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常建業(yè) 編 頁數(shù):295 字數(shù):468000
內(nèi)容概要
《機械員——專業(yè)技能入門與精通》內(nèi)容包括:土方工程機械、樁工機械、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鋼筋加工機械、裝修機械等機械員必備相關專業(yè)基礎知識。
《機械員——專業(yè)技能入門與精通》簡明易懂、綜合性強、內(nèi)容豐富、緊密結合工程實踐,可作為施工人員的學習參考書,特別適用于從校園到職場的畢業(yè)生,用來提高施工和管理水平。本書還可作為職業(yè)技術教育相關專業(yè)的培訓教材。本書由常建業(yè)任主編。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土方工程機械
1.1 推土機
1.2 挖掘機
1.3 鏟運機
1.4 裝載機
1.5 壓實機械
第2章 樁工機械
2.1 概述
2.2 打樁機械
2.3 灌注樁成孔機械
第3章 起重機械
3.1 卷揚機
3.2 龍門起重機
3.3 履帶式起重機
3.4 塔式起重機
3.5 施工升降機
第4章 混凝土機械
4.1 混凝土攪拌機
4.2 混凝土攪拌站(樓)
4.3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
4.4 混凝土泵及泵車
4.5 混凝土噴射機
4.6 混凝土振動機械
第5章 鋼筋加工機械
5.1 鋼筋冷拉機
5.2 鋼筋冷拔機
5.3 鋼筋切斷機
5.4 鋼筋調直剪切機
5.5 鋼筋彎曲機械
5.6 鋼筋焊接機械
第6章 裝修機械
6.1 砂漿攪拌機
6.2 灰漿泵
6.3 噴漿泵
6.4 電刨
6.5 電動雕刻機
6.6 電鉆
6.7 沖擊電鉆
6.8 電動沖擊錘
6.9 瓷片切割機
6.10 型材切割機
6.11 鋁合金切割機
6.12 木工帶鋸機
6.13 木工圓鋸機
6.14 射釘槍及其附件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5.4 壓路機的施工方法 1.路基壓實施工 (1)路基壓實施工的基本要求 1)根據(jù)路基土質特性和所選壓路機的壓實功能,確定適宜的壓實厚度(見表1—28)。 2)測定土壤的含水量。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表1—27)的±2%范圍之內(nèi)。 3)作業(yè)前,操作人員應檢查和調整壓路機各部位及作業(yè)參數(shù),保證壓路機正常的技術性能。作業(yè)中要隨時掌握和了解壓實層的含水量和壓實度的變化情況,按規(guī)定要求,達到壓實度的質量指標。 (2)路基壓實施工的步驟。路基的壓實施工可按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步驟進行。 1)初壓。是對鋪筑層進行的最初1~2遍的碾壓作業(yè),其目的是使鋪筑層表層形成較穩(wěn)定、平整的承載層,以利壓路機以較大的作用力進行進一步的壓實作業(yè)。初壓可采用重型履帶式機械或拖式凸塊壓路機,也可采用靜作用壓路機進行碾壓,其碾壓速度應不超過1.5~2km/h。初壓后,需要對鋪筑層進行整平。 2)復壓。是繼初壓后的5~8遍碾壓作業(yè),它是壓實的主要作業(yè)階段,其目的是使鋪筑層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復壓的碾壓速度應逐漸增加,一般靜作用壓路機取2~3km/h,輪胎壓路機為3~4km/h,振動壓路機為3~6km/h。復壓過程中,應隨時測定壓實度,以便做到既達到壓實度標準,又不致過度碾壓。 3)終壓。是繼復壓之后,對每一鋪筑層竣工前所進行的1~2遍碾壓作業(yè)。終壓的目的是使壓實層表面密實平整。終壓可采用靜作用壓路機,其碾壓速度可高于復壓時的速度。 (3)路基壓實作業(yè)的原則。路基壓實作業(yè)應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邊后中的原則。 1)先輕后重。就是先用較輕的或不加配重的壓路機進行初壓,然后再換用重型或加配重的壓路機進行復壓。 2)先慢后快。壓路機碾壓速度隨著碾壓遍數(shù)增加而逐漸由慢到快。隨著碾壓遍數(shù)的增加,鋪筑層的密實度增加而可逐漸加快碾壓速度,有利于提高壓路機的作業(yè)效率。 3)先邊后中。碾壓作業(yè)應先從路基一側距邊緣30~50cm處開始,沿路基延伸方向,逐漸向路基中心線處進行碾壓,當碾壓到超過路基中心線30~50cm后,再從路基另一側邊緣開始向路基中心線處碾壓。 進行彎道路段碾壓作業(yè)時,則應由路基內(nèi)側低處逐漸向外側高處碾壓。碾壓完一遍后,再從內(nèi)側開始向外側碾壓,如此重復碾壓。 (4)路基壓實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1)壓實施工中,應隨時掌握和了解壓實層的含水量和壓實度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調整作業(yè)規(guī)范。 2)碾壓中,如土體出現(xiàn)“彈簧”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碾壓,并采取相應措施,待含水量降低后再進行碾壓,即使是局部有“彈簧”現(xiàn)象,也應及時處理,否則會造成路基強度不均的隱患。
編輯推薦
《從校園到職場?機械員:專業(yè)技能入門與精通》還可作為職業(yè)技術教育相關專業(yè)的培訓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