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0-1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Stephen H.Kan 頁數(shù):293 譯者:王振宇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詳細論述了軟件質量工程中的基本問題和技術,除軟件度量、軟件可靠性模型和程序復雜性的模型和分析外,還討論了過程中度量、缺陷排除有效性、顧客滿意度等問題。理論、技術和實例的結合是本書的顯著特點,書中有許多來自IBM、摩托羅拉等軟件工程實驗室的例子。通過這些實例,讀者可進一步了解如何把書中所講的理論和技術用于實際工作中,以測量和改進整個軟件開發(fā)過程的質量。
作者簡介
StephenH.Kan博士,ASQC資格認證的質量工程師和資格認證可靠性工程師,是AS/400產(chǎn)品開發(fā)中質量管理過程的過程經(jīng)理。從1988年AS/400的最初發(fā)布版本起,他就已經(jīng)成為其軟件系統(tǒng)的軟件質量活動的中心人物。
書籍目錄
譯者序序前言第一章 什么是軟件質量 1.1 質量:大眾化觀點 1.2 質量:專業(yè)觀點 1.3 軟件質量 1.4 全面質量管理 1.5 小結 參考文獻第二章 軟件開發(fā)過程模型 2.1 瀑布開發(fā)模型 2.2 原型法模型 2.3 螺旋模型 2.4 迭代式開發(fā)過程模型 2.5 面向對象開發(fā)過程 2.6 凈室方法學 2.7 缺陷預防過程 2.8 過程成熟度框架和質量標準 2.9 小結 參考文獻第三章 測量理論基礎 3.1 定義操作式定義和測量 3.2 測量級別 3.3 幾種基本測量 3.4 可靠性和有效性 3.5 測量誤差 3.6 小心對待相關性 3.7 回果性準則 3.8 小結 參考文獻第四章 軟件質量度量 4.1 產(chǎn)品質量度量 4.2 過程中質量度量 4.3 軟件維護的度量 4.4 度量程序的例子 4.5 收集軟件工程數(shù)據(jù) 4.6 小結 參考文獻第五章 在軟件開發(fā)中運用七種基本質量工具 5.1 七種基本工具 5.2 檢查表 5.3 圖 5.4 直方圖 5.5 運行圖 5.6 散布圖 5.7 控制圖 5.8 因果圖 5.9 小結 參考文獻第六章 缺陷排除有效性 6.1 文獻評述 6.2 缺陷排除有效性的更精密觀察 6.3 缺陷排除有效性的質量計劃 6.4 階段缺陷排除的成本效益 6.5 小結 參考文獻第七章 Rayleigh模型 7.1 可靠性模型 7.2 模型 7.3 基本假設 7.4 實現(xiàn) 7.5 可靠性和預測有效性 7.6 小結 參考文獻第八章 指數(shù)分布和可靠性增長模型 8.1 指數(shù)模型 8.2 可靠性增長模型 8.3 模型假設 8.4 模型評價標準 8.5 建模過程 8.6 測試壓縮因子 8.7 小結 參考文獻第九章 質量管理模型 9.1 模型框架 9.2 PTR模型 9.3 PTR出現(xiàn)/積累預測模型 9.4 可靠性增長模型 9.5 模型評價標準 9.6 過程中度量和報告 9.7 正交缺陷分類法 9.8 小結 參考文獻第十章 復雜性度量與模型 10.1 代碼行 10.2 軟件科學法 10.3 圈復雜法 10.4 語法構造 10.5 結構度量 10.6 模塊設計度量的實際例子 10.7 小結 參考文獻第十一章 顧客滿意度測量和分析 11.1 顧客滿意度調查 11.2 分析滿意度數(shù)據(jù) 11.3 對公司的滿意度 11.4 多好才是足夠好 11.5 小結 參考文獻第十二章 AS/400軟件質量管理 12.1 AS/400軟件質量管理系統(tǒng) 12.2 AS/400 SQMS結構部署和測量 12.3 小結 參考文獻第十三章 總結性評論 13.1 數(shù)據(jù)質量控制 13.2 從軟件度量程序開始 13.3 軟件質量工程建模 13.4 軟件開發(fā)中的統(tǒng)計過程控制 13.5 測量與未來 參考文獻索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