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概念和體系

出版時間:1999-1  出版社:中國建筑書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工業(yè)  作者:林同炎  頁數(shù):431  譯者:高立人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結構工程師和建筑提供了深厚而又具獨特見解的基礎知識和工程實例。書中闡述了結構設計方案中的基本力學概念,特別介紹了用整體概念來規(guī)劃設計結構總體方案的方法;介紹了結構總體系和各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以及簡化近似的分析計算方法。    本書構思新穎,敘述深入淺出。對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了解建筑空間形式和結構性能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在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相互配合,提高設計方案的快速比較和選擇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本書可供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及大專院校建筑學及結構專業(yè)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述—建筑設計中的結構  第1節(jié)  總論  第2節(jié)  建筑設計的過程  第3節(jié)  結構教育的總本方法  第4節(jié)  結構和其他分體系  第5節(jié)  小結第2章 把方案階段的建筑形式看作總結構體系  第1節(jié)  整體的假定  第2節(jié)  估算建筑形式上的總作用力  第3節(jié)  高寬比與抗傾覆  第4節(jié)  建筑物的承載力和鋼度  第5節(jié)  建筑形式中的對稱與排對稱第3章 整體性及主要分析體系的相互關系  第1節(jié)  建筑形式中結構作用的層次  第2節(jié)  把建筑形式設想為實體結構  第3節(jié)  把建筑形式看作空間結構  第4節(jié)  柱式和框架式空間結構第4章 房屋結構總體系的方案分析  第1節(jié)  把空間組成的部件作為主要結構分體系  第2節(jié)  總體系分析的整體與局部問題  第3節(jié)  單層開敞空間建筑   例4-1  第4節(jié)  兩層停車庫   例4-2  第5節(jié)  12層辦公樓   例4-3  第6節(jié)  15層公寓的巨型結構   例4-4第5章 結構荷載與結構反應  第1節(jié)  概述  第2節(jié)  恒載  第3節(jié)  活荷載  第4節(jié)  風荷載  第5節(jié)  地震作用  第6節(jié)  結構內(nèi)部和外部的伸縮變形  第7節(jié)  結構反應  第8節(jié)  建筑規(guī)范、結構性能和承載力第6章 水平分體系的整體設計  第1節(jié)  概述  第2節(jié)  水平分體系的整體結構性能  第3節(jié)  平板體系  例6-1:預應力混凝土平板  第4節(jié)  板-梁體系  例6-2A  例6-2B  第5節(jié)  主-次梁體系  例6-3  第6節(jié)  雙向密肋體系  例6-4:雙向密肋體系  第7節(jié)  空間桁架體系  例6-5:空間鋼桁架體系第7章 豎向分體系  第1節(jié)  概述  第2節(jié)  墻體系  例7-1:剪力墻設計  例7-2:桁架式剪力墻設計  第3節(jié)  井筒  例7-3:筒結構分體系設計  第4節(jié)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框架結構分體系  第5節(jié)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框架結構分析系  例7-4:框架分析  第6節(jié)  豎向構件的近似側向變形  例7-5:側向變形第8章 直線型水平構件  第1節(jié)  構件的截面形狀與大小  第2節(jié)  彎矩圖  第3節(jié)  內(nèi)力抵抗矩  第4節(jié)  容許應力和極限應力設計  第5節(jié)  撓度  第6節(jié)  預加應力與荷載平衡的預應力混凝土設計  例8-1  例8-2  例8-3  ……第9章 直線型豎向構件第10章 高層建筑第11章 拱、懸索和薄殼結構體系第12章 基礎第13章 施工第14章 房屋結構的造價參考文獻(精選部分)附錄計量單位換算系數(shù)表

章節(jié)摘錄

  第1節(jié) 總論  由于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建筑設計人員和工程結構設計人員的能力發(fā)揮是相互關聯(lián)的,建筑物應是建筑師和工程師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產(chǎn)物。但是這種合作常常是困難的。與大多數(shù)產(chǎn)品不同,建筑要表現(xiàn)空間形式,同時它又被感受為一種總體環(huán)境。設計任務既是綜合的,又是具體的,它既有形,又無形,這使事物變得復雜了。  為創(chuàng)造一個有效的建筑物,設計人員必須處理空間形式表現(xiàn)與三種相互有關聯(lián)的功能需求:與使用活動有關的、物質(zhì)的和象征性的需求(圖1-1)。對設計者的要求是要將一個建筑物的多種性能組織在一起,以滿足這些要求,而且應該是最優(yōu)化的集合?! ∨c使用活動有關的需求是所謂運行性能,它來自人類在一個受控環(huán)境中進行活動的需求。對于一個給定的工程項目和場地,相互有關的許多活動空間必須按照活動內(nèi)容、場地范圍、相互關系、環(huán)境氣候和服務設施等特定要求進行組織。當然,如果孤立地看,也可以說有一些物質(zhì)的需求,可看作是基本的自然的構成。