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

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作者:李平蘭,賀稚非 主編  頁數(shù):251  字數(shù):392000  

內(nèi)容概要

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學科領域,而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是微生物學建立和發(fā)展的基礎,
曾為整個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過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同時也是生物工程技術的核心和主體。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極大地豐富了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的內(nèi)容,并將其推向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而微生物學實驗也廣泛地滲透到了現(xiàn)代生命科學的各個分支領域,不斷發(fā)揮著它的獨特作用。
因此,微生物學實驗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實驗。
為了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更為迅猛發(fā)展的需要,迎接微生物學迅速向分子生物學水平和微生物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社會培養(yǎng)微生物領域的高素質(zhì)科技人才,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的基礎上,評選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教材作為“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而《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就是其中的一本。本教材在“十五”期間與江漢湖主編的《食品微生物學》相配套,很好地服務了全國各高校的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此次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的修改與完善。
本教材針對食品微生物學是多學科組成的特點,分析總結了以往開課內(nèi)容及效果,適當刪除了某些已經(jīng)淘汰、過時或不太重要的實驗內(nèi)容;集中或改變一些原來分別在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食品微生物學、發(fā)酵微生物學、衛(wèi)生微生物學和發(fā)酵食品學中單獨開設的小實驗,編寫成系統(tǒng)、連貫、實踐性強、教學效果較好的實驗系列;
同時增加了一些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與食品加工、保鮮及安全關系較為密切的相關微生物的檢測以及具有某種益生功能特性微生物菌株選育的內(nèi)容;此外,還增加了一些現(xiàn)代分子微生物學的實驗方法與新技術,力求做到既避免與理論教材脫節(jié),又能啟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我們希望通過微生物學實驗讓學生驗證理論,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過的知識,熟悉和掌握微生物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啟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書籍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守則
  第一部分 食品微生物學基礎實驗技術
 實驗1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實驗2 電子顯微鏡樣品的制備及使用
 實驗3 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實驗4 細菌特殊結構的染色
 實驗5 放線菌的形態(tài)觀察
 實驗6 酵母菌形態(tài)的觀察及死活細胞的鑒別
 實驗7 霉菌形態(tài)的觀察及郝氏霉菌計數(shù)法
 實驗8 微生物的培養(yǎng)特征觀察
 實驗9 微生物細胞大小的測量
 實驗10 微生物細胞數(shù)量的直接計數(shù)法
 實驗11 培養(yǎng)基的制備與滅菌方法
 實驗12 微生物的分離、純化與接種技術
 實驗13 單細胞微生物生長曲線的測定
 實驗14 用生長譜法測定微生物的營養(yǎng)要求
 實驗15 實驗室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檢測
 實驗16 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
 實驗17 微生物鑒定用生理生化試驗
 實驗18 微生物的微量診斷系統(tǒng)
 實驗19 微生物的菌種保藏技術
 實驗20 微生物的人工誘變育種技術
 實驗2l 微生物菌種的復壯技術
 實驗22 絲狀真菌原生質(zhì)體制備、融合及再生技術
 實驗23 細菌的凝集實驗
 實驗24 瓊脂免疫擴散實驗
 實驗25 熒光抗體技術
 實驗26 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
 實驗27 質(zhì)粒轉化大腸桿菌及其檢測
 實驗28 細菌DNA G十C摩爾百分含量的測定
 實驗29 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體外擴增DNA
 實驗30 16S rRNA序列分析及其同源性分析
 實驗31 脈沖電場凝膠電泳分離大分子DNA
