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1949屆

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卡拉漢  譯者:楊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哈佛商學院1949屆》以豐富感人的敘事手法描繪了這群卓越的商界領袖。作者大衛(wèi)·卡拉漢廣受業(yè)內好評,他通過哈佛商學院1949屆畢業(yè)生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友誼和事業(yè)軌跡的刻畫,揭示了他們對美國現代商業(yè)面貌的影響?!豆鹕虒W院1949屆》向我們展示了美國商界風起云涌的時代,這本書寫的不僅是一個班級,這本書寫的是美國的創(chuàng)新的收獲。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序幕
一 開始
1 軍人一代
2 哈佛精神
3 成功滋味
4 快行道
二 機遇之地
5 消費熱潮
6 新式天才
7 駕馭牛市
三 登峰造極
8 新的高度
9 建造帝國
10 危險生活
11 馴化熊市
四 時過境遷
12 睿智的人
13 不明交易
14 全盤收購
五 尾聲 夕陽無限好
譯者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哈佛商學院1949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轉載:
      
      我又讀到了《哈佛商學院1949屆》,英文書名KindredSpirits,直譯該是“志趣相投的那一伙”,又一次感覺到一種興奮,不過,這一次還多了些品味和思考,特別是在這么多年自己也教了MBA,參與過MBA項目管理,接觸過很多MBA,經歷了MBA們的起起伏伏之后,很想把這本書作為MBA們和同行們的一本參考書推薦給大家。
      
      哈佛1949屆MBA出名很早,那是1974年,他們畢業(yè)25周年的時候,被《財富》雜志1974年5月號譽為“令美元失色的班級”,而《時代》雜志則將他們譽為“哈佛最杰出的班級”。那屆畢業(yè)生的45%都是所在公司的CEO或COO,他們的公司年收入高達400多億美元,雇傭人員達到86萬人,而且其中不乏像強生公司、施樂公司等頂尖企業(yè)的總裁,正是他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被視為對“美國夢”的最佳注釋,也成為后來激勵許多有志青年選擇MBA的重要原因。
      
      這一屆為什么這樣成功,粗略的一個原因可以從二次世界大戰(zhàn)來解釋。1941年美國卷入二戰(zhàn),許多適齡青年入伍參戰(zhàn)。1945年戰(zhàn)爭獲勝,政府通過了支持退伍老兵就讀入學的《退伍軍人法案》,很多人選擇了商業(yè)管理學科作為他們深造的方向。1947年,哈佛招收二戰(zhàn)后第一屆MBA,從1萬多份申請信中篩選出2300多份,經過每人30分鐘的面試,招收了大約700名學生入學。當他們在那年10月進到校園時———準確地講,他們并沒有進到哈佛大學的校園,而是來到了查爾斯河的另一側,一個叫做SOLDIERSFIELD的地方,現在是哈佛商學院的院址———比起其他學生,他們不光顯得年紀大些,而且充滿自信,這種自信源于他們浴血拼殺的戰(zhàn)場上,他們覺得與日軍的機槍和德軍的飛機相比,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和他們今后的商業(yè)生活,怎么也算不上可怕:“再也沒有什么能嚇倒你了”的想法在很多同學中都有。91%的同學服過役,70%是軍官,他們在入學前就在血液中注入了這樣的信念:成功來自紀律和奉獻,來自于對伙伴和下屬的信任,也來自于耐心和創(chuàng)造性的冒險,這成了影響他們一生的基本價值。
      
      攢了很久的一屆學生,精華經過了積淀,就像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77、78、79屆中國大學生似的,憋著那么一股勁兒。精疲力竭的艱苦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他們回憶說:“軍隊嚴格的訓練使49屆畢業(yè)生養(yǎng)成了干練的工作態(tài)度,每周的工作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或者比將來任何時候也長”———這是MBA學習應該具有的一種緊張,盡管在我們國內目前很多MBA項目中還很不夠。他們“一門課要求每天有六個小時的閱讀量,而一些雄心勃勃的學生居然還要教授介紹更多的參考書目,班級的學生如此如饑似渴地學習,勁頭就像他們攻占諾曼底和沖繩群島一樣?!?
      
