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自我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楊貞德  頁數:348  字數:22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轉向自我: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上的個人》以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三個基本路向——自由主義、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代表胡適、陳獨秀和梁漱溟的思想論述和思想軌跡為主要考察對象,借用劍橋學派(尤其是波科克)注重語境和論述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梳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政治和社會思考中,如何以轉向個人自我的覺醒與革新(所謂“新民”)作為解決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根本方式,而這一“轉向自我”的取向與來自西方的自由主義和進化史觀相結合,共同構筑出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個人”論述的基本形態(tài)。
  作者通過比較伯克、伯林、博蘭尼等西方經典自由主義的基本論述,厘清了“個人”、“自由”、“自治”和“歷史”等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核心觀念和關鍵論述的意涵和脈絡,為我們展現了中國近代自由主義與進化史觀的基本樣貌和相關變化,同時對自由主義的困境、保守主義的難局和對共產主義的歷史抉擇做了綿密、精當的評述。

作者簡介

  楊貞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qū)史學博士,現任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從“完全之人”到“完全之平等”——劉師培的革命思想及其意涵》、《實驗主義、儒家思想與中國民主——郝大維與安樂哲“儒家民主說”的省思》、《“中體西用”——晚清朝中禮法爭議及其意涵》等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感謝的話
三聯版序言
第一章 導言:個人、自由、自治與歷史
第二章 從論述看歷史:波科克的思想史研究方法
第三章 轉向自我:胡適科學方法觀的特征
第四章 自由與自治:梁啟超政治思想中的轉折
第五章 自由與修身:胡適自由主義中的思維模式
第六章 自由與進化:胡適自由主義中的個人與歷史
第七章 自由的取舍:陳獨秀走向共產主義之路
第八章 人心與歷史:梁漱溟文化保守主義中的進化論述
附記
征引書目
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述的基礎上另求發(fā)展或改造。他也可能因為擬使用論述的限制和影響或是其它的因素,重新思索乃至于修訂自己先前的立場。 凡此種種動作的結果(無論是繼承或改變了既有的政治論述)都可能影響讀者,尤其是那些將要就該文本有所響應,或將要就類似議題發(fā)表意見的人。經過改變后的論述,從此也成為既有政治論述的一部分;它可能明顯地、潛在地或以進一步發(fā)展的形式出現在其它文本中,可能遭到誤解或者不適于他人的需要而被修改或遺忘,也可能刺激他人以新的方式辯駁,從而促成另一論述的興起。 因而,從宏觀的角度看,各個時代的作者都經過上述面對問題、選擇論述、思考和寫作的過程。他們所使用的論述也就在這始于傳統(tǒng)(或始于現狀的調整和演變)的過程中,不斷有所延續(xù)、改變和創(chuàng)新。波科克曾就論述的變化提出兩項說明。一者,文本作者取舍和運用政治論述的原意,與實際出現的后果可能有其距離;他或者未能說服別人,或者只能說服少數人,而無法讓大家都接受該論述和其中所意涵的行動。二者,作者的動作可能引發(fā)他意料中或意料外、同意或不同意的反應;在這層意義上,斯金納所著重的“作者的作為”(what the author was doing)意指一個開放的過程,不但涉及作者寫作的行為和相關考慮,也涉及該論述在當時和繼起時空中引起的各種反響。 (四)論述分析 波科克相當重視政治論述的典范性質。這一特色另亦見于他關于如何分析論述的討論。根據他的說明,文本的歷史意義無法直接得自文本所在脈絡中其它非語言性因素或個別概念中的邏輯性,而需通過解讀文本所運用的論述及其語言性語境,才得以掌握。這項解讀或分析論述的工作包含下列三個步驟:廣泛地掌握史料、敏銳地運用相關語言,以及確切地就史料進行驗證。 首先,研究者將找出文本作者所使用的論述和運用該論述的方式。他這時不再只是研讀所謂經典或重要思想家的著作,也不再把視野局限于政治論述,而是盡量熟悉相關時空中可供運用的各式政治或非政治性論述。他廣泛且大量地閱讀思想家所處時代和該時代前后的政治論述,以及其它見諸文字的材料,藉此看出不同文本所采用論述的異同,以及不同作者和不同論述之間可能有的對話關系。 在閱讀和找出文本作者所使用的論述之后,研究者進一步描述或解說該論述用于實際的樣貌。波科克援引科林伍德(R.G.Collingwood,1889—1943)的話說:研究者學習歷史人物的語言,并且如同其人般思考;不過,研究者在說明歷史人物的看法時,將出以自己的話語。換句話說,研究者預設語言有其復雜的內容和結構。他的工作重點不在重復文本上的字句、考訂關鍵詞的字面意義和指稱意象,而在于以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方式——波科克稱之為“解說語言”(paralanguage)或“后設語言”(meta—language)——依循嚴謹的邏輯或思想內在理路的推演,解析該語言中或明或隱的假設和意涵,并藉以擴充其原意或重新定義其運作方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轉向自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各個大家都又所敘述
  •   研究的是老話題,比他的老師林毓生,沒有創(chuàng)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