也就是說,設計者必須研究能源提供、機械設備、結構和施工等內(nèi)容。但是,要成為建筑的一部分,這些物質(zhì)需求也應放在組織活動空間相互關系的總體方案中加以考慮?! 〈送?,當設計人員按總體環(huán)境設計一個空間形式方案的運行和構造性質(zhì)時,他們還必須考慮未來使用者在象征性方面的需求。這很重要,因為使用者將感受這個已建成的環(huán)境并生活在其中。對使用者來說,建筑物是他們生活環(huán)境的象征,是社會對他們的態(tài)度以及對房主的社會和審美價值尊重程度的象征。建筑設計人員必須負責,且保證把所有那些價值表現(xiàn)溶入他的整個設計方案中。事實上,所有建筑項目最基本的要求是給人們提供一個有某種追求的活動場所,它應當是鼓舞人心的,而不是其他,更不能是令人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 τ诮ㄖ?,上述需求表現(xiàn)為一系列相互有關的設計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綜合地加以處理。因此,通常建筑師的設計思想著眼于總體,而不是個別因素,在設計的早期階段尤其如此,因為這時建筑師必須構思一個總體的空間形式,目標是保證活動功能、物質(zhì)的及象征性要求的協(xié)調(diào)一致。然后他們才用這種全盤考慮的形象來指導以后的工作和合作的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結構概念和體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4條)

 
 

  •   本書闡述了結構設計方案中的基本力學概念,特別介紹了用整體概念來規(guī)劃設計結構總體方案的方法;介紹了結構總體系和各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以及簡化近似的分析計算方法。?
    本書內(nèi)容簡單明了,思路清晰??感覺受益頗深;重讀,發(fā)現(xiàn)深受啟發(fā)。?
    本書通過豐富的例題及工程實例,在闡明結構力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揭示了該課程的趣味性,旨在激發(fā)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結構力學的興趣,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并且通過結構力學的學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性。本書覆蓋了結構力學基本部分(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內(nèi)力計算、結構位移計算、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影響線)的內(nèi)容,也涉及結構力學的專題部分(動力分析、穩(wěn)定、極限荷載)的部分內(nèi)容,既可作為基礎結構力學課程的輔助教材,也可作為?“定性結構力學”或“概念結構力學”的教學參考書。本書凝結了作者多年從事結構力學教學及研究的經(jīng)驗和心得,也吸取了結構力學教學工作者的部分成果。全書內(nèi)容精煉,分析透徹,語言生動,是一本具有鮮明特色的結構力學教材。?
    通過對本書的作者林同炎的了解,我明白了:概念清晰、便于計算的荷載平衡法,成為繼彈性應力法和極限強度法之后的第三種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
  •   工程上的具體實例很多,要有整體的思路有要大局觀,才能把握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本書用整體概念來規(guī)劃設計結構總體方案的方法;介紹了結構總體系和各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以及簡化近似的分析計算方法。值得仔細體會
  •   國外的經(jīng)典建筑結構類著作我這里有3本。 1.《建筑結構——分析方法與應用》 [美]斯科臺克 羅福午 楊軍 曹俊譯 2.《建筑結構設計》 [美]舒爾勒 羅福午 吳之昕 宋永昌譯 3.第三本就是這本書了,有林同炎所著,高立人所譯的大名鼎鼎的《結構概念與體系》 這3本作為國外的建筑土木類的教材,它的側重點是建筑結構,以此他不會告訴你建筑構造的做法,它主要是從宏觀上,從整體,從不同的角度上為讀者為讀者分析不同建筑結構的特點,包括力學特點,使用場合。而這正是這幾本書最大的亮點 建筑學不僅僅是力學,他還包含著美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心理學,環(huán)境學,甚至亦包含風水學。然而,我們搞建筑的可能僅僅把眼光局限在了力學以及建筑構造,建筑做法這些局部。譬如我是搞鋼結構的,以前僅僅關心的是節(jié)點構造的做法,結構的結算。身邊搞混凝土結構的差不多也是僅僅關心這些,而缺乏一種整體的視野,建筑最終視為人服務的,力學也好 構造也罷只是一小部分,更需要我們從整體上,從宏觀上來把握它,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一個更開闊的視野。而這幾本書恰恰能幫助你做到這些。 “應用型”是國外教材的一大特色。除了一些非常專業(yè)的科級文獻以外,國外的教材很少糾結與一些理論上過深的東西,而用更多的篇幅來探討它的用途,兩年前曾今給我弟弟送過一套史迪沃特的《微積分》,老美的教材,和同濟的《高等數(shù)學》相比,從內(nèi)容上看,似乎容易不少,沒有類似考研,數(shù)學分析那么復雜的題目,不過全書始終貫穿在應用之中,看完某些章節(jié),恍然大悟,所學的東西可以用來解決這些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國外的寫教材的用心,可惜這套書現(xiàn)在已買不到了。 這也正是我們推崇國外教材的原因,絕對不是盲目的!