第二部分 食品微生物學安全實驗技術
 實驗32 食品中細菌菌落總數(shù)的測定
 實驗33 食品中大腸菌群的測定
 實驗34 食品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實驗35 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
 實驗36 食品中溶血性鏈球菌的檢驗
 實驗37 食品中沙門氏菌屬的檢驗
 實驗38 食品中志賀氏菌屬的檢驗
 實驗39 食品中大腸桿菌O157:H7的檢驗
 實驗40 食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驗
 實驗41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
 實驗42 食品中空腸彎曲菌的檢驗
 實驗43 食品中肉毒梭狀芽孢桿菌及肉毒毒素的檢驗
 實驗44 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檢驗
 實驗45 冷卻肉中假單胞菌的檢驗
 實驗46 真空包裝肉及肉制品中熱殺索絲菌的檢驗
 實驗47 罐頭食品中平酸菌的檢驗
 實驗48 奶粉中阪崎腸桿菌的檢驗
 實驗49 鮮乳中抗生素殘留檢驗
 實驗50 噬菌體的檢測
 實驗51 食品中霉菌的計數(shù)及生物量的測定
 實驗52 蘋果汁中棒曲霉素的檢測
 實驗53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
 實驗54 化學誘變劑的微生物檢測實驗——Ames法
 實驗55 食品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快速檢測
第三部分 食品微生物學應用實驗技術
 實驗56 食品中乳酸菌的檢驗
 實驗57 雙歧桿菌的檢驗
 實驗58 厭氧菌的分離、培養(yǎng)及活菌計數(shù)
 實驗59 酸乳中乳酸菌活力的測定
 實驗60 鮮牛乳自然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菌相變化測定
 ……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份加等量多型混合肉毒抗毒診斷血清,混勻,37℃作用30min;1份加等量明膠磷酸鹽緩沖液,混勻,煮沸10min;1份加等量明膠磷酸鹽緩沖液,混勻即可,不做其他處理。3份混合液分別注射小白鼠各2只,每只0.5mL,觀察4d,若注射診斷血清與煮沸加熱的2份混合液的小白鼠均獲保護存活,而唯有注射未經(jīng)其他處理的混合液的小白鼠以特有癥狀死亡,則可判定檢樣中有肉毒毒素存在,必要時進行毒力測定及定型試驗。 (3)毒力測定:取已判定含有肉毒毒素的檢樣離心上清液,用明膠磷酸鹽緩沖液做成50倍、500倍及5 000倍的稀釋液,分別注射小白鼠各2只,每只0.5mL,觀察4d。根據(jù)動物死亡情況,計算檢樣中所含肉毒毒素的大體毒力(MLD/mL或MLD/g)。例如,5倍、50倍及500倍稀釋致動物全部死亡,而注射5 000倍稀釋液的動物全部存活,則可大體判定檢樣上清液所含毒素的毒力為1 000~10 000MLD/mL。 (4)定型試驗:按毒力測定結果,用明膠磷酸鹽緩沖液將檢樣上清液稀釋至所含毒素的毒力大體在10~1 000MLD/mL的范圍,分別與各單型肉毒抗毒診斷血清等量混勻,37℃作用30min,各注射小白鼠2只,每只0.5mL,觀察4d。同時以明膠磷酸鹽緩沖液代替診斷血清,與稀釋毒素液等量混合作為對照。能保護動物免于發(fā)病、死亡的診斷血清型即為檢樣所含肉毒毒素的型別。 (5)結果分析:食物中發(fā)現(xiàn)毒素,表明未經(jīng)充分的加熱處理,可能引起肉毒中毒。檢出肉毒梭菌,但未檢出肉毒毒素,不能證明此食物會引起肉毒中毒。肉毒中毒診斷必須以檢出食物中的肉毒毒素為準。 5.2 肉毒梭菌檢出(增菌產(chǎn)毒培養(yǎng)試驗) 肉毒梭菌檢驗方法的重點乃是產(chǎn)毒及毒素的檢出試驗,如果要證實是否有肉毒梭菌存在,只要分離、培養(yǎng)、毒素鑒定即可。 取庖肉培養(yǎng)基3支,煮沸10~15min做如下處理: 第1支急速冷卻,接種檢樣均質(zhì)液1~2mL;第2支冷卻至60℃,接種檢樣,繼續(xù)于60℃保溫10min后急速冷卻;第3支接種檢樣,繼續(xù)煮沸加熱10min后急速冷卻。 以上接種物于30℃培養(yǎng)5d,若無生長,可再培養(yǎng)10d。培養(yǎng)到期,若有生長,取培養(yǎng)液離心,以其上清液進行毒素檢測試驗,方法同5.1,陽性結果證明檢樣中有肉毒梭菌存在。 5.3分離培養(yǎng)選取經(jīng)毒素檢測試驗證實含有肉毒梭菌的前述增菌產(chǎn)毒培養(yǎng)物(必要時可重復一次適宜的加熱處理)接種卵黃瓊脂平板,35℃厭氧培養(yǎng)48h。肉毒梭菌在卵黃瓊脂平板上生長時,菌落及周圍培養(yǎng)基表面覆蓋特有的彩虹樣(或珍珠層樣)薄層,但G型菌無此現(xiàn)象。 根據(jù)菌落形態(tài)及菌體形態(tài)挑取可疑菌落,接種庖肉培養(yǎng)基,于30℃培養(yǎng)5d,進行毒素檢測及培養(yǎng)特性檢查確證試驗。 (1)毒素檢測:試驗方法同5.1。 (2)培養(yǎng)特性檢查:接種卵黃瓊脂平板,分成兩份,分別在35℃的需氧和厭氧條件下培養(yǎng)48h,觀察生長情況及菌落形態(tài)。肉毒梭菌只有在厭氧條件下才能在卵黃瓊脂平板上生長并形成具有上述特征的菌落,而在需氧條件下則不生長。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第2版)》取材廣泛、涉及面廣、內(nèi)容新穎、結構合理、重點突出,主要是作為高等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食品生物工程專業(yè)、食品質(zhì)量與安全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食品微生物學的實驗課教材。當然,此書也可供上述領域從事與食品微生物相關工作的有關教師及科技人員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原理與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東西到手了,很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