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汪坦 頁數(shù):23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內(nèi)容是以汪坦先生1948-1949年在賴特處求學期間的留美家書為主,距今已有六十年的歷史。全書內(nèi)容涉及建筑、哲學、音樂、為人為學等諸多范疇,從中能夠看到汪坦先生眼中的賴特,以及老一代中國建筑先輩有血有肉、理想執(zhí)著、淵博豁達、精彩鮮活的建筑人生。書中附有160余幅珍貴插圖,大量出自汪坦先生之手。通過本書,可以了解到老一代中國建筑師在現(xiàn)代建筑大師門下是如何求學的,以及他們那時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為,從中能夠窺得中國建筑成長歷史的一斑。
書籍目錄
那段日子泰里埃森散記一、在船上(1948留美家書一) 1.在船上(1948年1月) 2.到香港(1948年1月) 3.馬尼拉(1948年2月) 4.又一天(1948年2月9日) 5.想家(1948年2月10日) 6.星期日(1948年2月11日) 7.過日本(1948年2月12日) 8.風雨交加的日子(1948年2月13日) 9.暈船(1948年2月14日) 10.赤道日(1948年2月15日) 11.風平浪靜(1948年2月15日) 12.孤獨的威脅(1948年2月16日) 13.抵岸的空氣(1948年2月17日) 14.快到了(1948年2月18日) 15.舊金山的燈火(1948年2月19日)二、在那邊(1948留美家書二) 1.第一印象(1948年2月) 2.與音樂相呼的建筑(1948年3月) 3.藝術(shù)的目的(1948年4月18日) 4.本來的特性(1948年4月19日) 5.近代建筑里的巴赫(1948年5月) 6.苦干中(1948年5月) 7.亮眼的審判官(1948年5月底) 8.做農(nóng)夫(1948年5月底) 9.賴特的思想(1948年5月底或6月初) 10.一家人(1948年5月底或6)1初) 11.我偏愛的音樂廳(1948年6)13日) 12.賴特生辰(1948年6月8日) 13.我的人(1948年6月12日) 14.自然的效果(1948年6月中) 15.賴特的談話(1948年6月) 16.偉大的一定是單純的(1948年6月) 17.個性與個人主義(1948年6月底) 18.人的本性(1948年6月底)/82 19.八十歲的賴特(1948年7月5日) 20.我總是我(1948年7月) 21.斯賓諾莎(1948年7/8月) 22.文化的相互了解(1948年8月初) 23.善良的謊言(1948年8f1) 24.注意感覺(1948年8月) 25.學東西是一輩子的事(1948年9月) 26.自覺的原則(1948年9月) 27.說人(1948年9月) 28.學的法門(1948年9月) 29.建筑是生活的雕刻(1948年10月) 30.請賢妻放心(1948年10月) 31.圣經(jīng)之翻譯(1948年10月) ……三、在這邊(回國后對賴特的記述)四、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昨晚做夢“我已回到家里,你替我翻行李,說少一雙黑皮鞋,我說在行李包紙盒內(nèi)一直也沒有動”。好像真的一樣,我太想回家了!希望抵達wright賴特那里會好些。馬尼拉東西比美國貴二倍,沒有代你買什么,聽說船上無稅,口紅Maxfactor口紅品牌只賣一元美金,明天或者去看看。白西服褲已經(jīng)在Manila穿過,只兩天就臟得不得了,內(nèi)衣褲自己洗了,晾在通風洞旁,很容易干,一切過得很上軌道,請你放心。讓我向你說些泄氣的話,以免相思之苦,可是你一定仍會信我不至于不苦干的,我的永遠的情人!為了你我才肯努力學習,我并沒有把Wright估得極高,也許短期間內(nèi)我就放棄他的。船上大部是貴國同胞,有近二十個女子是懷孕的,打算生美國公民。上次和你一起去聽Piano concert鋼琴音樂會那位胡周淑安的兒子胡伯亮也在這船上,去加拿大學音樂,他是改行了。