的挑選:美國東海岸、美國西海岸、澳大利亞、中國、英國、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另外也包括國際部分。

內容概要

  這本作品集收錄了“數字現實”學生作品展中的作品。本作品集為世界上頂尖建筑院校的先鋒數字設計作品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包括英國建筑聯盟建筑學院、美國南加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耶魯大學和清華大學等。  《2010數字現實:學生建筑設計作品》收錄的作品是同一主題展覽的一部分,展覽也包含了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建筑師和設計師的先鋒數字設計作品。這些作品經過九位地區(qū)策展人的挑選:美國東海岸、美國西海岸、澳大利亞、中國、英國、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另外也包括國際部分。

作者簡介

  尼爾·林奇,是一位建筑師兼理論家。他目前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筑系教授。他曾執(zhí)教于包括南加州建筑學院、倫敦建筑聯盟建筑學院、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建筑學院、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高級建筑研究所、德國德德紹建筑學院、巴斯大學、布萊頓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其著作包括《空間政治》(勞特利奇出版社即將出版)、《偽裝》(麻省理工學院2006年出版)、《忘掉海德格爾》(派迪亞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國》(香港麥普奧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千年文化》(伊利普西思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麻醉學》(麻省理工學院2006年出版);曾與他人合著《瑪思潘滋》(建筑基金出版社2000年出版);曾編輯《數字城市》(懷利出版社即將出版)、《為數字世界而設計》(懷利出版社2002年出版)、《空間的象形文字》(勞特利奇出版社2002年出版)、《建筑與革命》(勞特利奇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建筑的反思》(勞特利奇出版社1997年出版);與他人共同編輯《集群智能:多代理系統(tǒng)建筑》(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出版)、《數字建構:青年建筑師/學生設計作品》(兩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年出版)、《涌現:青年建筑師/學生設計作品》(兩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年出版)、《快進-熱點-智囊組》(香港麥普奧菲斯出版社2004年出版)、《數字建構》(懷利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阿爾伯蒂的《建筑藝術十書》(麻省理工學院1988年出版)的譯者之一。他從2004年起是北京國際建筑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也是2010年上海畫廊"集群智能:多代理系統(tǒng)建筑"的策展人之一。

書籍目錄

前言機器過程-尼爾·林奇參數化過程設計-徐衛(wèi)國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筑系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筑學院英國建筑聯盟建筑學院英國倫敦大學巴特利建筑學院中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中國香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湖南大學建筑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普瑞特藝術學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筑學院美國萊斯大學建筑學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美國耶魯大學建筑學院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工藝美術學院荷蘭貝拉格建筑學院丹麥皇家美術研究院信息技術與建筑中心德國德紹建筑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荷蘭代爾夫特工業(yè)大學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高級建筑研究所發(fā)過巴黎瑪萊柯建筑學院日本東京大學建筑學院索引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現在變得清楚的是,統(tǒng)一這些名詞的主題是連接性。對于德勒茲而言,他最終成為連接性的思想家。正如德勒茲評論的那樣:“嚴格來說,是連接形成了機器”。最終“機器過程”是指系統(tǒng)或者關系。如果一而非機械本身——我們談論社會關系的機械性,我們將更接近名詞背后德勒茲和瓜塔里的意圖?! ∫苍S“塊莖”的概念,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德勒茲哲學中連接的邏輯。塊莖是一個概念工具,從塊莖作為根系系統(tǒng)的生物模型而來,其不斷以橫向和跨物種的方式擴張,而非豎向和線性的樹狀模型。草是植物通過蔓延能力展示其塊莖特性的一個例子。另一個例子是毛氈,一種不連續(xù)的非等級化的纖維,與編織的、等級化和被控制的織物不一樣,毛氈被壓縮為單一的一團?! ”仨毨斫鈮K莖與有機體不同,有機體總是有成為組織中的整體、摩爾量和分層的危險。取生物體而代之的是德勒茲和瓜塔里所謂的“無器官的身體”。正如Anseell PearSon描述的那樣:“‘沒有器官的身體’指的是能量和生成的身體,被高度未成形的和不穩(wěn)定的物質所滲透,以自由流動為特點,具有‘自由強度’和‘游牧奇點’”。具有器官的身體問題,不在器官,而在于有機體內的器官組織。無器官身體的思考方式是人群和集群的形成:“沒有器官的身體以布朗運動的方式,通過群體現象分布這是一個有多樣性組織的身體。”  讓塊莖具有如此啟發(fā)性的是,它是一種關系,它必須與互動相關。德勒茲和瓜塔里用黃蜂和蘭花之間的相互作用說明塊莖。這個例子足夠熟悉——昆蟲被吸引到植物上,促進植物的交叉授粉。黃蜂被蘭花所接待,從而對某種建筑相關性做出描繪。但是最引起德勒茲和瓜塔里興趣的是黃蜂和蘭花之司的相互作用。蘭花發(fā)展了吸引黃蜂的特性,黃蜂通過特定的行為服務于蘭花。正如德勒茲和瓜塔里所觀察到的,黃蜂和蘭花進入互惠關系,使得黃蜂適應了蘭花,蘭花也適應了黃蜂。德勒茲和瓜塔里將此稱為一種相互“生成”形式。黃蜂變得像蘭花,蘭花變得像黃蜂,或者——更確切地說——黃蜂已進化為呼應蘭花,正如蘭花為呼應黃蜂進化一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數字現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