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作者:【英】莎拉?布魯爾,【英】亞歷克斯?卡汀 頁數(shù):252 字數(shù):165000 譯者:白云云 等
Tag標簽:無
前言
今天,隨便步入一家大眾書店,幾乎都會有琳瑯滿目的育兒書籍映入眼簾——從沉甸甸的兒童教科書到輕便的育兒口袋書,從個人兒時趣事到兒童發(fā)育特定領域的專著,應有盡有。這些書固然重要,然而《寶貝,你在想什么》卻獨具特色。本書集中研究了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2~12歲,它將帶你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見其所見。不僅如此,本書的獨到之處還在于集中研究了兒童發(fā)展的六個領域,這些也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薈萃兒童發(fā)展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觀察描述,本書對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參與《寶貝,你在想什么》的創(chuàng)作,始終讓人激情澎湃。這一項目的創(chuàng)意最早源于Wall to Wall電視臺。繼以孩子的視角表現(xiàn)嬰兒成長的系列節(jié)目《寶貝,是你》獲艾美獎之后,電視臺希望深入挖掘這一題材。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和人的認識是如何發(fā)展的?嬰兒期和成年期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 孩子的認知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2~12歲之間會發(fā)生驚人的變化。蹣跚學步小孩的思考能力十分驚人,當然與成人相比還非常有限;但到了12歲左右時,孩子的思考能力就足以和成人相媲美了。這10年中。孩子的認知能力提高幅度非常之大,超過了人生中的任何其他階段。同樣,這10年中,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發(fā)生極大變化。短短10年間,孩子從蹣跚學步、牙牙學語、不懂交朋友的“花蕾”,成長為獨立思考、八面玲瓏的“萬事通”少年。重申一次——人生中再沒有哪個階段,社交能力會變化得如此之大! 繼《寶貝,是你》之后,世界著名的認知發(fā)展專家——安妮特·卡米洛夫-史密斯再次同意擔任《寶貝,你在想什么》系列節(jié)目的顧問。Wall to Wall電視臺《寶貝,你在想什么》系列節(jié)目創(chuàng)作團隊,特別是制片人路易絲·羅塔、助理制片人羅斯·黛和研究員安迪·布朗開始緊鑼密鼓地策劃節(jié)目。他們認為,節(jié)目應該對社交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領域的研究成果兼收并蓄——這兩個領域正是我的專長。同時,我對這兩個領域之間的聯(lián)系也頗感興趣,這點就更重要了。孩子并不是在真空中思考的,而是從一出生就受到他人的影響。當然,如果沒有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學習能力,社交能力也無法發(fā)展。所以,雖然許多教科書把社交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講成是兩個互相獨立的領域,但兩者實際上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 于是,我遵從安妮特·卡米洛夫一史密斯的建議,參與了這個項目。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天下午電視臺制片團隊的幾名成員來到我辦公室,向我咨詢一些難題時,這個項目就算展開了。到底什么是讀心能力?為什么孩子不會說善意的謊言?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對道德有所了解?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結交真正的朋友?我原來設想的一次簡短會晤,卻開啟了一項長久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隨著系列節(jié)目的進展,我們把初期的一連串建議凝練成六個課題。每個課題各制作成一集節(jié)目,即本書的一章。為了避免性別、種族、宗教或文化的影響,從本質(zhì)上揭示兒童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路易絲及其團隊把重點放在了兒童發(fā)展的關鍵10年中的關鍵問題。