船上的時間每晚撥快三十分鐘,我很中意自已的新表,因為很像你手上戴的那只支,也很準,皮帶是縫住的,不方便換,到了美國打算把你那條換上。皮鞋也擦亮了,生活還算有規(guī)律,就是睡眠時間太多,將來不知肥成什么樣子呢?船上的鬼佬都把妻子喚成Honey,聽了總有些不順耳,他們的一舉一動實在太放肆了,有時競同街上的狗差不多。菲律賓馬尼拉市面極繁榮,交通亦方便,Taxi出租汽車上有自動價格表,除了他繞遠路外不能怎樣欺侮你!對于華僑極壞,據(jù)說因為當?shù)赜绣X的都是華僑,競爭不過只得以政治力量幫忙。房子木造的多,隔熱不考究,還算美觀,有些像日本和美國殖民地式的混合,治安極壞,菲律賓朋友勸我們不要夜間出游。他們自認為是喜歡音樂的民族,船上管樂及“吉他”等甚多,是比廣東音樂近西洋俗樂的一種。有一位吹Oboe雙簧管的技巧很不壞!女子的Figllre體形很好,穿著亦干凈整齊,顏色奪目。4.又一天(1948年2月9日)一天又過去了。你生育時候到上海去不要太局促,情愿多犧牲課,早些回家,坐頭等車或臥車,無論如何不要省錢!我隨便省下些就夠貼補的了。為我擔心著想,你浪費些我會心安些,親愛的!帶給蓀姐的茶葉,我在香港只發(fā)現(xiàn)一盒,已給了她,今日才又找出另一盒,也好,讓我路上痛快飲一下(離Satl Francisco當有十日路程),沙丁魚已吃去兩盒(朋友共享),所有衣服都已洗清。太太!我逐漸“能干”了?;貋硪院蠡蚴悄銇硗右院?,將盡力為你服務,是多么高興??!口紅已買了兩枝(也許會還買些)作為你生日的禮物,大概三月七日正是我抵達San Francisco(俗稱Frisco)前兩日,我夢里會同你一起的。可能的話,寄你的照片給我。讓我擁抱你!今天讀了些書,都是些關于“救中國”的意見,如何救貧,增加生產(chǎn)。我覺得齊哥說得極對:“增加生產(chǎn)還是一件容易的事,總有辦法的,難的是整個的分配”。在不平衡的分配中將產(chǎn)生意料不到的惡果,這是非常中肯的。
后記
汪坦先生自2001年12月20日仙逝,至今已近八年的時間,其實先生是與我們始終在一起的,不曾有半點兒的離開。這期間,有幸在師母馬思琚先生處借讀到汪坦先生六十年前的留美家書,如獲至寶,掃描留存。之后便是在兩臺計算機屏幕前交互工作,將原稿打字成文。這一過程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因為能夠從六十年前的篇篇信函中,感知到先生的心跳、溫度和才情。隨手拈來的一片小紙皆可成書,記不得日期是常有的事,閃光的思想隨處可見,自然、坦蕩、真誠、土生土長,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整理這些書信,再次聆聽先生的教誨,無限的溫馨。1948年先生去美國拜師賴特門下,時年32歲,那時賴特80歲。從本書60篇留美家書中你能感受到先生與賴特這對忘年師徒的緣分和心靈相通。其實,賴特也始終沒有離開過汪坦先生,從本書的后續(xù)文字和汪坦先生的日常言談中,能夠感受到先生對賴特的一往情深。這種情感像血脈一樣,在我們這些弟子們的身上依然延續(xù)著。在先生赴美求學的文字中,“出發(fā)”與“回歸”是并存的,用心能體味出先生那種深厚的愛。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像賴特先生一樣,汪坦先生亦是一位傳道的師者。一日,先生手持一本書,問:“這是什么?”我答:“書”,先生用書敲了一下我的頭,又問:“這是什么?”我愕然……先生自答日:“這時書就成了武器!”隨之,先生又問我他坐著的是什么?答:“椅子”,先生隨即站到椅子上去取書架高處的書,自答到:“這時椅子就變成了梯子!”這只是其中一則先生傳道的小故事。講臺應該是先生最為鐘情的人生舞臺之一,是一小塊屬于他的清靜的自主天地,先生在講臺上會忘我地手舞足蹈,會引領學生們跟隨他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暢游,會從日本的數(shù)寄屋講到黑格爾、湯因比、貝多芬、賴特……像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但卻大象無形。