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1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 作者:沈磊,孫洪剛著 頁數(shù):17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通過對城市“街”與“道”結構與空間形態(tài)的研究,在理論、管理、設計、實施四個層面上深入探討了與城市生活共生的交通,與城市規(guī)劃并行的交通規(guī)劃,提出了“效率與活力并重”的主旨思想,即在現(xiàn)代城市中找到一,條效率和活力并存的發(fā)展之路,探索“街”、“道”分離,“街區(qū)”和“道區(qū)”等新的城市規(guī)劃手法,目的在于提醒在城市規(guī)劃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管理中注意道路網絡功能及其服務主體的層次性,通過重新設計道路分類、分級標準和提高支路網在城市規(guī)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組織城市交通,使城市交通為城市生活服務?! ”緯蔀槲覈鞘幸?guī)劃管理工作者、規(guī)劃師、建筑師及相關專業(yè)在校師生提供許多啟發(fā)和教益。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章 導言 1.1 城市街道結構的研究目標 1.2 城市街道結構的研究基礎 1.3 城市街道結構的研究方法 1.4 城市街道結構的研究框架 1.5 城市街道結構的研究局限第2章 城市街道的過去與現(xiàn)在 2.1 過去的城市街道 2.1.1 “街”與“道”的內涵 2.1.2 中國傳統(tǒng)城市街道結構 2.1.3 小結 2.2 汽車時代的城市街道 2.2.1 汽車改變了生活 2.2.2 汽車時代城市交通的矛盾 2.2.3 小結 2.3 對城市街道的再認識 2.3.1 人對街道的認知 2.3.2 對城市街道的再思考 2.4 小結第3章 現(xiàn)代城市街道結構的相關理論與實踐 3.1 現(xiàn)代城市街道結構類型 3.1.1 放射環(huán)形或稱“星形” 3.1.2 線形路網 3.1.3 棋盤形路網(方格網式路網) 3.1.4 自由式路網 3.1.5 小結 3.2 現(xiàn)代城市街道理論 3.2.1 國際現(xiàn)代建筑協(xié)會 3.2.2 新城市主義 3.2.3 步行街改造 3.2.4 鼓勵非機動車系統(tǒng)的建立 3.2.5 TOD的開發(fā)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fā)” 3.2.6 TND的開發(fā)模式“傳統(tǒng)的鄰里開發(fā)” 3.2.7 小結 3.3 現(xiàn)代城市街道實例簡介 3.3.1 城市主干道 3.3.2 城市次干道 3.3.3 城市主街 3.3.4 城市次街 3.3.5 其他 3.4 重塑城市街道結構的意義 3.4.1 重塑“街”與“道”結構與空間有助干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 3.4.2 重塑“街”與“道”結構與空間有助于現(xiàn)代城市商業(yè)業(yè)態(tài)的合理布局 3.4.3 重塑“街”與“道”結構與空間有助于城市景觀形象的塑造 3.4.4 重塑“街”與“道”結構與空間有助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性化的城市 3.5 小結第4章 建立新型城市街道結構的探索 4.1 城市街道結構改造應該遵循的原則 4.2 城市街道與街坊尺度的研究 4.2.1 城市街道與街坊尺度的實例分析 4.2.2 城市街道與街坊尺度研究的意義及啟發(fā) 4.2.3 小結 4.3 “街區(qū)”與“道區(qū)”的概念 4.3.1 概念的提出 4.3.2 概念的含義 4.3.3 概念提出的意義 4.4 街區(qū)與道區(qū),街系統(tǒng)與道系統(tǒng)以及四者之間的關系 4.4.1 街區(qū)與道區(qū) 4.4.2 街系統(tǒng)與道系統(tǒng) 4.4.3 街區(qū)、道區(qū)及街系統(tǒng)、道系統(tǒng) 4.4.4 概念的繼續(xù) 4.5 城市街道結構的理想模式 4.5.1 城市街道結構理想模式的意義 4.5.2 城市街道結構理想模式的假設與原則 4.5.3 城市街道結構的理想模式 4.5.4 “街區(qū)”、“道區(qū)”理想模式的可行性及實際意義 4.6 城市街道結構的理想模式在實際中的應用第5章 新型城市街道結構理論在寧波的實踐第6章 寧波市街道結構設計導則參考文獻圖表索引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