例如,理解他人及其行為;學會撒謊;知道性別及其重要性;以錯綜復雜的方式思考;了解人的生命周期:成長為獨立自主的成人。當然,兒童發(fā)展的其他方面也很重要,但本書研究的這六個領域人皆有之,是其他方面發(fā)展的基礎。 這些方面的發(fā)展規(guī)律雖然具有普遍性,但我認為還是應該強調(diào)一下因人而異這一點的重要性。人類發(fā)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這是人類的固有屬性,也是我們得以生存、繁衍和進化的基礎。在《寶貝,你在想什么》中,各個發(fā)展階段的年齡只是大致取平均值。一部分孩子可能略早達到某個階段,而另一部分孩子則可能稍晚些,這兩種情況均屬正常。與此類似,每個孩子的各個發(fā)展階段所處的年齡也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的發(fā)展順序則是一致的。例如,一些孩子在會走路之前要爬幾個月,而有些孩子則幾乎跳過爬這個階段,直接就學會了走,但沒有哪個孩子先學走后學爬。 在我看來,選這六個課題實屬大膽的開創(chuàng)之舉。這些課題相當復雜,即便是一些兒童發(fā)展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未必能完全吃透。然而,Wall to Wall電視臺竟然下決心要通過電視媒體和配套書籍,清晰展現(xiàn)和解釋這些概念——他們成功了! 《寶貝,你在想什么》系列節(jié)目和本書背后付出了大量心血。制片人路易絲精力充沛,羅斯和安迪的激情和果斷同樣感人,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全心投入,不勝枚舉。他們曾經(jīng)多次致電、致信于我,要么為了澄清一個觀點,要么為了了解更多資料,要么為了提出更難的問題!在此,特別應當提一提羅斯,她提出了像“記憶力到底在哪里”“你能告訴我人們一分鐘有多少個想法”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學術界至今也無入真正知曉——點滴細節(jié)體現(xiàn)了《寶貝,你在想什么》創(chuàng)作團隊付出了幾多艱辛、幾多耕耘! 為了打造真正一流的系列節(jié)目,項目團隊成員加班加點地自學了大量的兒童心理學課程,遠遠超過了我希望我的學生在一年內(nèi)所學的內(nèi)容。六集30分鐘的系列節(jié)目也是長期跟蹤、長期拍攝的結果。在抓拍一個孩子自然表現(xiàn)的鏡頭時,攝制組竟然為了短短10秒的片斷,耐心試拍多達25次! 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有限、內(nèi)容有限,相形之下,這本書的內(nèi)容則更為翔實。本書還從廣大家長、孩子的問卷調(diào)查中收到了大量有益的反饋信息,這點極其重要。在安妮特的協(xié)助下,Wall to Wall電視臺向200多位家長發(fā)出了詳細的問卷調(diào)查表,詢問孩子的發(fā)育狀況,收集孩子的趣聞軼事,用于舉例說明書中所涉課題。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家長和孩子有在倫敦、邁阿密、佛羅里達招募的志愿者;有從學校、托兒所、診所甚至童裝店內(nèi)發(fā)布廣告招募的志愿者;還有一些是《寶貝,是你》的影迷。倫敦市的三所學?!咸劓?zhèn)的里爾學校、海格特的圣邁克爾學校和倫敦美式學校也參與了問卷調(diào)查。 最后,作者莎拉.布魯爾精心篩選了家長的發(fā)言,悉心整理電視臺多名調(diào)研人員堆積如山的筆記,不斷刪改劇本,最終形成了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莎拉具有豐富的健康和兒童類書籍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但寫作本書所花的時間在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則當屬首屈一指。作為本書的顧問,為了向讀者呈現(xiàn)最清晰的視野,我對本書進行了編輯和完善,并為此倍感榮幸。本書不僅面向廣大家長,而且面向相關專業(yè)的師生,及所有對兒童發(fā)展研究感興趣的人。曾經(jīng)少年,盡享此書! 亞歷克斯·卡汀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讓父母與孩子感同身受的書
本書帶你重溫童年時代,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見其所見。
這是一本讓你對童年時代有全新認知的書
本書關注人生旅途的最初10年:2~12歲的心路歷程。
集中研究兒童發(fā)展的6個領域:
?讀心能力、撒謊能力、思考能力、
