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寒光,邢建東 編著 頁數:266 字數:334000
前言
磨損普遍存在于冶金、礦山、電力、機械、建材、國防、軍工和航空航天等許多工業(yè)部門,造成了材料的極大浪費和能源的巨大消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每年消耗金屬耐磨材料高達500萬t以上,其中每年因磨損造成球磨機的磨球消耗達100多萬t,球磨機和各種破碎機襯板消耗近40萬t,軋輥消耗近70萬t,各種工程挖掘機和裝載機斗齒、耐磨輸送管道、破碎機錘頭、顎板、履帶板和磨輥等消耗超過60萬t,鐵路道岔和車輪20多萬t,各種模具鋼消耗近150萬to研究和開發(fā)新型耐磨材料及其制備技術,已受到國內外材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作者長期從事耐磨材料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才強教項目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及國內眾多企業(yè)橫向合作項目的支持下,對耐磨鑄件的制造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已成功開發(fā)了高速鋼軋輥、高強度高鉻鑄鐵襯板、破碎機錘頭、振動篩篩板、挖掘機斗齒、耐磨復合導衛(wèi)板、燒結機爐箅條及低破碎率鑄鐵磨球等系列耐磨鑄件,并將其成功應用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yè)。這一系列耐磨鑄件的應用促進了設備作業(yè)率的提高和產品生產成本的下降,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相關成果已授權發(fā)明專利有15項,在國內外發(fā)表的論文有40多篇。在此基礎上,作者總結前期的研究成果,撰寫了本書。全書共八章,首先簡述了材料磨損失效機理與耐磨材料研究進展,然后詳細介紹了耐磨鑄件復合鑄造、顆粒強化、懸浮鑄造、過濾處理、變質處理和熱處理技術,最后有針對性地對典型耐磨鑄件的制造工藝進行了說明。作者衷心感謝北京工業(yè)大學材料學院雷永平教授的熱情支持和無私奉獻。本書的順利完成,還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鑄造及耐磨材料研究所高義民教授、鮑崇高副教授、孫莉秋老師、李秀兵博士、皇志富博士、智小慧博士、成小樂博士、吳曉俊碩士、北京工業(yè)大學材料加工技術研究所史耀武教授、李曉延教授、郭福教授、夏志東教授、楊曉軍副教授、吳中偉博士、林健博士、李輝博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陳祥博士和寧波浙東精密鑄造有限公司胡開華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謝!書中參考了許多耐磨鑄件制造技術方面的文獻,在此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真摯的謝意!
內容概要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改善耐磨鑄件質量的先進制造技術。內容包括磨損與耐磨材料、耐磨鑄件復合制造技術、耐磨鑄件顆粒強化技術、耐磨鑄件的懸浮鑄造、耐磨鑄件過濾處理、耐磨鑄件變質處理、耐磨鑄件熱處理、典型耐磨鑄件制造工藝。本書內容全面,先進性、實用性強,可為我國耐磨鑄件的生產、開發(fā)及工程應用提供參考和指導。 本書主要供鑄造行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從事摩擦磨損和耐磨材料工作的科技亡作人員、機械和材料專業(yè)的在校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章 磨損與耐磨材料 1.1 磨損及其分類 1.2 材料磨損失效機理 1.2.1 磨料磨損機理 1.2.2 粘著磨損機理 1.2.3 腐蝕磨損機理 1.2.4 沖蝕磨損機理 1.2.5 接觸疲勞磨損機理 1.2.6 微動磨損機理 1.3 研究磨損的意義 1.4 耐磨鑄鋼研究進展 1.4.1 耐磨錳鋼研究進展 1.4.2 低合金耐磨鋼研究進展 1.5 耐磨鑄鐵研究進展 1.5.1 鎳硬鑄鐵研究進展 