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07-01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巴里 H. 坎特威茨(Barry H. Kantowitz),亨利 L. 羅迪格(Henry L. Roediger, III),戴維 G. 埃爾姆斯(David G. Elmes) 頁數(shù):413 譯者:郭秀艷 導讀
Tag標簽:無
前言
“實驗心理學”一詞過去通常只指少數(shù)幾個特定的心理學研究領域。比如,1930年的實驗是為了對感覺、知覺、學習、記憶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學問題進行研究。如今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實驗方法被應用在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個體差異以及其他許多心理學(如環(huán)境心理學)的研究之中,而它們在80年以前還并非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驗方法的使用幾乎已經(jīng)延伸到了這一領域的所有方面。因此,撰寫一本針對這一主題的教材也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zhàn)性了。本書自1978年問世以來已經(jīng)是第9版了。每一版都根據(jù)教師和學生們的意見做了大大小小的改動,這一版也不例外。熟悉前一版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每章都有變化。我們盡力將前8版的精華部分保留下來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以使本書更具吸引力(后面將詳述有關改動)。承蒙一直以來讀者的厚愛,使我們得以推出本書的新版,這令我們備感欣慰,因為我們可以對這本教材進行改進并再次享受到為其工作的快樂。從20世紀初鐵欽納的四卷本開始,到伍德沃斯1928年的版本及其修訂版(伍德沃斯和施羅斯伯格,1954年),再到后來的奧斯古德(1953年)和安德伍德(1966年)版本,“實驗心理學”這一書名曾出現(xiàn)在許多經(jīng)典教科書上。雖然這些書都對基本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介紹,但卻局限在實驗心理學基礎性研究的背景之下。這些書大體上是關于實驗心理學內(nèi)容的,并側(cè)重于心理學實驗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我們認為,盡管本書遠沒有這些經(jīng)典著作那樣廣博,但也嚴格地遵循了這一傳統(tǒng)。如今,這種方式還是很獨特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xiàn)了許多“研究方法”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內(nèi)容組織上變化很大。它們不是在相關背景中介紹研究方法,而是將有關的研究方法名稱(如,被試間設計、小樣本設計)作為章節(jié)的標題,并輔之以研究案例來充實對這些方法的介紹。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方式,我們已經(jīng)出版的另外一本教材就是采用這種方式編寫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埃爾姆斯、坎特威茨和羅迪格合著,也是由Wadsworth出版公司出版)。不過,《實驗心理學》致力于內(nèi)容與方法的有機結(jié)合,在實際研究的背景下對方法進行介紹。與遵循同一傳統(tǒng)的前人的教材主要不同在于,我們的教材只選擇了那些最能夠說明所介紹的研究方法的例子,而且主要針對初次接觸心理學課程的大學本科生。
內(nèi)容概要
由坎特威茨、羅迪格和埃爾姆斯三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傾力合作的《實驗心理學》堪稱當代實驗心理學教材的典范。本書正文部分共15章,分為兩個部分。前5章構成了第一部分,介紹了心理學研究中的基本問題,如科學與理論建構的一般問題,觀察法、相關法和實驗法的特點及其差異,研究中的道德問題以及如何閱讀與撰寫研究報告,等等。其余10章根據(jù)研究內(nèi)容的劃分構成了第二部分,介紹了實驗方法在具體研究領域(如知覺、記憶、學習和思維)中的應用。將實驗方法從大量的心理學史料和事實中提煉出來,將前5章介紹的方法有機地整合到真實的研究情境中,以使讀者對方法的具體運用有切實的體會和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有助于系統(tǒng)掌握這些方法,提高研究技巧,加快成長進程。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巴里 H.坎特威茨(Barry H.Kantowitz) (美國)亨利 L.羅迪格(Henry L.Roediger.lll) (美國)戴維 G.埃爾姆斯(David G.Elmes) 合著者:郭秀艷
書籍目錄
導讀序言術語表第一部分 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1章 什么是科學心理學 第2章 研究技術:觀察與相關 第3章 研究技術:實驗 第4章 心理學研究的道德 第5章 如何閱讀和撰寫研究報告 第二部分 實驗心理學的基本原則與實踐 第6章 心理物理學 第7章 知覺 第8章 注意和反應時 第9章 條件反射與學習 第10章 記憶與遺忘 第11章 思維與問題解決 第12章 個別差異與發(fā)展 第13章 社會影響 第14章 環(huán)境心理學 第15章 人的因素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An illusion is a mistaken or distorted perception. Why is your perception of these qualities in the Alesund photograph an illusion? "The smallbuildings near the top of the photograph could beminiature buildings, or they could be farther awaythan the large buildings at the bottom. However,in the photograph, both sets of buildings are qually distant from you (assuming that your eyes and the plane of the picture are parallel). On thebasis of your past experience with small buildingsbeing distant from you, you confer illusory depthcues to the two-dimensional pho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Alesund. This interpretation of depthleads to a three-dimensional percept. Since there is no real depth in the two-dimensional photo-graph, the depth and distance that we do perceivecan be attributed to an indirect process resulting from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illusory) cues inthe scene.Most perceptions involve a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factors (or bottomupand top-down processes), and many contemporary theories "emphasize that interplay. Forexample, Norman (2002) suggests that rather than assuming they represent completely different types of perception, it may make sense to considerdirect and indirect processes as working together to result in perceptual experience. We will later seea particular example of how this may work.Awareness and PerceptionIf the perceiver adds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to sensations,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whether these additions result from conscious deliberation. The controversial topic in perception that we emphasize in this chapter concerns the role of conscious awareness in perception. The gist of the a war eness issue is this question: Can meanings and interpretations be applied to sense data automatically, without our being verbally aware of them, or is verbal awareness a necessary part of perception?Von He lmholtz, you will remember, argued that our inferences and conclusions are unconscious.
媒體關注與評論
自1978年本書的第1版問世以來,目前最新的這版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第9版,足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雖然原書第9版的中文版也將面世,但對于那些學有余力的心理學愛好者來說,能夠直接閱讀英文原著,仿佛能夠親耳聆聽大師的教誨、親眼目睹大師的風采,這種原汁原味的切身體驗顯然是閱讀中文版本所無法替代的,而其中的收獲也是不言而喻。這也正是我們把這本經(jīng)典實驗心理學原著介紹給國內(nèi)讀者的初衷?! 闫G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第11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得主
編輯推薦
《實驗心理學(英文版·原書第9版)》:20世紀美國實驗心理學教材的代表作集時代之大成,匯學科之精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