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詹羅九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詹羅九 頁數:324
內容概要
《書香·茶香》上篇是回憶錄,下篇是札記,都分別寫了前言。這里要補充說明的是“回憶錄”不是“實錄”,多是腦子里存儲信息的“再輸出”,其中有史料可查的多查對了,僅僅憑回憶撰寫的,時間、地點即可能有誤,甚至張冠李戴。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竹筒倒豆子”,腦子里“存儲”的都“下載”了,有錯無假。至于是善、是惡,是美、是丑,歷史是一桿“公道秤”。
作者簡介
詹羅九,1936年生,男,安徽黟縣人。1960年安徽農學院茶業(yè)系畢業(yè),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安徽農業(yè)大學茶業(yè)系制茶教研室主任、商貿教研室主任、安徽農業(yè)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講制茶學、茶葉經營管理、統(tǒng)計學、經濟學、制茶研究法等課程。參編有《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茶業(yè)卷》、《中國茶經》、《中國茶葉大辭典》;合編有高等農業(yè)院校教材《茶葉經營管理》(主編)、《中國名茶志》(總體策劃、副主編、安徽卷主編)、《中國茶文化大辭典》(主編之一);合著有《名優(yōu)茶開發(fā)》(主筆)、《中國茶業(yè)經濟的轉型》(主筆)、《名泉名水泡好茶》(臺灣繁體版為《好水泡好茶》,主筆),專著有《炒青綠茶-鮮葉》、《炒青綠茶-技術條件》、《無夢茶山行》、《茶旅春秋》。自1984年開始先后參加或主持了安徽十多品目名優(yōu)綠茶恢復開發(fā)研究。2000年退休?,F為安徽天方茶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天下國茶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書籍目錄
序 上篇 回憶錄 前言 一、往事 1.故鄉(xiāng)啊故鄉(xiāng) 2.江淮農村印象——1964-1966年參加農村“四清”運動的回憶 3.佳茗似佳人 可遇不可求 4.中國茶區(qū)行蹤和對茶業(yè)的感悟 5.我為老師們評職稱 6.房子 7.孩子 8.票子 二、親情 1.媽媽的印象 2.我的父親 3.父輩們 4.西坑外婆家 5.石山外婆和舅舅們 6.我的姑媽和表弟 7.大妹和妹夫 8.艾芝 9.繼母 三、人生 1.童年的回憶 2.中學生活 3.大學四年 附錄:人生的一段真實記錄——1958年下放勞動日記 4.進入社會 5.“文革”十年 6.我的學術春天 下篇 札己 前言 四、讀書 1.已知的未知——讀《未知主導這個世界》(《讀者》2008年18期)有感 2.儒教和“文革”——解讀任繼愈 3.智商教育就業(yè) 4.茶業(yè)經濟的特質——讀《祁門紅茶業(yè)經濟之研究》 五、說茶 1.書香?茶香——中華茶文化講座之三 2.仙寓情思 3.祁門紅茶——中國紅茶后起之秀 4.我說霧里青 5.茶的風味 6.中國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簡介 7.茶葉消費文化——中華茶文化講座之四 8.岳西翠蘭茶?序 9.對話詹羅九:在“知其所以然”中破局——對7萬家茶場與一家立頓的再思考 10.關于茶業(yè)經濟和茶文化問題——兩位好事茶人的對話 11.仙寓山中生態(tài)茶 12.太平猴魁的“奇跡” 六、游記 1.鼓山游記 2.錢江外灘遐想- 3.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 4.奧運(2008)北京行 5.武夷山旅行日記 6.徽杭四日 7.與北京大學師生的茶文化交流 8.