      當然,商學院的兩年絕對不只是給了他們商業(yè)技能的一種訓練。很多49屆MBA都覺得他們在哈佛度過的時光更有人情味和感染力。后來成為強生總裁的伯克1974年回憶說:“商學院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使我們成了彼此心目中重要的人物,他們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碑厴I(yè)后,他們一群一群地合租下公寓,一到周末,一個公寓里頭經常擠滿了幾十個49屆同學,“他們抱怨或夸耀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倍渲幸恍┤?,隨著時間的推移,延續(xù)到30年、40年后,共度了生命中許多重要時刻:參加彼此的婚禮,共同度假,慶祝生日,參加葬禮,共度難關。
      
      這里我想說說他們找工作、換工作的經歷,順便談談“弱聯結的強力量”(StrengthofWeakTies)。美國學者格蘭諾維特則根據交往的頻率、情感的依戀程度、熟悉程度和互惠交換次數等四個指標把人際關系分為弱聯結和強聯結,并發(fā)現了弱聯結對于工作機會和生意機會的重要性。格蘭諾維特對美國社會的勞動力流動問題進行研究,發(fā)現當個人運用他們的私人網絡找工作時,他們更經常或更有效地通過弱聯結而非強聯結得到與之相配的工作機會。我在MBA的課堂上經常請大家讀格蘭諾維特教授的那篇文章,樹立廣泛建立弱聯結的意識。在這本書所講述的不多幾個代表人物中,輕易地,我們就發(fā)現了若干個這樣的鮮活案例。
      
      比如,看看湯姆-墨菲(ABC傳媒帝國的統(tǒng)治者)這個商業(yè)傳奇的關鍵一步。畢業(yè)五年,他在一個日化企業(yè)做到了市場經理的位置,他回憶說“所有的決定都被上司做完了,我已經對自己做的事感到厭煩”。1954年勞工節(jié),他到父母家共度周末,然后參加了某個朋友的雞尾酒會。晚會上有個客人叫弗蘭克-史密斯的小個子禿頂男人,是個投資經理。接下來的對話如下—————
      
      “湯姆,也許你能幫上我?!笔访芩拐f。“什么事?”墨菲回答。原來史密斯想知道墨菲是否知道有人能幫他管理他剛剛收購的一家小電臺。史密斯當時并沒有問墨菲是否對此感興趣,而墨菲其實當時想推薦他的同班同學詹姆斯-伯克來著。后來,史密斯再問的時候,就成了想讓墨菲來干,他說:“如果我們做得好,你可以五年內掙25萬美元。如果我們破產了,你贏得了寶貴的經驗。”
      
      墨菲當時29歲。決定賭一把的墨菲答應了這個他后來評價說“具有超凡魅力的”史密斯。因為單身,他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還不到35歲,他經營的公司換了新名字———大都會電視臺,而且出現了輝煌的前景。他把詹姆斯-伯克的弟弟請來做搭檔,后來成為美國商業(yè)史上有名的上佳配合。
      
      再比如,1955年11月,湯姆-墨菲結婚了,同屆好友杰克-戴維斯參加他的婚禮時遇到了墨菲新婚妻子的兄弟詹姆斯-克羅斯比,一個中西部的商人,邀請杰克擔任正在虧損的瑪麗卡特涂料公司的總裁,那是個管理松散、員工素質不高的公司,上任后,杰克裁掉150人并重組了公司,很快,公司盈利,1959年畢業(yè)10年時,他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報酬。
      
      喜歡數字的盧恩畢業(yè)后從劍橋搭車到紐約,想在華爾街找份工作。他后來回憶說,“路上搭了一輛車,并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司機?!彼緳C聽后,差點把他推下車。司機解釋說他在1928年曾進入華爾街,結果失去了一切!現在他不想看到這個年輕人也毀在這里。不過,最后這位司機還是推薦了一家叫做PEABODY的證券公司給盧恩,而盧恩聽從了他的建議,在PEABODY公司找到了工作,而且覺得還挺不錯。工作之余,他想多花些時間學習。1951年,他參加了哥倫比亞商學院的一場講座,主講者叫做本-格雷厄姆,那種價值投資的理念讓盧恩很喜歡。就在這場講座的聽眾中,盧恩認識了一位格雷厄姆的學生,名叫沃倫-巴菲特,“那個時候你就看得出巴菲特不是尋常人物”。畢業(yè)后巴菲特回到了家鄉(xiāng),一干就是17年,而兩個“一面之交”后并沒有在一起的人,卻成了一輩子的朋友。盧恩60年代的著名成功之一是投資同班同學湯姆-墨菲的大都會電視臺,大掙了一筆;去加州旅行時碰到一位娛樂界的朋友向他吹噓迪斯尼公司,盧恩找到沃爾特-迪斯尼的弟弟,買進迪斯尼股票,后來翻了一番。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跟一個人交流,就是巴菲特。盧恩后來成了共同基金的霸主,巴菲特現在還在山巔,不勞多說。
      
