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林玉池,曾周末 主編 頁數(shù):476
內容概要
本書從傳感器的基礎理論人手,圍繞傳感技術的應用,介紹現(xiàn)代傳感技術的共性知識,通過介紹典型傳感技術和實際應用中傳感系統(tǒng)的組成、結構,使讀者掌握傳感器及測試系統(tǒng)的原理、結構和應用的一般規(guī)律,以便舉一反三,能通過檢索、閱讀相關資料輕松使用新的傳感器。書中內容既有傳統(tǒng)傳感器,又有近年出現(xiàn)的新傳感技術介紹,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傳感技術的發(fā)展脈絡?! ”緯鴥热萃怀鰝鞲蓄I域的共性知識,涉及面寬,實用性強,適合作為儀器儀表、電子信息、自動化、機械工程、物理、材料等學科的研究生教學或自學用書,以及本科生的參考書,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人員使用。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篇 傳感基礎 第1章 緒論 1.1 傳感器及其分類 1.1.1 傳感器的定義 1.1.2 傳感器的分類 1.1.3 傳感器與傳感技術 1.2 信息與傳感 1.2.1 信息與信息技術 1.2.2 信息的基本特征 1.2.3 傳感技術是信息的源頭技術 1.2.4 測量系統(tǒng)的信息模型 1.3 傳感技術的特點和作用 1.3.1 傳感技術的特點 1.3.2 傳感技術的地位與作用 1.4 現(xiàn)代傳感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 1.4.1 現(xiàn)代傳感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4.2 我國傳感器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與國外的差距 1.4.3 現(xiàn)代傳感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思考題 第2章 傳感器的理論基礎 2.1 信息獲取與信息感知 2.1.1 信息獲取 2.1.2 傳感器涉及的基礎理論 2.2 自然規(guī)律與傳感器 2.2.1 守恒定律 2.2.2 場的定律——關于物質作用的定律 2.2.3 物質定律 2.2.4 統(tǒng)計物理學法則 2.3 傳感器的基礎效應 2.3.1 物質效應與物性型傳感器 2.3.2 光電效應 2.3.3 電光效應 2.3.4 磁光效應 2.3.5 磁電效應 2.3.6 熱電效應和熱釋電效應 2.3.7 壓電、壓阻和磁致伸縮效應 2.3.8 約瑟夫遜效應與核磁共振 2.3.9 光的多普勒效應和薩古納克效應 2.3.10 聲音的多普勒效應及聲電、聲光效應 2.3.11 與化學有關的效應 2.3.12 納米效應 2.4 傳感器的新型敏感材料 2.4.1 敏感材料的工作機理 2.4.2 敏感材料的類型與特性 2.4.3 新型敏感材料 2.5 彈性敏感元件 2.5.1 概述 2.5.2 彈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 2.5.3 彈性敏感元件的材料 2.5.4 典型彈性敏感元件 思考題 第3章 傳感器構成論 3.1 傳感器的構成方法 3.1.1 傳感器的基本構成 3.1.2 傳感器的結構類型 3.2 傳感器與被測對象的關聯(lián) 3.2.1 傳感器與固體對象的關聯(lián) 3.2.2 傳感器與流體對象的關聯(lián) 3.3 傳感器對信號的選擇 3.3.1 傳感器信號選擇機理 3.3.2 傳感器的信號選擇方式 3.4 傳感器的傳遞矩陣 3.4.1 二端口傳感器的一般表達式 3.4.2 二端口傳感器的傳遞矩陣 3.4.3 二端口傳感器的負載效應 3.4.4 傳感器的廣義輸入、輸出特性 3.4.5 負載效應的理論機理及消除方法 …… 第4章 傳感器的應用基礎第2篇 典型傳感技術 第5章 光電傳感技術 第6章 光纖傳感技術 第7章 視覺傳感技術 第8章 聲表面波傳感技術 第9章 生物傳感技術 第10章 化學傳感技術 第11章 前沿傳感技術第3篇 現(xiàn)代傳感系統(tǒng) 第12章 現(xiàn)代傳感系統(tǒng)概述 第13章 多傳感器數(shù)據(jù)融合 第14章 智能傳感技術 第15章 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