金陵茶緣 9.大江南北六月天 10.武漢探親記 11.一夢到中州會友“和茶趣” 12.新春到太平規(guī)劃茶產業(yè) 13.三月到十字又上敬亭山 14.昌瑞山麓清東陵 15.重陽登高游處嶺 16.以茶會友南京游 七、雜感 1.多元社會與社會和諧 2.我說投機 3.我看GDP 4.熟人社會 5.古徽州的山村風水文化 6.寫作三件寶 7.學會用電腦寫文章 8.少上網多讀書勤寫作 9.光頭是我的名片 10.我騎電驢 11.吳覺老是個茶人 12.還歷史一個真實 13.勺園往事 14.文理分科與素質教育 15.“過學死”與教育制度改革 16.胃 17.大山村的農民朋友 18.學者李誠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1.故鄉(xiāng)啊故鄉(xiāng) 我是一個黟縣人,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靄山林川(詹家)一個農民家庭。大學畢業(yè),終生從教,2000年退休后,仍偏好讀書寫作,且樂此不疲。寫回憶錄主要是享受寫作過程的快樂,留下的文字有無價值,倒是無足輕重。 1953年離開故鄉(xiāng),去祁門、屯溪、合肥讀書,其后回到黟縣的次數和時間十分有限,50多年了,人生之旅已過古稀,但是,鄉(xiāng)音未改,鄉(xiāng)情尤濃。而童年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山水、人文、世事,有的忘了,有的模模糊糊似是而非,也有的過了半個多世紀仍記憶猶新。 下面的回憶是從個人視角出發(fā)的記述,字里行間,還夾雜有一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議論,其內容缺乏史料考證的嚴謹性,不是鄉(xiāng)土人文的社會學研究,不具有學術價值。至于事實錯誤,觀念陳舊,也就在所難免了。 (1)漁亭鎮(zhèn)和漁黟古道 古徽州的主要地理區(qū)劃為新安江流域,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決定了屯溪盆地為徽州社會的中心地帶。東達浙江杭州,西抵江西浮梁(景德鎮(zhèn)),是一條東西向的大通道。漁亭是屯溪到江西必經之地。 發(fā)源于城北拜年山以東的漳水(橫江),自北向南,流過碧山、碧陽、石山,至漁亭,折向東流,直下屯溪。木船沿新安江航道可直達漁亭,兒時在漁亭上游的石門坦還曾見過木船的蹤影呢! 漁亭鎮(zhèn)有“七省通衢”之稱,一條是向西南經祁門鳧溪口、休寧流口、鶴城到江西浮梁(景德鎮(zhèn))。在漁亭南出的大道上,兒時還見過一座跨路青石門洞,上方就刻有“七省通衢,,四個大字,現時早已蕩然無存了。小鎮(zhèn)西出10里,就是與黟祁接壤的楠木嶺,莫看其海拔不足200米,卻是新安江與閶江的分水嶺。 鴉片戰(zhàn)爭以前,廣州是唯一對外通商口岸,歙休諸縣的茶貨,逆水西上,至漁亭上岸,挑過楠木嶺,人閶江,出鄱陽,走贛江,翻越南嶺,再入北江達廣州?;詹柰赓Q鼎盛時期,漁亭泊岸商船齊列,漁亭街巷挑夫濟濟,商賈云集,市井熱鬧。只是鴉片戰(zhàn)爭(1840)后,上??诎堕_通,這條運茶商路才逐漸萎縮。尤其是1957年漁黟公路通車后,漁亭才逐漸冷落到今日的這般地步。但是,慈張公路、漁黟公路和皖贛鐵路,使?jié)O亭這山區(qū)集鎮(zhèn)之今日,仍保持幾分區(qū)位優(yōu)勢。 古代黟縣只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古驛道——寧(國府)池(州府)古道。古道從休寧進入,經界首、漁亭、英川、石門、桃源洞、棧閣嶺、西遞鋪、石山、古溪、江村、北莊、嶺下、嶺頭、宏村、盧村、羊棧嶺、榧樹下、扁擔鋪,到青陽大通。自古人員物資進出主要是漁黟通道。舍棄翻山越嶺,從棧閣嶺逆橫江峽谷,直達石山,是清初才開通的路線。
編輯推薦
《書香?茶香》是由農業(y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