?性別認知、生命認知、獨立能力。
這是一本頗為理性又讀來輕松的書
書中記載了從幼童到成人這一心路歷程中的每個重要里程碑,生動展現(xiàn)了孩子獲取步入成人世界闖蕩生活必備能力的方式方法。
娃娃的心是這樣煉成的
從一個物我渾然兩不知的小嬰兒,成長為羽翼豐滿諳心術的小大人,闖蕩生活、掌控人生的必備能力——讀心術,是在孩提時代煉成的。
作者簡介
莎拉?布魯爾博士,英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多家媒體撰稿人。著有近50種健康及親子類圖書。作品普遍受好評,并多次獲獎。
亞歷克斯?卡汀博士,英國雷丁大學發(fā)展心理學講師,主要致力于兒童早期認識發(fā)展研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小小讀心者
讀心能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能力。乍一聽似乎比較復雜,甚至有點玄乎,不過我們確實無時無刻不在下意識地使用這種能力。
01 渾然一體的我
孩子發(fā)展為社會性個體的第一步,是認識到自己與他人是相互分離的個體。6個月大時,孩子自我意識的火花開始迸發(fā)。到2歲時,孩子的自我認識能力發(fā)育成熟。
02 自我情感萌發(fā)
滿1歲時,孩子至少表現(xiàn)出六種重要的情感,即:喜、驚、哀、怒、懼、厭。尷尬和嫉妒大約在18~24個月大時出現(xiàn);驕傲、羞愧和內(nèi)疚則大概在36個月大時出現(xiàn)。
03 知己尚不知彼
2歲時,孩子具備了明顯的自我意識,但仍然意識不到別人也有“自我”。這時孩子的言行舉止看似十分自私,但心理學家認為事實并非如此。
04 只有自我角度
孩子雖然有了自我意識,但仍然認為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樣。在這個年齡段,孩子還不知道從其他角度看問題,因此更想不到換個角度看問題。
05 自說自話,平行游戲
2歲的孩子還不能共同玩耍,他們只是在別人旁邊玩耍,心理學家稱之為“平行游戲”。他們尚無法與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
06 假裝能力,換位思考
到3歲時,大部分孩子都具備了嫻熟的“假裝能力”,知道可以將現(xiàn)實掌控于頭腦之中。這一時期,孩子在讀心能力發(fā)展之路上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07 初具讀心能力
讀心能力的發(fā)展是漸進式的,孩子不會出現(xiàn)突然之間什么都懂的“靈光一現(xiàn)”時刻。一般來說,孩子在3~4歲時就具備了讀心能力。
08 開啟全新世界
6~7歲時,孩子開始發(fā)展同時讀懂多人心思的能力,從而形成更大的讀心網(wǎng)絡。具備讀心能力后,孩子的友誼也有了全新意義。
09 也有消極一面
現(xiàn)在,孩子可以隨心所欲地以消極或積極的方式應用讀心能力。他們通過掌控別人的想法,或者故意讓人傷心,或者想盡辦法討好別人。
第二章 撒謊游戲
撒謊確實是一種重要能力,孩子必須學會合理地利用這一能力。很顯然,如果孩子學不會適當撒謊,他們以后就會變成社會生活的棄兒。
01 人之初,性習得
孩子剛出生時并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然而,孩子很快就意識到,“好”行為會受到表揚或善待,而“壞”表現(xiàn)會遭到反對或責備。
02 引注意,避麻煩
2~3歲時,孩子開始玩弄是非觀念,經(jīng)常試著推脫責任。對2歲孩子來說,這種行為只是為了避免麻煩,而不是把過錯歸罪于他人的故意欺騙行動。
03 學規(guī)則,明事理
到3歲時,大部分孩子已經(jīng)開始形成對好或壞行為的認識。在這個發(fā)展階段,孩子似乎會故意做錯事,以此來考驗成人定下的規(guī)矩。
04 愛幻想,非謊言
3~4歲的孩子還分不清“幻想”與“謊言”之間的細微區(qū)別,他們常?!翱浯笫聦崱被蛘呓o現(xiàn)實賦予不同的“版本”。
05 學騙人,試對錯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嘗試不同的謊言和行為。反復試錯和成人教誨可以幫助孩子知道什么行為是好的或被認可的,什么行為是壞的或不被容忍的。
06 懂道德,守規(guī)矩
4歲時,孩子已經(jīng)學會“撒謊”,但他們還不知道“謊言”“小謊”和“善意謊言”的區(qū)別。4~6歲時,孩子還不能理解道德也存在灰色地帶。孩子如果看到有人違反這些規(guī)則,他們就會對其予以批評。
07 撒小謊,巧變通
孩子極其黑白分明的道德思考方式現(xiàn)在發(fā)展了,容許存在一些灰色地帶。他們逐漸意識到,善意的謊言有時在社交場合也可以接受。
08 善撒謊,漸成熟
