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科克 J.施耐德 頁數(shù):225 譯者:楊韶剛
Tag標簽:無
前言
寫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體驗。首先,本書的主題——“喚醒敬畏”(對生命過程的謙卑和驚異)對我來說就意味著很多?,F(xiàn)在,它就是我從事心理治療的哲學和指導原則,也是使人恢復(fù)青春活力的希望所在。其次,本書完全是我早期對靈性的存在主義進行探究的一種自然的副產(chǎn)品。寫作本書的過程是非常自然的,是對敬畏具有轉(zhuǎn)變自己和他人生活品質(zhì)的力量所寫下的一些研究筆記。我會一連數(shù)小時對這種研究進行沉思,密切地觀察自己和他人,使自己敞開心扉去體驗大自然和人類的聰明才智,接受存在本身這個簡單的事實。很多年來,對敬畏的問題進行沉思(靜修)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越是追求它,就越發(fā)認識到這種探究是多么富有意義,不僅對我和對心理學專業(yè)有意義,而且對我們的整個人生都有意義。 我知道,這都是些大道理,但我將繼續(xù)對其采取強烈信奉的態(tài)度。對我來說,培養(yǎng)這種敬畏感就是一種具有高度轉(zhuǎn)換作用的體驗。它把我從一種以恐懼為基礎(chǔ)的生活體驗提升到以驚異為基礎(chǔ)的生活體驗;從對日常生活的細細品味提升到對創(chuàng)造性的演化過程的興奮感。它幫助我去欣賞,即便并非總是直接感受到那些巨大的力量,這些力量形成了我在這個令人困惑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寫作本書的另一個靈感啟發(fā)是,我發(fā)現(xiàn)本書的那些被試(參與者們),他們中有些人已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也形成了對生活的某種敬畏。雖然我在過去曾和某些被試一起探討過這些主題,但本書給我們大家提供了一個機會,使我們能“潛到”這個主題的深處,去了解相互之間的某些令人吃驚的事情,例如,花費了多大的力氣才使我們大家一致地去擁抱敬畏。 現(xiàn)在這本書就要在中國面世了,我不知道它將怎樣觸動來自東方的“旅伴們”。我明白,敬畏在中文中的意思有點接近于“尊敬”(respect),但我也敏銳地覺察到,在英文中它含有更多的意味。敬畏指的不僅是尊敬,而且兼有驚異和畏懼的含義,從這個層面來說,它與道家學說明顯呼應(yīng),道家學說包含著生命的整體、生活的強度。生活中充滿了榮耀和悲傷,在我看來,這就是使敬畏成為這種美妙且敏感東西的原因。它是少數(shù)幾個具有超越性的術(shù)語之一,既擁有生活的艱苦磨煉,也有振奮和歡樂。很像是道家學說中關(guān)于陰和陽的象征,敬畏流露出對某事物的欣賞;而當對一種生活哲學流露出欣賞時,它可能就變成了精神和道德更新的一種基本力量。 今天中國的情況和美國很相像,似乎已達到了復(fù)興一種以敬畏為基礎(chǔ)的心理學的成熟階段[詳情請參考在中國南京舉辦的首屆國際(東西方)存在主義心理學大會,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會網(wǎng)站上關(guān)于2010年春季的新聞通訊]。我所見到的那些年輕人似乎處在這兩個世界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正努力尋求他們在道德上所承擔的責任。對這些年輕人來說,雖然哲學傳統(tǒng)的世界并不總是那么容易改變,但當下物質(zhì)主義和西方風格的商業(yè)主義世界也非常令人不安。在這兩個世界之間可能有一種靈性的敏感,它既不會忽視傳統(tǒng),也不會忽視科學實驗的發(fā)展;它對生活提供了一種深刻的理解和欣賞,同時也向那些生活的重大問題開放,它與之建立了一種超越性的聯(lián)系,而又不會使人類對自己的能力打折扣——這種敏感性就是敬畏。 科克·施奈德(Kirk J.Schneider) 2010年9月4日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內(nèi)容簡介:孤獨、死亡、自由、生命的意義,既是存在主義的四大終極關(guān)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生命課題。心理咨詢就是助人自助,這個助人的過程有什么媒介嗎?怎樣才能觸發(fā)引起深刻轉(zhuǎn)變的契機?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是人心,人心的轉(zhuǎn)變是咨詢師與來訪者斗智斗勇,還是什么其他神秘體驗?當代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科克J.施奈德通過真實的生命傳奇,為你講述藝術(shù)療法及追求人生意義的生命體驗,帶你用全新的視角去感受真實的生活,無論你是心理工作者還是人生路上的彷徨者,相信本書都可以帶你體驗?zāi)欠N神秘的敬畏。
作者簡介
科克J.施奈德,哲學博士,執(zhí)業(yè)心理治療師,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合作者和繼承人,美國當代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言人,美國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院(EHI)創(chuàng)建者之一。
