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 作者:徐茂功 編 頁數(shù):233
內容概要
本書是按照“教育部關于以就業(yè)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結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yè)資格標準及對中級、高級、技師不同職業(yè)等級的技藝、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以及新國家標準內容的更新,由具有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編寫而成。 本書共分12章,由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兩部分組成。內容主要包括:極限與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缺陷與粗糙度、螺紋公差與滾動螺紋副公差、鍵與花鍵的公差配合、圓柱齒輪傳動的公差及測量和尺寸鏈等,全書均采用最新國家標準。 本書不僅可供高職、中職和技師學院等機電類專業(yè)師生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yè)的教材,并可供機械制造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計量檢測人員及機加工操作者使用。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本課程的作用和任務 第二節(jié) 互換性的概念及在機械制造中的作用 第三節(jié) 標準化與計量、檢測工作 第四節(jié) 優(yōu)先數(shù)和優(yōu)先數(shù)系 第五節(jié) 零件的加工誤差與公差 小結 習題一 第二章 極限與配合基礎(GB/T 1800—GB/T 1804)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和定義 第三節(jié) 極限與配合的應用原則 第四節(jié) 一般公差 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 1804—2000) 小結 習題二 第三章 檢測技術基礎 第一節(jié) 檢測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計量器具和測量方法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常用長度量具的基本結構與原理 第四節(jié) 新技術在長度測量中的應用 第五節(jié) 測量誤差和數(shù)據(jù)處理 第六節(jié) 光滑工件尺寸的檢驗(GB/T 3177—1997) 小結 習題三 第四章 幾何公差 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GB/T 1182—2008)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形狀公差 第三節(jié) 形狀、方向或位置公差——輪廓度公差 第四節(jié) 位置公差(基本概念) 第五節(jié) 跳動公差 第六節(jié) 公差原則(GB/T 4249—1996) 第七節(jié) 幾何公差值的選擇 第八節(jié) 幾何誤差的檢測 小結 習題四 第五章 表面缺陷、表面粗糙度及測量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shù) 第三節(jié) 表面結構代號及標注(GB/T 131—2006) 第四節(jié) 表面粗糙度數(shù)值的選擇 第五節(jié) 表面粗糙度的測量 小結 習題五 第六章 光滑極限量規(guī)(GB/T 1957-—2006)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量規(guī)尺寸公差帶 第三節(jié) 量規(guī)設計 小結 習題六 第七章 圓錐的公差配合及測量 第一節(jié)基本術語及定義 第二節(jié) 圓錐公差(GB/T 11334--2005) 第三節(jié) 圓錐角和錐度的測量 小結 習題七 第八章 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 第一節(jié) 滾動軸承的公差等級及應用(GB/T 307.1—2005) 第二節(jié) 滾動軸承公差及其特點 第三節(jié) 滾動軸承與軸及外殼孔的配合 小結 習題八第九章 螺紋的公差配合與測量 第十章 鍵與花鍵的公差配合及測量 第十一章 圓柱齒輪傳動的公差及測量 第十二章 尺寸鏈附錄 部分習題答案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5)體外作用尺寸在被測要素的給定長度上,與實際孔體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與實際軸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徑或寬度,如圖4—6中的dfe。對于關聯(lián)要素,該理想面的軸線或中心平面必須與基準保持圖樣給定的幾何關系,如圖4—6中的dfer,假設圖樣給出了圓柱面的軸線對軸肩A的垂直度公差。Dfe、dfe為內、外表面的體外作用尺寸。 (6)最大實體狀態(tài)、最大實體尺寸和最大實體邊界在尺寸公差范圍內實際要素具有材料量最多時的狀態(tài)稱為最大實體狀態(tài)。該狀態(tài)下的尺寸稱為最大實體尺寸。對孔,最大實體尺寸即其最小極限尺寸;對軸,最大實體尺寸即其最大極限尺寸。尺寸為最大實體尺寸且具有理想形狀的內(對軸)、外(對孔)包容面稱為最大實體邊界。DM、dM為內、外表面的最大實體尺寸。 (7)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和最大實體實效尺寸(以下分別簡稱實效狀態(tài)、實效邊界和實效尺寸) 實際要素處于最大實體狀態(tài)且相應中心要素的形位誤差達到允許的最大(即等于形位公差)的假設狀態(tài)稱為實效狀態(tài)。內(或外)接于實效狀態(tài)下的孔(或軸)、尺寸最大(或最?。┣揖哂欣硐胄螤畹陌菝娣Q為單一要素的實效邊界;內(或外)接于實效狀態(tài)下的孔(或軸)、尺寸最大(或最?。┣揖哂欣硐胄螤?、方向或(和)位置的包容面稱為關聯(lián)要素的實效邊界。實效邊界所具有的尺寸稱為實效尺寸。外表面的最大實體實效尺寸。單一要素的實效尺寸計算式如下: 二、獨立原則 1.獨立原則的含義 獨立原則是指給出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獨立,彼此無關,分別滿足要求的公差原則。即,極限尺寸只控制實際尺寸,不控制要素本身的形位誤差;不論要素的實際尺寸大小如何,被測要素均應在給定的形位公差帶內,并且其形位誤差允許達到最大值。 2.獨立原則的識別 凡是對給出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未用特定符號或文字說明它們有聯(lián)系者,就表示它們遵守獨立原則。 3.獨立原則的應用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按獨立原則給出,總是可以滿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故獨立原則的應用十分廣泛,是確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關系的基本原則。這里僅著重指出以下諸點。 1)影響要素使用性能的,視其影響主要是形位誤差還是尺寸誤差,這時采用獨立原則能經濟合理地滿足要求。如印刷機滾筒(圖4.7)的圓柱度誤差與其直徑的尺寸誤差、測量平板的平面度誤差與其厚度的尺寸誤差,都是前者對功能要求起決定性影響;油道或氣道孔軸線的直線度誤差與其直徑的尺寸誤差相比一般前者功能影響較小。 2)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其某方面的形位公差直接滿足的功能不同,需要分別滿足要求。如齒輪箱上孔的尺寸公差(滿足與軸承的配合要求)和相對其他孔的位置公差(滿足齒輪的嚙合要求,如合適的側隙、齒面接觸精度等)就應遵守獨立原則。
編輯推薦
《職業(yè)教育院校重點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機電類專業(yè)教學用書: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不僅可供高職、中職和技師學院等機電類專業(yè)師生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yè)的教材,并可供機械制造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計量檢測人員及機加工操作者使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