  •   本書設計到的力學知識并不是太多,主要關注結構的概念設計。讀了此書,可以讓結構師和建筑師了解結構的概念知識,從總體上把握結構設計。學習土木工程到大四,再看這本書,對自己很有啟發(fā)作用。也給同學推薦了這本書。
  •   看了之后讓人能從那些零散的梁板柱構件中跳出來,形成對結構的宏觀分析概念。其實從中提上把握建筑是最重要的技巧,大學里學的那些只是一個基礎,而且也是很大缺陷,學習完了,讓你去計算設計一根梁,一塊板,一根柱,你行,但是讓你創(chuàng)造性地去解決一個結構的整體設計,我想大部分大學畢業(yè)的同學沒幾人敢拍胸部吧
  •   里面講得多是結構的一些概念,計算相對很少,讓人從總體上把握和注重結構設計。理論講得深入淺出,很好懂,值得一看。不過里面很多單位用的是美國單位,有些不習慣,翻譯人員應該把他譯過來就更完美了!
  •   書買回來一直還沒看,與建筑結構概念設計及實例一塊買的,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閱讀學習,好書。
  •   結構大師的的金玉良言。對結構體系的準確把握,對力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結構設計人員不可或缺的。
  •   書是正版貨,內(nèi)容也適合新手。對建筑和結構專業(yè)的初學者培養(yǎng)概念設計很有幫助!頂一下
  •   現(xiàn)在大學里的結構專業(yè)教育對構件較為重視,而對于結構整體的概念和體系的涉及相對較少。林同炎的這部著作對于結構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和從業(yè)人員培養(yǎng)結構概念設計的思想很有幫助,非常值得一讀。上大學時老師也是非常推薦的。
  •   大師林同炎的著作光是這一點就沒得說!
    前五章主要是介紹了在建筑設計時要無時無刻的貫穿著“整體思想”,后面的主要是具體構件與結構的設計與建造!
    拿到此書迫不及待的花了2天讀完了!真是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要是早看到我在工作中得少走多少彎路??!可以這樣說此書是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的葵花寶典!!就像各種規(guī)范一樣重要?。?!
  •   精裝版的 看著是正版的 還沒有認真看 只是看了序言和目錄 本書主要是介紹結構概念 能為建筑和結構搭建橋梁 也適用于建筑師
  •   建筑方案和結構方案的結合,概念清晰,明確,受益匪淺。
  •   看這本書是需要有一定的設計經(jīng)驗的,林同炎先生是建筑結構方面的巨匠,結構設計的書有很多好書,建筑設計的書也有很多經(jīng)典,但把建筑和結構結合的如此之好的,當屬這本了,本書將整體設計和具體結構設計融為一體,很適合有一定設計經(jīng)驗而需要更大的提高的朋友。
  •   我覺得學習結構力學之前 應該先對結構概念有總體的認識
  •   這本結構概念和體系不能算是一本結構方面的入門級別書,應該在結構設計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去理解里面的內(nèi)容會好一點。我買這本書開始是想學習一下結構概念的知識。在別的地方看見了這本書,所以在當當買了下來。在看的時候還是發(fā)現(xiàn)對于剛剛入行的自己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我認為這本書不太適合剛剛走入結構設計行業(yè)的人使用。
  •   渴望買這本書很久啦,之前一直是閱讀電子版的,很不舒服。果斷買了一本。這本書對結構總體概念做出深入淺出的分析,很適合結構專業(yè)高年級學生閱讀,也適合每一個剛剛起步從事結構的新手。
  •   物流還可以吧,唯一的遺憾就是下雨天書角被陰濕了……這讓完美型強迫癥的我很抓狂誒……
    PS.結構設計的經(jīng)典,提出很多新穎概念~這本書沒得別的說~
  •   此書可以作為結構專業(yè)人士從入門的初級階段進行提升的教材,不可多得。書中理論概念清晰,又結合了實際的工程經(jīng)驗,填補了學校的理論學習與工作中的實習經(jīng)驗之間的空白部分。
  •   好早就聽說過該書,偶然在你圖書館翻閱,看了前言和幾個章節(jié)后決定下單。該書作者試圖用總體設計的邏輯思路,使設計者全面的整體的考慮外部造型和內(nèi)部結構,是本相當好的書籍,從多次印刷的次數(shù)就可想而知受歡迎的程度了。
  •   對結構設計人員非常好的一本書,結構概念講的非常細致~
  •   從大的體系講述建筑結構,概念非常清晰,很容易讓人把握方向,推薦
  •   建筑結構設計必備良書
  •   條理清楚,深入淺出。對于初學者計算看不太明白,但是對于把握結構的整體概念還是很有益的。作者是學術性的專家,其經(jīng)驗是從理論和實驗中得出來的,有根據(jù)性。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概念很清晰。建議結構和建筑的朋友們都備一本。