施耐德博士在賽布魯克研究生院、加州理工學院和超個人心理研究所執(zhí)教,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雜志的現(xiàn)任主編,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成員之一。已發(fā)表100多篇論文,編著出版了《矛盾的自我》《畏懼與神圣》《存在心理學》《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等8部著作。
2004年,施奈德博士因“對人本主義心理學前沿杰出和獨立的追求”被美國心理學會頒予羅洛·梅獎;2009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生命學院頒發(fā)的文化創(chuàng)新獎:2010年,受邀參加在中國南京舉辦的首屆東西方存在心理學大會,并發(fā)表重要演講。
楊韶剛,在心理學史、存在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等領(lǐng)域是國內(nèi)最優(yōu)秀的學者之一,尤其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榮格分析心理學、羅洛·梅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西方道德心理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著有《尋找存在的真諦》《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超個人心理學》《道德教育心理學》等學術(shù)專著。30多年來已出版專著13部,譯著18部,主編和參編著作十余部。在國內(nèi)的《教育研究》《新華文摘》《教育理論與實踐》《心理學探新》,國外的《道德教育雜志》《亞太教育評論》《社會發(fā)展》等SSCI雜志上發(fā)表論文70余篇。作為課題負責人多次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其科研成果六次獲省部級一等獎和三等獎。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導言
第一部分 我們這個缺乏敬畏的時代
第1章 是什么阻止我們冒險
缺乏深蘊的幸福
受“答案”驅(qū)使的生活
第2章 通往敬畏的艱辛之路
堅守客觀的不確定性
敬畏是冒險的事業(yè),不只是幸福的樂園
第3章 對敬畏的調(diào)查研究:設(shè)計與背景
半結(jié)構(gòu)化訪談中提問的問題
第二部分 敬畏的喚醒:精神的新約全書
第4章 在教育中喚醒
吉姆·赫爾南德斯:從團伙頭目到青年教育工作者
對吉姆所在學校的副校長唐娜·馬歇爾的訪談
朱麗婭·凡·德·賴恩和一堂受敬畏啟發(fā)的倫理學課
第5章 從兒童期的創(chuàng)傷中喚醒
弗雷澤·皮爾遜和對大自然的敬畏
坎迪斯·赫什曼和對未知的敬畏
第6章 從吸毒成癮中喚醒
邁克爾·庫珀和以敬畏為基礎(chǔ)的康復(fù)治療
第7章 通過慢性病而喚醒
E.馬克·斯特恩和以敬畏為基礎(chǔ)的信仰
第8章 在年老過程中喚醒
一些充滿敬畏之心的老年人的反思
查爾斯·岡珀茨和人生的牧師
第9章 通過幽默而喚醒
杰夫·施奈德和敬畏的喜劇感:我為什么活著
一覽表
最后的思考
第三部分 喚醒以敬畏為基礎(chǔ)的世界:一種以敬畏為基礎(chǔ)的社會生活準則
第10章 在日常生活中喚醒敬畏
打開宇宙天穹
日常生活之門和敬畏的透鏡
第11章 社會的挑戰(zhàn)
敬畏和民主的特點:一種深化的聯(lián)系
經(jīng)驗的民主設(shè)計
結(jié)論
附錄
注釋
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在我們講述作為本書案例的這些傳奇故事之前,我們必須交代一下故事的時代背景,來說明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使我們這么多人都無法產(chǎn)生“敬畏的喚醒”(awe-wakening)呢?是什么使我們不能去發(fā)現(xiàn),更不用說找到喚醒敬畏的道路呢?敬畏表明了我們與神秘的基本關(guān)系,但這種基本關(guān)系是怎樣變得不正常的呢?敬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感,并閃耀著存在的宏偉輝煌和驚異——冰冷徹骨和興奮異常,但它又是怎樣變成自我中心主義者的玩物,憤世嫉俗者的監(jiān)獄,做夢者殘缺不全的記憶或?qū)V平y(tǒng)治者的誘惑物的呢?或許從我們的第一次呼吸開始,我們就能夠感受到豐富的生活、愛和可能性,但卻每次都拒絕這些感受并對此忽略,這是怎么回事呢?生活的廣闊無垠和無窮魅力如此容易被人們忽略、否認和蔑視,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個可鄙的,有時甚至是殘暴的世界,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實際上,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受到神秘的震驚。神秘的不可預(yù)測性、無方向性,甚至壯麗(splendor)都會使我們大吃一驚。例如,從我們能夠品嘗、觸摸、看見和聽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漫無目的地掙扎。雖然這種掙扎的某些方面是可以容忍的,但需要對它進行相當迅速地壓制和組織,以便能夠滿足我們的一些基本需要。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教化”(enculturation),而某種程度的教化,或偏離神秘對我們的生存來說就是最根本的。
