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吳建華,李華 編著 頁數:359
前言
本書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電路原理”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寫的,適合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各專業(yè)“電路原理”或“電工理論基礎”課程的教材。 本書以提高師生教與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編寫而成。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本書合理安排經典內容、傳統ra容與新內容的關系。對于經典內容,本書以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及應用為主線,貫穿全書;在傳統內容的編排上,本書刪繁就簡,力求突出理論與方法中所體現的從“物理現象”到“數學模型及算法”,再到“工程應用’’的電路問題的解決過程;本書還適當增加了新內容,如有源濾波器、計算機仿真分析等,以體現教材的時代特點。本書各章節(jié)的安排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難點分散的原則,采用先“靜態(tài)”(直流電路分析),后“穩(wěn)態(tài)”,再“動態(tài)”的教學體系,便于教學。本書力求做到論述嚴密、深入淺出,各章節(jié)的引言也力求突出問題驅動及前后呼應,并配有豐富的例題及習題,便于讀者自學?! ≡诰帉戇^程中,本書重點強調了以下三個方面。適當強調建立電路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各類元器件(如受控源、互感、理想變壓器、雙1:3網絡和傳輸線等)時,都突出從實際器件的物理概念到建立電路模型的過程,適當體現或重現電路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強調應用電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理想元件的電路模型)分析電路。從第1章引出電路的基本原理后,其后的各章都突出電路基本原理的應用,使學生牢固掌握電路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強調在應用電路的基本原理分析電路問題時,可通過演繹、歸納等手段,得到便于實際應用的分析方法,如一般分析方法(如節(jié)點方程和回路方程的系統編寫法、一階電路的三要素解法等),簡化的分析方法(如互感消去法、三相化單相分析法等),以及等效的分析方法(等效電阻法、戴維南等效電路法等)等,使學生對電路理論有全面、系統的掌握。 本書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適當引入了有實際應用背景或與后續(xù)課程相關的電路實例,開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視野,實現了與后續(xù)課程有效銜接。關于各章的課時安排,本書給出了教學建議,供師生參考。本書的第1、2章由賀立紅執(zhí)筆,第3.6章及附錄A由吳建華執(zhí)筆,第7、8、12章由李華執(zhí)筆,第9-11章由王安娜執(zhí)筆,附錄B由鮑喜榮執(zhí)筆,吳建華負責全書的統籌與協調。本書大綱承蒙清華大學的陸文娟教授審閱,得到了許多寶貴意見,謹致衷心的感謝。
內容概要
本書為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1世紀高等院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系列規(guī)劃教材,內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于2004年制定的“電路原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本書在全面介紹電路原理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引入了有實際應用背景的電路問題,以及與后續(xù)課程有關的電路問題的分析。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線性電阻網絡分析,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分析,三相電路,互感電路與諧振電路,周期性非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分析,線性動態(tài)網絡時域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雙口網絡,非線性電路,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磁路。附錄包括網絡圖論和矩陣形式網絡方程,OrCAD/PSpice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書后還附有習題參考答案。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類(強、弱電)各專業(yè)師生作為“電路原理”、“電工理論基礎”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關科技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前言教學建議第1章 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2 電路基本變量 1.2.1 電流及其參考方向 1.2.2 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3 功率和能量 1.3 耗能元件與儲能元件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容元件 1.3.3 電感元件 1.4 獨立電源和受控電源 1.4.1 獨立電源 1.4.2 受控電源 1.5 基爾霍夫定律 1.5.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5.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6 電阻的聯結及等效變換 1.6.1 電阻串并聯等效 1.6.2 電阻星形和三角形聯結的等效變換 1.6.3 含受控源電路的等效電阻分析 1.7 電源的聯結及等效變換 1.7.1 電源的串聯和并聯 1.7.2 實際電源及其等效變換 1.8 電路基本分析方法舉例 1.8.1 典型電路分析 1.8.2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一第2章 線性電阻網絡分析 2.1 支路電流法 2.2 回路電流法 2.3 節(jié)點電壓法 2.4 替代定理 2.5 疊加原理 2.6 等效電源定理 2.6.1 戴維南定理 2.6.2 諾頓定理 2.7 特勒根定理 2.8 互易定理 2.9 對偶原理 2.10 電路分析舉例 2.10.1 系統化列寫方程分析電路 2.10.2 應用網絡定理分析電路 2.10.3 實用電路分析 習題二第3章 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分析 3.1 正弦穩(wěn)態(tài)響應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 正弦量 3.2.2 相量 3.3 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1 電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3.2 電感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第4章 三相電路第5章 互感電路與諧振電路第6章 周期性非正弦稱穩(wěn)態(tài)電路分析第7章 線性動態(tài)網絡時域分析第8章 線性動態(tài)網絡復頻域分析第9章 雙口網絡第10章 非線性電路第11章 分布參數電路及均勻傳輸線第12章 磁路附錄A 網絡圖論和矩陣形式網絡方程附錄B OrCAD/PSpice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習題參考答案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電路模型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電路是電流的通路,它主要由一些電氣元件或電氣設備聯結而成,能實現能量的傳輸和轉換,或實現信息的傳遞和處理。電路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隨處可見,例如廠礦中各種電氣設備和縱橫幾百公里的電網系統,可實現電能的轉換和傳輸;家用電器中的音響設備、電視機,可實現信號的傳遞和處理。實際電路是由種類繁多的電路元件組成的,這些元件一般可分為電源、 負載和傳輸元件等?! る娫矗菏翘峁╇娔芑虬l(fā)出電信號的設備?! へ撦d:是用電或接收電信號的設備。它把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傳輸及控制器件:是電源和負載中間的連接部分?! ∮捎趯嶋H電路元件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直接對實際電路進行研究會使問題十分復雜。電路理論采用了模型化的方法研究各種實際電路元件及實際電路,通過建立能反映實際電路元件主要物理本質的模型,使問題得到簡化。實際電路元件中發(fā)生的電磁現象主要是電磁能量的消耗現象和儲存現象,這些現象以不同的強度交織在一起,決定了一個實際電路元件的物理特性。如果對這些電磁現象分別建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構造出幾個理想電路元件,那么對于一個實際電器部件,根據其電磁特性,可以用理想電路元件的組合來表示。這樣由理想電路元件構成的電路,稱為實際電路的電路模型。電路模型是以足夠的精度近似地描述實際電路,是對實際電路在一定條件下的科學抽象。顯然,當抽象出的電路模型精度不夠高時,會給實際電路的分析帶來較大誤差?!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