  •   如題,老校友寫的書,畢業(yè)了,唯一一本買來做紀念的書籍。書的內(nèi)容真的很不錯,適合每一個從事結構設計的工程師細細研讀。
  •   概念清晰,對于結構設計人員有很好的指導。
  •   林同炎大師的作品,概念清新,很適合結構設計人員讀
  •   見木不見林,是我們教育的通病吧。
    從一定高度去感知,然后再具體到細節(jié)。
    實際操作如此,教育不也該如此嗎。
    本書就結構設計來說,相當不錯。
    具有一定的概念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結構設計師吧。
  •   很喜歡的書,林同炎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結構概念設計必備
  •   從網(wǎng)上定購到拿到書總共不到五天時間,感覺確實還是不錯的,以前也參加過網(wǎng)上購物,但是這次是到陜西的第一次,從網(wǎng)上看,才知道我這邊也可以參加貨到付款,確實不錯。談談這本書:這本書,是給結構工程師和建筑師的,確實不錯,而且當當送貨人確實挺負責的,來了,直接到我宿舍下,而且還可以當場驗貨,一切都挺妥當?shù)?。總之,在當當買書挺放心的。
  •   非常值得購買,能建立總體的結構概念。
  •   對我這種進入結構設計一年的工程人員來說,這本是非常好的書,它讓本來我已經(jīng)很熟悉的內(nèi)容以一種顯淺但更加實際的方式出現(xiàn)。大大加深了我對結構設計的理解。
  •   這是林同炎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獻給結構工程師的禮物,只有反復的思考并和實踐相聯(lián)系,才能真正領會林大師的智慧~
  •   結構概念和體系(第二版)
  •   覺得是給建筑專業(yè)看的結構書,從中可以學習到結構選型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一本很好的專業(yè)參考書!
  •   內(nèi)容很不錯,給人耳目一新,也挺嚴謹,雖然目前在學結構力學,但僅僅是局限在做題方面,這本書透過一些實例來講述,讓我學到的更多。還有書本的封皮很厚很精美
  •   很不過的一本書,結構的概念很重要,尤其是學習工程的每位同志。
  •   對于做結構的人,特別是從做初設到方案再到結構的人來說,幫助還是蠻大的,理論性強。
  •   林同炎大師編的東西,結構體系和概念的深刻了解,專業(yè)性強,總結的好
  •   這本書對我們結構設計人員來說是必須的,要好好研究下
  •   好書,讀了之后能把人從零散的結構構件中解放出來,可以對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受益匪淺
  •   適合搞結構設計的人員參考,
  •   結構概念和體系這本書不錯
  •   很喜歡新書,是本結構設計人員需要學習的好書
  •   還不錯的書,《結構概念和體系》
  •   很全面的的一本書,尤其對于結構設計師和建筑設計師,有很大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學結構設計 需要向大師學習 大部分人沒有機會親自向大師學習 他們的書是最好的工具
  •   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絕對值得結構專業(yè)和建筑專業(yè)的人去細細品讀
  •   非常不錯,有利于結構整體概念的形成
  •   對結構整體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經(jīng)典還是值得讀的
  •   這本書是給建筑學看的結構的經(jīng)典書籍,就是里面有計算和理論,有可能會酸澀一點
  •   很多結構概念都是大學課堂上不曾接觸到的,深入淺出的又實用的,值得一看,精裝版易于保存~
  •   結構設計寶典,很值得從事設計行業(yè)的人員拜讀收藏
  •   結構設計人員的好書值得一看
  •   《結構概念和體系》很實用。
  •   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引用譯者原文“這是國際公認的最好的一本結構設計專業(yè)書籍”。
  •   這本是確實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使你更加體會結構設計的魅力所在。。。
  •   學建筑的,學結構的都值得一看
  •   書的質(zhì)量很不錯,是結構工程師必讀書
  •   大師的著作,相當經(jīng)典,對提高個人的結構概念相當有幫助,可惜大師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了,結構界的損失,全人類的損失啊
  •   很不錯,對結構概念的分析很獨到,讓人耳目一新
  •   很實用的一本結構力學相關書籍
  •   是正品,大師的書真的要好好品讀,這本對結構概念得到很大的把握,多讀幾遍
  •   有助于對混凝土結構的理解,是設計工作者首選用書!