后記
科克·施耐德(Kirk J.Schneider,1956— )博士是美國存在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羅洛·梅(Rollo May)的學生、合作者和繼承人。1994年羅洛·梅去世后,施耐德便成為當代美國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言人。施耐德現(xiàn)任美國存在一人本主義學院(EHI)副院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塞布魯克研究生院(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大本營)、加利福尼亞州整合研究院和超個人心理學院的兼職教授,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雜志主編。 早在20世紀90年代,當我在吉林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和工作時,因為研究羅洛·梅存在心理學的緣故而知道了科克‘施耐德博士,后來我來到南京師范大學工作,因為指導研究生而開始和施耐德博士建立學術(shù)聯(lián)系。我們通過電子郵件進行書信交往,從他那里我和我的學生獲得很多有益的幫助,也使我們的學術(shù)關(guān)聯(lián)和友誼越來越深厚。2006年我調(diào)動到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工作。在此期間,我和郭本禹教授合作主編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譯著《羅洛·梅文集》,其間我們也得到了科克·施耐德博士的熱情支持和幫助。2010年2—4月,我有幸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令人高興的是,我來到伯克利的第三天,科克就專程從舊金山開車到伯克利來接我,熱情地把我接到他的舊金山家中和他的家人一起聚餐、交談。我們在他的書房里交談著羅洛·梅、布根塔爾、詹姆斯、榮格和萊因等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大師們,談?wù)撝嬖谝蝗吮局髁x心理學和存在心理治療。我們十幾年的相識終于在這一天定格。2010年3月底到4月初,科克應(yīng)邀在北京參加了一個存在心理治療的工作坊,然后又赴南京參加了在南京曉莊學院舉辦的首屆存在主義心理學國際大會,并在會上做了“回歸以‘敬畏’為基礎(chǔ)的心理學”的主題報告。這個報告的很多內(nèi)容就是以本譯著作為藍本的。因為我當時正在美國訪學,未能回國參加這些研討和會議,但我的很多同事、朋友和學生都和我談起這些學術(shù)活動的盛況??梢哉f,科克的這次中國之行標志著美國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與中國心理學家的合作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也標志著以科克·施耐德博士為代表的美國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在中國產(chǎn)生學術(shù)影響的肇始。我很高興作為科克的朋友部分地見證了這些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 存在-人本主義整合心理治療是科克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心理治療思想。它以存在心理學為理論支柱,把當代流行的各種主要心理治療體系融合為一體。但是,這種整合心理治療并不是各種心理治療體系的大雜燴,而是一個具有廣泛的思想包容性、以深厚的存在哲學為基礎(chǔ)和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的臨床心理治療取向。我在對存在心理治療的長期研究及與科克的交流中深刻地感受到,存在一人本心理治療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人們形成一種恰當?shù)淖杂筛?。我們生活在一個具有自然、社會和自我限定的環(huán)境中,人是自由的,但又不是絕對自由的。所謂自然的限定,是指人生命的有限性和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所謂社會的限定,是指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乃至意識形態(tài)等給不同國家、民族和社會文化帶來的制約;所謂自我限定,是指人的語言、性別、信仰、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各種個人條件的制約。