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葛兆光 頁數:203 字數:14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續(xù)編》精選一批有特色的選修課專題課與有影響的演講,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fā)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希望借此促進校園與社會的互動,讓課堂走出大學圍墻,使普通讀者也能感知并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tài)和前沿問題。
作者簡介
葛兆光,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1984年同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曾在江蘇揚州師范學院歷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北京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并擔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以及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1997年起,先后應邀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暨南國際大學客座教授等。2006年底,出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院長。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學。
書籍目錄
自序
開場白
一、博士生的學術視野:應當有多寬?
二、文獻、學術史、國際學界:為什么三面應戰(zhàn)?
三、從實招來:關于這門課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內容
結語:一點感慨
第一講 從“唐宋變革論”說到宋代思想史與文化史研究
引言:借包弼德《斯文》一書討論唐宋思想史與文化史的問題
一、從“假說”到“學說”:什么是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
二、內藤湖南“唐宋變革論”形成的資源、背景與心情
三、歐美學者對“唐宋變革”的修訂,及其對宋代社會、思想與文化的新解釋
四、關于包弼德《斯文》一書的介紹
五、文學批評史取代思想文化史,是方向嗎?對包弼德《斯文》的一些意見
結語:文化和思想領域中的唐宋變革的再思考
【參考文獻】
第二講 歷史學意義上的新思想史
引言:宋代理學史脈絡的來源
一、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的內容介紹
二、如何理解“遺失的環(huán)節(jié)”:朱熹人朝與孝宗晚年部署
三、《朱熹的歷史世界》的典范性意義
四、對《朱熹的歷史世界》具體論述的一些討論
結語:打通思想、學術、政治和社會史領域的“新思想史”
【參考文獻】
第三講 “前近代”、“亞洲出發(fā)思考”與“作為方法的
中國”
引言:日本的思想史研究傳統(tǒng)及其影響
一、“前近代”:重新命名,意義何在?
二、亞洲:為什么要這樣一個歷史空間單位?
三、什么是“作為方法的中國”?
結語:他山之石,終究是他山的
【參考文獻】
第四講 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的再認識
引言:清代學術和思想研究的意義在哪里?
一、清代學術史的學術史
二、艾爾曼對清代學術史的研究
三、關于艾爾曼《從理學到樸學》一書的討論
結語:作為思想史資源的學術史
【參考文獻】
代結語從學術書評到研究綜述的寫法
引言:為什么要和博士生討論“學術書評”?
一、學術書評的意義
二、學術書評寫作的基本條件
三、書評的具體方法
四、從書評到綜述:如何寫博士學位論文的首章?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而到了宋代一律是要打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要是說咱們不打了,和談或者和親吧,非被臭罵不可。這究竟是什么思想和文化?(4)為何從宋代起會對印刷品出口進行嚴格管理,對小報之類傳播的嚴格禁止?這里面,為什么知識變得這樣具有國界,而我們記得,唐代是很開放的呀。(5)即使是只討論儒家,是否需要討論祠堂祭祀和傳統(tǒng)家禮,以及家譜族田、鄉(xiāng)約家禮的重新建設?恰好程頤是關于祠堂制度的重要人物、蘇家和歐陽家是家譜的重要創(chuàng)始者,藍田呂氏、朱熹和陸九淵是家禮和鄉(xiāng)村道德的重要參與者,這種活動在文化史上意味著什么?(6)像火葬還是土葬,是否應當清除殺人祭鬼(有人考證與密宗相關)之類的風習?兩性和身體是否應當有隱秘性和私人性?——漢族文明同一性的強力推進,這個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中心到邊緣、從上層到下層的推進,文化史和思想史不應該成為重心之一? 第三個就是政權的合法性,這個時代,它成為需要論證的了,因為不再是貴族政權了,平民或者士大夫進入政權了,可是宋代的皇帝位子是欺負孤兒寡母來的,他本身就是從軍人而來的,所以,為什么趙宋是合法的,而且皇帝應該是神圣的和權威的?這也要論證,歷史有時候的意義,一方面在民眾的認同,一方面在為政治尋找合法性,像各個正史一開頭的本紀,要編派一些神話故事,說明皇帝來源神秘而且獨特,就是這個原因呀。所以大家如果看北宋,一方面有陳橋兵變的種種故事、有斧聲燭影的種種傳說,一方面又是祭天封禪的事情,又是祀汾陰的活動,還有宋真宗的天書事件,為什么?和當時的現實和歷史有關嘛。宋代這種非官方的渠道比較多、民間修史之風也很盛、各個士大夫又很好奇。
編輯推薦
《三聯(lián)講壇: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續(xù)編》收錄了《如何理解“遺失的環(huán)節(jié)”:朱熹人朝與孝宗晚年部署》;《打通思想、學術、政治和社會史領域的“新思想史”》;《歐美學者對“唐宋變革”的修訂,及其對宋代社會、思想與文化的新解釋》等文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