發(fā)現(xiàn)善意的謊言和學著玩撒謊游戲是兒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意味著孩子現(xiàn)在知道別人也有自己的需求,并能在特定時間隱瞞或偽裝自己的真實情感。
第三章 男女之別
我們在看世界時往往戴著“性別色彩”眼鏡,這影響了我們的言行舉止、思考方式和待人接物。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慢慢會知道與性別有關的社會規(guī)則。
01 性別意識,先天還是后天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會對特定性別行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生理學差異會影響到行為。與此同時,成人對待男孩、女孩的方式也存在明顯差異。
02 男孩女孩,性別僅是標簽
幾乎孩子一學會說話,就能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這并不是說2歲孩子知道性別的真正含義。在這個階段,男孩或女孩這個詞只是個標簽。
03 男女有別,性別界限分明
到3歲時,孩子對性別的真正含義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知道了“男孩做什么”和“女孩做什么”的規(guī)則,努力在男孩與女孩之間劃出清晰的界限。
04 模仿成人,性別角色學習
模仿,尤其是成人對孩子模仿行為的態(tài)度,微妙地促進了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教他們學會了與自己性別相符的行為方式。
05 裝扮可改,性別恒常不變
4歲時,孩子仍不能完全理解性別的恒常性,以為換性別像衣服那么容易。比較生殖器官的差異,是孩子認識性別本質(zhì)和恒久性的最后一步。
05 性別隔離,喜歡同性玩伴
性別隔離最早出現(xiàn)在2歲時,通常在3歲時就已形成。4歲時,孩子與同性孩子交往的時間大約是與異性孩子交往時間的3倍,到6歲時則是11倍。
06 角色互換,性別規(guī)則變通
到7歲左右,孩子會認識到自己以往理解的性別規(guī)則并非一成不變,女孩可以做通常認為是男孩該做的事,男孩也可以做女孩該做的事。
第四章 思考能力
我們應用已經(jīng)記憶的信息,加以思考,形成新的結論和觀點,這就是思考能力。這是人類優(yōu)于地球上所有其他物種的一種能力。
01 積極探索
02 開始思考
03 符號世界
04 未雨綢繆
05 探尋未知
06 推理萌芽
07 數(shù)學概念
08 運用理論
09 抽象思維
10 靈活思考
第五章 生命周期
成人當然知道生命自有定數(shù),人人都在從搖籃走向墳墓的路上。但孩子在心智發(fā)展到相應水平之前,還不能完全理解生命和死亡等概念。
01 最初直覺
02 活在當前
03 時間概念
04 馬上滿足
05 理解生物
06 生生不息
07 認知死亡
08 生命周期
09 認知生命
10 縱觀人生
第六章 獨立自主
在獨立自主之前,孩子必須樹立自我意識,學會照顧自己,培養(yǎng)和鍛煉適應社會所需的能力,學會用成人的行為規(guī)則來規(guī)范自己。
01 獨立第一步
02 我要自己做
03 可怕的兩歲
04 獨立性增強
05 挑戰(zhàn)新極限
06 掌握讀心力
07 隱私的需求
08 守游戲規(guī)則
09 個人責任感
10 追求理想我
11 獨立的人生
章節(jié)摘錄
01 渾然一體的我 新生兒與人交流的能力十分有限,他們幾乎與世隔絕。這也正是我們?nèi)松猛镜钠瘘c——全然不知道自己有思想,更不知道周圍還有無數(shù)的人。新生兒似乎還沒有個體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哪些是他人。在剛出生的孩子看來,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也是其他人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孩子發(fā)展為社會性個體的第一步,是認識到自己與他人是相互分離的個體。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孩子就開始知道我們都是人,是相互影響但又完全獨立的個體。孩子出生時,并不是白紙一張,不過要想在成人的世界里生存,還必須不斷學習和培養(yǎng)思維能力。孩子天生就具備一些了解外界和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從一開始就處在了讀心能力階梯的第一二級。嬰兒能夠認出自己的同類,例如:聽到動物幼崽叫如雞鳴犬吠時,寶寶并沒有反應;但如果聽到另一個嬰兒哭時,寶寶就會有所反應,好像自己也不高興一樣,此時,如果不加以撫慰或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他(她)也會哭,至少看起來有點悶悶不樂。