1.5.2 高鉻鑄鐵研究進展 1.5.3 其他耐磨鑄鐵研究進展 1.6 其他耐磨材料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第2章 耐磨鑄件復合制造技術 2.1 雙金屬復合鑄造概述 2.2 耐磨鑄件雙液雙金屬復合制造 2.2.1 耐磨鑄件雙液無隔板水平澆注技術 2.2.2 耐磨鑄件中間隔板平做立澆技術 2.2.3 耐磨鑄件雙液澆注變換鑄型技術 2.3 耐磨鑄件鑲鑄復合制造 2.3.1 高鉻鑄鐵-碳鋼鑲鑄復合技術 2.3.2 硬質合金-鑄鋼(鐵)鑲鑄復合技術 2.3.3 耐磨鑄鐵鋼筋強化技術 2.4 耐磨鑄件離心復合鑄造 2.4.1 離心復合鑄造的特點 2.4.2 離心復合鑄造軋輥技術 2.4.3 離心復合鑄造其他耐磨鑄件 2.5 耐磨復合鑄件電渣熔鑄 2.5.1 電渣熔鑄技術簡介’ 2.5.2 電渣熔鑄復合軋輥’ 2.5.3 電淤熔鑄其他耐磨復合鑄件 2.6 耐磨復合軋輥CPC成形 參考文獻第3章 耐磨鑄件顆粒強化技術 3.1 耐磨鑄件顆粒強化技術簡介 3.2 耐磨鑄件外加陶瓷顆粒強化技術 3.2.1 機械攪拌法外加陶瓷顆粒 3.2.2 滲透鑄造法外加陶瓷顆粒 3.2.3 離心鑄造法外加陶瓷顆粒 3.2.4 其他鑄造法外加陶瓷顆粒 3.3 耐磨鑄件反應鑄造法原位合成顆粒強化技術 3.3.1 反應鑄造法原位合成原理’ 3.3.2 反應鑄造法原位合成顆粒強化耐磨鑄鋼 3.3.3 反應鑄造法原位合成顆粒強化耐磨鑄鐵 3.3.4 反應鑄造法原位合成顆粒強化有色合金 3.4 耐磨鑄件SHS顆粒強化技術 3.4.1 SHS顆粒強化原理 3.4.2 SHS顆粒強化耐磨鋼鐵鑄件 3.4.3 SHS顆粒強化有色合金 參考文獻第4章 耐磨鑄件的懸浮鑄造 4.1 懸浮鑄造原理 4.1.1 懸浮鑄造特征 4.1.2 懸浮劑分類與組成。 4.1.3 懸浮鑄造方法的發(fā)展 4.2 懸浮鑄造耐磨鑄件的組織和性能 4.2.1 懸浮鑄造耐磨鑄鋼的組織和性能 4.2.2 懸浮鑄造耐磨鑄鐵的組織和性能 4.2.3 懸浮鑄造有色鑄件的組織和性能 4.3 固液混合鑄造 4.3.1 固液混合鑄造與相關鑄造工藝的比較 4.3.2 固液混合鑄造原理 4.3.3 固液混合鑄造對鑄件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4.4 懸浮鑄造耐磨鑄件的制備與應用. 4.4.1 懸浮鑄造大型軋輥 4.4.2 懸浮鑄造耐磨鑄件 參考文獻第5章 耐磨鑄件過濾處理第6章 耐磨鑄件變質處理第7章 耐磨鑄件熱處理第8章 典型耐磨鑄件制造工藝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1章 磨損與耐磨材料1.1 磨損及其分類磨損是一種復雜的現象,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一條簡明的定律及確切統一的磨損定義。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所下的定義是:由于機械作用而造成的物體表面材料的逐漸消耗。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STM)的標準關于磨損的定義是:由于一物體的表面與相接觸的物質問的相對運動造成物體表面的損傷,還常伴有材料的逐漸損失。而歐洲經濟合作和發(fā)展組織(OECD)的工程材料磨損研究小組編寫的《摩擦學術語及定義匯編》一書給磨損下的定義為:由于表面相對運動而使物體工作表面上逐漸損失物質。前蘇聯的克拉蓋爾斯基所下的定義為:由于摩擦結合力的反復擾動而造成的材料破壞。邵荷生則認為,磨損是由于機械、間或伴有化學或電的作用,導致物體工作表面材料在相對運動中不斷損耗的現象。 由上述有關磨損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材料磨損的三要素是:材料的表面特性,與另一物質(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接觸特性(包括接觸方式、力的傳遞、表面變形、相互作用等)以及相對運動。磨損是物體或零件相互接觸并相對運動的系統中的一種現象,它普遍地存在于生產和生活之中。它消耗機器運轉的能量,使零部件使用壽命縮短,造成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費。
編輯推薦
《耐磨鑄件制造技術》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