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傅朝卿 頁數(shù):563
Tag標簽:無
前言
1976年,我在大學二年級時,第一次在西洋建筑史的課程中接觸到了西洋建筑,不過當時教育資源并不充足,學生只能在印刷不佳的黑白教材中,勉強地拼湊出西洋建筑的一些印象。1980年,我第一次出國進修,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重新修習了幾門建筑史的課,在老師生動的陳述與精彩的幻燈片中,西洋建筑逐漸成為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1983年,我懷著一顆朝圣的心,第一次踏上歐洲的土地,拿著準備已久的資料,尋訪書上的名作。當一棟棟以前只在書本中看過的建筑一一出現(xiàn)在眼前時,心中的興奮真是無法形容。同年,我開始回到成功大學任教,西洋建筑也跟著成為我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建筑的媒介。 時間飛快,我在成功大學教授西洋建筑史一晃就是二十年。這二十年來,我每周固定陪同學生在課堂上與西洋建筑約會。有時候,雖然是同一棟建筑,卻往往因為年紀的成長與閱讀更多的知識而感受認知一再修正。為了讓自己能真正了解課堂上所想講授的建筑,二十年來我也不斷地旅行,以盡量能夠參訪課程中的建筑,建立第一手的資料及體驗為目標。往往為了親眼目睹一棟建筑,不辭辛苦長途跋涉。二十年來,競也看了幾百座西洋建筑名作,同時更于1992年開始帶領學生與社會人士前往歐洲參觀,讓更多人得以分享與西洋建筑約會的樂趣與奧妙。 由于國內(nèi)西洋建筑方面的中文資料并不齊全,為了解決上課之需,從一開始我就將課程資料整理分印給上課的學生。二十年來,也因為教學相長資料不斷的累積增修。對我而言,在與西洋建筑約會二十年之后,西洋建筑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但坐擁許多相關書籍,更親自拍攝了數(shù)以萬計的照片。西洋建筑更在這二十年間,使我從一個原來只關心臺灣建筑的人,成為一個積極關懷世界建筑的知識分子。經(jīng)驗告訴我,西洋建筑史不但是建筑系學生的必修課,更應該成為全民認識世界的通識教育。在從事教學二十年之后,我終于得以將西洋建筑發(fā)展的個人詮釋出版,與學生及社會大眾分享。我相信,《西洋建筑發(fā)展史話(從古典到新古典的西洋建筑變遷)》的出版會對想進一步了解西洋建筑發(fā)展的人,有些實質的助益。我也相信,我與西洋建筑的約會,并不會因為此書的出版而停止。相反地,我將透過《西洋建筑發(fā)展史話(從古典到新古典的西洋建筑變遷)》,繼續(xù)將西洋建筑的點點滴滴,傳播給學生以及喜歡世界文化的人。
內(nèi)容概要
《西洋建筑發(fā)展史話(從古典到新古典的西洋建筑變遷)》的出版會對想進一步了解西洋建筑發(fā)展的人,有些實質的助益。我也相信,我與西洋建筑的約會,并不會因為此書的出版而停止。相反地,我將透過《西洋建筑發(fā)展史話(從古典到新古典的西洋建筑變遷)》,繼續(xù)將西洋建筑的點點滴滴,傳播給學生以及喜歡世界文化的人。
作者簡介
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筑系教授。自幼求學府城,深受府城歷史環(huán)境之影響。成功大學畢業(yè)后,前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后返回成功大學建筑系任教。1986年再度赴英深造,于1990年取得建筑博士學位,返回成大繼續(xù)任教。 傅教授不但長年關心臺灣建筑發(fā)展與文化資產(chǎn)保護,二十年來更親赴數(shù)百處西洋建筑現(xiàn)場收集第一手資料,致力于以西洋建筑擴展國人世界視野的教學。除了于成功大學教授西洋建筑史之外,傅教授也受邀于臺北時報講堂及各地民間講堂講授西洋建筑課程。 傅教授多年來著作有數(shù)百種,兩度獲金鼎獎肯定,除了定期為《大地》撰寫專欄外,其他著作中以《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筑》、《日據(jù)時期臺南市歷史性建筑》、《光復后臺南市現(xiàn)代建筑》、《臺南市一文化資產(chǎn)歷史名城》、《日治時期臺灣建筑》、《全臺首學臺南市孔子廟》、《臺南市古跡與歷史建筑總覽》與《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跡維護一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為代表。
書籍目錄
自序:與西洋建筑約會二十年。導論:以西洋建筑開闊世界視野。第一章 埃及金字塔建筑;第二章 埃及陵墓與神廟建筑;第三章 西亞的塔廟與宮殿;第四章 克里特島與邁錫尼的建筑;第五章 希臘神廟發(fā)展與古典柱式;第六章 奧林匹亞與德耳菲的希臘建筑;第七章 雅典衛(wèi)城的神廟建筑;第八章 意大利南部的希臘神廟建筑;第九章 希臘的集會建筑與劇場;第十章 希臘化時期的建筑;第十一章 伊特魯里亞建筑與羅馬文明之興起;第十二章 羅馬共和與帝國時期的廣場;第十三章 羅馬劇場與圓形競技場;第十四章 羅馬的宮殿與住宅建筑;第十五章 哈德良皇帝與羅馬建筑;第十六章 羅馬浴場與帝國晚期建筑;第十七章 基督教建筑的興起與早期基督教建筑;第十八章 拜占庭建筑與馬賽克鑲嵌畫;第十九章 仿羅馬建筑與中世紀的教會建筑;第二十章 西班牙與法國的仿羅馬建筑;第二十一章 英國與意大利的仿羅馬建筑;第二十二章 法國哥特建筑與教會的發(fā)展;第二十三章 英國的哥特建筑;第二十四章 哥特建筑擴散;第二十五章 中世紀歐洲城堡宮殿與城鎮(zhèn);第二十六章 文藝復興建筑之興起;第二十七章 伯魯乃列斯基與文藝復興建筑;第二十八章 阿爾伯蒂與文藝復興建筑;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與伯拉孟特;第三十章 米開朗琪羅與文藝復興建筑;第三十一章 帕拉第奧與文藝復興建筑;第三十二章 文藝復興建筑在歐洲的擴散;第三十三章 羅曼諾與矯飾主義建筑;第三十四章 巴洛克建筑的產(chǎn)生與羅馬;第三十五章 伯尼尼與巴洛克建筑;第三十六章 波洛米尼與巴咯克建筑;第三十七章 雷恩與巴咯克建筑;第三十八章 范·厄拉與巴咯克建筑;第三十九章 哈杜安·馬薩與巴洛克建筑;第四十章 從巴洛克建筑到洛可可建筑;第四十一章 新古典主義的興起;第四十二章 法國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第四十三章 英格蘭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第四十四章 蘇格蘭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第四十五章 普魯士與奧匈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第四十六章 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擴散;第四十七章 美國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第四十八章 浪漫主義與哥特復古風潮;第四十九章 歷史主義的盛行;第五十章 新建筑的曙光。參考書目。
編輯推薦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及豐富的圖片,帶領讀者以西洋建筑開擴世界文明的視野,不但適合建筑系學生研讀,也適合一般人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