  •   結構設計的經(jīng)典書籍
  •   每個做結構設計的人都應該看看
  •   給人總起的結構設計想法,雖然有些公式突然冒出來,但是只要去思考i就可以想出來。。。
  •   對結構設計很有用的!經(jīng)典!
  •   結構設計必看書籍,值得擁有
  •   大師的作品,內(nèi)容伸入淺出,推薦所有做結構設計的都讀下~~
  •   這是一本結構的巨著,每一個結構工程師的必讀之本,很有價值
  •   結構界紅寶書,結構工程師必備
  •   值得每一位做結構的工程師擁有
  •   做結構概念很重要啊。。。。大師的概念都很好。。。。
  •   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可以幫助建立結構概念。
  •   看得一半,感覺概念越來越清晰,做結構時有了核心思想和方向。
  •   難度是有的,沒有一定的經(jīng)驗和良好的基礎對于書中內(nèi)容比較難以領悟,很多地方只有概念的方法,而沒有提供精確的計算方法,對于沒有基礎的人來說還是無法理解的
  •   我覺得這本書適合每個建筑師和結構師去讀。
  •   好書,建筑師和結構師都應該看的書。
  •   無需多言,十三次的印刷就能說明問題。當然這本書主要強調(diào)的是概念,這對設計是有比較大的幫助的。
  •   看了一些,不感多說,個人感覺,如果你是向往在本領域有重大發(fā)展的建筑師或者結構師的話,最好讀一下
  •   書的內(nèi)容包含有很多的結構知識,是很好的資料但是我很不喜歡賣家選擇的快遞,拖了好多天才給我送到,還給我的快遞掛了一個延遲簽收的名義我投訴他們好幾次了,賣家可以考慮更換快遞合作伙伴
  •   建筑力學老師推薦的,但對現(xiàn)在的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不是很好懂,雖然它在專業(yè)人士眼里是一本無比經(jīng)典的入門級書籍,看得出編者很用心,,挺好的
  •   這本書應該不用過多介紹,做過的結構的,都知道此書,連譯者都是國內(nèi)牛人,還有什么理由不仔細研讀 !
  •   了解概念設計必讀之書
  •   書還沒有看 但是我會努力看 體會其中精髓 好好做建筑設計這一行!
  •   早就知道這本書很好,也知道林同炎大師的名氣,不過最終促使我買這本書的還是聽老莊講課時版主的極力推薦,而且做設計兩年,深感概念的重要。書有點破損,但是不影響閱讀使用。價格也不貴,這樣的好書值得一輩子去研究!
  •   對于概念設計挺好的一本書
  •   很經(jīng)典的一本結構專業(yè)圖書,結構專業(yè)必讀。書是精裝,正版,快遞也很速度。就是包裝簡單了些,書收到時有點磨痕,這是中國快遞頁的陋習了。
  •   非結構專業(yè)之人,從基礎開始
  •   適合結構專業(yè)的同學讀,是對大學結構專業(yè)學習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   一本很基礎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的認識結構。對我?guī)椭艽蟆?/li>
  •   結構專業(yè)書籍中的“圣經(jīng)”
  •   專著,很權威的書,對結構的認識學習不錯
  •   質(zhì)量不錯 有助于建立結構體系
  •   很喜歡這本書,老莊結構鄧公推薦值得一看
  •   非常好的一本書,結構必備書
  •   這本書是結構領域的經(jīng)典力作,值得細細品讀
  •   做結構的這本書還是要看看的,非常好,印刷質(zhì)量、紙質(zhì)都很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