此時的先生是幸福的,此時的學生是幸福的。由于先生大量家書沒有確切日期,排序是參照書信內(nèi)容的接續(xù)關系進行的。關于“Frank Lloyd Wright”,汪坦先生曾有兩種譯名:“萊特”和“賴特”,本書統(tǒng)一為“賴特”。關于“Taliesin”,有“塔里埃森”和“泰里埃森”兩種譯名,本書采用先生所譯“泰里埃森”。1948年留美家書中的注釋和翻譯是由馬思琚先生、汪鎮(zhèn)美老師、汪鎮(zhèn)平老師和吳耀東共同完成的。本書中的許多照片是汪坦先生1990年重訪美國時親自拍攝或由陪同的女婿蕭燕先生代為拍攝的,照片之獨特角度源自先生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本書1948年留美家書的小標題,是編者依據(jù)家書原文加上的,標題內(nèi)容出自汪坦先生書信中的原話,這些話是獨特的“汪坦式”的。六十年過去了,這些話與我們熟知的汪坦先生沒有絲毫偏差,他就是他,一位傳道的恩師,啟發(fā)弟子們始終沿著有機的原則自覺地自然生長。先生始終是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讓他的追隨者們重歸清靜的人的本性。先生的內(nèi)心是清凈的,每次與先生交談,總是會沖洗掉心靈的浮塵,重歸清涼。當我留戀在汪坦先生多彩人生的氛圍中時,曾疑問過“文革”十余年先生歷史的“空白”,也許那是一代人的“空白”,少有敘及,也許也不愿過多面對,彼此都陷入到一種心照不宣的集體健忘狀態(tài)。近日欣喜地看到陳志華先生的一篇記敘文章陳志華.老頭兒.萬象雜態(tài),2009(4):120-129.,將那段時期的先生生動地再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他還是他。關于那段歷史,先生絕口不談“苦難”,仍心存感恩,先生認為去鯉魚洲“勞動改造”是自己一輩子一個很大的鍛煉,讓自己了解了中國。在本書中,你能讀到汪坦先生在賴特處做農(nóng)夫、做廚師的場景,誰能說這些與建筑無關呢?!編輯、整理、出版汪坦先生的相關著述,凝聚著太多人的心血。與師母馬思琚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和無數(shù)次交談,充滿了先生各種溫馨的話題和故事。師母生于1920年4月25日,今年已近90歲高齡,童心依舊,彈琴、教學生、開家庭音樂會、讀書、上網(wǎng)、開博客……從馬先生身上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還可以如此精彩,魅力永駐。汪坦先生女兒汪鎮(zhèn)美和汪鎮(zhèn)平老師在美國對周儀先先生和邵芳女士的尋訪和追憶,為本書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和感人的第一手資料。陳志華先生、左川先生、楊永生先生、師兄賴德霖先生和陳伯沖先生對本書傾注了同樣的感情和關心,伯沖兄亦曾將先生的留美書信全文打印后電郵給我,兩相對照,解決了不少字跡辨識的謎團?!度f象》雜志的王瑞智先生以其出版人獨特的敏感性,覺察到汪坦先生1948留美家書的價值,欣然自2009年3月起在《萬象》雜志全文連載。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的陸新之先生和徐冉女士的辛勤工作使得本書以應有的面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最初看到這些書信的時候是2006年,至今已三年有余。編輯整理本書,像是感悟之旅,感動之旅,感恩之旅,旅程是溫馨幸福的。在我內(nèi)心中,這一旅程沒有終點站。愛心會讓人的生命如此平靜,如此浩瀚,如此豐富,這樣的人生境界不值得向往嗎?!這是先生帶給我的啟示。吳耀東 2009年4月于清華園
編輯推薦
《1948生活在賴特身邊》由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