但是,人類的超越之處就在于,人能夠在這些限定之內(nèi)充分地行使自由,尤其是在我們的心理內(nèi)部、在精神上能夠超越這些限定,體驗到更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情感自由。但是,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在當今時代,很多人都過分地強調(diào)自由,尤其是把人的自由能量無限夸大,從而失去了對大自然、對生命和生活的敬畏,“天不怕,地不怕”,“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于是,人們便無法無天地與大自然抗衡,違背自然規(guī)律地去開發(fā)和掠奪,甚至違背人的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地去進行社會變革。然而,無所畏懼的結(jié)果便是受到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懲罰,人類社會無數(shù)生命的喪失,卻始終未能喚醒一些人的敬畏之心。在這本書里,科克以其睿智的學術(shù)眼光、深邃的哲學境界,透視著社會生活中無數(shù)喪失敬畏而導致的殘酷現(xiàn)實。在本書的結(jié)論部分,科克告訴我們,“敬畏是我們的身體、情緒和精神健康的一個完整的組成維度。敬畏被體驗為對活著的任何一瞬間的謙卑和驚異(驚奇)。它也被體驗為對活著的任何一瞬間的極為激動和焦慮或更大的描述。它可以激勵嚴厲的人去品味可能性的堅定,或激勵魯莽的人去欣賞自我克制的美妙。它可以鼓勵害怕的人去進行探索,鼓勵驕傲自大的人去聽從。它可以把絕望轉(zhuǎn)變成沉思,把眼花繚亂轉(zhuǎn)變成欣喜若狂。它可以在一瞬間深化那些最初看起來單調(diào)無聊的東西;它可以使最狂暴的心靈變得柔和起來。簡言之,敬畏可以改善生活?!弊x著書中這些發(fā)人深省的話語,我們不能不重新反思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我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經(jīng)常情不自禁地為書中許多精妙的分析所折服,相信讀者你也會在這本書中獲得同樣深刻的思想啟示。 感謝機械工業(yè)出版社華章分社編輯的信任,邀請我翻譯科克·施耐德博士的這本書。感謝科克·施耐德博士在我翻譯過程中對書中許多疑難問題的耐心解答,感謝他欣然為本譯著作序,感謝華章分社的編輯為本書的編輯和出版付出的艱辛。近30年來,我雖然已經(jīng)翻譯過20余本英文學術(shù)專著,但我深知譯事不易。要想準確、流暢地將國外學者們的學術(shù)專著翻譯成國內(nèi)讀者喜聞樂讀的好書,確實是要花費相當大工夫的。我真誠地期望閱讀本書的學界同仁對本書的翻譯提出批評指正。 楊韶剛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白云山麓 2011年1月30日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們普遍缺失一種積極主動地、反應(yīng)性地感受驚奇的能力,這也是許多人感到空虛的原因之一。只有當人的內(nèi)心與身體反應(yīng)、周圍他人乃至世界的情感關(guān)系相一致時,他才會踏上一條健康之路?! _洛·梅美國當代卓越的存在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師,代表作《人的自我尋求》我們認識到有某種我們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它有著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而我們只能以某種原始的形式用心靈去接近它——正是這種認識和情感構(gòu)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一個具有深摯宗教感情的人?! 柌亍垡蛩固瓜鄬φ摰膭?chuàng)立者,20世紀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著有《我的世界觀》本書通過充滿智慧、鼓舞人心的召喚,呼吁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神秘感??瓶薐.施奈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心理學家和思想家展示出如何以敬畏之心認識這個社會的最好方法。他的思想和語言風格非常適合這一重要主題。 ——托馬斯·摩爾美國當代卓越的心理治療師、享譽國際的演說家、頂尖暢銷書作者一部充滿奇跡的書,絕對原創(chuàng)!科克J.施奈德向我們展示了在敬畏的體驗中,它作為橋梁聯(lián)結(jié)了哲學、心理學和心靈實踐。同時,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指出一個回歸經(jīng)典觀念的關(guān)鍵點:哲學與真正的宗教都始于奇跡?! 侥贰せ?/pre>編輯推薦
《喚醒敬畏:發(fā)生深刻轉(zhuǎn)變的個人傳奇》當代存在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扛鼎之作!真正地傾聽自己,即使在這些已知的內(nèi)容中,也存在著你自己沒有注意到的事情,這是一個喚醒你潛在生命力的歷程。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