      剛到華爾街的時候,盧恩經常跟MBA同學約翰-夏德在一起。身無分文的夏德借了500美元來到華爾街,跟同學們在一起,讓他奮斗的決心更堅定了。覺得MBA學位基礎上如果再有個律師文憑會在證券行業(yè)更有發(fā)展,于是,已經結了婚的他跟妻子帕特里夏雙雙上了紐約大學的夜校。1972年,夏德被《FINANCE》雜志評為年度投資銀行家,1980年,他成為美國證監(jiān)會主席。1987年,他出資2000萬美元資助哈佛商學院啟動倫理教育計劃,這7年中,許多商業(yè)精英包括哈佛MBA畢業(yè)生都在他的鐵腕下成了階下囚。
      
      夠了,這就是點頭之交、一面之緣的重要性,也是朋友的同事,家人的朋友這些隔著幾竿子才能搭著的人在工作機會和生意機會上的特別意義。
      
      這本書還特別提到了在這一屆學生中,很多人在1974年之前盡管成功,卻始終保持著低調、克制和謙遜的外在風格,這著實讓我想到了《沉靜領導》中的描述。他們如果按照《極客與怪杰》中的劃分,應該都是超過70歲的怪杰中的代表,所以,奉獻、盡職,“做人要厚道”,對于他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是不用費什么思量的。他們大都對家庭非常忠誠,大多數49屆畢業(yè)生都沒有離過婚,“牢不可破的婚姻確實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然,多說一句,他們中,沒有一個是女生,那是那個時代的背景。
      
      在這本書中,很難得的,還有一個可以完整作為危機管理典型案例的,就是第12章“睿智的人”所談到的詹姆斯-伯克,強生從1976到1989年的CEO,他帶領強生走過了1982年9月和1986年2月這兩場泰諾膠囊中毒的風波。這兩場風波和其中處理的重要細節(jié),在這一章中有精彩又豐富的展示。有人說,“沒有其他49屆畢業(yè)生能在聲望和知名度上超過那時候的伯克”,自然,這部分地要歸功于那兩次可怕的事件,他被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CEO之一,事實上,同屆同學們也都認為他代表了他們這代人信仰和遵循的價值觀。
      
      還有必須說上一說的彼得-麥克科洛,施樂公司的CEO,施樂輝煌時期的變革領導者,走動式管理的早期倡導者。我想特別說說書中多次提到麥克科洛的一大特點。盡管管理著這么大、發(fā)展那么快的一個公司,他很少在辦公時間之外或者周末工作,而且每年都要用6-8周的時間休假,他說他需要“時間來思考”。每次遠行靜修歸來,他總是會帶回許多新的想法。在哈佛念書的時候,他就說過永遠不會讓自己太辛苦,具體表現在最小限度的學習和最大限度的聚會;后來的職業(yè)生涯中,他也確實比較完美地做到了家庭生活和事業(yè)發(fā)展之間的平衡,表現在航海、滑雪、旅行以及與妻子和上大學的孩子們共度的美好時光上。在我們聽聞一位又一位忙碌的商業(yè)人士過早離世的今天,呼喚《溫和激進領導》的同時,實在有必要分享麥克科洛1979年講的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個年輕人,我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睡醒的時候發(fā)現自己有的只是視野,可能掙了很多錢,但除此之外一無所有??赡苣阋呀浥辶松眢w,疏遠了親人,沒有時間娛樂。然后,你可能根本沒有力氣去做你想做的事”;還有他頗有些徹悟的見地,“當你深陷商海面臨很多問題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就是世界的全部,但有時我夜里開車回家,又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我想,即使施樂今晚就此消失,股東會難過,員工會失業(yè),但基本上這個世界并不會因此而不同”。
      
      我們無法奢望一個學校的一屆學生帶給這個世界很多,哈佛商學院1949屆已經做了太多;我們無法奢望一本書能夠帶給我們的感受超好,《哈佛商學院1949屆》已經做得夠好。
  •   一群偉大的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偉大的經濟時代。如果再和同時代的中國對比,則絕對讓人百感交集。
  •   剛開始讀就已經感受到他們不俗的魅力了!
    年輕人的血液總能被凡此種種鼓動的劇烈翻滾,沸騰!
  •   這個書評,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斌寫的。
    寫書評的時候,他還是院長助理。
  •   這個書評很強大啊。尤其是看到那個弱聯接的強力量,讀過以后果然覺得很有道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