這種先天的共哭反射,有時被稱為“傳染性哭”,這正是醫(yī)院產(chǎn)房的育嬰?yún)^(qū)哭聲不止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很小時,即出生幾個月內(nèi),就能辨別成人的臉和小孩的臉。有趣的是,他們還能認出其他嬰兒,對其他嬰兒的關注要比對大孩子和成人更多。目前,心理學家尚不確切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也許是同類相識吧!即孩子在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之前,天生就能認出與自己最相似的人。 不過,孩子很快就開始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6個月大時,自我意識的火花進發(fā)了,孩子這時候具備了與周圍的人、玩具和環(huán)境交流的豐富經(jīng)驗。這種現(xiàn)象在雙胞胎的父母眼里尤為明顯,看看下面的例子。 羅曼和薩凡爾剛出生時,如果一個孩子哭了,我們必須趕在另一個孩子哭之前把他抱起來。他倆太容易相互感染了。他們6個月大時,情況稍微有些好轉。除非他倆都餓了,該喂奶了,否則如果一個哭,另一個只是滿臉狐疑地看著他,不再跟著哭。 不斷增長的自我意識可以用鏡子來開發(fā)。在3個月大之前,嬰兒對自己和他人的模樣不太感興趣。大約4個月大之后,嬰兒就開始>中著鏡子里的玩具或人笑,還伸手去抓,因為他(她)還不清楚自己看到的僅僅是影像而已。到了10個月時,如果從鏡子里看到藏在身后的玩具,嬰兒就知道轉身去拿。不過這時候他(她)好像還不認識自己,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鼻子或額頭上有污點時,還不知道摸鼻子或額頭。 大約18個月時,孩子好像才能認識自己的模樣。這一點從孩子臉上偶然沾了油漆點后照鏡子時的表現(xiàn)就能證明:假定孩子不認識自己,就會伸手去摸鏡子,根本不知道油漆點就在自己臉上。然而,到18個月大時,孩子就會摸自己的臉,找到在鏡子里看到的油漆點。這說明他(她)的確已經(jīng)認識自己的模樣。到2歲時,自我認識能力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當2歲大的小孩在照鏡子時,如果有人問鏡子里是誰,他(她)馬上就能答出自己的名字。到了這個年齡,孩子也能準確地從照片中找到自己,開始喊“我”“我”。此時,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我意識,這點毋庸置疑。 02 自我情感萌發(fā) 自我意識在孩子的社交生活和情感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滿1歲時,孩子對直接接觸的世界至少表現(xiàn)出六種重要的人類情感,即:喜(如玩捉迷藏時)、驚(如受到驚嚇時)、哀(如獨自一人時)、怒(如心愛的玩具掉了,撿不起來時)、懼(如見到陌生人或聽到吵鬧聲時)、厭(如嘗試一種不喜歡的新口味時)。這些情感,雖然只是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直接反應,但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和自我意識的提高。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孩子逐漸能夠體驗和表達一些更為復雜的新情感,比如尷尬、驕傲、羞愧、內(nèi)疚和嫉妒。這些復雜的情感都以自我意識和自主感的發(fā)展為基礎,分別反映了自我意識的增強或受傷害。一旦孩子開始體驗到嫉妒或驕傲等比較復雜的情感時,他(她)就能在考慮自己時顧及他人。 P4-7
編輯推薦
今天,隨便步入一家大眾書店,幾乎都會有琳瑯滿目的育兒書籍映入眼簾——從沉甸甸的兒童教科書到輕便的育兒口袋書,從個人兒時趣事到兒童發(fā)育特定領域的專著,應有盡有。這些書固然重要,然而莎拉·布魯爾、亞歷克斯·卡汀所著的《寶貝你在想什么(2-12歲孩子內(nèi)心世界獨家透析)》卻獨具特色。本書集中研究了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2~12歲,它將帶你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見其所見。不僅如此,本書的獨到之處還在于集中研究了兒童發(fā)展的六個領域,這些也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薈萃兒童發(fā)展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觀察描述,本書對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