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作者:陳文華 頁數(shù):13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茶文化基礎知識:文化生活篇》介紹了茶樹的起源、茶葉種類、茶葉的外傳、中國飲茶簡史、飲茶方法的演變、茶具的基本常識等內容。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一、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一)茶樹的起源 (二)茶葉的種類 (三)茶葉的外傳二、中國飲茶簡史 (一)原始階段(先秦) (二)南方飲茶已成風氣(兩漢、魏晉、南北朝) (三)飲茶風氣傳播全國(唐代) (四)飲茶風氣的興盛(宋代) (五)飲茶風氣的鼎盛(明清) (六)中國茶葉再現(xiàn)輝煌(現(xiàn)代)三、飲茶方法的演變 (一)烹茶(唐代) (二)點茶(宋代) (三)泡茶(明代) (四)罐裝茶(今后)四、茶具的基本常識 (二)陶瓷茶具 (二)紫砂茶具 (三)如何選用紫砂壺 (四)茶具的種類 (五)茶具的各部位名稱五、如何喝好茶 (一)選茶 (二)擇水 (三)備器 (四)雅室 (五)沖泡 (六)品嘗六、附錄 (一)古代著名茶詩選載 (二)各地主要名茶簡介 (三)名茶傳說
章節(jié)摘錄
五、飲茶方法的演變 在數(shù)千年的飲茶歷史上,飲用方法是經(jīng)過多次改良變革的。茶最早是作為羹飲,茶葉何時成為真正的飲料,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是至少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茶葉就已經(jīng)作為飲料飲用。如三國時魏國張輯(230年前后)的《廣雅》記載:“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摻和之意)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币呀?jīng)明確指出茶葉是作為醒酒的飲料飲用的?!度龂尽菚ろf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人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或密賜茶荈以當酒。”既然是以茶代酒,說明當時茶已成為單純的飲料了?! 纳鲜觥稄V雅》記載中之“欲煮茗飲”看來,說明當時飲茶方法是“煮”,是將“采葉作餅”的餅茶,烤炙之后搗成粉末,摻和蔥、姜、橘子等調料,再放到鍋里烹煮。這種方法一直延續(xù)到唐代,只是更加講究。宋代以后又有許多變化。大體說來,我國飲茶方法先后經(jīng)過烹茶、點茶、泡茶以及罐裝飲法等幾個階段?! 。ㄒ唬┡氩瑁ㄌ拼 ∨氩杓粗蟛?,也稱煎茶。根據(jù)陸羽《茶經(jīng)》的記載,唐朝的茶葉生產(chǎn)過程是“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在晴天將茶葉采下,先放在甑釜中蒸一下,然后將蒸軟的茶葉用杵臼搗成茶末,放在鐵制的模中拍壓成團餅,將茶餅穿起來,進行烘焙,最后封存?! ★嬘脮r,先要將餅茶放在火上烤炙,去掉水分,然后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為粉末狀態(tài),再用篩子篩成細末,放到開水中去煮。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xiàn)細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并“微有聲”,稱為一沸。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味。當鍋邊水泡如涌泉連珠時,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以竹夾在鍋中心攪打,然后將茶末從中心倒進去。稍后鍋中的茶水“騰波鼓浪”,“勢若奔濤濺沫”,稱為三沸,此時要將剛才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里,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如果再繼續(xù)烹煮,陸羽認為“水老不可食也”。最后,將煮好了的茶湯舀進碗里飲用。“凡煮水一升,用末(茶末)方寸匕,若好薄者減,嗜濃者增”,“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熱連飲之?!鼻叭胛兜垒^好,后兩碗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飲”?! ∩厦娼榻B的是陸羽所提倡的在當時社會上較盛行的飲茶方法。其實在民間還保留著其他飲茶方法。《茶經(jīng)·六之飲》指出:“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因存在不同種類的茶葉,其飲用方法自然也就不同。陸羽所提倡的是餅茶的飲用方法。另有一種方法是“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奔词菍灢梏┏煞勰┓旁诓杵恐校儆瞄_水沖泡,而不用烹煮,這是末茶的飲用方法?! ?/pre>編輯推薦
本套書系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在內容上,分農業(yè)生產(chǎn)新技術、新型農民培訓、鄉(xiāng)村民主管理、農村政策法律、農村能源環(huán)境、農業(yè)基礎建設、小康家園建設、鄉(xiāng)村文化生活、農村衛(wèi)生保健、鄉(xiāng)村幼兒教育等板塊;在出版形式上,將手冊式、問答式、圖說式與掛圖、光盤相結合;在運作方式上,按社會主義新農村發(fā)展的階段性,分期分批實施;在讀者對象上,依據(jù)廣大農村讀者的文化水平和閱讀習慣,分別推出適合廣大農民、農技人員和鄉(xiāng)村干部三個層次的讀本。整套書系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突出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力求用新技術、新內容、新形式,開拓服務的新境界。 本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書系中的文化生活篇中的一冊,講解了茶文化的基本知識。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